一种水陆两栖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73465发布日期:2022-05-11 11:49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陆两栖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


背景技术:

2.水陆两栖车是一种能够实现水上航行与陆上行驶的特种车辆,故水陆两栖车需要同时安装陆上行驶装置(如轮胎、履带)和水上推进装置(螺旋桨)。由于兼顾陆上行驶装置的安装,水陆两栖车水下滑行面积相较于同体积船舶而言更小,故其在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更大,也更难实现高速行驶。因此目前的水陆两栖车会在车体上安装水翼来减小水阻力,以使水陆两栖车艇迅速进入并持续保持高速滑行状态,但是水翼的安装位置不合理且需要通过复杂的机构来实现角度调节,从而导致水陆两栖车艇进入并持续保持高速滑行状态的时间仍达不到理想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缩短水陆两栖车艇进入并持续保持高速滑行状态的时间。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车,包括车体和水翼组件,所述水翼组件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尾部,所述水翼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滑水板、动力装置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滑水板铰接,所述传动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滑水板铰接,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传动组件驱动连接,以通过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发生形变而使滑水板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
5.可选地,所述水翼组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水翼组件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均匀设置。
6.可选地,所述车体包括车轮,所述滑水板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车轮的轴线平行设置。
7.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滑水板铰接,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或所述第二传动件驱动连接。
8.可选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适于相对运动的第一固定端和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一活动端分别与所述车体连接和所述传动组件连接。
9.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抵接。
10.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滑水板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之间形成第三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铰接点以及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抵接处呈三角形;当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抵接时,所述第一铰接点到所述第二铰接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二铰接点到所述第三铰接点的连线呈钝角设置。
11.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适于调节自身长度,以驱动所述滑水板沿所述车体的高
度方向运动。
12.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适于相对运动的第二固定端和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一杆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端连接、与所述传动组件铰接以及与所述滑水板铰接,所述第二杆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体和所述第二活动端连接。
13.可选地,所述滑水板的纵向横截面为翼型。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水翼组件设置于车体的尾部,在水陆两栖车下水后,水翼组件展开以切换为水上状态,此时,相对于未安装水翼或者水翼未安装在尾部的水陆两栖车,本实用新型的车体的重心纵向后移,车体的车头部分上翘形成“有力冲角”,车尾部分的螺旋桨下沉以得到更大的水推力,因此能够缩短水陆两栖车在水面的起滑时间。同时水翼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滑水板、动力装置和传动组件,由于第一连接件的上端与车体连接,第一连接件的下端与滑水板铰接,传动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滑水板铰接,动力装置与传动组件驱动连接,故在动力装置工作时,其能够通过驱动传动组件发生弹性形变而使滑水板相对于第一连接件转动,以调节所述滑水板相对于所述车体的角度,故在水陆两栖车行驶时,滑水板能够调节纵倾角,从而改变水流对滑水板的水升力,进而改变车体浸入水下的体积,例如当车体浸在水下体积减少时,其所受水阻力减小,因此水陆两栖车能够迅速进入并持续保持高速滑行状态。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水陆两栖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水陆两栖车一种使用状态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水陆两栖车另一种使用状态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水翼组件在陆上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水翼组件在水上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件伸长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件缩短时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车体;11、车轮;2、水翼组件;21、第一连接件;211、第一杆件;212、第二杆件;213、驱动装置;22、滑水板;23、动力装置;24、传动组件;241、第一传动件;242、第二传动件;2411、抵接部;242、迪尔传动件;3、第一铰接点;4、第二铰接点;5、第三铰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6.附图中的z轴表示竖直方向,也就是上下位置,且z轴的正向(即z轴的箭头指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附图中的x轴表示水平方向,并指定为左右位置,且x轴的正向代表左侧,x轴的反向代表右侧;附图中的y轴表示前后方向,并指定为前后位置,且y轴的正向代表前侧,y轴的反向代表后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x轴及y轴的表示含义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陆两栖车,包括车体1和水翼组件2,所述水翼组件2设置于所述车体1的尾部,所述水翼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件21、滑水板22、动力装置23和传动组件24,所述第一连接件21的上端与所述车体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1的下端与所述滑水板22铰接,所述传动组件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和所述滑水板22铰接,所述动力装置23与所述传动组件24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传动组件24发生弹性形变而使所述滑水板22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1转动。
28.本实施例中,水翼组件2设置于车体1的尾部,具体地,如图1所示,水翼组件2设置于车体1后桥的后方,并位于车体1宽度方向(如图1中x轴所在方向)的侧端。
29.本实施例中,滑水板22在转动的过程中,滑水板22相对于车体1下端面的角度会发生改变,在水陆两栖车下水后,也可看作滑水板22与水面的角度发生变化,也就是滑水板22的纵倾角发生变化。
30.采用本实施例的水陆两栖车后,水翼组件2设置于车体1的尾部,在水陆两栖车下水后,水翼组件2展开以切换为水上状态,此时,相对于未安装水翼或者水翼未安装在尾部的水陆两栖车,本实施例的车体1的重心纵向后移,车体1的车头部分上翘形成“有力冲角”,车尾部分的螺旋桨下沉以得到更大的水推力,因此能够缩短水陆两栖车在水面的起滑时间。同时水翼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件21、滑水板22、动力装置23和传动组件24,由于第一连接件21的上端与车体1连接,第一连接件21的下端与滑水板22铰接,传动组件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21和滑水板22铰接,动力装置23与传动组件24驱动连接,故在动力装置23工作时,其能够驱动传动组件24发生弹性形变而使滑水板2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21转动,以调节滑水板22相对于车体1的角度,故在水陆两栖车行驶时,滑水板22能够调节纵倾角,从而改变水流对滑水板22的水升力,进而改变车体1浸入水下的体积,例如当车体1浸在水下体积减少时,其所受水阻力减小,因此水陆两栖车能够迅速进入并持续保持高速滑行状态。
31.可选地,所述水翼组件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水翼组件2沿所述车体1的宽度方向均匀设置。
32.本实施例中,车体1的宽度方向平行于x轴方向。水翼组件2一般是成对出现的,即水翼组件2的数量为双数,例如2个、4个或者8个等,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水翼组件2设有两个,在两个水翼组件2安装时,两者相对于车体1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由此,在水陆两栖车下水后,避免车体1两端所受的水升力不协调,导致车体1晃动,进而影响驾驶体验。
33.可选地,所述车体1包括车轮11,所述滑水板22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1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车轮11的轴线平行设置。
34.本实施例中,水陆两栖车既可以通过轮胎走行,其也可以通过履带走行,故此处的车轮11既可以指代轮胎,也可以指代履带轮。如图1所示,水陆两栖车通过轮胎走行,且滑水板2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21的转动轴线与车轮11的轴线平行设置。由此,滑水板22是在yz平面上与车体1进行转动,同时由于水陆两栖车的航行方向是沿着y轴方向,相对于其他转动方向,其能够对滑水板22提供更大的水升力。
35.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24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传动件241和第二传动件242,所述第一传动件24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铰接,所述第二传动件242与所述滑水板22铰接,所述
动力装置23与所述第一传动件241和/或所述第二传动件242驱动连接。
36.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241和第二传动件242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其可以为杆状件,也可以为板状件。第一传动件241的一端和第二传动件242的一端铰接,第一传动件241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21铰接,第二传动件242的另一端与滑水板22也铰接,同时滑水板22与第一连接件21也是铰接的构造,故第一连接件21、第一传动件241、第二传动件242和滑水板22形成四连杆传动结构,由于第一连接件21是固定在车体1上的,因此,第一传动件241和第二传动件242在发生相对转动时,其会带动滑水板2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21转动,从而调整滑水板22与车体1的角度。
37.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23与第一传动件241和/或第二传动件242驱动连接,例如动力装置23与第一传动件241驱动连接,或者动力装置23与第二传动件242驱动连接,又或者动力装置23均与第一传动件241和第二传动件242驱动连接。如图4、5所示,动力装置23连接于第一传动件241和第二传动件242的铰接处。由此,动力装置23不仅能够提供动力驱动第一传动件241和第二传动件242折叠,也可以为第一传动件241和第二传动件242提供一定的支撑力。例如,当滑水板22受到向上的水升力时,滑水板22会通过第一传动件241将一部分力传递至动力装置23和车体,从而减小滑水板22发生损坏的风险。
38.可选地,所述动力装置23包括适于相对运动的第一固定端和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一活动端分别与所述车体1连接和所述传动组件24连接。
39.具体地,动力装置23的种类有多种选择,其可以为气缸、油缸或者电缸,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一种实施方式中,动力装置23为油缸,油缸的固定端铰接于车体1,油缸的活塞杆铰接于第一传动件241的第二传动件242的铰接处。在油缸的活塞杆伸长或缩短时,其通过传动组件24能够带动滑水板2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21转动,从而调整滑水板22与车体1的角度。
40.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241包括抵接部2411,所述抵接部2411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抵接。
41.本实施例中,抵接部2411可以为凸起。由于第一传动件241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件21转动,当第一传动件241旋转至抵接部2411与第一连接件21抵接时,滑水板22为最大展开状态,即当检测到水陆两栖车下水后,滑水板22先直接展开为最大状态。
42.如图4、5所示,第一传动件24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第一传动件241的一个角与第一连接件21铰接,另一个角与第二传动件242铰接,最后一个角形成抵接部2411,从而在第一传动件241转动到一定角度后与第一连接件21抵接。由此,滑水板22不能再继续向下展开。
43.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24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之间形成第一铰接点3,所述第二传动件242与所述第一传动件241之间形成第二铰接点4,所述滑水板22与所述第二传动件242之间形成第三铰接点5;所述第一铰接点3、所述第二铰接点4以及所述抵接部241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的抵接处呈三角形;当所述抵接部241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抵接时,所述第一铰接点3到所述第二铰接点4的连线与所述第二铰接点4到所述第三铰接点5的连线呈钝角设置。
44.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241与第一连接件21相互铰接,即第一传动件241与第一连接件21在铰接处形成有第一铰接点3,同理,第二传动件242与第一传动件241在铰接处形成有第二铰接点4,滑水板22与第二传动件242在铰接处形成有第三铰接点5,当抵接部2411
与第一连接件21抵接时,第一铰接点3到第二铰接点4的连线与第二铰接点4到第三铰接点5的连线呈钝角设置,由此,当滑水板22受到水流冲击时,由于抵接部2411与第一连接件21抵接,且第一铰接点3到第二铰接点4的连线与第二铰接点4到第三铰接点5的连线形成钝角,故该冲击力会通过传动组件24传递至第一连接件21,从而构成一种稳定受力结构。
45.可选地,所述滑水板22的纵向横截面为翼型。
46.本实施例中,滑水板22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定。水翼结构的上平面和下平面可以是完全对称式,也可不对称。优选地,滑水板22的纵向横截面为翼型。
47.其中,滑水板22可根据水陆两栖车艇在高航速航行时的浮态要求,设置合理的结构和面积。因为若滑水板22的面积太小,可能导致高航速升力不够,水陆两栖车艇快速航行时仍处于较大的艉倾状态;若滑水板22面积太大,可能导致高航速升力太大,水陆两栖车艇快速航行时仍处于较大的艏倾状态,这对于高速航行安全性是不利的。
48.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21与所述车体1螺栓连接或者焊接。
49.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1为杆状件或者板状件。第一连接件21与车体1是固定连接的,其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优选地,第一连接件21与车体1螺栓连接,具体地,车体1上设有法兰盘,第一连接件21上同样设有法兰盘,车体1和第一连接件21上的法兰盘通过螺栓连接。
50.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21适于调节自身长度,以驱动所述滑水板22沿所述车体1的高度方向运动。
51.本实施例中,车体的高度方向是指如图1中z轴所在方向。第一连接件21能够调节自身长度,故在第一连接件21的长度发生改变时,滑水板22能够沿车体1的高度方向运动,从而实现上升和下降,在滑水板22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传动组件24和动力装置23会进行适应性运动,从而满足滑水板22上升和下降的需求。
52.可选地,如图6、7,所述第一连接件21包括第一杆件211、第二杆件212和驱动装置213,所述驱动装置213包括适于相对运动的第二固定端和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一杆件211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端连接、与所述传动组件24铰接以及与所述滑水板22铰接,所述第二杆件2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体1和所述第二活动端连接。
53.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13为气缸、油缸或者电缸,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在油缸的活塞杆伸长或缩短时,其通过传动组件24能够带动滑水板22沿着车体的高度方向上升或者下降。从而在陆上行驶时,保证水陆两栖车艇的通过性,从而提高离地间隙、增大离去角,在水上行驶时,保证水陆两栖车艇在水上处于合理的浮态。
54.可选地,该水陆两栖车还包括控制装置和用于为水陆两栖车在水中航行提供动力的发动机,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发动机、所述驱动装置213和所述动力装置23电连接。
55.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可以为水陆两栖车的车载终端,由于控制装置与发动机和动力装置23电连接,其能够接收发动机的参数信息以及促使动力装置23和驱动装置213工作。
56.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