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骨架解锁防滥用机构。
背景技术:2.随着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要求的也更多,作为车内的重要零部件,多功能的汽车座椅便更多地配备到汽车内以满足使用需求,但是多功能汽车座椅由于功能多且操作繁杂,容易出现误操作或者滥用的情况,这也降低了使用者的便捷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骨架解锁防滥用机构,在靠背框未折叠时,由于拨片的限制,不能直接拉动拉带进行解锁,在靠背折叠后,联动拉线解锁拨片,此时可拉动拉带解锁两侧坐垫锁,能够有效避免使用者出现误操作现象,便捷性、安全性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座椅骨架解锁防滥用机构,安装于座椅骨架上,所述座椅骨架包括座框骨架以及与所述座框骨架可转动连接的靠背框,包括
6.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安装于所述座框骨架侧面,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将所述座框骨架锁在车体上;
7.解锁机构,包括解锁拉杆、解锁拉线与拉带,所述解锁拉杆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座框骨架上,所述解锁拉线安装于所述解锁拉杆一端,所述拉带安装于所述解锁拉杆另一端,所述解锁拉线远离所述解锁拉杆的一端与所述锁定机构的坐垫锁连接,所述解锁拉杆适于在所述拉带的拉动下发生旋转,并同步带动所述解锁拉线运动,实现解锁坐垫锁并翻转座椅;
8.锁止机构,包括固定座、旋转架、联动控制拉线与拨片,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座框骨架侧面,所述旋转架铰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拨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座框骨架,且所述拨片一端形成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适于与所述解锁拉杆抵接,以限制所述解锁拉杆旋转,所述拨片另一端安装有所述联动控制拉线,所述拨片适于在所述联动控制拉线的拉动下发生旋转,以使得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解锁拉杆分离,所述联动控制拉线远离所述拨片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架连接,所述旋转架上安装有抵接板,所述靠背框侧面安装有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适于向前翻转折叠时与所述抵接板抵接,以带动所述旋转架旋转,并带动所述联动控制拉线运动。
9.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适于为所述拨片提供朝向所述解锁拉杆方向摆动的弹力。
10.进一步地,所述解锁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座框骨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解锁拉杆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座框骨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解锁拉杆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适配的滑块。
12.进一步地,所述拨片上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适于与所述抵接部配合并围成一凹槽,所述解锁拉杆适于与所述凹槽卡接限位。
13.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两个安装于所述座框骨架两侧前端的坐垫锁,所述解锁拉线设置有两根,并与两所述坐垫锁连接,所述坐垫锁适于在解锁拉线拉动下解锁或者锁定车体上预安装的锁栓。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本技术中坐垫锁安装在座框骨架上,其采用常规汽车座椅靠背锁即可,锁定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座框两侧前端的坐垫锁,其具体结构本技术中并不赘述,锁定时,坐垫锁的锁定构件与车体上预安装的锁栓卡接即可完成锁定,而在解锁时,只需拉动与锁定构件连接的解锁拉线,即可使得锁定构件与锁栓分离,完成解锁,此时可以翻转座椅。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解锁防滥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解锁防滥用机构锁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解锁防滥用机构去除座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解锁防滥用机构解锁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解锁防滥用机构解锁机构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解锁防滥用机构锁止机构锁止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解锁防滥用机构锁止机构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解锁防滥用机构锁止机构解锁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示:1、座框骨架;101、滑槽;2、靠背框;201、限位支架;3、锁定机构;4、解锁机构;401、解锁拉杆;402、解锁拉线;403、拉带;404、第二弹性件;405、滑块;5、锁止机构;501、固定座;502、旋转架;5021、抵接板;503、联动控制拉线;504、拨片;5041、抵接部;5042、限位块;505、第一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7.如图1-9所示,本技术实用新型的一种座椅骨架解锁防滥用机构,安装于座椅骨架上,座椅骨架包括座框骨架1以及与座框骨架1可转动连接的靠背框2,其包括
28.锁定机构3,锁定机构3安装于座框骨架1侧面,锁定机构3用于将座框骨架1锁在车体上,锁定机构包3括坐垫锁;
29.解锁机构4,包括解锁拉杆401、解锁拉线402与拉带403,解锁拉杆401可转动地安
装于座框骨架1上,解锁拉线402安装于解锁拉杆401一端,拉带403安装于解锁拉杆401另一端,解锁拉线402远离解锁拉杆401的一端与坐垫锁连接,解锁拉杆401适于在拉带403的拉动下发生旋转,并同步带动解锁拉线402运动,通过解锁拉线402解锁坐垫锁;
30.锁止机构5,包括固定座501、旋转架502、联动控制拉线503与拨片504,固定座501设置在座框骨架1侧面,旋转架502铰接于固定座501,拨片504可转动地安装于座框骨架1,且拨片504一端形成有抵接部5041,抵接部5041适于与解锁拉杆401抵接,以限制解锁拉杆401旋转,拨片504另一端安装有联动控制拉线503,拨片504适于在联动控制拉线503的拉动下发生旋转,以使得抵接部5041与解锁拉杆401分离,联动控制拉线503远离拨片504的一端与旋转架502连接,旋转架502上安装有抵接板5021,靠背框2侧面安装有限位支架201,限位支架201适于在靠背框2向前翻转折叠时与抵接板5021抵接,以带动旋转架502旋转,带动联动控制拉线503运动,在靠背框2未折叠时,由于拨片504的限制,不能直接拉动拉带403进行解锁,在靠背框2折叠后,联动拉线解锁拨片504,此时可拉动拉带403解锁两侧坐垫锁。
31.当需要翻转座椅整体时,将靠背框2向前翻转,直至限位支架201与旋转架502相接触时,此时拨片解锁开始,继续转动靠背,以使限位支架201继续抵压旋转架502,从而使得旋转架502发生旋转,进而带动联动控制拉线503运动,以通过联动控制拉线503拉动拨片504旋转,从而使得抵接部5041与解锁拉杆401分离,以解锁解锁拉杆401,此时解锁拉杆401可以相对座框骨架1旋转,使用者可以拉动拉带403,以带动解锁拉杆401旋转,并同步带动解锁拉线402运动,以通过解锁拉线402控制坐垫锁解锁,座框骨架1的前端与车体锁栓分离,此时可以翻转座框骨架1,使得座框骨架1以及靠背框2能够整体向后转动。
32.当需要进行复位时,向前整体翻转座椅,坐垫锁与安装在车体上的车体锁栓卡接进入锁止状态,从而固定座框骨架1,此时再解锁靠背,将靠背框2翻起回到预设使用位置。
33.本技术中锁定机构3包括分别设置在座椅框两侧前端的坐垫锁,其具体结构本技术中并不赘述,锁定时,坐垫锁的锁定构件与车体上预安装的锁栓卡接固定即可完成锁定,而在解锁时,只需拉动与锁定构件连接的解锁拉线402,即可使得坐垫锁的锁定构件与锁栓分离,完成解锁,此时可以转动座椅框。
34.作为优选地,本技术中锁止机构5还包括第一弹性件505,第一弹性件505适于为拨片504提供朝向解锁拉杆401方向摆动的弹力,从而使得联动控制拉线503在带动拨片504摆动后,能够在第一弹性件505的作用下回复原位置,即拨片504能够朝向解锁拉杆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抵接部5041能够与解锁拉杆401抵接。
35.具体地,本技术中拨片504通过铆钉安装于座框骨架1上,并可以铆钉为圆心进行转动,第一弹性件505采用扭簧,其安装于铆钉上,且扭簧一端与铆钉固接,另一端与拨片504固接,拨片504在旋转后,扭簧能够发生形变,以能够为拨片504提供恢复原位置的动力。
36.本技术中解锁机构4还包括第二弹性件404,该第二弹性件404一端安装于解锁拉杆401上,具体地,安装在解锁拉杆401安装有拉带403的一端,解锁拉线402安装于解锁拉杆401另一端,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解锁拉杆401转动后,能够在第二弹性件404的作用下恢复原位置。
37.同时,为控制解锁拉杆401转动的角度,本技术中还在座框骨架1上设置有滑槽101,并在解锁拉杆401上设置有与该滑槽101适配的滑块405,在解锁拉杆401旋转时,滑块405能够沿滑槽101滑动。
38.此外,为使得拨片504与解锁拉杆401抵接时,拨片504能够相对解锁拉杆401保持相对固定,本技术还在拨片504上安装有限位块5042,该限位块5042与抵接部5041围成一凹槽,解锁拉杆401能够与抵接杆抵接时与该凹槽卡接限位,从而避免解锁拉杆401相对抵接杆发生相对位移。
39.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锁止机构5,以能够有效避免使用者误拉拉带403,而导致坐垫锁解锁的情况发生,同时设置的限位支架201与抵接部5041配合,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靠背框2的方式,来控制锁止机构5将拨片解锁。
40.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