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程车后舱棚布的自动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30555发布日期:2022-03-26 16:3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程车后舱棚布的自动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工程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程车后舱棚布的自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油田测井及测试作业施工中,测井测试仪绞车等工程车的后舱棚布需要由人工翻卷、展开。由于工程车后舱所处地面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残留原油,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复杂,容易在翻卷棚布时易打滑,严重时会发生安全事故。
3.授权公告号为cn209096587u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程车后舱棚布自动开启装置。主要解决现有的工程车后舱棚布需要人工翻卷而易发生危险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棚布(1)上其中一个横梁的两端固定有电机(2),电机(2)通过导线与控制板(8)相连,电机(2)外侧通过连杆(4)连接外部滚轴(5),所述外部滚轴(5)内侧连接侧沿滚轴(6),侧沿滚轴(6)的下端连接内部滚轴(9)。该工程车后舱棚布自动开启装置可通过遥控实现棚布翻卷,操作安全方便。
4.现有的用于工程车后舱棚布的自动升降装置,电机往往设置在棚布里面,电机易发热发生故障,且电机的导线连接到控制板,导线往往杂乱易缠乱成一团。并且棚布卷升到顶端时,只靠电机轴的扭力停留,不稳定,易发生故障,损坏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简单快捷、灵活实用、稳定、工作效率高的用于工程车后舱棚布的自动升降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工程车后舱棚布的自动升降装置,包括棚布、电机、限位机构及自锁机构;
7.棚布设置于工程车的外壁,且两侧边沿设置于工程车后舱的两侧外壁;
8.棚布的一根横木上安装设置有卷轴,用于卷收及展放棚布;
9.卷轴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均可活动的设置有电机;
10.电机通过连杆可转动的设置有限位机构;工程车的内部安装设置有自锁机构。
11.优选的,两个电机对称设置于棚布的两侧,且均与棚布相近;电机的输出端安装设置有滑环,用于对电机提供电源及控制信号;电机的输出端与卷轴传动连接。
12.优选的,滑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3.优选的,限位机构设置为u型,且可活动的卡设于工程车的后舱边沿;限位机构包括外壁滚轴、侧壁滚轴及内壁滚轴;外壁滚轴、侧壁滚轴及内壁滚轴分别设置于工程车的后舱边沿的外壁、侧壁及内壁;外壁滚轴、侧壁滚轴及内壁滚轴均可以沿接触面滚动;
14.外壁滚轴沿轴线方向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与相近的电机可转动的连接。
15.优选的,自锁机构包括锁孔及电子锁舌;内壁滚轴沿轴线方向远离侧壁滚轴的一
端固定开设有锁孔;电子锁舌与锁孔相匹配的安装设置于工程车的内部,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6.优选的,电机、滑环、连杆及限位机构成组设置,且对称设置有两组。
17.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技术通过设置电机及滑环,电机设置于棚布的外侧,在棚布卷收时电机不会卷收到棚布之中,保证了电机的散热,使电机的工作更稳定,减少了故障率,同时电机通过滑环与卷轴传动连接,滑环为电机提供电源及控制信号,方便了电机的工作,同时避免了导线杂乱的现象发生,增加了工作效率;
19.(2)本技术通过设置自锁机构,自锁机构用于实现棚布的自锁工作,当棚布卷收到工程车的顶面时,棚布完成卷收,此时通过自锁机构,使棚布在卷曲状态下更加稳定,增加了整体装置的稳定性。
20.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2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工程车后舱棚布的自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工程车后舱棚布的自动升降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工程车后舱棚布的自动升降装置的限位机构及锁孔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标号:1、棚布;2、电机;3、限位机构;4、锁孔;
26.11、卷轴;
27.21、滑环;22、连杆;
28.31、外壁滚轴;32、侧壁滚轴;33、内壁滚轴;
29.51、控制器;52、后舱边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申请相关的部分。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2.请参考图1~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车后舱棚布的自动升降装置,包括棚布1、电机2、限位机构3及自锁机构;
33.棚布1设置于工程车的外壁,且两侧边沿设置于工程车后舱的两侧外壁;
34.棚布1的一根横木上安装设置有卷轴11,用于卷收及展放棚布1;
35.卷轴11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均可活动的设置有电机2;
36.电机2通过连杆22可转动的设置有限位机构3;工程车的内部安装设置有自锁机构。
37.在该实施例中,棚布1用于遮盖工程车的后舱,棚布1覆盖在工程车的后舱外壁,棚布1的底端安装有卷轴11,通过电机2带动卷轴11对棚布1进行卷曲收纳或者展开,工作效率高,省时省力。两个电机2设置在卷轴11的两端,且跟随卷轴11的移动而移动,限位机构3用于支撑及限制电机2的移动,使电机2的工作环境更加稳定。
38.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电机2对称设置于棚布1的两侧,且均与棚布1相近;电机2的输出端安装设置有滑环21,用于对电机2提供电源及控制信号;电机2的输出端与卷轴11传动连接。
39.请参考图1~图3,在该实施例中,卷轴11为筒状外壳,并固定在棚布1的横木上,卷轴11将电机2与滑环21保护起来,防水防尘,并可以跟随电机2的输出端的转动而转动;电机2设置在棚布1的外侧,在棚布1卷收时电机2不会卷收到棚布1之中,保证了散热,使电机2的工作更稳定,减少了故障率,同时电机2通过滑环21与卷轴11传动连接,滑环21为电机2提供电源及控制信号。
40.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滑环21与控制器51电性连接。
41.请参考图1、图2,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51用于对电机2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通过滑环21使控制器51的导线可以附着在棚布上,使导线跟随棚布1同时卷收,避免了导线跟随电机2移动,解决了导线杂乱的问题,稳定高效,简单实用。
42.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限位机构3设置为u型,且可活动的卡设于工程车的后舱边沿52;限位机构3包括外壁滚轴31、侧壁滚轴32及内壁滚轴33;外壁滚轴31、侧壁滚轴32及内壁滚轴33分别设置于工程车的后舱边沿52的外壁、侧壁及内壁;外壁滚轴31、侧壁滚轴32及内壁滚轴33均可以沿接触面滚动;
43.外壁滚轴31沿轴线方向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有连杆22;连杆22的另一端与相近的电机2可转动的连接。
44.请参考图1~图3,在该实施例中,限位机构3用于支撑及限制电机2的移动,电机2带动卷轴11转动,卷轴11跟随棚布1卷曲、展开而移动,相应的电机2也会跟随卷轴11而移动,限位机构3使电机2的移动更加稳定,同时防止电机2自转。
45.限位机构3设置为u型,卡设在工程车的后舱边沿52,外壁滚轴31及内壁滚轴33均垂直于侧壁滚轴32,外壁滚轴31、侧壁滚轴32及内壁滚轴33分别与工程车的后舱边沿52的外壁、侧壁及内壁接触,且均可在接触面滚动,同时外壁滚轴31、侧壁滚轴32及内壁滚轴33保持可转动连接,同步工作却不相互干扰,当电机2移动时,卡设在工程车的后舱边沿52的限位机构3可以以工程车的后舱边沿52为轨道移动,对电机2起到导向的作用,引导电机2的移动,同时对电机2进行支撑及限制。
46.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自锁机构包括锁孔4及电子锁舌;内壁滚轴33沿轴线方向远离侧壁滚轴32的一端固定开设有锁孔4;电子锁舌与锁孔4相匹配的安装设置于工程车的内部,并与控制器51电性连接。
47.请参考图1~图3,在该实施例中,自锁机构用于实现棚布1的自锁,当棚布1卷收到
工程车的顶面时,棚布1完成卷收,此时通过自锁机构,使棚布1更加稳定。
48.电子锁舌由控制器51进行控制,锁孔4与电子锁舌相匹配的设置,当锁孔4跟随内壁滚轴33移动到电子锁舌的位置,电子锁舌弹出到锁孔4的内部,完成锁定,解锁时只需通过控制器51使电子锁舌收缩即可,简单实用,工作效率高。
49.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电机2、滑环21、连杆22及限位机构3成组设置,且对称设置有两组。
50.请参考图1~图3,在该实施例中,两组成组配套工作的电机2、滑环21、连杆22及限位机构3使卷轴11的工作更加稳定,增加了整体装置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5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3.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