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后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4142发布日期:2022-04-06 17:5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后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后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减轻小型车辆与货车追尾时车辆的损毁程度,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害,国家法规要求总质量达到一定重量的货车必须装备后部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以使其在追尾碰撞时,可对自身以及小型车辆起到保护作用。
3.在专利cn201721859083.5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撞缓冲功能的重型汽车防撞梁,该汽车防撞梁包括横梁本体、设置于横梁本体上的安装部以及防护结构层,其中,安装部用于与车辆连接,防护结构层用于起到缓冲作用。
4.通过上述防护结构层,该汽车防撞梁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防护能力,但其与车辆之间的连接为刚性连接,防护能力有待提高。
5.故亟需一种车辆后部防护装置,以对现有的车辆防护装置存在的防护能力不强的问题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车辆后部防护装置,以对现有的车辆防护装置存在的防护能力不强的问题进行改善。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后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梁以及若干个缓冲机构,若干个缓冲机构间隔设置于所述防护梁的内侧;
8.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若干个支撑架以及若干组缓冲组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缓冲组件一一对应,若干个所述支撑架的一端通过所述缓冲组件与所述防护梁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相互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l形连接架、若干个弹性件以及紧固件,所述l形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防护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形成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l形连接架与所述防护梁之间,若干个所述弹性件分别设置于所述l形连接架与所述安装板之间以及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防护梁之间;
10.所述l形连接架、若干个弹性件以及安装板均开设有过孔,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l形连接架、若干个弹性件以及安装板的过孔与所述防护梁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l形连接架、弹性件、紧固件以及紧固套,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形成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紧固件的一端固定连接;
12.所述l形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防护梁固定连接,所述l形连接架的另一端开设有过孔,所述紧固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紧固套固定连接,所述紧固套与所述弹性件的一侧抵接,以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l形连接架之间形成缓冲间隙,所述弹性件的另一侧与所述防护梁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橡胶垫、压缩弹簧或弹性片。
14.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梁的外侧固定设置有若干条加强筋。
15.进一步的,若干条所述加强筋沿所述防护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16.进一步的,若干条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防护梁一体成型。
17.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梁的两端形成有向内侧弯曲的弧状部。
18.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梁开设有摄像装置安装孔。
19.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梁开设有若干个雷达安装孔。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后部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梁、若干个支撑架以及若干组缓冲组件,其中,防护梁通过若干组缓冲组件与若干个支撑架固定连接,若干个支撑架用于与车辆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防护梁与车辆刚性连接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中防护梁通过缓冲组件以及支撑架与车辆进行连接的结构,防护能力更强。
21.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中若干个支撑架组合使用的结构,保证了防护梁与车辆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部防护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部防护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部防护装置中,防护梁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后部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梁1以及两个缓冲机构2,两个所述缓冲机构2间隔设置于所述防护梁1的内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机构2也可为其他数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29.所述缓冲机构2包括两个支撑架21以及两组缓冲组件22,所述支撑架21与所述缓冲组件22一一对应,两个所述支撑架21的一端通过所述缓冲组件22与所述防护梁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21的另一端相互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21中相互固定连接的一端用于与车辆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21以及缓冲组件22也可为其他数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30.在发生碰撞时,小型车辆会先与所述防护梁1接触,之后,设置于所述防护梁1与所述支撑架21之间的所述缓冲组件22会对小型车辆进行缓冲,从而对自身以及小型车辆起到保护作用。
31.请参阅图2,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22包括l形连接架221、两个弹性件222以及紧固件22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22也可为其他数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32.所述l形连接架221的一端与所述防护梁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21的一端形成有一安装板211,所述安装板211设置于所述l形连接架221与防护梁1之间,两个所述弹性件222分别设置于所述l形连接架221与安装板211之间以及所述安装板211与所述防护梁1之间,即其中一所述弹性件222的一侧与所述l形连接架221抵接,另一侧与所述安装板211抵接,另一所述弹性件222的一侧与所述安装板211抵接,另一侧与所述防护梁1抵接。
33.所述l形连接架221、两个弹性件222以及安装板211均开设有过孔,所述紧固件223依次穿过所述l形连接架221、两个弹性件222以及安装板211的过孔与所述防护梁1固定连接。
34.在发生碰撞时,所述l形连接架221以及防护梁1会先相对于所述支撑架21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件222,之后,所述弹性件222会提供一回弹力,以减缓所述l形连接架221以及防护梁1相对于所述支撑架21的移动,从而达到缓冲、防护的作用。
35.请参阅图4,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22包括l形连接架221、弹性件222、紧固件223以及紧固套224,所述支撑架21的一端形成有一安装板211,所述安装板211与所述紧固件223的一端固定连接。
36.所述l形连接架221的一端与所述防护梁1固定连接,所述l形连接架221的另一端开设有过孔,所述紧固件22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紧固套224固定连接,所述紧固套224与所述弹性件222的一侧抵接,以使所述安装板211与所述l形连接架221之间形成缓冲间隙,所述弹性件222的另一侧与所述防护梁1固定连接。
37.在发生碰撞时,所述l形连接架221以及防护梁1会先相对于所述支撑架21移动、并通过所述紧固套224压缩所述弹性件222,之后,所述弹性件222会提供一回弹力,以减缓所述l形连接架221以及防护梁1相对于所述支撑架21的移动,从而达到缓冲、防护的作用。
38.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弹性件222为橡胶垫、压缩弹簧或弹性片,相较于其他弹性件,橡胶垫、压缩弹簧或弹性片的结构更加紧凑、造价更低。
39.请参阅图5,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防护梁1的外侧固定设置若干条加强筋3,所述加强筋3可提高所述防护梁1的强度。
40.请继续参阅图5,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若干条所述加强筋3沿所述防护梁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相较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3的分布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3的分布方式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所述防护梁1的强度。
41.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若干条所述加强筋3与所述防护梁1一体成型,相较于焊接、粘接等方式,一体成型的所述加强筋3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所述防护梁1的强度。
42.请参阅图1,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防护梁1的两端形成有向内侧弯曲的弧状部11,所述弧状部11用于提高所述车辆后部防护装置的安全性。以在发生碰撞时,避免小型车辆直接与所述防护梁1的两端接触,进而对小型车辆造成较大的破坏。
43.请参阅图5,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防护梁1开设有摄像装置安装孔1a,所述摄像装置安装孔1a用于安装倒车影像中的摄像装置,相较于其他的安装方式,开设安装孔的安装方式,更加节省空间。
44.请继续参阅图5,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防护梁1开设有四个雷达安装孔1b,四个所述雷达安装孔1b对称分布在所述摄像装置安装孔1a的两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雷达安装孔1b也可为其他数量,所述雷达安装孔1b也可分布于其他位置,本实用新型对此
不作限制,所述雷达安装孔1b用于安装倒车雷达,相较于其他的安装方式,开设安装孔的安装方式,更加节省空间。
45.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46.在发生碰撞时,小型车辆会先接触到所述防护梁1、并传递给所述防护梁1一冲击力,所述防护梁1以及与其固定连接的所述l形连接架221会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支撑架21移动、并挤压所述弹性件222,之后,所述弹性件222会提供一回弹力,以减缓所述防护梁1以及l形连接架221相对于所述支撑架21的移动,从而达到缓冲、防护的作用。
4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梁、若干个支撑架以及若干组缓冲组件,其中,防护梁通过若干组缓冲组件与若干个支撑架固定连接,而若干个支撑架用于与车辆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防护梁与车辆刚性连接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中防护梁通过缓冲组件以及支撑架与车辆进行连接的结构,防护能力更强。
48.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中若干个支撑架组合使用的结构,保证了防护梁与车辆之间的连接强度。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