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掉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17599发布日期:2022-12-20 21:47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掉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搬运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掉头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私家车保有量不断攀升,而提供给车辆停靠的车位空间越来越狭小,车位供应问题越来越紧张,这个矛盾在老旧小区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掉头难”的问题也伴随着“停车难”接踵而至。近些年由于空间窄小而导致车辆掉头难引起的事故频发,这不仅给车主带来了许多麻烦,更留下了许多安全隐患,例如堵塞消防通道却无法及时将车辆移开。车位与对面墙壁距离很近,或是还有90
°
的直角拐角,在这些位置,用常规的直接转方向盘的方法,容易将车的车灯处和车门处刮蹭到。造成问题的原因就是汽车在狭窄空间里,车子的右侧头部是司机的盲区,极容易造成判断有误差而导致转方向盘过早或者过晚。现有一些无需电力驱动的用于汽车自动掉头的专利,可以利用汽车自身的重力势能完成掉头。其主要是利用了螺杆螺母的结构,螺母与转盘相连,汽车开上转盘以后,转盘与螺母会因为重力而沿着螺栓边下降边旋转,转到180度时刚好完成掉头。与电动的装置相比,这种装置的优点是无需外接能源,利用汽车自身即可完成掉头,所以节能且安装方便。但是这种装置最大的缺点就是在掉头的过程中转盘会下降,所以转盘在使用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个时间段与路面不在一个高度,这严重的影响了使用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掉头装置,它能用汽车自身的重力势能完成掉头,能在整个过程中使转盘在高度方向不发生变化。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掉头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底部设置基台,所述基台上设置第一安装孔,所述基板上设置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下口端设置支承架,所述支承架的向心端支承转盘座,所述转盘座上端支承可转动的上转环,所述上转环上固定转盘,所述转盘座的内腔中设置卷簧盒,所述卷簧盒的中心立柱通过单向轴承支承在转盘座上,所述卷簧盒内设置卷簧,所述卷簧的一端与中心立柱固定,所述卷簧的另外一端与卷簧盒固定,所述卷簧盒与转盘底部连接,所述支承架底部支承换向器,所述换向器的输出轴与中心立柱的下端固联,输入轴或输出轴通过单向轴承支承在换向器内,所述换向器的输入轴上设置从动轮,所述基板上设置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置可上下浮动的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的上端固定储能踏板,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底部设置可转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通过挠性传动件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转盘上设置可径向伸缩的锁定杆,所述转盘设置用于径向推出锁定杆的锁紧弹簧,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两个与锁定杆配合的锁定孔,两锁定孔关于转盘对称布置,所述锁定孔的侧壁为斜面,靠近储能踏板一侧的锁定孔的侧壁角度小于另外锁定孔侧壁角度,所述转盘的贯通孔内滑动配合解锁压板,所述解锁压板的上端外伸出贯通孔,解锁压板的下端设置朝向转盘的上斜面,所述锁定杆的上设置斜滑块,所述斜滑块设置可与上斜面滑动配合的下斜面。
5.所述驱动轴上固联从动齿轮以及主动驱动轮,所述驱动齿条的下段的啮合齿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驱动轮通过挠性传动件与从动轮传动连接。
6.所述挠性传动件为皮带或者链条。
7.基台和基板由混凝土整体浇筑成型。
8.所述换向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与支承架连接固定,所述壳体内支承交错的输出轴以及输入轴,输入轴水平延伸,所述输出轴垂直延伸,输入轴固联第一锥齿轮,所述输出轴上固联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
9.所述基板底部设置向下延伸的齿条座,所述齿条座朝向齿条的一侧通过滑轨连接齿条,所述基台还支承有一对侧向凸起的支座,两支座共同支承可转动的驱动轴,所述齿条位于驱动轴与支座之间。
10.所述锁定杆的端部支承可自由转动的滚轮,所述滚轮的中心轴线与转盘座的中心轴线平行。
11.采用上述方案,有益效果如下,通过汽车压动储能踏板,储能踏板带动齿条运动,齿条运动带动驱动轴转动,继而通过主动驱动轮带动挠性传动件运动,挠性传动件带动换向器的输入轴转动,继而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卷簧,同时由于中心立柱通过单向轴承支承,通过中心立柱只能输入扭矩,压缩后的卷簧,通过卷簧盒将扭矩传递转盘;所述换向器的输入轴上设置从动轮,输入轴或输出轴通过单向轴承支承在换向器内,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输出轴能够自由回转,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方便挠性传动以及齿条复位。锁定杆可与锁定孔实现锁定,当锁定杆与侧壁角度较大的锁定孔配合时,通过解锁压板对锁定杆进行解锁,实现对转盘的释放,使转盘转动,与侧壁角度较小的孔实现锁定时,通过卷簧盒施加的扭矩,使锁定杆越过锁定孔,实现自动解锁。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依靠外部能源的情况下,利用汽车自身的重力势能完成掉头;整个过程中使转盘在高度方向不发生变化。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4.附图中,100为基板,150为第二安装孔,151为驱动齿条,152为储能踏板,153为驱动轴,154为从动齿轮,155为主动驱动轮,156为挠性传动件,160为齿条座,161为滑轨,162为支座,180为第一安装孔,200为基台,300为支承架,310为转盘座,320为上转环,321为转盘,325为解锁压板,326为斜面,330为锁定杆,331为中心立柱,332为锁定孔,333为卷簧盒,338为斜滑块,339为滚轮,400为换向器,410为输出轴,413为第二锥齿轮,420为输入轴,421为从动轮,423为第一锥齿轮,450为壳体,460为卷簧。
具体实施方式
15.参照附图,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16.参见图1至图2,一种车辆掉头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车辆掉头装置,包括基板100,所述基板100底部设置基台200,所述基台200上设置第一安装孔180,所述基板100上设置与第一安装孔180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安装孔180的下口端设置支承架300,所述支承架300的向心端支承转盘座310,所述转盘座310上端支承可转动的上转环320,所述上转环320
上固定转盘321,所述转盘座310的内腔中设置卷簧盒333,所述卷簧盒333的中心立柱331通过单向轴承支承在转盘座310上,所述卷簧盒333内设置卷簧,所述卷簧的一端与中心立柱331固定,所述卷簧的另外一端与卷簧盒333固定,所述卷簧盒333与转盘321底部连接,所述支承架300底部支承换向器400,所述换向器400的输出轴410与中心立柱331的下端固联,输入轴420或输出轴410通过单向轴承支承在换向器400内,所述换向器400的输入轴420上设置从动轮421,所述基板100上设置第二安装孔150,所述第二安装孔150内设置可上下浮动的驱动齿条151,所述驱动齿条151的上端固定储能踏板152,所述第二安装孔150的底部设置可转动的驱动轴153,所述驱动轴153通过挠性传动件156与从动轮421传动连接,所述转盘321上设置可径向伸缩的锁定杆330,所述转盘321设置用于径向推出锁定杆330的锁紧弹簧,所述第一安装孔180设置两个与锁定杆330配合的锁定孔332,两锁定孔332关于转盘321对称布置,所述锁定孔332的侧壁为斜面326,靠近储能踏板一侧的锁定孔的侧壁角度小于另外锁定孔侧壁角度,所述转盘321的贯通孔内滑动配合解锁压板325,所述解锁压板325的上端外伸出贯通孔,解锁压板325的下端设置朝向转盘321的上斜面326,所述锁定杆330的上设置斜滑块338,所述斜滑块338设置可与上斜面326滑动配合的下斜面326。
1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153上固联从动齿轮154以及主动驱动轮155,所述驱动齿条151的下段的啮合齿与从动齿轮154啮合,所述主动驱动轮155通过挠性传动件156与从动轮421传动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挠性传动件156为皮带或者链条。
19.进一步地,基台200和基板100由混凝土整体浇筑成型。
20.进一步地,所述换向器400包括壳体450,所述壳体450的上端与支承架300连接固定,所述壳体450内支承交错的输出轴410以及输入轴420,输入轴420水平延伸,所述输出轴410垂直延伸,输入轴420固联第一锥齿轮,所述输出轴410上固联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
21.进一步地,所述基板100底部设置向下延伸的齿条座160,所述齿条座160朝向齿条的一侧通过滑轨161连接齿条,所述基台200还支承有一对侧向凸起的支座162,两支座162共同支承可转动的驱动轴153,所述齿条位于驱动轴153与支座162之间。
22.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杆330的端部支承可自由转动的滚轮339,所述滚轮339的中心轴线与转盘座310的中心轴线平行。
23.采用上述方案,进行停车时,通过汽车压动储能踏板,储能踏板带动齿条运动,齿条运动带动驱动轴转动,继而通过主动驱动轮155带动挠性传动件156运动,挠性传动件带动换向器的输入轴转动,继而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卷簧,同时由于中心立柱通过单向轴承支承,通过中心立柱只能输入扭矩,压缩后的卷簧,通过卷簧盒将扭矩传递转盘;所述换向器400的输入轴420上设置从动轮421,输入轴420或输出轴410通过单向轴承支承在换向器400内,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输出轴能够自由回转,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方便挠性传动以及齿条复位。锁定杆可与锁定孔实现锁定,当锁定杆与侧壁角度较大的锁定孔配合时,通过解锁压板对锁定杆进行解锁,实现对转盘的释放,使转盘转动,与侧壁角度较小的孔实现锁定时,通过卷簧盒施加的扭矩,使锁定杆越过锁定孔,实现自动解锁。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依靠外部能源的情况下,利用汽车自身的重力势能完成掉头;整个过程中使转盘在高度方向不发生变化。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