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埋置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文档序号:30533005发布日期:2022-06-25 11:0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埋置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埋置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如何对电动汽车进行安全快速高效的充电成了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目前陆续有推出固定于地面或者墙壁的充电桩或者依托原有路灯杆的充电桩,亦或是无线供电的充电桩,虽然目前这些措施都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像无线供电的充电桩虽然简略了插拔充电插头的步骤,但是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3.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无线供电式充电桩,一般多固定安装于地面或者墙壁上,使得充电桩受安装空间的限制,导致充电桩的线路外露,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埋置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解决了固定安装于地面或者墙壁上,使得充电桩受安装空间的限制,导致充电桩的线路外露,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发展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埋置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顶部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的右侧内壁转动连接有密封盖,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充电头和变压器,充电头的输入端通过电缆线与变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变压器的底部与外壳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变压器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保护变压器的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开设有多组供电缆线穿过的理线孔,所述隔板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四组底部与地面接触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外壳位置的紧固螺栓,所述充电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托架,所述托架的前后两侧均与外壳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托架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加固板,两组所述加固板的背对侧分别与外壳的左右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托架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一组转板,所述转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与隔板的滑动连接,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键连接有螺纹杆,两组所述滑块的相对侧分别开设有两组螺纹方向相反的调节孔,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两组调节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底部与隔板顶部固定连接的固定板。
8.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承载框,承载框的顶部与加固板的底部相接触。
9.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组高度大于变压器的支撑板,支撑板的底
部与外壳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四组支撑板的外表面分别与外壳内壁的四角相接触。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用于限制滑块位置的限位板,两组滑块的背对侧分别与两组限位板的相对侧滑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为l型板,两组滑块的背对侧均开设有相对限位板顶部滑动的限位槽。
12.优选的,所述密封盖的垂直中心轴线位于充电头垂直中心轴线的右侧,密封盖的宽度大于充电头的直径。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埋置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埋置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通过设置安装块和密封盖,使得工作人员在安装装置时将安装块固定在地面上,以使外壳的大部分壳身埋设与地面之中,密封盖在日常不进行充电工作时对外壳内部进行遮挡,从而减小装置所需的地上空间以及外界环境对外壳内部的影响,以保障变压器和充电头的安全,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便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16.2、该埋置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通过设置转板和滑块,使得螺纹杆受电机驱使而转动时带动两组滑块和两组转板的底端相向运动,从而使转板转动并推动定位柱和托架上升,以便充电头推开密封盖并上升至汽车的充电口处,从而进行汽车的充电工作,并且滑块沿隔板顶部滑动,从而避免滑块跟随螺纹杆转动,以便充电头上升。
17.3、该埋置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通过设置两组滑块上调节孔内壁螺纹的方向相反,使得螺纹杆带动两组滑块相向或背向运动,从而使两组转板的转动方向相反,以便两组定位柱在转板的推动下同步升降,从而降低托架在运动过程中前后两侧受力不均而发生翻转而使托架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出现磨损的几率,提高了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四分之一结构剖视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21.图中:1、外壳;2、密封盖;3、安装块;4、充电头;5、变压器;6、隔板;7、支撑板;8、托架;9、加固板;10、承载框;11、定位柱;12、转板;13、滑块;14、电机;15、螺纹杆;16、限位板;17、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埋置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顶部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的右侧内壁转动连接有密封盖2,外壳1的内
部设置有充电头4和变压器5,充电头4的输入端通过电缆线与变压器5的输出端电连接,变压器5的底部与外壳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变压器5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保护变压器5的隔板6,隔板6的顶部开设有多组供电缆线穿过的理线孔,隔板6的外表面与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外壳1的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四组底部与地面接触的安装块3,安装块3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外壳1位置的紧固螺栓,充电头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托架8,托架8的前后两侧均与外壳1的内壁滑动连接,托架8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加固板9,两组加固板9的背对侧分别与外壳1的左右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托架8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定位柱11,定位柱11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一组转板12,转板12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的底部与隔板6的滑动连接,隔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4,电机14的输出端键连接有螺纹杆15,两组滑块13的相对侧分别开设有两组螺纹方向相反的调节孔,螺纹杆15的外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两组调节孔的内壁螺纹连接,螺纹杆15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底部与隔板6顶部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7。
24.具体的,为了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承载框10,承载框10的顶部与加固板9的底部相接触,使得承载框10托住加固板9,从而分担加固板9和托架8承受的压力,以便充电头4在未进行充电工作时保持稳定。
25.具体的,为了保障装置的使用安全,隔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组高度大于变压器5的支撑板7,支撑板7的底部与外壳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使得隔板6的底部与变压器5的顶部之间无接触关系,四组支撑板7的外表面分别与外壳1内壁的四角相接触,使得支撑板7托住隔板6,避免隔板6因电机14运行而产生晃动并对变压器5施力,从而提高对变压器5的防护效果。
26.具体的,为了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固定板17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用于限制滑块13位置的限位板16,两组滑块13的背对侧分别与两组限位板16的相对侧滑动连接,使得限位板16抵住滑块13,从而减小滑块13在螺纹杆15带动下沿隔板6顶部滑动时受到的扭力,从而减小滑块13与隔板6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磨损。
27.具体的,为了提高限位板16对滑块13的限位效果,限位板16为l型板,两组滑块13的背对侧均开设有相对限位板16顶部滑动的限位槽,使得限位板16的拐角与限位槽的内壁卡住,避免出现滑块13在转板12推动定位柱11上升时发生晃动,从而导致电机14的运行压力增大的情况。
28.具体的,为了便于充电头4穿过密封槽,密封盖2的垂直中心轴线位于充电头4垂直中心轴线的右侧,密封盖2的宽度大于充电头4的直径,使得充电头4的顶部抵住密封盖2时,密封盖2左半部分受力较大,从而便于密封盖2向上转动。
29.工作原理:在安装时,在地面挖出形状和尺寸与外壳1相同的埋设坑,而后将外壳1放入埋设坑,并使用紧固螺栓将安装块3与地面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启动电机14,螺纹杆15跟随电机14的输出端转动并带动两组滑块13沿相向隔板6顶部相向滑动,滑块13带动转板12的底端运动,从而使转板12转动并推动定位柱11和托架8上升,托架8推动充电头4上升,当充电头4与密封盖2接触时推动密封盖2向上转动并穿过密封槽,变压器5通过充电头4将经过降压处理的电流输入汽车的蓄电池中,以实现对汽车的充电,在工作完成后,反向启动电机14,以使装置复位。
30.综上所述,该埋置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通过设置安装块3和密封盖2,使得工作
人员在安装装置时将安装块3固定在地面上,以使外壳1的大部分壳身埋设与地面之中,密封盖2在日常不进行充电工作时对外壳1内部进行遮挡,从而减小装置所需的地上空间以及外界环境对外壳1内部的影响,以保障变压器5和充电头4的安全,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便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通过设置转板12和滑块13,使得螺纹杆15受电机14驱使而转动时带动两组滑块13和两组转板12的底端相向运动,从而使转板12转动并推动定位柱11和托架8上升,以便充电头4推开密封盖2并上升至汽车的充电口处,从而进行汽车的充电工作,并且滑块13沿隔板6顶部滑动,从而避免滑块13跟随螺纹杆15转动,以便充电头4上升,通过设置两组滑块13上调节孔内壁螺纹的方向相反,使得螺纹杆15带动两组滑块13相向或背向运动,从而使两组转板12的转动方向相反,以便两组定位柱11在转板12的推动下同步升降,从而降低托架8在运动过程中前后两侧受力不均而发生翻转而使托架8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出现磨损的几率,提高了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
31.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