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55925发布日期:2022-06-29 02:4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动力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多种控制模式的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


背景技术:

2.现阶段为了节约能源和降低污染,高效节能环保的混合动力汽车就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结构有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基本形式,是采用传统的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混合使用热能和电能两套系统驱动汽车。一般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胜过一般燃油汽车,可成为日后交通主流的车型,全新专用变速箱,具有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的特点,符合混合动力发展的初衷,是目前混合动力系统产品发展的趋势。因此,亟待设计更更能适应城市与高速路况的混动变速箱架构。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新型的混合动力变速箱,采用湿式双离合与离合器,能够实现多种控制模式,无动力中断换挡,纯电动工况下可以实现双电机驱动,有效提高整车的动力性及经济性。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包括发动机、驱动电机、发电机、第一机械泵、第二机械泵,
5.汽车驱动轴、发动机的输出轴设置在箱体上,所述发电机的电机轴一与发动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齿轮联接,
6.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汽车驱动轴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一、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安装在传动轴一上,传动轴一上设置有与差速器、输出轴配合的齿轮,
7.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二与汽车驱动轴通过换挡机构相联接,所述换挡机构包括双离合器、传动轴二,所述双离合器安装在电机轴二上,传动轴二上设置有与双离合器、差速器配合的齿轮,
8.所述第一机械泵安装在输出轴通过齿轮与发动机连接并受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二机械泵安装在传动轴一上并受差速器驱动。
9.在上述的一种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中,所述电机轴一上设置有第一齿轮,发动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传动轴一上的第三齿轮、第四齿轮,所述离合器位于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之间,所述第三齿轮为双联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机械泵通过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差速器上设置有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
10.所述换挡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传动轴二上的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所述第七齿轮、第八齿轮分别与双离合器上的两个动力输出齿轮啮合,所述第六齿轮与汽车驱动轴上的第五齿轮啮合。
11.在上述的一种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中,所述双离合器为湿式双离合器。
12.在上述的一种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中,所述电机轴一、电机轴二、发动机的输出轴、传动轴一、传动轴二、汽车驱动轴均轴向并行设置。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通过湿式双离合与离合器,实现十一种工况模式,灵活应对动力需求,使得覆盖各种城市路况及城市高架公路。两个机械泵的设置,可以在不同工况下对系统进行冷却与润滑,无需设置电动泵。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为纯电动模式一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为纯电动模式二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为串联模式一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为串联模式二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为并联模式一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为并联模式二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为发动机直联模式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为发动机直联且发电模式一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为制动能力回收模式一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25.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为制动能力回收模式二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26.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为驻车发电模式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27.图中:1、发动机,2、发电机,3、驱动电机,4、差速器,5、第一机械泵,6、第二机械泵,7、离合器,801、第一齿轮,802、第二齿轮,803、第三齿轮,804、第四齿轮,805、第五齿轮,806、第六齿轮,807、第七齿轮,808、第八齿轮,9、双离合器,a1、电机轴一,a2、输出轴,a3、传动轴一,a4、传动轴二,a5、电机轴二,a6、汽车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如图1所示,一种双离合器7多动力模式混动箱,包括发动机1、驱动电机3、发电机2、第一机械泵5、第二机械泵6。汽车驱动轴a6、发动机1的输出轴a2设置在箱体上,所述发电机2的电机轴一a1与发动机1的输出轴a2之间通过齿轮联接。
30.所述发动机1的输出轴a2与汽车驱动轴a6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一a3、离合器7;所述离合器7安装在传动轴一a3上,传动轴一a3上设置有与差速器4、输出轴a2配合的齿轮。所述驱动电机3的电机轴二a5与汽车驱动轴a6通过换挡机构相联接,所述换挡机构包括双离合器7、传动轴二a4,所述双离合器7安装在电机轴二a5上,传动轴二a4上设置有与双离合器7、差速器4配合的齿轮。所述第一机械泵5安装在输出轴a2通过齿轮与发动机1连接并受发动机1驱动,所述第二机械泵6安装在传动轴一a3上并受差速器4驱动。
31.在其中一个实例中,所述电机轴一a1上设置有第一齿轮801,发动机1的输出轴a2上设置有第二齿轮802,所述第一齿轮801与第二齿轮802啮合,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传动轴一a3上的第三齿轮803、第四齿轮804,所述离合器7位于第三齿轮803、第四齿轮804之间,所述第三齿轮803为双联齿轮,所述第三齿轮803与第二齿轮802啮合,所述第一机械泵5通过齿轮与第三齿轮803啮合;所述差速器4上设置有第五齿轮805,所述第四齿轮804与第五齿轮805啮合。
32.在其中一个实例中,所述换挡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传动轴二a4上的第六齿轮806、第七齿轮807、第八齿轮808,所述第七齿轮807、第八齿轮808分别与双离合器7上的两个动力输出齿轮啮合,所述第六齿轮806与汽车驱动轴a6上的第五齿轮805啮合。
33.在其中一个实例中,所述双离合器7为湿式双离合器7。
34.在其中一个实例中,所述电机轴一a1、电机轴二a5、发动机1的输出轴a2、传动轴一a3、传动轴二a4、汽车驱动轴a6均轴向并行设置。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离合器多动力模式混动箱,集成两个电机方案,同时采用湿式双离合器,可以实现多种多动力模式的驱动方式:纯电、串联、并联、驻车发电等。其中两个机械泵可提供总成冷却及润滑足够流量和提供控制离合器所需液压压力,无需额外增加控制电机等控制部件。一个机械泵与发动机1轴联动,另一个与差速器4轴联动,实现合理分配机械泵运行工况,有效降低机械泵消耗,提升总成效率。
37.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工作模式:
38.1、纯电模式一:动力流如图2所示,当车处于某一速段时,驱动电机3直接对整车进行驱动,离合器7置于空挡,驱动电机3端双离合器9置于一挡,通过电机轴二a5、传动轴二a4到差速器4至车轮,保证一定的整车经济性和动力性;
39.2、纯电模式二:动力流如图3所示,当车处于某一速段时,驱动电机3直接对整车进行驱动,此时,离合器7置于空挡,驱动电机3端双离合器9置于二挡,通过电机轴二a5、传动轴二a4到差速器4至车轮,保证一定的整车经济性和动力性;
40.3、串联模式一:动力流如图4所示,离合器7置于空挡,驱动电机3端双离合器9置于
一挡,通过电机轴二a5、传动轴二a4到差速器4驱动车轮。发动机1通过减震器、输出轴a2到电机轴一a1驱动发电机2进行发电;
41.4、串联模式二:动力流如图5所示,离合器7置于空挡,驱动电机3端双离合器9置于二挡,通过电机轴二a5、传动轴二a4到差速器4驱动车轮。发动机1通过减震器、输出轴a2到电机轴一a1驱动发电机2进行发电;
42.5、并联模式一:动力流如图6所示,离合器7闭合,发动机1动力通过减震器、输出轴a2、传动轴一a3到差速器4输出;双离合器9置于一挡,驱动电机3动力通过电机轴二a5、传动轴二a4到差速器4输出;
43.6、并联模式二:动力流如图7所示,离合器7闭合,发动机1动力通过减震器、输出轴a2、传动轴一a3到差速器4输出;双离合器9置于二挡,驱动电机3动力通过电机轴二a5、传动轴二a4到差速器4输出;
44.7、发动机1直联模式:动力流如图8所示,当车达到某一低速段时,离合器7置于一挡,发动机1动力通过减震器、输出轴a2、传动轴一a3到差速器4输出;
45.8、发动机1直联且发电模式:动力流如图9所示,离合器7闭合,发动机1动力通过减震器、输出轴a2、传动轴一a3到差速器4输出;发动机1动力同时通过输出轴a2轴到电机轴一a1输出到发电机2进行发电;
46.9、制动能量回收模式一:动力流如图10所示,双离合器9置于一挡,动力通过汽车驱动轴a6到差速器4、传动轴二a4、电机轴二a5到驱动电机3进行能量回收;
47.10、制动能量回收模式二:动力流如图11所示,双离合器9置于二挡,动力通过汽车驱动轴a6到差速器4、传动轴二a4、电机轴二a5到驱动电机3进行能量回收;
48.11、驻车发电模式:动力流如图12所示,当车辆停车时,离合器7置于空挡,动力通过发动机1、减震器、输出轴a2、电机轴一a1到发电机2进行发电;驱动电机3处于零扭矩、零转速状态。
4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