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强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发动机前梁加强板。
背景技术:2.在汽车车身焊接过程中,发动机机舱部分的左纵梁前段或右纵梁前段需要焊接发动机支架板,目前社会上的便于安装的发动机前梁加强板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传统的发动机前梁支架板在与发动机之间进行安装时,多是直接卡合安装的,在使用过程中易因震动而产生磨损,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因此亟需一种便于安装的发动机前梁加强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发动机前梁加强板。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安装的发动机前梁加强板,包括加强板主体,所述加强板主体底端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底梁顶端,所述支撑底梁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板左侧底端,所述加强板主体内壁底端通过挤压机构安装有挤压侧板,所述加强板主体顶端通过转轴安装有限位顶板,所述限位顶板左侧底端通过插设机构与加强板主体之间进行安装。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挤压侧板外侧中部皆固定安装有固定插板,所述固定插板外壁的上下两端皆铰接连接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外侧顶端皆铰接连接在第二铰接杆内壁顶端,所述第二铰接杆外侧顶端皆铰接连接在第一限位槽内壁底端,所述第一限位槽皆对称开设在加强板主体内壁中部,所述第一铰接杆外壁中部皆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外侧顶端皆焊接在第二铰接杆内侧中部,所述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内侧底端皆固定连接在固定伸缩杆的上下两端。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插板外侧的上下两端皆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皆滑动连接在滑轨内侧,所述滑轨皆对称开设在第一限位槽内壁的上下两端。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挤压侧板内壁皆胶粘有防护软垫,所述防护软垫内侧底端皆抵接在发动机外壁上。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限位顶板左侧底端皆开设有第二限位槽,且第二限位槽内壁中部皆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皆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壁中部皆焊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内侧顶端皆焊接在第二限位槽内壁中部,所述第二弹簧中部皆环绕在滑杆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滑块底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右侧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插块,所述限位插块右侧顶端插设在加强板主体左侧外壁的中部上端,所述拉杆左侧中部固定安装有拉环,所述拉环的正视截面呈圆环状。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组所述限位顶板左侧顶端固定安装在连接固定板底端的前后两端。
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发动机在与加强板主体顶端进行安装时,先将发动机放置在两组挤压侧板内侧的加强板主体顶端,此时再在第一滑块和滑轨的滑动作用以及第一弹簧的弹性势能的相互配合下完成对发动机与加强板主体之间安装的限位状态,通过上述结构可以相对较为便捷且稳定的使得加强板主体与发动机之间进行安装,减轻了发动机在加强板主体内侧使用时产生的震动磨损情况,提高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中,在加强板主体顶端转轴的作用下将两组限位顶板盖合在加强板主体顶端,此时再向左侧在第二滑块和滑杆的滑动作用下拉动拉环,带动限位插块向限位顶板左侧底端进行移动后,直至限位顶板底端内壁与加强板主体顶端产生抵接后,将拉环松开,使得在第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完成加强板主体与限位顶板之间的限位状态,通过上述结构可以进一步保障了发动机与加强板主体之间安装的稳定效率,避免了发动机与加强板主体之间接触产生的磨损消耗,提高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例说明:
20.1、加强板主体;2、支撑底梁;3、安装支板;4、挤压侧板;5、防护软垫;6、固定插板;7、第一铰接杆;8、第二铰接杆;9、第一弹簧;10、固定伸缩杆;11、第一限位槽;12、第一滑块;13、滑轨;14、限位插块;15、拉杆;16、拉环;17、第二滑块;18、滑杆;19、第二弹簧;20、第二限位槽;21、限位顶板;22、连接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发动机前梁加强板,包括加强板主体1,加强板主体1底端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底梁2顶端,支撑底梁2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板3左侧底端,加强板主体1内壁底端通过挤压机构安装有挤压侧板4,加强板主体1顶端通过转轴安装有限位顶板21,限位顶板21左侧底端通过插设机构与加强板主体1之间进行安装。
23.挤压侧板4外侧中部皆固定安装有固定插板6,固定插板6外壁的上下两端皆铰接连接有第一铰接杆7,第一铰接杆7外侧顶端皆铰接连接在第二铰接杆8内壁顶端,第二铰接杆8外侧顶端皆铰接连接在第一限位槽11内壁底端,第一限位槽11皆对称开设在加强板主
体1内壁中部,第一铰接杆7外壁中部皆焊接有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外侧顶端皆焊接在第二铰接杆8内侧中部,第一铰接杆7和第二铰接杆8内侧底端皆固定连接在固定伸缩杆10的上下两端,其作用在于可以相对较为便捷且稳定的使得加强板主体1与发动机之间进行安装,减轻了发动机在加强板主体1内侧使用时产生的震动磨损情况,提高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24.固定插板6外侧的上下两端皆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12,且第一滑块12皆滑动连接在滑轨13内侧,滑轨13皆对称开设在第一限位槽11内壁的上下两端,其作用在于可以在第一滑块12和滑轨13的滑动作用下使得固定插板6能够相对稳定的在第一限位槽11内侧进行收纳移动,提高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效率。
25.挤压侧板4内壁皆胶粘有防护软垫5,防护软垫5内侧底端皆抵接在发动机外壁上,其作用在于可以在防护软垫5的作用下避免挤压侧板4内壁顶端直接与发动机外壁之间直接接触,避免直接接触产生的磨损消耗,提高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完整性。
26.限位顶板21左侧底端皆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0,且第二限位槽20内壁中部皆固定安装有滑杆18,滑杆18皆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7,第二滑块17内壁中部皆焊接有第二弹簧19,第二弹簧19内侧顶端皆焊接在第二限位槽20内壁中部,第二弹簧19中部皆环绕在滑杆18的外壁上,第二滑块17底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拉杆15,拉杆15右侧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插块14,限位插块14右侧顶端插设在加强板主体1左侧外壁的中部上端,拉杆15左侧中部固定安装有拉环16,拉环16的正视截面呈圆环状,其作用在于可以进一步保障了发动机与加强板主体1之间安装的稳定效率,避免了发动机与加强板主体1之间接触产生的磨损消耗,提高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27.两组限位顶板21左侧顶端固定安装在连接固定板22底端的前后两端,其作用在于可以在连接固定板22的作用下能够相对较为便捷的拉动两组限位顶板21,提高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28.工作原理:发动机在与加强板主体1顶端进行安装时,先将发动机放置在两组挤压侧板4内侧的加强板主体1顶端,此时再在第一滑块12和滑轨13的滑动作用以及第一弹簧9的弹性势能的相互配合下完成对发动机与加强板主体1之间安装的限位状态;
29.在加强板主体1顶端转轴的作用下将两组限位顶板21盖合在加强板主体1顶端,此时再向左侧在第二滑块17和滑杆18的滑动作用下拉动拉环16,带动限位插块14向限位顶板21左侧底端进行移动后,直至限位顶板21底端内壁与加强板主体1顶端产生抵接后,将拉环16松开,使得在第二弹簧19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完成加强板主体1与限位顶板21之间的限位状态。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