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踏板感模拟器。
背景技术:2.相关技术中,目前的踏板感模拟器主要分为两类:干式踏板感模拟器及湿式踏板感模拟器。其中,干式踏板感模拟器方案一般为单纯的多弹簧结构,通过压缩弹簧产生的反馈力模拟器踏板感,这种模拟器在制动系统失电模式下无法满足整车制动法规要求,且踏板回位存在顶脚问题,影响驾驶操作的舒适性及驾驶安全性,湿式踏板感模拟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体积大、不易布置,且可能发生制动液泄露污染驾驶舱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踏板感模拟器,能够解决制动系统失电模式下无法满足整车制动的法规要求,安全性和舒适性较佳,且整体的结构尺寸较小,方便布置。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包括:外壳;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外壳;开关总成,所述开关总成用于对所述推动组件的位置进行切换;其中在所述开关总成失效时所述推动组件适于推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压缩,且在所述开关总成正常切换时所述推动组件适于推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均压缩。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踏板感模拟器,能够实现制动系统在正常状态下的踏板感模拟,且在开关总成失效时推动组件也可推动第一弹性组件压缩,实现保证整车制动满足法规要求,保障了人员安全,且踏板感模拟器的结构简单,对于安装的要求较低,体积小且无制动液泄露风险,节能环保,为系统提供安全冗余,保证行车安全。
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所述推动组件包括驱动结构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开关总成用于驱动所述驱动结构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其中所述驱动结构在所述第一位置时适于推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压缩,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推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压缩且带动所述支撑板推动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压缩。
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所述支撑板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内周壁设有沿径向凸出的抵压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驱动结构贯穿所述贯通孔,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驱动结构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抵压部沿所述外壳的轴向相抵。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球头杆和驱动花键,所述球头杆与所述驱动花键相连且沿周向固定,所述驱动花键设有用于与所述抵压部相抵的推动部,且所述开关总成用于推动所述驱动花键转动。
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所述抵压部和所述推动部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推动部与多个所述抵压部一一对应。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所述外壳的内周壁具有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的径向尺寸构造为从靠近所述驱动结构的一端到远离所述驱动结构的一端逐渐地减小,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倾斜段的内周壁贴合。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还包括: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与所述开关总成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推动组件的位置;所述开关总成设置为在所述检测元件检测到所述推动组件运动至设定位置时对所述推动组件的位置进行切换。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所述开关总成包括:电磁开关中心轴;电磁开关转齿,所述电磁开关转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电磁开关中心轴;电磁体,所述电磁体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电磁体用于控制所述电磁开关转齿相对于所述电磁开关中心轴转动以驱动所述推动组件。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主弹簧和橡胶弹簧,所述橡胶弹簧套设于所述主弹簧外,且所述主弹簧和所述橡胶弹簧均适于与所述推动组件相抵。
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滑套,所述滑套安装于所述外壳;推杆,所述推杆贯穿所述滑套且与所述滑套滑动配合,且所述推杆的第一端适于与所述推动组件相抵;副弹簧,所述副弹簧套设于所述推杆外,且所述副弹簧弹性抵压于所述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套之间。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的截面图;
19.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的外壳的截面图;
21.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的开关总成与推动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失效状态);
22.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的开关总成与推动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失效状态-另一个视角);
23.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的开关总成与推动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开关总成可正常切换时);
24.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的开关总成与推动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开关总成可正常切换时-另一个视角);
25.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的驱动花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的开关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制动示意图;
28.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在失效状态下制动示意图。
29.附图标记:
30.踏板感模拟器100,
31.外壳1,平行段11,倾斜段12,
32.第一弹性组件2,滑套21,推杆22,副弹簧23,止挡板24,
33.第二弹性组件3,主弹簧31,橡胶弹簧32,
34.推动组件4,驱动结构41,球头杆411,杆体412,座体413,驱动花键414,推动部415,推动面416,支撑板42,抵压部421,抵压凹槽422,避让凹口423,滑动件424,贯通孔425,回位弹片43,
35.开关总成5,电磁体51,安装孔511,电磁开关中心轴52,电磁开关转齿53,驱动齿531,驱动槽532,开关线束54。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100,该踏板感模拟器100能够实现制动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踏板感模拟,且在电子制动助力器电机无法正常工作时踏板力基本作用于主缸,保证整车制动满足法规要求,保障人员安全。
38.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100,包括:外壳1、第一弹性组件2、第二弹性组件3、推动组件4和开关总成5。
39.外壳1具有中空的活动腔,活动腔的一端敞开,如图2、图11和图12所示,外壳1的活动腔的左端敞开。第一弹性组件2和第二弹性组件3均安装于外壳1内,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组件2和第二弹性组件3均包括弹性结构,以在第一弹性组件2和第二弹性组件3受推动力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形成制动力的反馈,实现踏板感的模拟。
40.推动组件4可活动地安装于外壳1,其中,推动组件4为主动件,推动组件4用于推动第一弹性组件2和第二弹性组件3进行弹性变形。且在操作人员模拟踏板感时,可将制动力施加于推动组件4,以使推动组件4作用于第一弹性组件2和第二弹性组件3。
41.开关总成5用于对推动组件4的位置进行切换,需要说明的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开关总成5为电动控制结构,即可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开关线束54对开关总成5通电,使得开关总成5在通电之后对推动组件4施加驱动力,进而使得推动组件4从当前位置切换至目标位置。
42.其中,在开关总成5失效时推动组件4适于推动第一弹性组件2压缩,且在开关总成5对推动组件4的位置进行正常切换时推动组件4适于推动第一弹性组件2和第二弹性组件3均压缩。也就是说,在开关总成5未实现对推动组件4的切换控制时,推动组件4仅作用于第一弹性组件2,而在开关总成5对推动组件4进行切换控制后,使得推动组件4既作用于第一弹性组件2可作用于第二弹性组件3。
43.由此,通过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踏板感模拟器100,制动系统正常状态下,行车制
动时,驾驶员踩制动踏板,使得推动组件4向前运动,此时,开关总成5的电动部分以及对电动部分进行控制的模块均处于正常状态,使得开关总成5驱动推动组件4从当前位置切换至目标位置,推动组件4能够对第一弹性组件2和第二弹性组件3同时进行压缩,实现模拟制动踏板感觉。而在制动系统故障状态时,开关总成5的电动部分或对电动部分进行控制的模块无法正常工作,开关总成5失效,推动组件4的位置不变,此时,推动组件4仅推动第一弹性组件2实现压缩,推动组件4的力度大幅度降低,踏板力基本作用于主缸,保证整车制动满足法规要求,保障了人员安全。
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踏板感模拟器100,能够实现制动系统在正常状态下的踏板感模拟,且在开关总成5失效时推动组件4也可推动第一弹性组件2压缩,实现保证整车制动满足法规要求,保障了人员安全,且踏板感模拟器100的结构简单,对于安装的要求较低,体积小且无制动液泄露风险,节能环保,为系统提供安全冗余,保证行车安全。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动组件4包括驱动结构41和支撑板42,支撑板42可活动地安装于外壳1,如支撑板42在外壳1内可沿外壳1的轴向运动,驱动结构41也安装于外壳1,如图2示,支撑板42位于外壳1内的左端,如图11所示,支撑板42位于外壳1内的中部,如图12所示,驱动结构41运动时,支撑板42保持在与如图2相同的位置处。
46.其中,开关总成5用于驱动驱动结构41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也就是说,开关总成5的动力输出端与驱动结构41相接触,以用于对驱动结构41的位置状态进行调整。且在驱动结构41不受开关总成5的驱动力时,驱动结构41位于第一位置处,而在驱动结构41受到开关总成5的驱动力时,驱动结构41在开关总成5的驱动作用下运动至第二位置。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结构41位于第一位置处时,与开关总成5失效时的位置对应;在驱动结构41位于第二位置处时,与开关总成5正常切换时对应。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开关总成5正常工作时,开关总成5能够对驱动结构41进行有效地驱动,以使驱动结构41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处,而在开关总成5失效时,开关总成5对驱动结构41无法有效地推动,即驱动结构41保持在第一位置。
47.如图2示,此时,驱动结构41位于第一位置处。在开关总成5对驱动结构41进行驱动后,如图11所示,驱动结构41对支撑板42进行驱动,以使驱动结构41可带动第一弹性组件2压缩,同时带动支撑板42推动第二弹性组件3压缩,从而可实现踏板感的模拟;在开关总成5未对驱动结构41进行有效地驱动时,如图12所示,驱动结构41在第一位置时推动第一弹性组件2压缩,第二弹性组件3处于原伸长状态,保证整车制动满足法规要求,保障了人员安全。
48.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42设有贯通孔425,贯通孔425沿支撑板42的厚度方向贯通,即贯通孔425沿外壳1的轴向贯通支撑板42,以使驱动结构41在贯通孔425处实现与支撑板42的配合。
49.其中,贯通孔425的内周壁设有抵压部421,抵压部421构造为在贯通孔425的内周壁沿径向凸出设置。在第一位置时驱动结构41贯穿贯通孔425,在第二位置时驱动结构41的至少部分与抵压部421沿外壳1的轴向相抵。
50.也就是说,在制动系统的开关总成5失效时,驱动结构41从支撑板42的贯通孔425中穿过,即驱动结构41与支撑板42之间无抵压力作用,驱动结构41运动的过程中,支撑板42位于原位置,驱动结构41贯穿支撑板42以对第一弹性组件2进行抵压,进行制动力输出;在
制动系统的开关总成5对驱动结构41从第一位置驱动至第二位置时,驱动结构41对支撑板42进行有效地抵压,以带动支撑板42共同在外壳1内运动,对第一弹性组件2进行抵压,支撑板42对第二弹性组件3进行抵压,从而实现踏板感模拟。
51.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结构41包括球头杆411和驱动花键414,且如图2、图11和图12所示,球头杆411包括杆体412和座体413,杆体412与座体413通过球铰结构连接配合,杆体412为制动力的受力端,以使杆体412带动座体413运动,座体413与驱动花键414相连且沿周向固定,以使球头杆411能够与驱动花键414共同转动。
52.其中,驱动花键414设有推动部415,推动部415用于与抵压部421相抵,如图3所示,抵压部421构造为凸台结构,且在抵压部421的表面处设有抵压凹槽422,如图9所示,推动部415构造为在驱动花键414的外周壁凸出的凸台结构,且在推动部415的表面形成有推动面416。
53.且开关总成5用于推动驱动花键414转动。具体地,开关总成5在未推动驱动花键414时,如图5和图6所示,推动部415与抵压部421在外壳1的轴向上错开,即推动部415穿过贯通孔425,推动结构对支撑板42无推动作用;在开关总成5工作时,对驱动花键414推动,如图7和图8所示,推动部415与抵压部421在外壳1的轴向上正对,即推动部415的至少部分伸至抵压凹槽422内,且推动面416与抵压凹槽422的内壁相抵,以使推动部415能够对抵压部421进行抵压推动,进而使得推动结构对支撑板42进行推动,实现踏板感的模拟。
54.在一些实施例中,抵压部421和推动部415均为多个,如图3所示,多个抵压部421在贯通孔425的内周壁的周向上依次分布,且如图9所示,多个推动部415在驱动花键414的周向上依次分布,以使多个推动部415分别与多个抵压部421一一对应,进而使得驱动花键414能够对支撑板42在多个位置处同时进行驱动。
55.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多个抵压部421在贯通孔425的周向上分布,且在相邻的两个抵压部421之间形成有避让凹口423,避让凹口423可对推动部415进行避让。即在第一位置时,推动部415在避让凹口423处穿过贯通孔425,即推动部415穿过支撑板42后,驱动结构41只对第一弹性组件2进行抵压,而在第二位置时,推动部415抵压于抵压部421,使得驱动结构41不仅通过支撑板42对第二弹性组件3进行抵压,还对第一弹性组件2进行抵压。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的内周壁具有倾斜段12,如图4所示,外壳1的内周壁包括沿轴向依次分布的倾斜段12和平行段11,平行段11与外壳1的轴线平行,倾斜段12与外壳1的轴线形成一定的夹角,支撑板42与倾斜段12的内周壁贴合,如图2所示,在支撑板42的外周壁设有滑动件424,滑动件424与倾斜段12的内周壁滑动配合。其中,平行段11与倾斜段12之间的夹角为θ。
57.其中,倾斜段12的径向尺寸构造为从靠近驱动结构41的一端到远离驱动结构41的一端逐渐地减小,如图4所示,倾斜段12的径向尺寸构造为从靠近平行段11的一端到远离平行段11的一端逐渐地减小。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板42在外壳1内沿轴向运动过程中,可从与平行段11接触的位置运动至与倾斜段12接触的位置,从而使得支撑板42沿倾斜段12运动过程中,倾斜段12的内周壁对滑动件424的挤压力逐渐地增大,滑动件424所受的摩擦力不断地增大,这样,在接触制动时,制动踏板回位,使得支撑板42可在第二弹性组件3以及倾斜段12的作用下实现回退。由此,可增加推动组件4的回位迟滞力,避免踏板回位跟脚紧问题。
58.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板感模拟器100还包括:检测元件,检测元件与开关总成5均与
控制单元电连接,以使检测元件可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且控制单元也可对开关总成5进行控制。
59.其中,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推动组件4的位置,如检测元件为位移传感器,检测元件可通过检测推动组件4的位移量以确定推动组件4的位置。具体地,检测元件可对球头杆411的位移量进行检测,以在球头杆411运动时检测元件能够准确地检测到球头杆411的位置。开关总成5设置为在检测元件检测到推动组件4运动至设定位置时,驱动推动组件4从当前位置切换至目标位置。
60.也就是说,检测元件在检测到球头杆411运动到设定位置时,将球头杆411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该位置信息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分析,并输出控制指令给开关总成5,开关总成5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对推动组件4的驱动花键414进行推动,从而将推动组件4从当前位置切换至目标位置。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11和图12所示,开关总成5包括:电磁开关中心轴52、电磁开关转齿53和电磁体51。
62.其中,电磁开关中心轴52与电磁体51固定相连,且电磁开关中心轴52可作为电磁体51的输出轴,电磁开关转齿53安装于电磁开关中心轴52,以在电磁体51进行动力输出时,电磁开关中心轴52带动电磁开关转齿53转动,电磁开关转齿53在转动时与驱动花键414相抵,从而带动驱动花键414转动。如图10所示,电磁体51设有两个安装孔511,两个安装孔511用于与外壳1可拆卸地相连,电磁开关转齿53设有驱动齿531,驱动齿531处形成有驱动槽532,驱动槽532用于与推动部415配合。
63.电磁体51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在外壳1的周壁处设有开关线束54,开关线束54的一端与电磁体51相连,且另一端适于伸至外壳1外以用于与控制单元电连接,进而使得控制单元可将控制指令通过开关线束54输出给电磁体51,进而使得电磁体51控制电磁开关转齿53对推动组件4进行推动,实现推动组件4在两种状态下的切换。
6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开关总成5的设置,可使得开关总成5对推动组件4的切换为自动实现,且开关总成5失效故障可保证控制单元的故障、控制单元与开关线束54之间的故障、开关线束54与电磁体51之间的故障以及电磁体51自身的响应问题。即开关总成5在出现上述问题时,推动组件4能够推动第一弹性组件2压缩,从而输出部分制动力,保证整车制动满足法规要求,保障了人员安全。
6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弹性组件3包括主弹簧31和橡胶弹簧32。
66.具体地,橡胶弹簧32和主弹簧31均构造为环形弹簧,且橡胶弹簧32套设于主弹簧31外,且主弹簧31和橡胶弹簧32均适于与推动组件4相抵。如图2、图11和图12所示,橡胶弹簧32和主弹簧31均位于外壳1内的右端区域,支撑板42位于外壳1内的左端区域,且支撑板42的径向尺寸不小于橡胶弹簧32的内径,且主弹簧31的自然伸长长度大于橡胶弹簧32的自然伸长长度。
67.这样,在驱动结构41带动支撑板42在外壳1内朝向右端区域运动时,支撑板42逐渐地朝向橡胶弹簧32和主弹簧31靠近,且首先与主弹簧31进行接触,进而与橡胶弹簧32接触,由此,可实现对橡胶弹簧32和主弹簧31的抵压,实现踏板感模拟。
6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组件2包括:滑套21、推杆22和副弹簧23。
69.其中,如图2、图11和图12所示,在外壳1的右端面设有安装孔511,滑套21安装于外壳1的安装孔511处,推杆22贯穿滑套21以在安装孔511处可伸缩,即推杆22与滑套21滑动配合,从而实现推杆22从外壳1的伸出和收回。
70.其中,推杆22的第一端适于与推动组件4相抵,如图11和图12所示,推杆22的左端与球头杆411的座体413相抵,以使推动组件4能够推动推杆22相对于外壳1滑动。副弹簧23套设于推杆22外,且副弹簧23弹性抵压于推杆22的第一端与滑套21之间,从而在推杆22相对于外壳1滑动时,副弹簧23能够实现压缩和伸长。其中,推杆22的左端还设有止挡板24,止挡板24适于抵压于支撑板42,以防止推杆22、副弹簧23从外壳1外自动脱出。
71.具体设计时,副弹簧23构造为环形,且副弹簧23的径向尺寸小于主弹簧31的径向尺寸,主弹簧31套设于副弹簧23外,即主弹簧31为大弹簧,副弹簧23为小弹簧,且如图2所示,主弹簧31的右端套设于滑套21位于外壳1内的部分外,以对主弹簧31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
72.下面结合附图2、图11和图12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的踏板感模拟器100的运行过程中:
73.首先,在制动系统正常状态中:行车制动时,驾驶员踩制动踏板,推动球头杆411向前(中2中朝右)运动,此时检测元件将制动信号反馈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发出指令,通过接通开关线束54电源给电磁体51通电,电磁体51驱动电磁开关中心轴52转动,电磁开关中心轴52带动电磁开关转齿53转动,电磁开关转齿53与驱动花键414啮合,从而带动驱动花键414转动;球头杆411继续向前运动,驱动花键414运动至支撑板42的抵压部421的抵压凹槽422中,推动支撑板42向前运动,依次压缩副弹簧23、主弹簧31、橡胶弹簧32,从而模拟制动踏板感觉。
74.此外,外壳1的内侧壁的平行段11和倾斜段12成一定角度,支撑板42向前运动,经过平行段11时,滑动件424的外径及所受摩擦力不变;经过倾斜段12时,滑动件424的外径不断收缩,所受摩擦力不断增大。解除制动时,制动踏板回位,因弹簧橡胶及外壳1的倾斜段12的斜角设计,会增加推杆22回位迟滞力,避免踏板回位跟脚紧问题。
75.在制动系统故障状态中:制动前检测元件故障、控制单元以及电磁体51失电等造成开关总成5无法正常工作时:驾驶员踩制动踏板,推动球头杆411向前运动,此时开关总成5不动作,驱动花键414因回位弹片43作用保持原始状态,直接通过支撑板42的避让凹口423向前运动,之后一直压缩推杆22副弹簧23完成制动。因制动期间主弹簧31及橡胶弹簧32不参与工作,推杆22弹簧力大幅度降低,此时踏板力基本作用于主缸,保证整车制动满足法规要求,保障了人员安全。
76.其中,制动中开关总成5失电、电磁体51无法正常工作时:踏板回位,电磁开关转齿53因电磁开关无电流恢复至原始状态,其底部的驱动齿531与驱动花键414的推动部415接触降低摩擦力保证驱动花键414在回位弹片43作用下顺利恢复至原始状态,再次制动时驱动花键414直接通过支撑板42的避让凹口423向前运动,之后一直压缩副弹簧23完成制动。
77.由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踏板感模拟器100具有以下技术优势:在制动系统正常工作时,通过压缩弹簧组件及壳体阻力模拟制动踏板感;踏板感回位时,橡胶弹簧32及壳体分段式结构可增加推杆22回位迟滞力,进而解决踏板回位跟脚紧问题。而在制动系统故障、电子制动助力器电机无法正常工作时,踏板感模拟器100中主弹簧31、橡胶弹簧32等组件不参
与工作,可使副弹簧23力大幅度降低,保证整车制动满足法规要求,保障了人员安全。且该踏板感模拟器100较液压模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且无制动液泄露风险,节能环保,为系统提供安全冗余,保证行车安全。
7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7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8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8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8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8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8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