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尾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9669发布日期:2022-09-14 18:25阅读:73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尾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尾门。


背景技术:

2.作为车辆的尾门(也被称为后门、后背门等),已知一种具有将树脂制的内面板与外面板组合而形成的尾门主体的尾门(专利文献1)。在该尾门中,向后方伸出的后扰流板由外面板在尾门主体的上部形成,并且后窗玻璃的上端部配置在从后扰流板的下表面向下方隔开间隔的位置。后窗玻璃呈前倾姿势配置,并经由密封部件而由尾门主体支承。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3737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在将由玻璃或树脂等构成的后窗面板安装到尾门主体时,需要仅在后窗面板的法线方向上使力作用于密封部件和粘接剂。也就是说,需要使后窗面板从相对于后窗面板的安装位置向法线方向隔开间隔的位置朝向安装位置移动。因此,在后窗玻璃的上端部与后扰流板的下表面之间设有用于安装后窗面板的空隙(安装空间)(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
7.然而,该空隙容易被从后方看到,而且在安装窗玻璃之后,空隙的存在成为使尾门的美观性恶化的因素。
8.鉴于这样的背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具备后扰流板的尾门的美观性。
9.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1)的尾门(4),具备:尾门主体(7),其具有后窗开口(6);后扰流板(13),其从所述尾门主体中的所述后窗开口的上方部分向后方延伸;后窗面板(8),其安装于所述尾门主体的外表面(7a)中的所述后窗开口的外周部(7b),并封闭所述后窗开口;和板状的遮蔽部件(15),其以遮蔽形成在所述后扰流板的下表面(13b)与所述后窗面板的上端部(8a)之间的空隙(16)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后扰流板的所述下表面。
10.根据该结构,由于形成在后扰流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后窗面板的上端部之间的空隙被遮蔽部件遮蔽,所以能够改善尾门的美观性。
11.优选地,所述后窗面板通过粘接剂(18)粘接在所述尾门主体的所述外表面。
12.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粘接剂将后窗面板可靠地安装于尾门主体。另外,粘接剂能够确保安装部分的气密性和水密性。
13.优选地,所述尾门主体具有相互接合的树脂制的外面板(11)及内面板(12),所述后扰流板与所述外面板一体地形成,所述后窗面板在所述后扰流板的下方粘接于所述外面板。
14.根据该结构,无需将作为单独部件形成的后扰流板部件安装于尾门主体,尾门的组装作业容易。另外,由于尾门主体具有树脂制的外面板及内面板,所以与尾门主体的内面
板及外面板是由钢板构成的冲压成型品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尾门的重量。
15.优选地,所述尾门还具备设于所述后扰流板的所述下表面的卡定部(31)、和设于所述遮蔽部件的上表面的对应卡定部(32),所述卡定部与所述对应卡定部协作而将所述遮蔽部件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定。
16.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卡定部及对应卡定部将遮蔽部件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定于后扰流板,所以能够通过遮蔽部件将空隙的大部分遮蔽。
17.优选地,在所述后扰流板的所述下表面形成有层差(22),该层差(22)沿宽度方向延伸并划定与所述遮蔽部件的后缘(15a)抵接的向前肩面(21)。
18.根据该结构,通过遮蔽部件的后缘与后扰流板的向前肩面抵接,能够防止遮蔽部件向后方滑动。
19.优选地,所述遮蔽部件具有朝向前方而向下弯曲的前缘(15b),并在所述前缘处与所述尾门主体抵接。
20.根据该结构,由于遮蔽部件在弯曲的前缘处与尾门主体抵接,所以遮蔽部件与尾门主体的连接部的美观性好。另外,能够抑制在遮蔽部件与尾门主体之间产生间隙。
21.优选地,所述卡定部具有从所述后扰流板的所述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轴体(33)及设于所述轴体的下端的凸缘(34),所述对应卡定部包括:主体壁部(37),其与所述遮蔽部件一体地形成,并在从所述遮蔽部件的所述上表面向上方隔开间隔的位置处与所述后扰流板的所述下表面大致平行地延伸;和前方开放的卡合槽(36),其形成于所述主体壁部,并容纳所述轴体。
22.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卡定部和对应卡定部设为不会出现在遮蔽部件的下表面。另外,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使遮蔽部件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定于后扰流板的构造。
23.优选地,所述尾门主体的所述外表面在所述空隙的前方包括朝向后方的后表面部(7c),所述尾门还具备设于所述尾门主体的所述后表面部的紧固部(41)、和设于所述遮蔽部件的前表面的对应紧固部(42),所述紧固部与所述对应紧固部协作来限制所述遮蔽部件向后方位移。
24.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紧固部及对应紧固部来限制遮蔽部件向后方位移,所以能够防止遮蔽部件从后扰流板脱落。
25.优选地,所述对应紧固部包括形成在所述遮蔽部件的所述前表面的卡合孔(44),所述紧固部包括从所述尾门主体的所述后表面部向后方突出并与所述卡合孔弹性卡合的弹性轴体(45)。
26.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使遮蔽部件向前方滑动而使弹性轴体与遮蔽部件的卡合孔弹性卡合,遮蔽部件的安装/拆卸作业容易。
27.发明效果
28.这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改善尾门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29.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尾门的车辆的后视图。
30.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尾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31.图3是安装后窗面板时的与图2相应的剖视图。
32.图4是图2中的iv部的放大剖视图。
33.图5是沿着图1中的v-v线的尾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34.图6是沿着图1中的vi-vi线的尾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6.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的尾门4的车辆1的后视图。如图1所示,车辆1是具备发动机或马达等驱动源的汽车,具备对形成在车身2的后部的尾门开口3选择性地进行开闭的尾门4。尾门4通过设于上部的左右部分的一对铰链5而以该尾门4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车身2。尾门4具备在上部形成有后窗开口6的尾门主体7、和封闭后窗开口6的后窗面板8。后窗面板8是由玻璃或树脂等构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板部件,并固定于尾门主体7。
37.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尾门4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同时如图2所示,在将尾门开口3关闭的状态下,尾门4以设有一对铰链5的上部相对于下部位于前方的前倾姿势安装于车身2。
38.尾门主体7具有通过使分别为树脂制的外面板11与内面板12相互接合而形成的中空构造。在此,“树脂制”是指由包含树脂的材料形成,也可以包含树脂以外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面板11及内面板12是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注塑成型品,并在外周部等处通过粘接剂而相互粘接。面板的接合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摩擦焊、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的焊接、基于热熔胶的粘接、或机械紧固。由于尾门主体7具有相互接合的树脂制的外面板11及内面板12,所以与这些面板是由钢板构成的冲压成型品的情况相比,尾门4的重量减轻。
39.在尾门主体7的上部设有向后方延伸的后扰流板13。后扰流板13是与外面板11一体地形成的部分(一体形成部分),并从尾门主体7中的后窗开口6的上方部分向后方延伸。由于后扰流板13与外面板11一体地形成,所以无需将作为单独的部件形成的后扰流板部件安装于尾门主体7,尾门4的组装作业容易。
40.后扰流板13具有与尾门主体7相同的宽度尺寸,并在其宽度方向的中央设有停车灯14。后扰流板13的上表面13a以使车身2的车顶上表面延长的方式朝向后方而向下倾斜。另一方面,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大致水平地延伸。
41.在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安装有板状的装饰件15。装饰件15是用于遮蔽形成在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与后窗面板8的上端部8a之间的空隙16的遮蔽部件,并具有朝向前方而向下倾斜的下表面。装饰件15被配置为能够从后方观察到下表面,并作为使后扰流板13的美观性提高的装饰部件发挥功能。关于装饰件15的详细构造及安装构造将后述。
42.接着,参照图3对后窗面板8的安装进行说明。图3是安装后窗面板8时的与图2相应的剖视图。后窗面板8在装饰件15未安装于后扰流板13的状态下安装于尾门主体7。后窗面板8通过粘接剂18而粘接在尾门主体7的外表面7a。更具体而言,后窗面板8粘接在尾门主体7的外表面7a中的、形成于后窗开口6的外周部的环状的安装面7b,从而后窗面板8的外周缘由安装面7b支承。如箭头所示,后窗面板8从相对于安装面7b上的安装位置向法线方向隔开间隔的用假想线表示的位置(以下称为安装前位置)朝向安装位置移动,从而安装于尾门主体7。
43.图4是图2中的iv部的放大剖视图。参照图3及图4继续说明。在后窗面板8的外周缘,并列地设有粘接剂18和弹性部件19。弹性部件19作为保持后窗面板8与尾门主体7的安装面7b之间的距离的间隔件发挥功能,并在安装前粘接于后窗面板8的内表面。弹性部件19在安装后窗面板8之后也作为密封部件发挥功能。
44.粘接剂18在相对于弹性部件19向内周侧隔开间隔的位置涂敷于后窗面板8的内表面。粘接剂18可以是聚氨酯树脂类的粘接剂。粘接剂18以具有比弹性部件19高的高度的方式涂敷。当配置在安装前位置的后窗面板8朝向安装位置移动时,粘接剂18抵接于安装面7b,并因弹性部件19与安装面7b抵接而在规定的宽度范围内粘接于安装面7b。后窗面板8通过利用粘接剂18粘接于安装面7b而可靠地安装于尾门主体7。另外,粘接剂18确保安装部分的气密性和水密性。
45.如上所述,后扰流板13向后方延伸,且后窗面板8以前倾姿势安装于车身2。因此,为了防止后窗面板8的上端部8a与后扰流板13发生干涉,外面板11成为后扰流板13相对于配置在安装位置的后窗面板8的上端部8a向上方隔开间隔那样的形状。由此,由外面板11形成的尾门主体7的外表面7a在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与安装面7b之间形成有朝向后方的后表面部7c。后表面部7c以相对于安装面7b构成角度的方式延伸,并将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的前端与安装面7b的上端连结。本实施方式的后表面部7c沿大致铅垂方向延伸,并与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大致正交。
46.尾门主体7的外表面7a通过外面板11而成为这样的形状。由此,用于使后窗面板8的安装能够实现的上述空隙16(安装空间)形成在安装于尾门主体7上的后窗面板8的上端部8a与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之间。后表面部7c位于空隙16的前方,并划定空隙16的前部。
47.在将后窗面板8安装到尾门主体7之后,如图4所示,在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安装装饰件15。装饰件15以朝向后方而向上倾斜的倾斜姿势安装在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并在该装饰件15与大致水平延伸的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之间划定前部比后部大的间隙。装饰件15是树脂制的注塑成型品,例如通过涂装而成为与后扰流板13相同的颜色。
48.在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的后部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并划定向前肩面21的层差22。装饰件15的后缘15a配置在向前肩面21的前方,并与向前肩面21抵接。装饰件15的后缘15a为锥形,并被配置为其下表面与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中的层差22的后方部分齐平。
49.装饰件15的前缘15b朝向前方而向下方弯曲,且是越朝向前端侧越薄的唇形。在尾门主体7的后表面部7c的与装饰件15的前缘15b相对的部分,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槽24,该横槽24具有大致v字形的截面,并划定比向前肩面21小的向上肩面。装饰件15的前缘15b伸进横槽24并与尾门主体7的后表面部7c抵接。横槽24及装饰件15的前缘15b配置在与后窗面板8的上端部8a同等或比其稍低的位置。
50.如图1所示,装饰件15通过配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多个第一安装构造30和多个第二安装构造40而安装于尾门主体7。在图示例中,两个第一安装构造30配置在装饰件15的左右,三个第二安装构造40配置在装饰件15的中央、左端附近及右端附近。
51.图5是沿着图1中的v-v线的尾门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如图5所示,第一安装构造30构成为包括设于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的卡定部31、和设于装饰件15的上表面的
对应卡定部32。卡定部31具有:轴体33,其固定于构成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的壁,并从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向下方突出;和凸缘34,其设于轴体33的下端。
52.对应卡定部32由与装饰件15一体地形成的壁体构成,并包括形成在壁体上的卡合槽36。壁体具有:主体壁部37,其在从装饰件15的上表面向上方隔开间隔的位置处与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大致平行地延伸;和支承壁38,其将主体壁部37的后部及左右的侧部与装饰件15连结,并支承主体壁部37。在主体壁部37与装饰件15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向前方开放的空间。卡合槽36作为从主体壁部37的前端向后方延伸且向前方开放的切槽而形成于主体壁部37,并具有比轴体33的直径大且比凸缘34的直径小的宽度。
53.装饰件15通过在后扰流板13的下方从后方向前方移动而安装于后扰流板13。此时,卡合槽36容纳轴体33。由此,卡定部31与对应卡定部32协作而将装饰件15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且无法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方式卡定于后扰流板13。
54.这样,由于通过卡定部31及对应卡定部32将装饰件15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定于后扰流板13,所以能够通过装饰件15将空隙16的大部分遮蔽。另外,由于卡定部31及对应卡定部32如上所述地构成,所以它们被设为不会出现在装饰件15的下表面。另外,使装饰件15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定于后扰流板13的构造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
55.当通过向前方移动来安装装饰件15时,装饰件15和壁体经受弹性变形,由此装饰件15的后缘15a越过层差22的后方侧部分并与向前肩面21抵接。这样,由于在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形成有划定向前肩面21的层差22、且装饰件15的后缘15a与向前肩面21抵接,所以能够防止装饰件15向后方滑动。
56.另外,当安装该装饰件15时,由于装饰件15和壁体弹性变形,所以装饰件15的前缘15b越过后窗面板8的上端部8a并以伸进横槽24的状态与尾门主体7抵接。这样,由于装饰件15具有朝向前方而向下方弯曲的前缘15b、并在前缘15b处与尾门主体7抵接,所以装饰件15与尾门主体7的连接部的美观性提高。另外,能够抑制在装饰件15与尾门主体7之间产生间隙。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装饰件15的前缘15b配置在比后窗面板8的上端部8a低的位置,所以从后方几乎看不到装饰件15与尾门主体7的连接部,美观性进一步提高。
57.图6是沿着图1中的vi-vi线的尾门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如图6所示,第二安装构造40构成为包括设于尾门主体7的后表面部7c的紧固部41、和设于装饰件15的前表面的对应紧固部42。对应紧固部42包括形成在装饰件15的前部的纵壁43、和形成在纵壁43的前表面的卡合孔44。紧固部41包括固定于尾门主体7并从尾门主体7的后表面部7c向后方突出的弹性轴体45。弹性轴体45能够在径向上弹性变形,当通过使装饰件15向前方移动来安装装饰件15时,弹性轴体45进入卡合孔44而与卡合孔44弹性卡合。由此,紧固部41与对应紧固部42相互协作来限制装饰件15向后方位移。
58.这样,由于通过紧固部41及对应紧固部42来限制装饰件15向后方位移,所以能够防止装饰件15从后扰流板13脱落。另外,由于对应紧固部42包括卡合孔44、且紧固部41包括与卡合孔44弹性卡合的弹性轴体45,所以当使装饰件15向前方滑动时,弹性轴体45与装饰件15的卡合孔44弹性卡合。因此,装饰件15的安装/拆卸作业容易。
59.尾门4如以上那样构成。这样,尾门4具备板状的装饰件15,并且装饰件15以遮蔽形成在后扰流板13的下表面13b与后窗面板8的上端部8a之间的空隙16的方式安装于后扰流
板13的下表面13b。因此,能够改善尾门4的美观性。
60.以上,说明了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方式变形或变更。例如,关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各部件或部位的具体结构、配置、数量、原材料、顺序等,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构成要素并非全都必不可少,而是能够适当选择。
61.附图标记说明
[0062]1ꢀꢀꢀ
车辆
[0063]3ꢀꢀꢀ
尾门开口
[0064]4ꢀꢀꢀ
尾门
[0065]6ꢀꢀꢀ
后窗开口
[0066]7ꢀꢀꢀ
尾门主体
[0067]
7a
ꢀꢀ
外表面
[0068]
7b
ꢀꢀ
安装面(外表面7a中的后窗开口6的外周部)
[0069]
7c
ꢀꢀ
后表面部
[0070]8ꢀꢀꢀ
后窗面板
[0071]
8a
ꢀꢀ
上端部
[0072]
11
ꢀꢀ
外面板
[0073]
12
ꢀꢀ
内面板
[0074]
13
ꢀꢀ
后扰流板
[0075]
13b 下表面
[0076]
15
ꢀꢀ
装饰件(遮蔽部件)
[0077]
15a 后缘
[0078]
15b 前缘
[0079]
16
ꢀꢀ
空隙
[0080]
18
ꢀꢀꢀ
粘接剂
[0081]
21
ꢀꢀꢀ
向前肩面
[0082]
24
ꢀꢀꢀ
横槽
[0083]
30
ꢀꢀꢀ
第一安装构造
[0084]
31
ꢀꢀꢀ
卡定部
[0085]
32
ꢀꢀꢀ
对应卡定部
[0086]
33
ꢀꢀꢀ
轴体
[0087]
34
ꢀꢀꢀ
凸缘
[0088]
36
ꢀꢀꢀ
卡合槽
[0089]
40
ꢀꢀꢀ
第二安装构造
[0090]
41
ꢀꢀꢀ
紧固部
[0091]
42
ꢀꢀꢀ
对应紧固部
[0092]
44
ꢀꢀꢀ
卡合孔
[0093]
45
ꢀꢀꢀ
弹性轴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