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54263发布日期:2022-12-31 02:38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乘员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安全气囊的乘员约束装置。
2.本技术主张基于2020年4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第2020-78467号的优先权,援用所述这些日本技术中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3.近年来,安全气囊装置广泛普及。安全气囊装置是在发生车辆碰撞等紧急情况下启动而对乘员进行约束的装置,安全气囊在气体压力下膨胀展开而接住并保护乘员。安全气囊装置根据设置部位或用途具有各种各样的种类。
4.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设置在车辆座椅的两侧的侧部,向乘员的腋下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03435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9.此外,已知有使用张力布调整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的位置的技术。在该技术中,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张力布包围安全气囊的外侧而保持且靠近到乘员侧。
10.另一方面,在张力布使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靠近到乘员侧的情况下,如果安全气囊从预想的位置脱离,则张力布可能不能适当地进行安全气囊的位置调整。
11.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技术中,没有解决这样的问题。
12.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张力布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安全气囊的位置调整的乘员约束装置。
13.解决问题的方法
14.本发明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其在该乘员约束装置中具备张力布,其两端分别固定在车辆用座椅的上部及下部,在落座于所述座椅的乘员的侧部将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靠近到所述乘员,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布具备保持部,其在所述安全气囊的表面,在至少一处结合部结合,并能够在所述安全气囊的表面上滑动地保持所述张力布。
15.发明效果
16.根据本发明,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安全气囊的位置调整。
附图说明
17.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安装在车辆的座椅上的状态的图。
18.图2是示出在乘员约束装置中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19.图3是放大示出安全气囊的放大图。
20.图4是示出在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中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21.图5是放大示出安全气囊的放大图。
22.图6是示出在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中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23.图7是示出在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中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24.图8是放大示出安全气囊的放大图。
25.图9是示出在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中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26.图10是示出在实施方式六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中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27.图11是示出在实施方式七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中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28.图12是示出在实施方式八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中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安装在车辆的座椅上。
30.(实施方式一)
31.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100安装在车辆的座椅5上的状态的图。在图1中,示出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前的状态。以下,为了方便,使用图中定义的前后、左右、上下的各方向来进行说明。
32.座椅5具有:供乘员落座的座垫8;从座垫8的后侧立起并支撑乘员的背部的座椅靠背4。座椅靠背4的下侧的边缘部设置在座垫8的后侧的端部,通过轴6可转动地保持。因此,座椅靠背4能够以轴6为轴沿前后方向转动而调节角度。
33.另外,在座椅靠背4的上部,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以从座椅靠背4的上表面41立起的方式设置有头枕部7。头枕部7支撑落座于座垫8上的乘员的头部。
34.乘员约束装置100包括:在框体内收容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模块1a、1b;用以调整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的位置的张力布2a、2b。安全气囊模块1a、1b分别设置在座椅靠背4的左右两侧部。详细而言,在座椅靠背4的内部的框架(未图示)与覆盖该框架的罩部之间配置有安全气囊模块1a、1b。
35.在图1中,图示了在座椅靠背4的右侧部设置有安全气囊模块1b,在座椅靠背4的左侧部设置有安全气囊模块1a的状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仅设置安全气囊模块1a、1b中的任一方。
36.各安全气囊模块1例如具备:安全气囊3,其是将两个面板的周边缘缝合而形成的袋体(参照图2);充气器,其向安全气囊3内喷出气体(未图示)等。
37.安全气囊3例如在安全气囊3的内部配设有所述充气器。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乘员
约束装置100使安全气囊3向前方向膨胀展开以保护乘员。
38.在图1中,为了方便,用单点划线表示张力布2a、2b。
39.张力布2a、2b是具有规定宽度的带状,在座椅靠背4的左侧的侧部设有张力布2a,在座椅靠背4的右侧设有张力布2b。张力布2a、2b预先配置在座椅靠背4的侧部的内侧以及座垫8的侧部的内侧。
40.张力布2a,其上端部21a在座椅靠背4的上表面41,且在头枕部7的左侧固定于座椅靠背4的所述框架的固定位置f1。张力布2b,其上端部21b在座椅靠背4的上表面41,且在头枕部7的右侧固定于座椅靠背4的所述框架的固定位置f2上。
41.另一方面,左侧的张力布2a的下端部22a及右侧的张力布2b的下端部22b被保持在座垫8的前部的中央侧所设置的下侧固定部81。下侧固定部81例如包括两片金属板,张力布2a、2b的下端部22a、22b被夹持在这样的金属板之间。
42.张力布2a、2b从座椅靠背4到座垫8配置在这些侧部的内侧。张力布2a配置在从座椅靠背4的左侧的侧部到座垫8的左侧的侧部的范围上,张力布2b配置在从座椅靠背4的右侧的侧部到座垫8的右侧的侧部的范围上。
43.各张力布2a、2b的中间部分分别通过安全气囊模块1a、1b内,如后述那样与安全气囊模块1a、1b内的各安全气囊3结合。
44.本发明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100,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或者受到大的冲击的情况下,安全气囊3瞬间打破座椅靠背4的罩部而向座椅5的前侧膨胀展开。另外,在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的同时,张力布2a、2b与对应的安全气囊3一起保持从座椅5的两侧部飞出并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3,能够将安全气囊3配置在座椅靠背4的中心侧、即座垫8的乘员侧。
45.图2是示出在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2中,为了方便,仅示出了乘员p左侧的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的状态。但是,实质上,在乘员p的左右两侧,安全气囊3同样地膨胀展开,左侧的安全气囊3通过张力布2a进行位置调整,右侧的安全气囊3通过张力布2b进行位置调整。
46.以下,使用图2对座椅5左侧的张力布2a的情况进行说明,省略右侧的张力布2b的说明。
47.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安全气囊模块1a的安全气囊3从座椅靠背4的侧面42的内侧破开罩部而向座椅5的前侧膨胀展开。另外,在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的同时,张力布2a也飞出,包围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3的外侧而配置在座椅靠背4的中央侧,即落座于座垫8上的乘员p侧,接住并保护乘员p。
48.此时,张力布2a必然与安全气囊3的外侧面发生局部接触。在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在安全气囊3与张力布2a的接触部中的规定部位,将张力布2a缝制在安全气囊3上而结合。
49.在图2的例子中,张力布2a在用“x”标记所示的两处结合部23a、24a缝制在安全气囊3上。结合部23a位于结合部24a的下方。
50.另外,在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在结合部23a的下方的安全气囊3的下部设置有保持张力布2a的保持部9。保持部9在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时保持张力布2a,以使安全气囊3不从正规位置脱离。
51.在此,安全气囊3的下部,是指包括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3的上下方向的下端部,以
及从该下端部开始安全气囊3沿车辆宽度方向最膨胀的上下方向的部位。大致表示在安全气囊3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的下方部分,但并不限定于此。
52.另外,安全气囊3的上部,是指包括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3的上下方向的上端部,以及从该上端部开始安全气囊3沿车辆宽度方向最膨胀的上下方向的部位。大致表示在安全气囊3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的上方部分,但并不限定于此。
53.另外,上述安全气囊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最膨胀的部位,是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3与张力布2相接触的接触区域中最膨胀的部位。因此,会有这样的接触区域中的最膨胀的部位与安全气囊3整体中最膨胀的部位不同的时候。
54.图3是放大示出安全气囊3的放大图。在图3中,为了方便,用双点划线表示乘员p。
55.保持部9包括矩形的保持片91,保持片91缝制在安全气囊3的下部。保持片91通过左右侧的两端部的缝制部92缝制在安全气囊3上。缝制部92彼此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所述间隔比张力布2a的宽度宽。由此,在保持部9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的两端具有开口93的通路。张力布2a在通过保持部9的所述通路的状态下被收纳在座椅靠背4的侧部的内侧。
56.如上所述,由于保持片91的两端部缝制在安全气囊3上,张力布2a通过在保持片91和安全气囊3之间形成的通路,所以张力布2a能够在安全气囊3上自由滑动,在膨胀展开时安全气囊3被张力布2a保持。因此,能够抑制安全气囊3离开张力布2a而从正规位置脱离,张力布2a能够可靠地对安全气囊3向乘员p侧施力而进行位置调整。
57.另外,由于张力布2a不固定在保持部9上,能够自由滑动,而且保持部9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开口93,所以在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时,能够沿上下方向引导张力布2a的滑动方向,能够使收纳时的折叠方法的选择具有灵活性。
58.而且,在乘员约束装置100中,由于保持部9设置在安全气囊3的下部,所以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位置调整,将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3抬起并配置在接近乘员p的头部的所期望的位置。
59.而且,如上所述,通过利用结合部23a、24a预先结合安全气囊3及张力布2a,能够更稳定地调整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3的位置调整。
60.以上,以张力布2a具有两处结合部23a、24a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在张力布2a中,结合部可以是一处,也可以是三处以上。
61.以上,以在张力布2a中,两处结合部23a、24a设置在定点目标的狭小区域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各结合部23a、24a也可以沿着张力布2a的长度方向在规定范围内设置。
62.以上,以张力布2a缝制在安全气囊3上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张力布2a也可以通过粘接剂固定在安全气囊3上,也可以使用粘扣带(hook and loop fastene)等固定。
63.另外,以上以张力布2a、2b为带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张力布2a、2b也可以是其宽度较宽的布,也可以是面积较宽的布。
64.以上,以保持部9的保持片91缝制在安全气囊3上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粘接剂将保持片91固定在安全气囊3上。
65.(实施方式二)
66.在实施方式一中,以对每个安全气囊3设置一条张力布2a、2b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67.图4是示出在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4中,为了方便,仅示出了乘员p左侧的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后的状态,但实质上,安全气囊3同样在乘员p的左右两侧膨胀展开。
68.在实施方式二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利用张力布2a、2c对左侧的安全气囊3进行位置调整,利用张力布2b、2d对右侧的安全气囊3进行位置调整(参照图5)。
69.以下,使用图4仅对乘员p左侧的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的例子进行说明。
70.张力布2a的上端部21a和张力布2c的上端部21c固定在座椅靠背4的上部。另外,张力布2a的下端部22a及张力布2c的下端部22c保持在座垫8的前部中央侧的下侧固定部81上(参照图1)。张力布2a、2c一同配置在座椅5的左侧的侧部。
71.在实施方式二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张力布2a具有两个结合部23a、24a,张力布2c具有两个结合部23c、24c。在结合部23a和结合部24a中,结合部23a位于结合部24a的下方,结合部23c和结合部24c中,结合部23c位于结合部24c的下方。
72.另外,在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在张力布2a的结合部23a的下方,且安全气囊3的下部设有用于保持张力布2a的保持部9a,在张力布2c的结合部23c的下方,且安全气囊3的下部设有用于保持张力布2c的保持部9b。保持部9a、9b分别保持张力布2a、2c,以使在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时,安全气囊3不会从正规位置脱离。
73.图5是放大示出安全气囊3的放大图。在图5中,为了方便,用双点划线表示乘员p。
74.保持部9a包括矩形的保持片91a,保持片91a缝制在安全气囊3的下部。保持片91a通过左右侧的两端部的缝制部92a缝制在安全气囊3上。缝制部92a彼此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所述间隔比张力布2a的宽度宽。因此,在保持部9a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的两端具有开口93a的通路。
75.保持部9b包括矩形的保持片91b,保持片91b缝制在安全气囊3的下部。保持片91b通过左右侧的两端部的缝制部92b缝制在安全气囊3上。缝制部92b彼此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所述间隔比张力布2c的宽度宽。因此,在保持部9b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的两端具有开口93b的通路。
76.张力布2a、2c分别在通过保持部9a、9b的所述通路的状态下配置在座椅5的侧部的内侧。
77.如上所述,由于保持部9a的两端部缝制在安全气囊3上,张力布2a通过在保持片91a和安全气囊3之间形成的通路,所以张力布2a能够在安全气囊3上自由滑动,在膨胀展开时安全气囊3被张力布2a保持。
78.另外,由于保持部9b的两端部缝制在安全气囊3上,张力布2c通过在保持片91b和安全气囊3之间形成的通路,所以张力布2c能够在安全气囊3上自由滑动,在膨胀展开时安全气囊3被张力布2c保持。
79.因此,能够抑制安全气囊3离开张力布2a、2c而从正规位置脱离,张力布2a、2c能够可靠地使安全气囊3靠近乘员p侧而配置。
80.另外,张力布2a、2c不固定在保持部9a、9b上,能够自由滑动,而且保持部9a、9b在上下方向上开口。因此,在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时,保持部9a、9b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分别引导
张力布2a、2c的滑动方向,能够使收纳时的折叠方法的选择具有灵活性。
81.而且,如上所述,两条张力布2a、2c对于一个安全气囊3进行位置调整,且通过结合部23a、24a、23c、24c预先结合安全气囊3及两条张力布2a、2c,由此能够进一步稳定地调整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3的位置调整。
82.以上,以对1个安全气囊3设置2条张力布2a、2c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对1个安全气囊3设置3条以上的张力布。
83.对于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84.(实施方式三)
85.图6是示出在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6中,仅表示乘员p左侧的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后的状态。实际上,由于安全气囊3同样在乘员p的左右两侧膨胀展开,因此以下使用图6仅对乘员p左侧的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的例子进行说明。
86.在实施方式三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对于左侧的一个安全气囊3设置有张力布2a及张力布2c。张力布2a的上端部21a及张力布2c的上端部21c固定在座椅靠背4的固定位置f1(参照图1)。
87.另外,张力布2a的下端部22a及张力布2c的下端部22c保持在座垫8的前部中央侧的下侧固定部81上(参照图1)。张力布2a、2c一同配置在座椅5的左侧的侧部。
88.张力布2a具有两个结合部23a、24a,结合部23a位于结合部24a的下方。另外,张力布2c具有两个结合部23c、24c,结合部23c位于结合部24c的下方。
89.在实施方式三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张力布2a和张力布2c的上侧部分为一体化。即,张力布2a的上端部21a和张力布2c的上端部21c例如在规定范围内缝合,形成一体化部2e。一体化部2e形成在张力布2a的结合部24a及张力布2c的结合部24c与座椅靠背4上部的固定位置f1之间。另外,一体化部2e也可以使用粘接剂形成。
90.另外,在乘员约束装置100中,与实施方式二相同,在张力布2a的结合部23a的下方,且在安全气囊3的下部设有用于保持张力布2a的保持部9a,在张力布2c的结合部23c的下方,且在安全气囊3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保持张力布2c的保持部9b。保持部9a、9b在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时,使得张力布2a、2c约束安全气囊3,以使安全气囊3不从正规位置脱离。
91.保持部9a具有保持片91a,保持片91a的左右侧两端部缝制在安全气囊3上,张力布2a通过在保持片91a和安全气囊3之间形成的通路,因此张力布2a能够在安全气囊3上自由滑动,并在膨胀展开时安全气囊3被张力布2a保持。
92.另外,保持部9b具有保持片91b,保持片91b的左右侧两端部缝制在安全气囊3上,张力布2c通过在保持片91b和安全气囊3之间形成的通路,因此张力布2c能够在安全气囊3上自由滑动,并在膨胀展开时安全气囊3被张力布2c保持。
93.因此,能够抑制安全气囊3离开张力布2a、2c而从正规位置脱离,张力布2a、2c能够可靠地使安全气囊3靠近乘员p侧而配置。另外,在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时,保持部9a、9b在上下方向上分别引导张力布2a、2c的滑动方向。
94.进而,在实施方式3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如上所述,具有张力布2a的上端部21a和张力布2c的上端部21c在规定范围内缝合而成的一体化部2e。
95.因此,将张力布2a和张力布2c配置在座椅靠背4的侧部的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在
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时,张力布2a的上端部21a和张力布2c的上端部21c一同飞出,因此能够更早地调整安全气囊3的位置。
96.另外,以上仅对张力布2a的上端部21a及张力布2c的上端部21c一体化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张力布2a的下端部22a和张力布2c的下端部22c也可以一同形成一体化。
97.对于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98.(实施方式四)
99.图7是示出在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7中,仅表示乘员p左侧的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后的状态。实际上,由于安全气囊3同样在乘员p的左右两侧膨胀展开,因此以下使用图7仅对乘员p左侧的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的例子进行说明。
100.在实施方式四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安全气囊3包括第一面板3a和第二面板3b。安全气囊3通过缝合第一面板3a和第二面板3b的周边缘而构成。
101.在第一面板3a和第二面板3b的缝合中生成相当于缝边余量的部分,但该部分是在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时不膨胀的非膨胀部31。在实施方式四的安全气囊3中,在第一面板3a和第二面板3b的接缝的外侧形成有非膨胀部31,将非膨胀部31朝外,安全气囊3组装在座椅5上。
102.在实施方式四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对于左侧的一个安全气囊3设置有张力布2a及张力布2c。张力布2a的上端部21a和张力布2c的上端部21c固定在座椅靠背4的上部。
103.另外,张力布2a的下端部22a及张力布2c的下端部22c保持在座垫8的下侧固定部81(参照图1)上。张力布2a、2c一同配置在座椅靠背4的左侧的侧部。
104.张力布2a具有两个结合部23a、24a,结合部23a位于结合部24a的下方。另外,张力布2c具有两个结合部23c、24c,结合部23c位于结合部24c的下方。
105.另外,在实施方式四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在安全气囊3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保持张力布2a的保持部9a,设置有用于保持张力布2c的保持部9b。保持部9a设置在张力布2a的结合部23a下方的非膨胀部31上,保持部9b设置在张力布2c的结合部23c下方的非膨胀部31上。保持部9a、9b在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时,使得张力布2a、2c约束安全气囊3,以使安全气囊3不从正规位置脱离。
106.图8是放大示出安全气囊3的放大图。在图8中,为了方便,用双点划线表示乘员p。
107.保持部9a包括矩形的保持片91a,保持片91a缝制在安全气囊3的非膨胀部31上。保持片91a通过左右侧的两端部的缝制部92a缝制在非膨胀部31上。缝制部92a彼此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所述间隔比张力布2a的宽度宽。因此,在保持部9a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开口的通路。
108.保持部9b包括矩形的保持片91b,保持片91b缝制在安全气囊3的非膨胀部31上。保持片91b通过左右侧的两端部的缝制部92b缝制在非膨胀部31上。缝制部92b彼此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所述间隔比张力布2c的宽度宽。因此,在保持部9b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开口的通路。
109.张力布2a、2c分别在通过保持部9a、9b的所述通路的状态下配置在座椅靠背4的侧部的内侧。
110.由于保持部9a的保持片91a的左右侧两端部缝制在非膨胀部31上,张力布2a通过在保持片91a和非膨胀部31之间形成的通路,所以张力布2a能够在非膨胀部31和安全气囊3上自由滑动,在膨胀展开时安全气囊3被张力布2a保持。
111.另外,由于保持部9b的保持片91b的左右侧两端部缝制在非膨胀部31上,张力布2c通过在保持片91b和非膨胀部31之间形成的通路,所以张力布2c能够在非膨胀部31和安全气囊3上自由滑动,在膨胀展开时安全气囊3被张力布2c保持。
112.因此,能够抑制安全气囊3离开张力布2a、2c而从正规位置脱离,张力布2a、2c能够可靠地使安全气囊3靠近到乘员p侧而配置。另外,在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时,保持部9a、9b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引导张力布2a、2c的滑动方向。
113.进而,在实施方式四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保持部9a、9b设置在安全气囊3的非膨胀部31上。因此,能够防止气体从保持部9a、9b的接缝处泄漏而使安全气囊3内的气体压力降低。
114.对于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115.(实施方式五)
116.图9是示出在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9中,仅表示乘员p左侧的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的状态。实际上,由于安全气囊3同样在乘员p的左右两侧膨胀展开,因此以下使用图9仅对乘员p左侧的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的例子进行说明。在图9中,为了方便,用双点划线表示乘员p。
117.在实施方式五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安全气囊3包括第一面板3a和第二面板3b。安全气囊3通过缝合第一面板3a和第二面板3b的周边缘而构成。在安全气囊3中,在第一面板3a及第二面板3b的接缝的外侧形成有非膨胀部31,使非膨胀部31朝外而将安全气囊3组装在座椅5上。
118.另外,在实施方式五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相对于左侧的一个安全气囊3设置有张力布2a及张力布2c。张力布2a的上端部21a和张力布2c的上端部21c固定在座椅靠背4的上部。
119.而且,张力布2a的下端部22a及张力布2c的下端部22c保持在座垫8的下侧固定部81(参照图1)。张力布2a、2c一同配置在座椅靠背4的左侧的侧部。
120.张力布2a具有两个结合部23a、24a,结合部23a位于结合部24a的下方。另外,张力布2c具有两个结合部23c、24c,结合部23c位于结合部24c的下方。
121.另外,在实施方式五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在安全气囊3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保持张力布2a、2c的保持部90a、90b。
122.保持张力布2a的保持部90a设置在张力布2a的结合部23a下方的非膨胀部31上,保持张力布2c的保持部90b设置在张力布2c的结合部23c下方的非膨胀部31上。保持部90a、90b在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时,使得张力布2a、2c约束安全气囊3,以使安全气囊3不从正规位置脱离。
123.保持部90a形成于非膨胀部31,具有供通过张力布2a的贯通孔94a。贯通孔94a呈长孔形状,沿着第一面板3a及第二面板3b的接缝延伸。贯通孔94a的长度大于张力布2a的宽度。
124.保持部90b形成于非膨胀部31,具有供通过张力布2c的贯通孔94b。贯通孔94b呈长
孔形状,沿着第一面板3a及第二面板3b的接缝延伸。贯通孔94b的长度大于张力布2c的宽度。
125.张力布2a以通过保持部90a的贯通孔94a的状态配置在座椅靠背4的侧部的内侧,张力布2c以通过保持部90b的贯通孔94b的状态配置在座椅靠背4的侧部的内侧。
126.由于保持部90a的贯通孔94a的长度比张力布2a的宽度大,张力布2a通过贯通孔94a,所以张力布2a能够自由滑动,在膨胀展开时安全气囊3被张力布2a保持。
127.另外,由于保持部90b的贯通孔94b的长度比张力布2c的宽度大,张力布2c通过贯通孔94b,所以张力布2c能够自由滑动,在膨胀展开时安全气囊3被张力布2c保持。
128.因此,能够抑制安全气囊3离开张力布2a、2c而从正规位置脱离,能够可靠地将安全气囊3靠近乘员p侧而配置张力布2a、2c。另外,由于保持部90a的贯通孔94a及保持部90b的贯通孔94b的长度分别大于张力布2a、2c的宽度,因此不会妨碍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及张力布2a、2c的展开。
129.另外,在实施方式五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由于保持部90a、90b设置在安全气囊3的非膨胀部31上,所以能够防止气体从保持部90a、90b的接缝泄漏而使安全气囊3内的气体压力降低。
130.而且,也可仅通过穿设安全气囊3的非膨胀部31的规定位置就能够简单地设置保持部90a、90b。
131.对于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132.(实施方式六)
133.图10是示出在实施方式六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10中,为了方便,仅示出乘员p左侧的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的状态。实际上,由于安全气囊3同样在乘员p的左右两侧地膨胀展开,因此以下使用图10仅对乘员p左侧的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的例子进行说明。
134.在实施方式六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对于左侧的一个安全气囊3设置有张力布2a及张力布2c。张力布2a的上端部21a和张力布2c的上端部21c固定在座椅靠背4的上部。
135.另一方面,张力布2a的下端部22a及张力布2c的下端部22c经由预张紧机构25a、25b(张力施加机构)保持在座垫8的下侧固定部81上(参照图1)。预张紧机构25a、25b分别对张力布2a、2c施加张力。
136.预张紧机构25a设置在张力布2a的下端部22a与座垫8的下侧固定部81之间,预张紧机构25b设置在张力布2c的下端部22c与座垫8的下侧固定部81之间。
137.预张紧机构25a、25b具有用于根据冲击拉入车辆用安全带的预张紧器所例示的结构。预张紧机构25a、25b在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时,通过将张力布2a、2c向下侧固定部81侧拉伸而施加张力。
138.与实施方式二相同,在实施方式六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张力布2a具有两个结合部23a、24a,张力布2c具有两个结合部23c、24c。
139.另外,与实施方式二相同,在实施方式六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在安全气囊3的下部设置有保持张力布2a、2c的保持部9a、9b。在张力布2a的结合部23a的下方设置有保持张力布2a的保持部9a,在张力布2c的结合部23c的下方设置有保持张力布2c的保持部9b。
140.由于具有以上的结构,在实施方式六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能够抑制安全气囊3
离开张力布2a、2c而从正规的位置脱离,并且张力布2a、2c能够可靠地将安全气囊3靠近乘员p侧而配置。
141.另外,在实施方式六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在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时,由于预张紧机构25a、25b将张力布2a、2c向下侧固定部81侧拉伸,所以张力布2a、2c能够增强对安全气囊3向乘员p侧施力的力。因此,能够更迅速且可靠地将安全气囊3配置在乘员p侧,从而保护乘员p。
142.对于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143.(实施方式七)
144.图11是示出在实施方式七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11中,为了方便,仅示出乘员p左侧的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的状态。实际上,由于安全气囊3同样在乘员p的左右两侧膨胀展开,因此以下使用图11仅对乘员p左侧的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的例子进行说明。
145.另外,在图11中,为了方便,仅以截面视图表示座垫8。
146.在实施方式七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对于左侧的一个安全气囊3设置有张力布2a及张力布2c。张力布2a的上端部21a和张力布2c的上端部21c固定在座椅靠背4的上部。
147.另外,张力布2a的下端部22a及张力布2c的下端部22c保持在座垫8的下侧固定部81上(参照图1)。
148.与实施方式二相同,在实施方式七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张力布2a具有两个结合部23a、24a,张力布2c具有两个结合部23c、24c。
149.另外,与实施方式二相同,在实施方式七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在安全气囊3的下部设有分别保持张力布2a、2c的保持部9a、9b。在张力布2a的结合部23a的下方设置有保持部9a,在张力布2c的结合部23c的下方设置有保持部9b。
150.另一方面,座垫8包括软垫82和配置在软垫82的下方侧用于支撑软垫82的面板构件86。软垫82由吸收冲击的缓冲材料构成,面板构件86构成座垫8的底部。
151.另外,座垫8在内部具有安全气囊装置83(张力赋予机构)。安全气囊装置83介于软垫82和面板构件86之间。另外,安全气囊装置83例如具有将两个面板的周边缘缝合而形成的作为袋体的安全气囊85,和向安全气囊85内喷出气体的充气器84。
152.安全气囊85,其在膨胀展开前,从乘员p的大腿部到臀部扁平地铺设。在检测到车辆的碰撞,并且充气器84动作而供给气体时,安全气囊85沿着面板构件86的内侧面膨胀展开。
153.由于具有以上的结构,在实施方式七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能够抑制安全气囊3离开张力布2a、2c而从正规的位置脱离,张力布2a、2c能够可靠地将安全气囊3靠近乘员p侧而配置。
154.另外,在实施方式七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在座垫8的内部设有安全气囊装置83,在发生车辆碰撞时,安全气囊85沿着面板构件86的内侧面膨胀展开。此时,安全气囊85经由软垫82将乘员p的从大腿部到臀部的部位向上方侧推起。
155.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乘员p从安全带脱落而从座椅5滑落,钻进脚下的空间的所谓的“在下滑动”(submarine)现象。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安全气囊3配置在乘员p侧,接住并保护乘员p。
156.对于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157.(实施方式八)
158.在实施方式一中,以安全气囊3的上部缝合固定在张力布2a、2b上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159.图12是示出在实施方式八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12中,为了方便,用双点划线示出乘员p,仅表示乘员p左侧的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的状态,但实际上,在乘员p的右侧也同样地使其他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
160.在实施方式八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利用张力布2a对左侧的安全气囊3进行位置调整,利用张力布2b对右侧的安全气囊3进行位置调整。
161.以下,使用图12仅对乘员p左侧的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的例子进行说明。
162.张力布2a的上端部21a固定在座椅靠背4的上部。另外,张力布2a的下端部22a保持在座垫8的前部中央侧的下侧固定部81上(参照图1)。张力布2a配置在座椅5的左侧的侧部。
163.在实施方式八的乘员约束装置100中,从安全气囊3的上部到下部设有保持张力布2a的3个保持部9、10、11。在保持部9、10、11中,保持部9位于保持部10的下方的位置,保持部11位于保持部10的上方的位置。保持部9、10、11相互隔开规定间隔设置。
164.保持部9、10、11在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时保持张力布2a,以使安全气囊3不从正规位置脱离。
165.保持部9包括矩形的保持片91,保持片91缝制在安全气囊3的下部。保持片91通过左右侧的两端部的缝制部92缝制在安全气囊3上。缝制部92彼此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所述间隔比张力布2a的宽度宽。因此,保持部9在上下方向的两端形成具有开口93的通路。
166.保持部10包括矩形的保持片101。保持片101在安全气囊3的大致中间部,左右侧的两端部的缝制部102缝制在安全气囊3上。缝制部102彼此在左右方向上,比张力布2a的宽度宽,且隔开规定的间隔,由此,保持部10在上下方向的两端形成具有开口103的通路。
167.保持部11包括矩形的保持片111。保持片111在安全气囊3的上部,左右侧的两端部的缝制部112缝制在安全气囊3上。缝制部112彼此在左右方向上比张力布2a的宽度宽,且隔开规定的间隔,由此,保持部11在上下方向的两端形成具有开口113的通路。
168.在张力布2a全部通过保持部9、10、11各自的通路的状态下,安全气囊3配置在座椅5的侧部的内侧。
169.如上所述,保持部9、10、11(保持片91、101、111)各自两端部缝制在安全气囊3上,在保持片91、101、111及安全气囊3之间形成有通路,张力布2a通过保持部9、10、11的各通路,所以张力布2a能够在安全气囊3上自由滑动。因此,虽然安全气囊3被保持部9、10、11约束,但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不受妨碍。
170.因此,在膨胀展开时,不会妨碍膨胀展开,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安全气囊3离开张力布2a而从正规的位置脱离,张力布2a能够可靠地使安全气囊3靠近乘员p侧而配置。
171.另外,如上所述,张力布2a不固定在保持部9、10、11上,能够自由滑动,而且各保持部9、10、11在上下方向上开口。因此,在安全气囊3膨胀展开时,保持部9、10、11能够沿上下方向引导张力布2a的滑动方向。因此,能够使收纳时的折叠方法的选择具有灵活性。
172.而且,如上所述,对于1个张力布2a,3个保持部9、10、11从安全气囊3的上部到下部
以规定间隔并列设置,因此能够更稳定地进行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3的位置调整。
173.以上,对座椅5左侧的安全气囊3经由保持部9、10、11被张力布2a保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座椅5右侧的安全气囊3中也相同。即,对于张力布2b设置有3个保持部,通过这样的3个保持部将座椅5右侧的安全气囊3被保持在张力布2b上。关于右侧的安全气囊3的膨胀展开,与左侧的安全气囊3相同,省略详细说明。
174.另外,以上以对于一个安全气囊3设置了一条张力布2a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对于一个安全气囊3设置两条以上的张力布。
175.另外,以上以对于一条张力布2a设置了3三个保持部9、10、1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保持部可以是2个,也可以是4个以上。
176.对于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177.实施方式一至八中所述的技术特征(构成要件)可以相互组合,通过组合,可以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178.另外,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为了帮助理解而标注了参照符号。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由这样的附图标记所特定的说明书的描述,而是包括由权利要求书所示,并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
179.符号说明
180.1a、1b...安全气囊模块
181.2a、2b、2c、2d...张力布
182.2e...一体化部
ꢀꢀꢀꢀꢀꢀꢀꢀꢀꢀꢀꢀꢀꢀ
3...安全气囊
183.3a...第一面板
ꢀꢀꢀꢀꢀꢀꢀꢀꢀꢀꢀꢀꢀꢀ
3b...第二面板
184.4...座椅靠背
ꢀꢀꢀꢀꢀꢀꢀꢀꢀꢀꢀꢀꢀꢀꢀ
5...座椅
185.6...轴
ꢀꢀꢀꢀꢀꢀꢀꢀꢀꢀꢀꢀꢀꢀꢀꢀꢀꢀꢀꢀꢀ
7...头枕部
186.8...座垫
187.9a、9b、10、11...保持部
188.23a、24a、23c、24c...结合部
189.25a、25b...预张紧机构
ꢀꢀꢀꢀꢀꢀꢀ
31...非膨胀部
190.41...上表面
ꢀꢀꢀꢀꢀꢀꢀꢀꢀꢀꢀꢀꢀꢀꢀꢀ
42、43...侧面
191.83...安全气囊装置
192.90a、90b...保持部
193.91a、91b...保持片
ꢀꢀꢀꢀꢀꢀꢀꢀꢀꢀꢀ
94a、94b...贯通孔
194.100...乘员约束装置
ꢀꢀꢀꢀꢀꢀꢀꢀꢀ
f1、f2...固定位置
195.p...乘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