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量管理系统,其中构成用于冷却车辆和冷却电子部件的制冷剂系统的部件是模块化的。
背景技术:
1、近年来,电动车辆在汽车领域已经被关注,以实现环境友好的技术,作为能源耗尽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2、电动车辆使用通过从电池或燃料电池接收电力而驱动的马达行进,从而导致低碳排放和低噪声。此外,电动车辆是环境友好的,因为在电动车辆中使用的马达比常规发动机更节能。
3、这种电动车辆包括用于空调目的的用于冷却或加热车辆的室内侧以及用于冷却诸如驱动马达、电池和逆变器的电子部件的热量管理系统。
4、热量管理系统包括用于冷却车辆的室内侧和用于冷却电气部件的制冷剂系统。然而,制冷剂系统需要大量的部件来使制冷剂循环和连接它们的大量的管,因此,组装制冷剂系统的过程复杂且困难。另外,将部件彼此连接的管很长,产生在其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降,这导致系统中的性能损失。
5、[相关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kr 2014-0147365 a(2014年12月30日)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量管理系统,其中构成用于冷却车辆的室内侧和冷却电子部件的冷却系统的部件之间的距离被减小,以减少将部件彼此连接的管和块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并提高组装性。
3、技术方案
4、在一个总的方面,一种热量管理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使从压缩机流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介质进行热交换;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使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流入所述第一膨胀阀中的所述热交换介质膨胀,并将膨胀的所述热交换介质传输到冷凝器;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膨胀阀使从所述冷凝器流入所述第二膨胀阀中的所述热交换介质膨胀;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使从所述第二膨胀阀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中的所述热交换介质与发热部件进行热交换;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存储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流入所述储液器中的所述热交换介质,并将所述热交换介质供应到所述压缩机;内部热交换器,所述内部热交换器使从所述冷凝器排放的所述热交换介质与从蒸发器排放的热交换介质进行热交换。
5、所述发热部件可以包括电池或电子部件,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可以冷却或加热所述发热部件。
6、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所述储液器和所述内部热交换器可以是模块化的并且一体地形成。
7、所述第二膨胀阀和所述内部热交换器可以在高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上方。
8、所述储液器可以在所述高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下方。
9、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可以具有在所述高度方向上形成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上部处的热交换介质入口,以及在所述高度方向上形成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下部处的热交换介质出口。
10、所述热量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将所述冷凝器的热交换介质出口和所述第二膨胀阀的热交换介质入口彼此连接,并将所述冷凝器的热交换介质出口和所述内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介质入口彼此连接。
11、所述热量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将所述第二膨胀阀的热交换介质出口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热交换介质入口彼此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热交换介质出口和所述储液器的热交换介质入口彼此连接。
12、所述第二连接块可以基于所述第二膨胀阀设置成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相对,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的热交换介质入口到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与所述第二膨胀阀连接的热交换介质入口的流动路径可以以直线形成。
13、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对热交换介质出口可以位于相同的高度处。
14、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热交换介质出口、所述第二膨胀阀的热交换介质入口、以及所述内部热交换器的一个热交换介质入口和另一热交换介质出口中的全部都可以形成在同一侧。
15、所述热量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所述内部热交换器的连接管,其中,所述连接管形成为沿同一方向延伸,使得所述连接管的端部位于特定区域内。
16、所述热量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与空气交换热量来冷却从所述第一膨胀阀流入到所述冷凝器中的所述热交换介质,并将冷却的所述热交换介质传输到所述第二膨胀阀;以及空调装置,所述空调装置冷却和加热室内侧,其中,所述冷凝器为风冷冷凝器,并且所述风冷冷凝器安装在所述空调装置上。
17、所述热量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三膨胀阀,所述第三膨胀阀使从所述冷凝器流入所述第三膨胀阀中的所述热交换介质膨胀;以及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使从所述第三膨胀阀流入所述蒸发器中的所述热交换介质与要在室内供应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将所述热交换介质传输到所述储液器。
18、所述热量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室内单元,所述室内单元连接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之间,并且使从所述压缩机流入所述室内单元中的所述热交换介质与要在室内供应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将所述热交换介质传输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
19、在另一个总的方面,一种制冷剂模块包括: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使从压缩机流入所述第一冷凝器中的热交换介质进行热交换;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凝器的侧表面旁边,并且使从所述第一冷凝器流入所述第一膨胀阀中的所述热交换介质膨胀,并将膨胀的所述热交换介质传输到第二冷凝器;电池冷却器,所述电池冷却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凝器的侧表面旁边,并且使所述热交换介质与发热部件进行热交换;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电池冷却器上方,并且使从所述第二冷凝器流入所述第二膨胀阀中的所述热交换介质膨胀;内部热交换器,所述内部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电池冷却器上方和所述第二膨胀阀的侧表面旁边,并且使从所述第二冷凝器排放的制冷剂与从蒸发器排放的热交换介质进行热交换;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设置在所述电池冷却器下方,存储从所述电池冷却器流入所述储液器中的所述热交换介质,并且将所述热交换介质供应至所述压缩机;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联接到所述第二膨胀阀和所述内部热交换器,将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热交换介质出口和所述第二膨胀阀的热交换介质入口彼此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热交换介质出口和所述内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介质入口彼此连接;以及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联接到所述第二膨胀阀和所述电池冷却器,将所述第二膨胀阀的热交换介质出口和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热交换介质入口彼此连接,并将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热交换介质出口和所述储液器的热交换介质入口彼此连接。
20、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电池冷却器、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内部热交换器、所述储液器、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可以是模块化的并且一体地形成。
21、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热交换介质出口、所述第二膨胀阀的热交换介质入口、以及所述内部热交换器的一个热交换介质入口和另一热交换介质出口中的全部都可以形成在同一侧。
22、所述制冷剂模块还可以包括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电池冷却器、所述第二膨胀阀和所述内部热交换器的连接管,其中,所述连接管形成为沿同一方向延伸,使得所述连接管的端部位于特定区域内。
23、有益效果
24、根据本发明的热量管理系统的优点在于,构成用于冷却车辆的室内侧和冷却电子部件的冷却系统的部件之间的距离可以被减小,以减少将部件彼此连接的管和块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并且提高构成冷却系统的部件之间的组装性。
25、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热量管理系统的优点在于,在加热期间热交换介质流过的路径被设计成尽可能不弯曲,从而最小化热交换介质的压降并提高系统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