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原地掉头功能的拖拉机

文档序号:32051846发布日期:2022-11-04 17:5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原地掉头功能的拖拉机

1.本发明涉及拖拉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原地掉头功能的拖拉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农用大型拖拉机在工作时,由于其体型较大且前后轴距较大,在进行工作需要掉头时,需要的转弯半径非常大,而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每个人所拥有的单块农田面积是比较小块的,在这些农田里面进行工作时,机器往往难以进行掉头,而即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掉头,而掉头又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并且行进距离较远,造成工作时间较长且较为费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原地掉头功能的拖拉机,用以减少拖拉机掉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一种具有原地掉头功能的拖拉机,包括:拖拉机本体,所述拖拉机本体前端两侧设置有第二车轮,所述拖拉机本体后端两侧设置有第三车轮,所述拖拉机本体前端面设置有第一车轮,所述第一车轮与拖拉机本体之间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配合所述第一车轮并用于将所述第二车轮架空或落下。
5.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件铰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车轮的转轴,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拖拉机本体前端,所述连接杆中端铰接有液压驱动杆的一端,所述液压驱动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件,所述液压驱动杆用于调节第一车轮与地面间距。
6.优选的,所述第一车轮的转轴还设置有l杆的一端,所述l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液压杆一端,所述液压杆另一端铰接第二固定件,所述液压杆用于调节第一车轮与地面夹角。
7.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转轴铰接,所述转轴周向外壁活动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一侧设置有轮毂,所述轮毂设置有凹槽,所述轮毂通过凹槽转动设置在转轴周向外壁;
8.所述螺纹套外壁啮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液压马达驱动轴上,所述液压马达用于驱动第一车轮转动;
9.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入端通过液压管道连接拖拉机本体的液压泵。
10.优选的,所述转轴与拖拉机本体之间还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t型件,所述t型件的横杆可拆卸设置在转轴远离第一车轮的一侧,所述t型件的竖杆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杆的一端和第二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安装件下端,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安装件的上端,所述t型件的竖杆与第一杆、第二杆、安装件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安装件远离t型件的一面设置在拖拉机本体前端面;
11.所述第一杆的终端铰接有第三杆的一端,所述第三杆的另一端铰接l件的一端,所述l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凸块上,所述凸块设置在安装件上表面;
12.所述l件的拐角端铰接在安装块一端,所述安装块的另一端设置在安装件上表面,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凸块间隔设置在安装件;
13.所述l件的开口远离地面设置,所述l件开口内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设置在挡杆一端,所述挡杆的另一端设置在安装块与凸块之间,所述挡块用于限制l件摆动。
14.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还啮合有蜗杆的一端,所述蜗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摩擦轮,所述蜗杆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块内,所述第一安装块设置在拖拉机本体的操作室内,所述第一摩擦轮远离蜗杆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摩擦轮,所述第二摩擦轮远离第一摩擦轮的一面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转动设置在第二安装块内,所述驱动杆远离第二摩擦轮的一端连接拖拉机本体的驱动装置;
15.所述第一摩擦轮与第二摩擦轮配合并用于驱动第一车轮旋转。
16.优选的,所述驱动杆转动设置在第三安装块内,所述第三安装块设置在第二摩擦轮与第二安装块之间,所述第三安装块周向外壁铰接在u型件的开口内,所述u型件的底端设置有脚踏杆,所述脚踏杆中端铰接在第四安装块内,所述第四安装块设置在拖拉机本体的操作室内。
17.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靠近第一车轮的一面还设置有润滑清洁组件,所述润滑清洁组件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一端用于转动设置间歇组件,另一端通过第一固定杆设置在液压马达的外壳上,所述间歇组件设置在安装架和第一齿轮之间;
18.所述间歇组件包括上轮和下轮,所述上轮和下轮间隔设置在连接轴两端,所述连接轴分别设置在上轮和下轮轴心,所述连接轴靠近上轮的一端凸出并转动设置在安装架的一端,所述上轮靠近下轮的一面设置有一段凸台,所述下轮靠近上轮的一面设置有一段轮齿,所述轮齿与所述凸台相对设置并用于间歇驱动第二齿轮转动;
19.所述安装架的l型结构拐角处转动设置有第一转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转杆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齿轮轴心,所述第一转杆靠近所述l型结构拐角处周向外壁套设有皮带,所述皮带还套设在上轮周向外壁。
20.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轴心设置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贯穿摆块,所述第二转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其中一面设置有润滑槽,另一面设置有清洁刷,所述润滑槽通过管道连接润滑箱,所述润滑箱设置在拖拉机本体的操作室内,所述摆块通过摆杆转动设置在板件之间,所述板件间隔设置在安装架靠近第一齿轮的一面,两所述板件设置在安装架靠近第一固定杆的一端;
21.所述摆杆靠近第一转杆的一端贯穿板件并延伸,所述摆杆远离摆块的一端设置有u型杆,所述u型杆的开口端设置在摆杆靠近第一齿轮的一侧,所述u型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挂杆的一端,所述挂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固定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液压马达的外壳上,所述第二弹簧配合间歇组件并用于翻转刮板。
2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
23.拖拉机需要掉头时,第一车轮通过控制组件将第一车轮旋转至地面,逐渐将第二车轮撑离地面,由第一车轮与第三车轮支撑拖拉机本体,再转动第一车轮,使得第一车轮带着拖拉机本体前端绕着第三车轮转动直至达到掉头的目的;
24.减少拖拉机掉头时间,避免现有技术在实现拖拉机掉头时,对周围地垄造成多处碾压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5.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2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原地掉头功能的拖拉机结构图;
2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控制组件结构原理图;
3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液压马达安装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缓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挡块挡杆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摩擦轮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润滑清洁组件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间歇组件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刮板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摆杆摆块结构示意图。
38.其中,1-拖拉机本体,2-第二车轮,3-第三车轮,4-第一车轮,5-控制组件,6-连接杆,7-第一固定件,8-液压驱动杆,9-第二固定件,10-液压杆,11-l杆,12-转轴,13-螺纹套,14-凹槽,15-液压马达,16-第一齿轮,17-轮毂,18-t型件,19-安装件,20-第一杆,21-第三杆,22-第二杆,23-l件,24-挡杆,25-第一弹簧,26-凸块,27-安装块,28-蜗杆,29-第一安装块,30-第一摩擦轮,31-第二摩擦轮,32-u型件,33-第三安装块,34-第二安装块,35-第四安装块,36-脚踏杆,37-驱动杆,38-挡块,39-安装架,40-第一固定杆,41-上轮,42-下轮,43-轮齿,44-凸台,45-皮带,46-连接轴,47-第二齿轮,48-第一转杆,49-第二转杆,50-摆块,51-刮板,52-润滑槽,53-摆杆,54-板件,55-u型杆,56-第二弹簧,57-挂杆,58-第二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4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原地掉头功能的拖拉机,包括:拖拉机本体1,所述拖拉机本体1前端两侧设置有第二车轮2,所述拖拉机本体1后端两侧设置有第三车轮3,所述拖拉机本体1前端面设置有第一车轮4,所述第一车轮4与拖拉机本体1之间设置有控制组件5,所述控制组件5配合所述第一车轮4并用于将所述第二车轮2架空或落下。
4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42.拖拉机需要掉头时,第一车轮通过控制组件将第一车轮旋转至地面,逐渐将第二车轮撑离地面,由第一车轮与第三车轮支撑拖拉机本体,再转动第一车轮,使得第一车轮带
着拖拉机本体前端绕着第三车轮转动直至达到掉头的目的;
4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44.减少拖拉机掉头时间,避免现有技术在实现拖拉机掉头时,对周围地垄造成多处碾压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4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控制组件5包括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一端与第一固定件7铰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车轮4的转轴,所述第一固定件7设置在拖拉机本体1前端,所述连接杆6中端铰接有液压驱动杆8的一端,所述液压驱动杆8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件9,所述液压驱动杆8用于调节第一车轮4与地面间距。
4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47.当掉头时,启动液压驱动杆8,使得连接杆6带着第一车轮4绕着第一固定件7转动,当第一车轮4抵接在地面时,继续将液压驱动杆8伸长,直至将第二车轮2撑离地面,随后转动第一车轮4,使得第一车轮4绕着第三车轮3旋转,达到拖拉机本体1掉头的目的。
4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49.所示液压驱动杆8既可以实现将第一车轮4抵接在地面上的作用,又可以将第一车轮4收起,在不需要掉头的时候将第一车轮收起,从而避免第一车轮4在拖拉机行进时与地垄发生碰撞等,避免行进间事故发生,
5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车轮4的转轴还设置有l杆11的一端,所述l杆11的另一端铰接有液压杆10一端,所述液压杆10另一端铰接第二固定件9,所述液压杆10用于调节第一车轮4与地面夹角。
5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52.当转向时,第一车轮4抵接至地面将第二车轮2架空时,液压杆10伸长或缩短时,l杆11远离液压杆10的一端带动第一车轮4摆动,达到调节第一车轮4与地面之间角度的目的。
5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54.所述液压杆10可以调节第一车轮4角度,使得在转向时能够配合液压驱动杆8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5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杆6与转轴12铰接,所述转轴12周向外壁活动设置有螺纹套13,所述螺纹套13的一侧设置有轮毂17,所述轮毂17设置有凹槽14,所述轮毂17通过凹槽14转动设置在转轴12周向外壁;
56.所述螺纹套13外壁啮合有第一齿轮16,所述第一齿轮16设置在液压马达15驱动轴上,所述液压马达15用于驱动第一车轮4转动;
57.所述液压马达15的输入端通过液压管道连接拖拉机本体1的液压泵。
5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59.当拖拉机转向时,调整完第一车轮后,打开液压马达15,液压马达转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6转动,第一齿轮16转动驱动螺纹套13转动,螺纹套13转动带动轮毂17在转轴12上转动,达到驱动第一车轮4转动的目的。
6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61.液压马达15通过液压管道连接拖拉机本体1的液压泵,使得拖拉机本体1的液压泵能够直接驱动液压马达15工作,减少额外能量损耗。
6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所述转轴12与拖拉机本体1之间还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t型件18,所述t型件18的横杆可拆卸设置在转轴12远离第一车轮4的一侧,所述t型件18的竖杆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杆20的一端和第二杆22的一端,所述第一杆20的另一端铰接在安装件19下端,所述第二杆22的另一端铰接在安装件19的上端,所述t型件18的竖杆与第一杆20、第二杆22、安装件19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安装件19远离t型件18的一面设置在拖拉机本体1前端面;
63.所述第一杆20的终端铰接有第三杆21的一端,所述第三杆21的另一端铰接l件23的一端,所述l件2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簧25,所述第一弹簧25安装在凸块26上,所述凸块26设置在安装件19上表面;
64.所述l件23的拐角端铰接在安装块27一端,所述安装块27的另一端设置在安装件19上表面,所述安装块27与所述凸块26间隔设置在安装件19;
65.所述l件23的开口远离地面设置,所述l件23开口内设置有挡块38,所述挡块38设置在挡杆24一端,所述挡杆24的另一端设置在安装块27与凸块26之间,所述挡块38用于限制l件23摆动。
6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67.当第一车轮4转动遇到障碍时,第一车轮会出现上下浮动,此时t型件18的竖杆与第一杆20、第二杆22、安装件19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左侧始终平行于安装件19移动,当t型件18向上移动时,第一杆20中端的第三杆21右端向上顶起,l件23左端向上移动,右端向右移动,右端向右移动时将第一弹簧25压缩,当t型杆18与安装件19平行时,l件24右端与挡块38抵接;
68.当连接杆6与地面平行时,转轴12上设置有滑槽,滑槽设置为水平方向,第一车轮绕着第三车轮3做圆周运动时,t型件自动卡设进滑槽内。
6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70.当第一车轮遇到障碍物时,第一弹簧25起到缓冲的作用,l件23达到限制l件23摆动的目的,t型件与转轴12可拆卸设置,使得在第一车轮向上回收时,不阻碍向上回收。
7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6所示,所述第一齿轮16还啮合有蜗杆28的一端,所述蜗杆28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摩擦轮30,所述蜗杆28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块29内,所述第一安装块29设置在拖拉机本体1的操作室内,所述第一摩擦轮30远离蜗杆28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摩擦轮31,所述第二摩擦轮31远离第一摩擦轮30的一面设置有驱动杆37,所述驱动杆37转动设置在第二安装块34内,所述驱动杆37远离第二摩擦轮31的一端连接拖拉机本体1的驱动装置;
72.所述第一摩擦轮30与第二摩擦轮31配合并用于驱动第一车轮4旋转。
7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74.当液压马达出现故障时,第一摩擦轮与第二摩擦轮抵接,此时蜗杆与驱动杆连接转动,此时拖拉机本体的驱动装置可以直接驱动第一齿轮16转动,达到驱动第一车轮旋转的目的。
7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76.达到备用驱动的目的,当液压马达出现故障时能够利用拖拉机本体的驱动装置第一车轮转动的目的。
77.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6所示,所述驱动杆37转动设置在第三安装块33内,所述第三安装块33设置在第二摩擦轮31与第二安装块34之间,所述第三安装块33周向外壁铰接在u型件32的开口内,所述u型件32的底端设置有脚踏杆36,所述脚踏杆36中端铰接在第四安装块35内,所述第四安装块35设置在拖拉机本体1的操作室内。
7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79.当需要切换拖拉机本体1的驱动装置直接驱动第一车轮转动时,踩踏脚踏杆36,脚踏杆36绕着第四安装块35转动,此时u型件32向左顶起,驱动杆37的第二摩擦轮31与第一摩擦轮30配合,此时蜗杆28与驱动杆37同时转动,达到驱动第一车轮旋转的目的。
8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81.脚踏杆设置在拖拉机本体1的操作时内,能够方便操作人员使用,同时第一摩擦轮30与第二摩擦轮31抵接和分离能够达到将蜗杆与驱动杆连接断开的目的。
8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10所示,所述第一齿轮16靠近第一车轮4的一面还设置有润滑清洁组件,所述润滑清洁组件包括安装架39,所述安装架39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一端用于转动设置间歇组件,另一端通过第一固定杆40设置在液压马达15的外壳上,所述间歇组件设置在安装架39和第一齿轮16之间;
83.所述间歇组件包括上轮41和下轮42,所述上轮41和下轮42间隔设置在连接轴46两端,所述连接轴46分别设置在上轮41和下轮42轴心,所述连接轴46靠近上轮41的一端凸出并转动设置在安装架39的一端,所述上轮41靠近下轮42的一面设置有一段凸台44,所述下轮42靠近上轮41的一面设置有一段轮齿43,所述轮齿43与所述凸台44相对设置并用于间歇驱动第二齿轮47转动;
84.所述安装架39的l型结构拐角处转动设置有第一转杆48的一端,所述第一转杆48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齿轮16轴心,所述第一转杆48靠近所述l型结构拐角处周向外壁套设有皮带45,所述皮带45还套设在上轮41周向外壁。
85.所述第二齿轮47轴心设置有第二转杆49,所述第二转杆49贯穿摆块50,所述第二转杆49远离第二齿轮47的一端设置有刮板51,所述刮板51的其中一面设置有润滑槽52,另一面设置有清洁刷,所述润滑槽52通过管道连接润滑箱,所述润滑箱设置在拖拉机本体(1)的操作室内,所述摆块50通过摆杆53转动设置在板件54之间,所述板件54间隔设置在安装架39靠近第一齿轮16的一面,两所述板件54设置在安装架39靠近第一固定杆40的一端;
86.所述摆杆53靠近第一转杆48的一端贯穿板件54并延伸,所述摆杆53远离摆块50的一端设置有u型杆55,所述u型杆55的开口端设置在摆杆53靠近第一齿轮16的一侧,所述u型杆55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弹簧56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56的另一端连接挂杆57的一端,所述挂杆57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固定杆58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杆58的另一端设置在液压马达15的外壳上,所述第二弹簧56配合间歇组件并用于翻转刮板51。
8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88.当液压马达15驱动第一齿轮16转动时,第一齿轮16带动第一转杆48转动,第一转杆48转动通过皮带45带动上轮41转动,上轮41转动通过连接轴46带动下轮42转动,上轮41与下轮42上分别设有的凸台44和轮齿43同时转动到第二齿轮47处时,凸台44将第二齿轮47绕着摆杆53向下移动,第二转杆49的一端翘起,轮齿43移动带动第二齿轮47转动,第二齿轮47转动通过第二转杆49带动刮板51转动,第二转杆49在摆块50内转动,当凸台44和轮齿43
转离第二齿轮47后,第二弹簧56将u型杆55底端向挂杆57方向移动,u型杆55底端绕着摆杆53摆动时,带动摆杆53转摆,摆杆53转摆带动摆块50在两板件54之间摆动,摆块50摆动会将第二转杆49靠近刮板51的一端抵接在第一齿轮16上,当刮板51的润滑槽52靠近第一齿轮16时,拖拉机本体1内的润滑箱通过管道对润滑槽5进行供油,再由润滑槽52流出,对第一齿轮16进行润滑,润滑油再由第一齿轮16传递至螺纹套13,对螺纹套13的螺纹进行润滑,当刮板51的清洁刷靠近第一齿轮16时,对第一齿轮16进行清洁。
8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90.间歇组件可以间歇的控制刮板52对第一齿轮16进行清洁和润滑,避免了第一齿轮与螺纹套长时间使用暴露在雨水或污水中导致生锈,影响原地掉头功能的正常使用;同时还可以防止在泥泞的田地里使用时,泥污将螺纹套或第一齿轮堵塞。
9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