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识别无介入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60489发布日期:2022-03-23 01:17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识别无介入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识别无介入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研发,与新能源汽车相配套的充电装置也相应而生,而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一般采用充电桩的形式,其主要分为落地式充电桩和挂壁式充电桩,对于充电站而言一般都会采用落地式充电桩。
3.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主要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其一、充电站内有众多的充电桩,若存在驾驶人员操作不当,或新能源汽车发生控制故障而撞向充电桩,而传统充电桩不具备防护装置,进而导致充电桩遭受毁灭性破坏,同时在撞击的过程中电路可以发生短路造成自燃现象,从而导致设备严重损坏和火灾发生的问题;其二,若将传统充电桩的底部配备有防护装置,而新能源汽车在与传统充电桩的防护装置相撞时,撞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碎片,而上侧的充电枪可能应碎片的飞溅而造成损害,进而导致防护性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识别无介入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识别无介入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的轴向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护装置,所述第一防护装置上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第一防护装置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的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防护装置,所述充电桩的轴向外侧且在第一防护装置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桩的轴向外侧设置有与充电枪相对应的夹持块;所述第一防护装置包括固定杆、运动筒、第一弹簧、连接架、防护壳和调控装置,所述充电桩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轴向外侧滑动连接有运动筒,所述固定杆的轴向外侧且在运动筒靠近充电桩的一侧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运动筒远离固定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侧设置有调控装置。
6.进一步的,所述调控装置的结构包括防护杆、第一磁力块、第二弹簧和线圈,所述充电桩的轴向外侧且在固定杆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线圈,所述线圈远离充电桩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力块,所述第一磁力块远离线圈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杆,所述防护杆与连接架为滑动连接,所述防护杆的轴向外侧且在连接架靠近线圈的一侧套接有第二弹簧。
7.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扇叶杆、运动框和调节装置,所述连接架远离线圈的一侧且在防护壳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扇叶杆,所述扇叶杆的内部开设有运动框,所述运动框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装置。
8.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的结构包括滑动变阻器、第三弹簧和拨块,所述运动框的
内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变阻器,所述滑动变阻器的轴向内侧设置有拨块,所述拨块与运动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
9.进一步的,所述触发装置包括矩形壳体、第一气囊、压力传感器和气体压缩罐,所述防护壳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矩形壳体,所述矩形壳体远离充电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矩形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气体压缩罐。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防护装置包括第二气囊、固定块、连杆组和连接杆,所述矩形壳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与气体压缩罐为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壳体的上侧且在第二气囊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连杆组,所述连杆组的上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第二气囊为固定连接。
11.新能源汽车由于驾驶人员操作不当,或者因为新能源汽车发生控制故障而撞向充电桩,在发生碰撞时,汽车首先与第一气囊相接触,使得第一气囊内部气体压力增大,第一气囊内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这一压力增大的信号时,进而控制气体压缩罐内置电阀门打开,使得气体压缩罐内部的压缩气体迅速充入到第二气囊的内部,然后第二气囊在充入气体后,第二气囊迅速向上进行膨胀,在第二气囊向上膨胀的同时,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杆进而带动连杆组向上伸出,进而实现了对充电枪具有可自识别防护措施的目的,同时通过连杆组对第二气囊的支撑作用,使得第二气囊在向上膨胀的同时不会因为外界风力的因素而发生偏移,进一步提高对充电枪的防护效果,从而达到防止撞击所产生的碎片对充电枪造成损害的效果。
12.进一步的,还包括橡胶块,所述防护壳与充电桩之间固定连接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材质为橡胶,且柔软富有弹性。
13.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壳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通孔,所述固定杆的轴向外侧开设有凸块,所述运动筒上开设有与凸块相对应的滑槽。
14.进一步的,所述拨块在滑动变阻器上滑动,所述滑动变阻器与线圈为电性连接。
15.在汽车撞向充电桩的同时,产生风力吹向防护壳,风力通过防护壳上所开设的通孔进入到防护壳的内部,进而带动扇叶杆进行转动,由于汽车的撞击程度与其所产生的风力呈正向关系,在扇叶杆进行转动的同时,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带动拨块压缩第三弹簧在滑动变阻器上滑动,进而改变滑动变阻器的内部阻值,使得滑动变阻器的内部阻值大小与汽车撞击时所产生的风力大小呈反比关系,即汽车的撞击程度与滑动变阻器的内部阻值大小呈反比关系;由于滑动变阻器与线圈为电性连接,当线圈通入电流后产生与第一磁力块相斥的磁场力,进而推动第一磁力块压缩第二弹簧使得防护杆与防护壳相接触,从而达到对汽车撞击进行自主无介入式的防护效果,而线圈产生与第一磁力块相斥的磁场力大小与汽车的撞击程度成正比关系,即对汽车撞击时的防护程度与汽车的撞击程度成正比关系,从而达到自主根据根据汽车的撞击程度来合理适配应对撞击的防护程度的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识别无介入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自识别无介入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通过第一气囊、压力传感器、压缩罐和第二气囊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对充电枪具有可自识别防护措施的目的,从而解决
了若将传统充电桩的底部配备有防护装置,而新能源汽车在与传统充电桩的防护装置相撞时,撞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碎片,而上侧的充电枪可能应碎片的飞溅而造成损害,进而导致防护性不佳的问题。
17.2、该自识别无介入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通过连杆组对第二气囊的支撑作用,使得第二气囊在向上膨胀的同时不会因为外界风力的因素而发生偏移,进一步提高对充电枪的防护效果,从而达到防止撞击所产生的碎片对充电枪造成损害的效果。
18.3、该自识别无介入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通过防护壳、扇叶杆、拨块和滑动变阻器之间的配合作用,使得滑动变阻器的内部阻值大小与汽车撞击时所产生的风力大小呈反比关系,即汽车的撞击程度与滑动变阻器的内部阻值大小呈反比关系,进而实现了可以根据滑动变阻器的内部阻值的变化,间接得出撞击程度的目的。
19.4、该自识别无介入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通过滑动变阻器、线圈、第一磁力块、防护杆和防护壳之间的配合作用,从而达到对汽车撞击进行自主无介入式的防护效果,而线圈产生与第一磁力块相斥的磁场力大小与汽车的撞击程度成正比关系,即对汽车撞击时的防护程度与汽车的撞击程度成正比关系,从而达到自主根据根据汽车的撞击程度来合理适配应对撞击的防护程度的效果,进而解决了设备严重损坏和火灾发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充电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防护壳的剖切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调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防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触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二防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充电桩;2、第一防护装置;21、固定杆;22、运动筒;23、第一弹簧;24、连接架;25、防护壳;26、调控装置;261、防护杆;262、第一磁力块;263、第二弹簧;264、线圈;3、检测装置;31、扇叶杆;32、运动框;33、调节装置;331、滑动变阻器;332、第三弹簧;333、拨块;4、触发装置;41、矩形壳体;42、第一气囊;43、压力传感器;44、气体压缩罐;5、第二防护装置;51、第二气囊;52、固定块;53、连杆组;54、连接杆;6、充电枪;7、橡胶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图9,一种自识别无介入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1,充电桩1的轴向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护装置2,第一防护装置2上设置有检测装置3,第一防护装置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触发装置4,触发装置4的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防护装置5,充电桩1的轴向外侧且在第一防护装置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充电枪6,充电桩1的轴向外侧设置有与充电枪6相对应的夹持块;第一防护装置2包括固定杆21、运动筒22、第一弹簧23、连接架24、防护壳25和调控装置26,充电桩1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1,固定杆21的轴向外侧滑动连接有运动筒22,固定杆21的轴向外侧且在运动筒22靠近充电桩1的一侧套接有第一弹簧23,运动筒22远离固定杆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24,连接架2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壳25,防护壳25的内侧设置有调控装置26。
24.进一步的,调控装置26的结构包括防护杆261、第一磁力块262、第二弹簧263和线圈264,充电桩1的轴向外侧且在固定杆21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线圈264,线圈264远离充电桩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力块262,第一磁力块262远离线圈26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杆261,防护杆261与连接架24为滑动连接,防护杆261的轴向外侧且在连接架24靠近线圈264的一侧套接有第二弹簧263。
25.进一步的,检测装置3包括扇叶杆31、运动框32和调节装置33,连接架24远离线圈264的一侧且在防护壳25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扇叶杆31,扇叶杆31的内部开设有运动框32,运动框32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装置33。
26.进一步的,调节装置33的结构包括滑动变阻器331、第三弹簧332和拨块333,运动框3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变阻器331,滑动变阻器331的轴向内侧设置有拨块333,拨块333与运动框3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332。
27.进一步的,触发装置4包括矩形壳体41、第一气囊42、压力传感器43和气体压缩罐44,防护壳25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矩形壳体41,矩形壳体41远离充电桩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42,第一气囊4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43,矩形壳体4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气体压缩罐44。
28.进一步的,第二防护装置5包括第二气囊51、固定块52、连杆组53和连接杆54,矩形壳体4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51,第二气囊51与气体压缩罐44为固定连接,矩形壳体41的上侧且在第二气囊5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2,固定块5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连杆组53,连杆组53的上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54,连接杆54与第二气囊51为固定连接。
29.新能源汽车由于驾驶人员操作不当,或者因为新能源汽车发生控制故障而撞向充电桩1,在发生碰撞时,汽车首先与第一气囊42相接触,使得第一气囊42内部气体压力增大,第一气囊42内部压力传感器43检测到这一压力增大的信号时,进而控制气体压缩罐44内置电阀门打开,使得气体压缩罐44内部的压缩气体迅速充入到第二气囊51的内部,然后第二气囊51在充入气体后,第二气囊51迅速向上进行膨胀,在第二气囊51向上膨胀的同时,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杆54进而带动连杆组53向上伸出,进而实现了对充电枪6具有可自识别防护措施的目的,同时通过连杆组53对第二气囊51的支撑作用,使得第二气囊51在向上膨胀的同时不会因为外界风力的因素而发生偏移,进一步提高对充电枪6的防护效果,从而达到防止撞击所产生的碎片对充电枪6造成损害的效果。
30.进一步的,还包括橡胶块7,防护壳25与充电桩1之间固定连接有橡胶块7,橡胶块7的材质为橡胶,且柔软富有弹性。
31.进一步的,防护壳25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通孔,固定杆21的轴向外侧开设有凸块,运动筒22上开设有与凸块相对应的滑槽。
32.进一步的,拨块333在滑动变阻器331上滑动,滑动变阻器331与线圈264为电性连接。
33.在汽车撞向充电桩1的同时,产生风力吹向防护壳25,风力通过防护壳25上所开设的通孔进入到防护壳25的内部,进而带动扇叶杆31进行转动,由于汽车的撞击程度与其所产生的风力呈正向关系,在扇叶杆31进行转动的同时,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带动拨块333压缩第三弹簧332在滑动变阻器331上滑动,进而改变滑动变阻器331的内部阻值,使得滑动变阻器331的内部阻值大小与汽车撞击时所产生的风力大小呈反比关系,即汽车的撞击程度与滑动变阻器331的内部阻值大小呈反比关系;由于滑动变阻器331与线圈264为电性连接,当线圈264通入电流后产生与第一磁力块262相斥的磁场力,进而推动第一磁力块262压缩第二弹簧263使得防护杆261与防护壳25相接触,从而达到对汽车撞击进行自主无介入式的防护效果,而线圈264产生与第一磁力块262相斥的磁场力大小与汽车的撞击程度成正比关系,即对汽车撞击时的防护程度与汽车的撞击程度成正比关系,从而达到自主根据根据汽车的撞击程度来合理适配应对撞击的防护程度的效果。
34.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使用时,首先新能源汽车由于驾驶人员操作不当,或者因为新能源汽车发生控制故障而撞向充电桩1,在发生碰撞时,汽车首先与第一气囊42相接触,使得第一气囊42内部气体压力增大,第一气囊42内部压力传感器43检测到这一压力增大的信号时,进而控制气体压缩罐44内置电阀门打开,使得气体压缩罐44内部的压缩气体迅速充入到第二气囊51的内部,然后第二气囊51在充入气体后,第二气囊51迅速向上进行膨胀,在第二气囊51向上膨胀的同时,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杆54进而带动连杆组53向上伸出,进而实现了对充电枪6具有可自识别防护措施的目的,同时通过连杆组53对第二气囊51的支撑作用,使得第二气囊51在向上膨胀的同时不会因为外界风力的因素而发生偏移,进一步提高对充电枪6的防护效果,从而达到防止撞击所产生的碎片对充电枪6造成损害的效果。
35.进一步的,在汽车撞向充电桩1的同时,产生风力吹向防护壳25,风力通过防护壳25上所开设的通孔进入到防护壳25的内部,进而带动扇叶杆31进行转动,由于汽车的撞击程度与其所产生的风力呈正向关系,在扇叶杆31进行转动的同时,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带动拨块333压缩第三弹簧332在滑动变阻器331上滑动,进而改变滑动变阻器331的内部阻值,使得滑动变阻器331的内部阻值大小与汽车撞击时所产生的风力大小呈反比关系,即汽车的撞击程度与滑动变阻器331的内部阻值大小呈反比关系;由于滑动变阻器331与线圈264为电性连接,当线圈264通入电流后产生与第一磁力块262相斥的磁场力,进而推动第一磁力块262压缩第二弹簧263使得防护杆261与防护壳25相接触,从而达到对汽车撞击进行自主无介入式的防护效果,而线圈264产生与第一磁力块262相斥的磁场力大小与汽车的撞击程度成正比关系,即对汽车撞击时的防护程度与汽车的撞击程度成正比关系,从而达到自主根据根据汽车的撞击程度来合理适配应对撞击的
防护程度的效果。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