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货物装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货车装载货物的方法及货物装载装置。
背景技术:2.货车是一种主要用于运送货物的汽车,货车运输具有机动灵活、直达运输、适应性强、服务面广和时间随意性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货主的青睐。在相关技术中,货车在装载货物时,通常采用专用设备进行装载,例如拖车、吊车、叉车等,拖车、吊车、叉车等专用装载设备能够实现货物的快速装载,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装载时间。
3.然而,货车在野外装载货物时,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拖车、吊车、叉车等装载设备随行,货车装载货物需要依靠人力完成,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货车装载货物的方法及货物装载装置,用以解决在没有拖车、吊车、叉车等装载设备时,货车装载货物需依靠人力,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货车装载货物的方法,货车包括车厢和设置于所述车厢上的货物装载装置,所述货物装载装置包括设置于车厢上部的定滑轮和绕设于所述定滑轮上的装载绳,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将所述装载绳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物上,第二端连接于待装载货物的第一段上,所述第一段为所述待装载货物的前端与所述待装载货物的中点之间的区段,所述第一固定物为位于所述货车后方且固定于地面的物体;
8.所述货车沿第一方向向前行进,所述装载绳、所述定滑轮和所述货车配合拉动所述待装载货物沿第一方向向前移动,以使所述待装载货物的前端抬起,并伸入到所述车厢内;
9.当所述待装载货物的前端伸入到所述车厢内时,所述货车停止,在所述货车停止后解除所述装载绳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物和所述第一段的连接,并将所述装载绳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固定物上,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待装载货物的第二段上,所述第二段为所述待装载货物的后端与所述待装载货物的中点之间的区段,所述第二固定物为位于所述货车后方且固定于地面的物体;
10.所述货车沿第一方向向前行进,所述装载绳、所述定滑轮和所述货车配合拉动所述待装载货物沿第一方向向前移动,以使所述待装载货物的后端抬起;
11.当所述待装载货物的后端装载于所述车厢内或所述待装载货物的前端抵于所述车厢的前端时,所述货车停止。
12.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货车装载货物的方法通过货车的前进,使得一端连接于位于货车后方且固定于地面的物体上,另一端绕过车厢上的定滑轮
连接于待装载货物上的装载绳牵拉待装载货物,装载绳首先将待装载货物的前端牵拉至货车的车厢内,然后再拉动待装载货物的后端,使得待装载货物的后端也装载于车厢内或使得待装载货物的前端抵于车厢的前端,实现待装载货物装载于货车上的目的,装载方法简单,且无需借助于其他辅助工具,节省人力。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将所述装载绳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物上,第二端连接于待装载货物的第一段上的步骤中,所述装载绳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待装载货物的前端。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当所述待装载货物的前端伸入到所述车厢内时所述货车停止,在所述货车停止后分别解除所述装载绳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物和所述第一段的连接,并将所述装载绳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固定物上,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待装载货物的第二段上中,重新固定的装载绳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待装载货物的后端。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滑轮设置于所述车厢后端的顶部,且可沿所述车厢的宽度方向移动;
16.当一件待装载货物装载完成时,沿所述车厢的宽度方向移动所述定滑轮的位置,重复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方法以装载下一件待装载货物。
1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货物装载装置,所述货物装载装置设置于货车的车厢上,所述货物装载装置包括:
18.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沿所述车厢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车厢固定连接;
19.定滑轮,所述定滑轮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且所述定滑轮可在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20.装载绳,所述装载绳绕设于所述定滑轮上,所述装载绳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待装载货物,第二端用于连接位于所述货车后方且固定于地面的固定物。
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货物装载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货车装载货物的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载绳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待装载货物的套索。
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物为锚钉,所述锚钉连接于所述装载绳的第二端上。
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杆的两端设置有车体固定器,所述固定杆通过所述车体固定器固定连接于所述车厢后端的顶部。
2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可沿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件,所述定滑轮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移动部件上。
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部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固定杆上的可沿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卡套,以及设置于所述移动卡套上用于锁定所述移动卡套的位置的卡扣,所述定滑轮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移动卡套上。
附图说明
2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货车装载货物的方法的第一状态图;
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货车装载货物的方法的第二状态图;
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货车装载货物的方法的第三状态图;
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货车装载货物的方法的第四状态图;
32.图5为货物装载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图5中的货物装载装置安装于货车上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套索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货物装载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100、货车;
38.110、车厢;
39.200、货物装载装置;
40.210、固定杆;220、装载绳;230、定滑轮;240、方形吊环;
41.211、移动卡套;212、车体固定器;
42.221、锚钉;222、套索;223、套环;
43.241、u形固定架;
44.300、待装载货物;
45.400、地面。
46.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47.在相关技术中,货车装载货物通常需要借助于拖车、吊车、叉车等专用装载设备的辅助或通过人力装载货物,但是货车在野外装载货物时,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拖车、吊车、叉车等装载设备随行,依靠人力装载货物又费时费力。
48.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以货车的前进为动力,装载绳配合设置在货车车厢上的定滑轮牵拉待装载货物,使得货车前进的动能转换为待装载货物的重力势能,装载绳首先牵拉待装载货物的前端使得待装载货物的前端抬起并向前伸入到车厢内,然后牵拉待装载货物的后端使得待装载货物的后端抬起并向车厢内移动,进而达到将待装载货物装载于车厢内的目的。
4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0.实施例一
5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货车装载货物的方法的第一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货车装载货物的方法的第二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货车装载货物的方法的第三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货车装载货物的方法的第四状态图。
52.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货车100包括车厢110和设置于车厢110上的货物装载装置200,货物装载装置200包括设置于车厢110上部的定滑轮和绕设于定滑轮上的装载绳220,装载绳220的两端能够抽拉以改变两段装载绳的长度,两段装载绳是指装载绳220的第一端至固定件之间的区段和装载绳220第二端至固定件之间的区段。
5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货车装载货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4.如图1所示,将装载绳22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物上,第二端连接于待装载货物300的第一段上,第一段为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与待装载货物300的中点之间的区段,第一固定物为位于货车100后方且固定于地面的物体,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在货物装载时,首先将装载绳220的第一端(d)固定住,使得装载绳220的第一端(d)的位置保持不变,然后将第二端连接于待装载货物300上,用于牵拉待装载货物300,其中,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为待装载货物300靠近货车100的一端。
55.在装载绳220的第一端固定,第二端连接于待装载货物300上后,启动货车100,使得货车100沿第一方向向前行进,此时由于装载绳220的一端(d)被固定住,随着货车100的前进,图1中装载绳220的cd段逐步变长,装载绳220的bc段逐步变短,其中,b为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a为待装载货物300的后端,c为定滑轮与装载绳220的接触点,装载绳220的bc段逐步变短的同时,装载绳220对待装载货物300具有一个向上的分力,由于装载绳220连接于待装载货物300的第一段上,使得装载绳220拉动待装载货物300向前移动,且使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相对于地面抬起,并伸入到车厢110内,待装载货物300的后端(待装载货物300远离货车100的一端)位于地面400上,此状态如图2所示。也就是说,货车100向前行进,装载绳220、定滑轮和货车100配合拉动待装载货物300沿第一方向向前移动,且使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抬起,随着货车100的前进,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抬高并伸入车厢110内;
56.当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伸入到车厢110内时,货车100停止,在货车100停止后分别解除装载绳220分别与第一固定物和第一段的连接,也就是说,当装载绳220牵拉待装载货物300使得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提升至高于车厢110的下端面,且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位于车厢110内时,停止货车100向前行进,此时完成了待装载货物300第一步的装载,即首先将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装载于车厢110内,此时待装载货物300的后端支撑于地面400上。待装载货物300第一步的装载完成后,释放装载绳2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然后重新固定装载绳2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57.如图3所示,重新固定的装载绳22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固定物上,第二端连接于待装载货物300的第二段上,第二段为待装载货物300的后端与待装载货物300的中点之间的区段,也就是说,重新固定的装载绳220同样为一端固定,使其位置保持不变,另一端连接于待装载货物300上,用于牵拉待装载货物300,其中,第二固定物为位于货车100后方且固定于地面的物体。
58.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固定物和第二固定物可以均为地面400,其中,装载绳220第一次固定于地面400上的位置与装载绳220第二次固定于地面400上的位置不同。可选的,装载绳220可以通过锚钉等工具锚固于地面400上。此外,第一固定物和第二固定物还可以为固定于地面400上的石头、树木等物体。
59.在装载绳220重新固定后,启动货车100,货车100沿第一方向向前行进,随着货车100的前进,图3中装载绳220的cd段逐步变长,装载绳220的bc段逐步变短,装载绳220的bc
段逐步变短的同时,装载绳220对待装载货物300具有一个向上的分力,使得待装载货物300的后端提升,且使待装载货物300整体向车厢110内移动。也就是说,货车100沿第一方向向前行进,装载绳220、定滑轮和货车100配合拉动待装载货物300向前移动,以使待装载货物300的后端抬起。
60.如图4所示,当待装载货物300的后端装载于车厢110内或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抵于车厢110的前端时,货车100停止,也就是说,当待装载货物300的长度大于车厢110的长度时,当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抵于车厢110的前端时,即可停止货车100的运行,完成待装载货物300的装载,避免货车100继续前进导致待装载货物300靠近车头的一端抵压车厢110靠近车头的一端,造成货物损坏或者车厢110损坏;当待装载货物300的长度小于车厢110的长度时,当待装载货物300后后端装载于车厢110内时,即可停止货车100的运行,完成待装载货物300的装载,因为此时即使待装载货物300继续前行也不能使得待装载货物300继续向车厢110内移动。
61.重复上述过程,以完成多件待装载货物300的装载。
6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将装载绳22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物上,第二端连接于待装载货物300的第一段上的步骤中,装载绳220的第二端连接于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上,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为如图1所示的待装载货物300的b处,此设置能够避免待装载货物300在装载绳220牵拉的过程中发生偏转,影响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准确的伸入到车厢110内,也就是说,装载绳220若连接于待装载货物300的第一段中靠近待装载货物300的中点的区域处,待装载货物300在装载绳220牵拉的过程中容易在地面400上一些障碍物的阻碍作用下发生偏转,若待装载货物300在装载绳220牵拉的过程中发生偏转,可能导致待装载货物300靠近货车100的一端偏转至在车厢110左侧的外侧或右侧的外侧,使得待装载货物300靠近货车100的一端被车厢110左侧或右侧挡住,进而不能够伸入到车厢110内。
6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当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伸入到车厢110内时,在货车100停止后分别解除装载绳220分别与第一固定物和第一段的连接,并将装载绳22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固定物上,第二端连接于待装载货物300的第二段上的步骤中,重新固定的装载绳220的第二端连接于待装载货物300的后端上,待装载货物300的后端为如图3所示的待装载货物300的a处。此设置能够避免待装载货物300在车厢110内发生偏转,导致待装载货物300装载的不规整,也就是说,装载绳220若固定于待装载货物300的第二段中靠近待装载货物300的中点的区域处,待装载货物300在装载绳220牵拉的过程中容易在车厢110内发生偏转,若待装载货物300在装载绳220牵拉的过程中发生偏转,会使得待装载货物300倾斜的装载于车厢110内,不便于货物的装载运输。
6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装载绳220可以为麻绳、尼龙绳、钢丝绳等。
6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顺利的伸入到车厢110内,在图2中bc段的装载绳上设置牵拉绳,当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抬起的高度不足以伸入车厢110内时,沿第一方向向后拉动牵拉绳,减缓待装载货物300的移动,进而增加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抬起的高度,以保证待装载货物300的前端能够伸入车厢110内。
6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定滑轮设置于车厢110后端的顶部,且可沿车厢110的宽度方向移动,当一件待装载货物装载300完成时,沿车厢110的宽度方向移动定滑轮的位置,重复上述任一方案的方法以装载下一件待装载货物,此设置能够使得待装载货物300能
够装载于车厢110内的不同位置处。
6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待装载货物300为柱状结构,其长度大于车厢110下端面与地面400之间的距离。
68.实施例二
69.图5为货物装载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货物装载装置安装于货车上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套索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货物装载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7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货物装载装置,该货物装载装置的使用方法如实施例一提及的货车装载货物的方法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71.如图5、图6和图8所示,该货物装载装置200设置于货车100的车厢110上,货物装载装置200包括固定杆210、定滑轮230和装载绳220,固定杆210沿车厢110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与车厢110固定连接,定滑轮230设置于固定杆210上,且定滑轮230可在固定杆21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装载绳220绕设于定滑轮230上,装载绳220的一端用于连接待装载货物300,另一端用于连接位于货车100后方且固定于地面的固定物。
72.固定杆210上定滑轮230的设置能够减小装载绳220的磨损,增加装载绳220的使用寿命,减小装载绳220对货车100后方的固定物的拉拽力。定滑轮230可在固定杆21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的设置能够使得待装载货物300装载于车厢110的不同位置处,即定滑轮230位于固定杆210的左侧,待装载货物300装载于车厢110内的位置为对应固定杆210的左侧,定滑轮230位于固定杆210的右侧,待装载货物300装载于车厢110内的位置为对应固定杆210的右侧,此设置避免了待装载货物300装载于车厢110内后还需人工调整待装载货物300在车厢110内的位置,减小了劳动力,节省了人力。
73.值得说明的是,货车100后方的固定物为固定不动的物体,如地面、石头、树木等。
7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装载绳220第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待装载货物300的套索222,可选的,如图7所示,装载绳220用于连接待装载货物300的一端设置有套环223,装载绳220穿过套环223在装载绳220的第一端形成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形成用于固定连接待装载货物300的套索222,当装载绳220的第一端连接待装载货物300时,位于装载绳220第一端的环形结构首先套设于待装载货物300上,然后拉动装载绳220以减小环状结构的内径,进而使得装载绳220连接于待装载货物300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待装载货物300为柱状结构,其长度大于车厢110下端面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7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物为锚钉221,锚钉221连接于装载绳220的第二端上,在装载绳220的第二端需要固定时,将装载绳220第二端上的锚钉221锚固于地面上即可。
7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杆210的两端设置有车体固定器212,车体固定器212是用于将固定杆210固定于车厢110上的部件,固定杆210的两端通过设置于其两端的车体固定器212固定连接于车厢110后端顶部的左右两侧。
77.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车体固定器为法兰结构,车体固定器与车厢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车体固定器为卡块,货车的车厢上设置有与卡块配合的卡槽,卡槽与卡块配合使得固定杆固定于车厢上。
7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杆210上设置有可沿固定杆210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件,定滑轮230可转动的设置于移动部件上,也就是说,定滑轮230可旋转的连接于移
动部件上,定滑轮230随着移动部件的移动实现沿固定杆210的长度方向的移动。
79.可选的,如图5所示,移动部件包括套设于固定杆210上的可沿固定杆210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卡套211,以及设置于移动卡套211上用于锁定移动卡套211的位置的卡扣,定滑轮230可转动的设置于移动卡套211上。在卡扣未锁定状态下,移动卡套211可沿固定杆210的长度方向移动,当移动卡套211移动到位后,卡扣锁定以固定移动卡套211的位置,进而使得定滑轮230在固定杆210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变。
80.可选的,移动卡套211的外侧面为圆形结构,定滑轮230通过轴承连接于移动卡套211上,此设置使得定滑轮230能够在移动卡套211上平滑的转动,旋转阻力较小。
81.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移动部件包括套设于固定杆210上的方形吊环240,方形吊环240能够在固定杆210上沿固定杆210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动吊环的下部固定连接有u形固定架241,u形固定架241的开口朝向下方,定滑轮230至于u形固定架241内,且通过固定轴连接于u形固定架241上,固定轴穿过定滑轮230的轴心且固定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u形固定架241的两侧面上,定滑轮230可绕固定轴旋转,定滑轮230能够随着方形吊环240的移动而移动。
82.可选的,固定杆210的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置物槽,方形吊环240的上部置于其中一个置物槽内,方形吊环240通过置物槽限定位置,防止方形吊环240在移动到固定杆210的指定位置后,还会发生位置移动。
83.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84.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