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收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44142发布日期:2022-07-23 01:49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收纳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收纳系统。


背景技术:

2.乘用车一般设计为装载乘客和随身行李,特别是小型汽车,由于其车厢空间和后备箱空间均较小,规格稍大的物品均无法装运。然而,若将车辆装载空间充分利用,尺寸在车辆整体装载空间尺寸范围内的物品也可以被容纳。但现有设计中车辆中后排座椅安装在车厢地板上,且座垫被支腿所支撑,即便将座椅靠背向后放平或向前折叠到座垫上,车内空间利用率仍不高。
3.为进一步提高装载物品时的车内空间利用率,专利文献cn102164774a公开了一种折叠座椅系统,该座椅系统可以包括:座椅垫,其被配置为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枢轴联接到车辆的车身的第一部分;以及座椅靠背,其被配置为围绕第二旋转轴线枢轴联接到车身的第二部分;座椅靠背可拆卸地联接到座椅垫,收纳时座椅靠背与座椅垫脱开连接,旋转向车厢的侧壁或者顶壁。类似地,专利文献cn209534807u公开了一种座椅,包括分开设置的坐垫和靠背,坐垫与车本体内的内底部连接,靠背与车本体内的内顶部铰接且/或滑动连接,以使靠背在倚靠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倚靠位置,靠背与坐垫的后侧相对且适于坐在坐垫上的乘员倚靠;在收起位置,靠背的倚靠面与车本体内的内顶部或者前排座椅的后背相对以增大车内有效装载空间。这些方案都将座椅靠背占用的空间腾出来,但座垫及下方支撑结构占据的空间仍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收纳系统,能够使包括座垫和靠背的座椅整体收纳到靠近车厢壁的位置,从而增大车内装载空间。
5.其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汽车座椅收纳系统,包括设置于车厢内的座椅,该座椅包括座垫和靠背,所述靠背下部与所述座垫后部连接,其关键在于,
7.所述座椅具有工作位置和收纳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座椅供乘员乘坐,在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靠背和所述座垫均靠近所述车厢的顶壁;
8.所述座椅与所述车厢的顶壁之间设置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座椅在所述工作位置与所述收纳位置之间运动;
9.所述座垫的两侧分别与同侧的所述车厢的侧壁或地板之间设置有支撑锁定组件,以使所述座椅在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座垫被固定;
10.所述座椅与所述车厢的顶壁或车厢的侧壁上部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用于将所述座椅固定在所述收纳位置。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座椅收起后,座垫及其下方的空间与上部空间连成一体,能够被利用,车厢内用于装载物品的空间最大化。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座椅处于工作位置;
13.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座椅处于工作位置;
14.图3为图2中m1部的放大图;
15.图4为座椅在与支撑锁定组件配合状态下第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16.图5为座椅在与支撑锁定组件配合状态下第二个视角的示意图;
17.图6为图5中m2部的放大图;
18.图7为图5中m3部的放大图;
19.图8为支杆锁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9为支杆锁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隐藏了部分壳体;
21.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隐藏了车厢的部分侧壁,并且座椅处于收纳位置;
22.图11为图10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23.图12为图11中m4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5.如图1、2、10和11所示,一种汽车座椅收纳系统,包括设置于车厢内的座椅,该座椅包括座垫210和靠背220,靠背220下部与座垫210后部连接,座椅具有工作位置和收纳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座椅供乘员乘坐,在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靠背220和所述座垫210均靠近所述车厢的顶壁120。所述座椅与所述车厢的顶壁120之间设置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座椅在所述工作位置与所述收纳位置之间运动。
26.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调节装置为转动组件250,该转动组件250设置在靠背220上部与车厢的顶壁120之间,该转动组件250用于带动座椅在竖向面内由工作位置向上转动至收纳位置。
27.靠背220下部与座垫210后部通过靠背调角器组件230连接,在工作位置时座垫210处于水平状态供乘员乘坐,靠背220位于竖向位置供乘员倚靠。为使座椅在收纳状态时占用的空间尽可能小,所述座椅由工作位置转动至所述收纳位置过程中,所述靠背220与所述座垫210之间的角度增大,例如尽可能使两者夹角接近180
°
,以使所述靠背220和所述座垫210朝向乘员的侧面靠近所述车厢的顶壁120。
28.如图4~7所示,所述座垫210的两侧分别与同侧的所述车厢的侧壁110之间设置有支撑锁定组件,以使所述座椅在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座垫210得到支撑并被固定,从而满足乘员乘坐的承载力和安全性要求。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锁定组件设置在座垫210的两侧与车厢的地板靠近侧壁110部分之间。这样,在座椅收起后,车厢内可用于装载的空间尽可能大。
29.所述支撑锁定组件包括卡合机构和锁固机构,所述卡合机构和锁固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座垫210侧边与同侧的所述车厢的侧壁110之间。
30.如图6所示,所述卡合机构包括支撑座310和第一支杆211,所述支撑座310固定设置在所述车厢侧壁110上,所述支撑座310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支杆211的支撑卡口
311。所述第一支杆2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座垫210上,另一端侧向伸出。
31.所述支撑卡口311的开口朝向所述车厢前部并向上偏转,这一开口朝向与座椅的转动路径相适应,并且当第一支杆211落在支撑卡口311的卡口底部时得到支撑。
32.所述第一支杆211的伸出端设有第一防脱头211a,所述支撑座310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防脱头211a的空腔,所述第一支杆211落到所述支撑卡口311的底部时,所述第一防脱头211a防止所述第一支杆211轴向脱出。
3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310由一块条形板弯折成形,条形板的中间段向其一侧弯曲以形成拱形段,在该拱形段的一边开设有所述支撑卡口311,该拱形段的凹侧空间区域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防脱头211a。安装时,条形板的两端贴靠固定在车厢侧壁110上,拱形段向车厢内凸起。
34.如图7所示,所述锁固机构包括支杆锁320和第二支杆212,所述支杆锁320固定设置在所述车厢侧壁110上,所述支杆锁320上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支杆212的锁口321,所述支杆锁320具有可转动的锁钩322,该锁钩322转动至锁止位时封闭所述锁口321的开口。锁口321的开口朝向与支撑卡口311的开口朝向相类似,也与座椅的转动路径相适应。
35.图8和9示意了一种支杆锁320的结构,包括壳体326,壳体326内分别可转动地设置有拨动件324和锁钩322,拨动件324通过第一转轴安装于壳体326内腔,第一转轴上还套设有复位扭簧323,复位扭簧323的一个力臂与拨动件324连接,另一个力臂抵靠壳体326的内壁。拨动件324上连接有解锁柄325,解锁柄325伸出壳体326外。拨动件324还与锁钩322铰接。锁钩322中部通过第二转轴安装于壳体326内腔,锁钩322的一端与拨动件324铰接,锁钩32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具体来说,锁钩322的连接端上开设曲线状孔,拨动件324上设置铰接轴,铰接轴伸入曲线状孔内。复位扭簧323维持锁钩322处于锁定状态。向上拉动解锁柄325,带动拨动件324转动,拨动件324同步带动锁钩322转动,实现解锁。
36.所述第二支杆2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座垫210上,另一端侧向伸出,在其伸出端设有第二防脱头212a,所述支杆锁320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防脱头212a的空腔。所述第二支杆212落在所述锁口321内时,所述第二防脱头212a防止所述第二支杆212轴向脱出。
37.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为一体式三人座。如图1、2、11和12所示,图中仅示出了座椅的骨架。所述座垫210的两侧边分别靠近所述车厢侧壁110对应轮毂包的突出部111,在两个所述突出部111上均设有所述支杆锁320和支撑座310,其中支杆锁320对应座垫210的后部,支撑座310对应座垫210的前部。
38.锁固机构设置在靠近座垫后部的位置,更靠近座椅重心,有利于提高承载稳定性。
39.如图10和11所示,为了使座椅在收纳位置保持稳定,所述座椅与所述车厢的顶壁120或车厢侧壁110上部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用于将所述座椅固定在所述收纳位置。
40.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车厢侧壁上部的挂锁410,该挂锁410与所述支杆锁320结构相同,该挂锁410与固定在所述座垫210上的第二支杆212配合,以形成锁定机构。挂锁410的锁口开口朝向下方,与座椅的转动路径相适应,便于第二支杆212进出。
41.所述靠背220中部固定有悬吊架240,该悬吊架240竖向设置,该悬吊架240上部与所述车厢的顶壁120之间设置有所述转动组件250,所述转动组件250为电动调角器组件。
42.如图2和3所示,所述电动调角器组件包括两个调角器251,两个所述调角器251沿着所述车厢的横向分布,两个所述调角器251分别位于所述悬吊架240的上部两侧,每个所述调角器251连接在所述悬吊架240与所述车厢的顶壁120之间。两个所述调角器251的核心件之间连接有调角器同步杆252,所述调角器同步杆252连接有驱动电机253,该驱动电机253通过所述调角器同步杆252驱动两个所述调角器251同步转动。
43.所述悬吊架240包括两根边管241,两根所述边管241竖向设置,二者左右相对,二者之间连接有加强板242。悬吊架240与靠背220上横管一体成型。
44.两根所述边管241上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调角器251。所述调角器251包括上联板251a、下联板251b和核心件。所述上联板251a竖向设置,所述上联板251a的上端连接有吊挂座254,该吊挂座254贴靠所述车厢的顶壁120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下联板251b竖向设置,所述下联板251b的上部与所述上联板251a的下部正对设置,二者之间夹设有所述核心件。所述下联板251b的下端一体成型有槽状部,该槽状部包绕相应的所述边管241上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45.两个所述调角器251的下联板251b位于两块所述上联板251a之间。将吊挂座254和上联板251a位于下联板251b外侧,不影响下联板251b及与其连接的悬吊架240整体向上转动,并能够尽可能转动至靠近车厢顶壁120的位置。
46.所述调角器同步杆252的任意一端向外穿出相应的所述上联板251a后连接有驱动电机253,该驱动电机253的壳体与所述车厢的顶壁120固定连接。
47.所述靠背调角器组件230也为电动调角器组件。
48.使用电动调角器组件进行调节时,方便控制座椅整体的转动和座垫210相对于靠背220的转动。本实施例中的座椅收纳过程如下:支杆锁320解锁,然后转动组件250工作,带动座椅整体向上转动,第一支杆211和第二支杆212分别离开支撑卡口311和支杆锁320的锁口321,然后靠背调角器组件230工作,使座垫210相对靠背220的角度增大,靠背220和座垫210分别靠近车厢顶壁,直至第二支杆212卡入挂锁410的锁口内,挂锁410将其锁定。座椅的展开过程则相反。虽然附图中示意的支杆锁320和挂锁410均为手动锁,但为方便控制,支杆锁320和挂锁410均可以设置为电动锁,使得座椅的收纳和展开均可以通过程序控制完成。
49.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