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GV小车弹性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27935发布日期:2022-08-06 01:1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AGV小车弹性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agv小车弹性防撞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agv小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gv小车弹性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2.agv又名无人搬运车,自动导航车,激光导航车。其显著的特点是无人驾驶,agv上装备有自动导向系统,可以保障系统在不需要人工引航的情况下就能够沿预定的路线自动行驶,将货物或物料自动从起始点运送到目的地。agv的另一个特点是柔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和智能化水平高,agv的行驶路径可以根据仓储货位要求、生产工艺流程等改变而灵活改变,并且运行路径改变的费用与传统的输送带和刚性的传送线相比非常低廉。agv一般配备有装卸机构,可以与其他物流设备自动接口,实现货物和物料装卸与搬运全过程自动化。此外,agv还具有清洁生产的特点,agv依靠自带的蓄电池提供动力,运行过程中无噪声、无污染,可以应用在许多要求工作环境清洁的场所。
3.现有的agv小车往往存在以下缺陷:
4.1、agv小车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难以预料的碰撞,如果产生碰撞,则可能会给车体外部带来损伤,更甚至会对内部元件噪声损坏,降低使用寿命,同时也增加了维护费用。
5.2、agv小车受到碰撞往往存在多个方向撞击的可能,而从不同方向受到撞击的效果是不同的,如果采用单一的撞击防护手段的话,往往难以应对不同撞击产生的问题,适用性低,无法有效缓解。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gv小车弹性防撞装置,具有多重弹性防撞降低撞击对车体损伤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agv小车弹性防撞装置,包括agv小车本体、第一弹性防撞机构、第二弹性防撞机构、连接组件、总纵支撑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直纵支撑梁、斜支撑梁和吸能盒,所述第一弹性防撞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一弹性防撞机构分别设置于agv小车本体的前后两侧,第二弹性防撞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二弹性防撞机构分别设置于agv小车本体的左右两侧,agv小车本体的左右两面上均设置有连接组件,第二弹性防撞机构设置于连接组件的外侧;
8.所述总纵支撑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呈“丰”字形设置于agv小车本体的底部,总纵支撑梁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弹性防撞机构上,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在连接组件上,直纵支撑梁、斜支撑梁和吸能盒设置有总纵支撑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之间。
9.进一步的,所述直纵支撑梁和斜支撑梁设置有四组,一根直纵支撑梁和一根斜支撑梁设置为一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之间设置有两组,吸能盒设置有四个,两个吸能盒为一组分别设置于两组第一弹性防撞机构的内侧。
10.进一步的,所述直纵支撑梁和斜支撑梁均为u型槽钢结构,直纵支撑梁和斜支撑梁的钢槽开口方向相反。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总纵支撑梁穿过通孔。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第一连接柱设置于agv小车本体侧面的前端,第二连接柱设置于agv小车本体侧面的中部,第三连接柱设置于agv小车本体侧面的后端,第二弹性防撞机构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的外侧,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的内侧均设置有连接端,连接端通过螺栓组连接在agv小车本体上,agv小车本体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为对称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柱的内侧,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二连接柱的内侧,第三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三连接柱的内侧。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防撞机构包括u型杠、缓冲板、顶板、缓冲槽和缓冲弹簧,u型杠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与之临近的连接组件上,u型杠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板,缓冲板的顶部和底部仅设置有顶板,缓冲板和两个顶板组合连接呈缓冲槽,缓冲槽的形状与u型杠相匹配,缓冲槽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设置有不少于四组,相邻的缓冲弹簧两两之间相隔等距呈阵列设置,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u型杠的外侧,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缓冲板的内侧。
15.进一步的,所述总纵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u型杠的内侧中部,吸能盒靠近第一弹性防撞机构的一端通过螺栓组连接在u型杠的内侧,吸能盒的另一端通过螺栓组连接在相临近的横梁上。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防撞机构包括安装板、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滑动端、第一缓冲轮、第二缓冲轮、滑轴、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安装板的背面固定连接在连接组件的外侧,安装板正面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之间连接有滑轴,滑轴上滑动设置有滑动端,滑动端的两侧于滑轴的外部分别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上分别铰接连接有一组第一连接轴,滑动端上铰接连接有两组第二连接轴,第一缓冲轮设置于第一固定端的外侧,第二缓冲轮设置于第二固定端的外侧,第一缓冲轮的中转轴上铰接连接有一组第一连接轴和一组第二连接轴,第二缓冲轮的中转轴上铰接连接有一组第一连接轴和一组第二连接轴。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轴的长度长于第二连接轴的长度。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发明提出的agv小车弹性防撞装置,第一弹性防撞机构分别设置于agv小车本体的前后两侧,第二弹性防撞机构分别设置于agv小车本体的左右两侧,第一弹性防撞机构和第二弹性防撞机构的设置使得可以针对小车受到的不同方向上的撞击进行相对应的弹性防护处理,第一弹性防撞机构的设置对agv小车本体的前后方向做到撞击防护,第二弹性防撞机构的设置对agv小车本体的左右及斜向方向做到撞击防护,适用性更强。
20.2.本发明提出的agv小车弹性防撞装置,总纵支撑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
横梁呈“丰”字形设置于agv小车本体的底部,横纵梁和支撑梁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加强弹性防撞装置整体的强度性能,提高弹性防撞装置受撞击的承受能力,u型槽钢结构的设计使得可以在保证受撞击的承受能力的同时对装置整体的重量做到很好的控制,轻量级设计更便于装置整体的安装和使用,降低了装置整体对agv小车本体正常工作的影响。
21.3.本发明提出的agv小车弹性防撞装置,吸能盒设置有四个,两个吸能盒为一组分别设置于两组第一弹性防撞机构的内侧,吸能盒的设置在撞击时可以有效的对横纵梁整体起到一定的吸能作用,降低撞击对横纵梁的影响。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的弹性防撞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的横纵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弹性防撞机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弹性防撞机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agv小车本体;2、第一弹性防撞机构;201、u型杠;202、缓冲板;203、顶板;204、缓冲槽;205、缓冲弹簧;3、第二弹性防撞机构;301、安装板;302、第一固定端;303、第二固定端;304、滑动端;305、第一缓冲轮;306、第二缓冲轮;307、滑轴;308、第一复位弹簧;309、第二复位弹簧;310、第一连接轴;311、第二连接轴;4、连接组件;401、第一连接柱;402、第二连接柱;403、第三连接柱;404、连接端;5、总纵支撑梁;6、第一横梁;7、第二横梁;8、第三横梁;9、直纵支撑梁;10、斜支撑梁;11、吸能盒;1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5,一种agv小车弹性防撞装置,包括agv小车本体1、第一弹性防撞机构2、第二弹性防撞机构3、连接组件4、总纵支撑梁5、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7、第三横梁8、直纵支撑梁9、斜支撑梁10和吸能盒11,第一弹性防撞机构2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一弹性防撞机构2分别设置于agv小车本体1的前后两侧,第二弹性防撞机构3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二弹性防撞机构3分别设置于agv小车本体1的左右两侧,agv小车本体1的左右两面上均设置有连接组件4,第二弹性防撞机构3设置于连接组件4的外侧,第一弹性防撞机构2和第二弹性防撞机构3的设置使得可以针对小车受到的不同方向上的撞击进行相对应的弹性防护处理,适用性更强;
32.总纵支撑梁5、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7和第三横梁8呈“丰”字形设置于agv小车本体1的底部,总纵支撑梁5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弹性防撞机构2上,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7和第三横梁8的两端固定连接在连接组件4上,直纵支撑梁9、斜支撑梁10和吸能盒11设置有总
纵支撑梁5、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7和第三横梁8之间,“丰”字形设置的横梁以及交错设置的支撑梁使得框架整体强度高,横梁及支撑梁均为中空槽钢型机构,在保证强度的同时给予较轻的重量,降低对agv小车本体1的影响。
33.直纵支撑梁9和斜支撑梁10设置有四组,一根直纵支撑梁9和一根斜支撑梁10设置为一组,第一横梁6和第二横梁7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二横梁7和第三横梁8之间设置有两组。直纵支撑梁9和斜支撑梁10均为u型槽钢结构,直纵支撑梁9和斜支撑梁10的钢槽开口方向相反。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7和第三横梁8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12,总纵支撑梁5穿过通孔12,总纵支撑梁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u型杠201的内侧中部,吸能盒11靠近第一弹性防撞机构2的一端通过螺栓组连接在u型杠201的内侧,吸能盒1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组连接在相临近的横梁上,总纵支撑梁5、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7、第三横梁8、直纵支撑梁9和斜支撑梁10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加强弹性防撞装置整体的强度性能,提高弹性防撞装置受撞击的承受能力,u型槽钢结构的设计使得可以在保证受撞击的承受能力的同时对装置整体的重量做到很好的控制,轻量级设计更便于装置整体的安装和使用,降低了装置整体对agv小车本体1正常工作的影响,吸能盒11设置有四个,两个吸能盒11为一组分别设置于两组第一弹性防撞机构2的内侧,吸能盒11的设置在撞击时可以有效的对横纵梁整体起到一定的吸能作用,降低撞击对横纵梁的影响。
34.连接组件4包括第一连接柱401、第二连接柱402和第三连接柱403,第一连接柱401设置于agv小车本体1侧面的前端,第二连接柱402设置于agv小车本体1侧面的中部,第三连接柱403设置于agv小车本体1侧面的后端,第二弹性防撞机构3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柱401、第二连接柱402和第三连接柱403的外侧,第一连接柱401、第二连接柱402和第三连接柱403的内侧均设置有连接端404,连接端404通过螺栓组连接在agv小车本体1上,agv小车本体1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柱401、第二连接柱402和第三连接柱403为对称设置。第一横梁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柱401的内侧,第二横梁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二连接柱402的内侧,第三横梁8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三连接柱403的内侧。
35.请参阅图6,第一弹性防撞机构2包括u型杠201、缓冲板202、顶板203、缓冲槽204和缓冲弹簧205,u型杠20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与之临近的连接组件4上,u型杠201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板202,缓冲板202的顶部和底部仅设置有顶板203,缓冲板202和两个顶板203组合连接呈缓冲槽204,缓冲槽204的形状与u型杠201相匹配,缓冲槽204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205,缓冲弹簧205设置有不少于四组,相邻的缓冲弹簧205两两之间相隔等距呈阵列设置,缓冲弹簧20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u型杠201的外侧,缓冲弹簧2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缓冲板202的内侧,第一弹性防撞机构2的设置对agv小车本体1的前后方向做到撞击防护,在小车前后受到撞击时,缓冲弹簧205的弹力做到对撞击力的分散缓冲,根据撞击力的大小做到降低或抵消撞击多小车前后造成的损伤。
36.请参阅图7,第二弹性防撞机构3包括安装板301、第一固定端302、第二固定端303、滑动端304、第一缓冲轮305、第二缓冲轮306、滑轴307、第一复位弹簧308、第二复位弹簧309、第一连接轴310和第二连接轴311,安装板301的背面固定连接在连接组件4的外侧,安装板301正面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端302和第二固定端303第一固定端302和第二固定端303之间连接有滑轴307,滑轴307上滑动设置有滑动端304,滑动端304的两侧于滑轴307的外部分别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308和第二复位弹簧309,第一固定端302和第二固定
端303上分别铰接连接有一组第一连接轴310,滑动端304上铰接连接有两组第二连接轴311,第一缓冲轮305设置于第一固定端302的外侧,第二缓冲轮306设置于第二固定端303的外侧,第一缓冲轮305的中转轴上铰接连接有一组第一连接轴310和一组第二连接轴311,第二缓冲轮306的中转轴上铰接连接有一组第一连接轴310和一组第二连接轴311。第一连接轴310的长度长于第二连接轴311的长度,第二弹性防撞机构3的设置对agv小车本体1的左右及斜向方向做到撞击防护,在小车左右受到撞击时,第一缓冲轮305和第二缓冲轮306可以顺撞击面的方向滑动,从而对侧面受到的撞击进行缓冲,不同长度连接轴的设置使得第一缓冲轮305和第二缓冲轮306整体呈斜向设置,在小车受到斜前方或斜后方的撞击时可以做到有效的缓冲。
37.综上所述,本agv小车弹性防撞装置,第一弹性防撞机构2和第二弹性防撞机构3的设置使得可以针对小车受到的不同方向上的撞击进行相对应的弹性防护处理,第一弹性防撞机构2的设置对agv小车本体1的前后方向做到撞击防护,第二弹性防撞机构3的设置对agv小车本体1的左右及斜向方向做到撞击防护,适用性更强,总纵支撑梁5、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7、第三横梁8、直纵支撑梁9和斜支撑梁10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加强弹性防撞装置整体的强度性能,u型槽钢结构的设计使得可以在保证受撞击的承受能力的同时对装置整体的重量做到很好的控制,吸能盒11的设置在撞击时可以有效的对横纵梁整体起到一定的吸能作用,降低撞击对横纵梁的影响。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