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内衬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81532发布日期:2022-11-30 02:42阅读:5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内衬板。


背景技术:

2.这种内衬板已经从申请人的在市场上存在的机动车中已知。
3.通过这种内衬板可以创造出非常令人愉悦和吸引人的环境照明。在此值得期望的是通过照明设备在光片材(lichtscheibe)的整个区域上辐射出均质的、均匀明亮的光。
4.此外,从de 197 54 227 a1中已知一种具有发光器件的前照灯,其中,发光器件布置在具有光逸出开口的壳体中。光逸出开口由透明或部分透明的光片材覆盖,其中,光片材以其外边缘伸出壳体。光片材的伸过壳体的边缘设有不可透光的涂层。由此,无论在光片材的边缘和相邻车身部分之间的水或污染物的侵入,应使前照灯具有均质的外观。
5.从wo2012/050983 a2中已知一种照明设备,其具有位于电路板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被倾斜的、类似反射器的壁包围。壁的光逸出开口由光学元件覆盖,其中,光学元件布置在发光二极管和自发光材料(例如磷光物质)之间。在径向外侧,光学元件设有反射层,由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通过该反射层在自发光材料的方向上反射。由此应减少光损失。
6.最后,从de 1 629 509 u中得知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信号灯。信号灯具有遮盖片材,该遮盖片材设有边缘条和分隔条。边缘条和分隔条设有镜面层。在其内侧上,遮盖片材设有具有相关信号颜色的油漆层。


技术实现要素:

7.从已知的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内衬板,通过该内衬板可以产生极其均质的环境光。
8.该目的通过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的内衬板来实现。
9.本发明以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内衬板出发,其中,在内衬板中构造有开口。可透光的、优选地半透明的光片材的第一部分伸入到开口中。可透光的光片材的第一部分基本上填满开口的轮廓,其中,在光片材处在背侧布置有光导体。至少一个发光器件的光可以被导引通过光导体并沿光片材的方向被输出。发光器件可以是光模块、优选地发光二极管光模块的组成部分。在此,光片材的边缘侧的第二部分用于贴靠在内衬板的背侧处。光片材的边缘侧的第二部分具有比光片材的伸入到内衬板的开口中的第一部分更小的厚度。在光片材的伸入到开口中的第一部分和内衬板或内衬板的开口边缘之间至少局部地构造有净距离。净距离可以例如构造成间隙状。
10.本发明现在提出,光片材的边缘侧的第二部分至少在净距离的区域中具有如下区域,该区域具有相对于光片材的第一部分降低的可透光性,并且在对开口的轮廓的俯视图中看,该区域填满净距离。
11.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发光器件接通的情况下光片材在其边缘侧的第二
部分的区域中比在伸入到内衬板的开口中的部分中更亮地发光。换言之,因此可以通过这些特征防止或至少显着减少所谓的光点(hotspot)的构造。这导致从内衬板的开口逸出到机动车的内部空间中的光的总体上非常均质的外观。
1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改进方案提出,具有可透光性降低的区域具有如下可透光性,该可透光性介于光片材的第一部分的可透光性的约0%和约90%之间、优选地约0%和约75%之间。可透光性也可以称为透射度。
13.已经证实的是,利用所述区域的这种降低的透射度,可以产生非常均质的光外观。
14.在本发明构思的另一种构造方案中,可透光性降低的区域由涂层形成。因此,涂层具有如下可透光性,该可透光性介于光片材的第一部分的可透光性的约0%和约90%之间、优选地约0%和约75%之间。例如,涂层可以由漆层形成。漆层可以成本适宜地且过程可靠地施加。
15.备选地也可以设想,可透光性降低的区域由薄膜形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薄膜具有如下可透光性,该可透光性介于光片材的第一部分的可透光性的约0%和约90%之间、优选地约0%和约75%之间。
16.最后作为另外的可能性可以设想,可透光性降低的区域由光片材的至少一种第二材料成分构造。在这种情况下,材料成分具有如下可透光性,该可透光性介于光片材的第一部分的可透光性的约0%和约90%之间、优选地约0%和约75%之间。换言之,所述区域中的光片材构造为多成分部分,优选地构造为双成分部分。因此,能够以多成分注塑方法由塑料非常成本适宜地制造光片材。
17.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可透光性降低的区域可以是黑色的。以这种方式,可以容易地实现所述区域的这样的降低的可透光性,该可透光性甚至仅为光片材的第一部分的可透光性的0%。所述区域于是因此构造为不可透光的。
18.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构造方案,光片材的边缘侧的第二部分可以具有面向内衬板的平坦表面。由此一方面,简化了光片材在内衬板处的贴靠,另一方面,这也实现了具有降低的可透光性的薄膜或涂层的简化的施加。
19.此外提出,光片材的背侧由平坦表面形成。由此,提供了对于将光导体可靠地贴靠到光片材的背侧处的前提。
20.此外有利的是,光片材的伸入到开口中的第一部分在横截面中看在自由端部的方向上渐缩。渐缩可以优选地构造成锥形的。由此,能够至少减少在内衬板中的开口与光导体的伸入到开口中的部分之间的由公差决定的间隙的出现。
21.例如,如果内衬板中的开口和光片材的伸入到开口中的部分构造成长且窄的(例如条状或缝隙状),则至少在光片材的伸入到开口中的部分的纵侧处可以更容易地确保光片材和内衬板之间的接触。由此,可以防止从机动车的内部空间看到光片材的边缘侧的第二部分。
22.最后,本发明还应保护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内衬板的机动车。根据本发明的内衬板可以优选地是门内衬板。然而也可以考虑,根据本发明的内衬板由仪表板内衬板、支柱内衬板或还有顶篷内衬板形成。
附图说明
23.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接下里的描述中依据附图更详细地阐明。由此,也还使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变得清楚。即使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涉及相同的、类似的或功能相同的构件。在此,实现了相应的或类似的特性和优点,即使没有进行重复描述或提及其。附图不是或至少不总是按比例的。在一些附图中,比例或距离可能夸大地示出,以便能够更明显地突出实施例的特征。如果术语“和/或”用于两个或更多个术语或对象的列举中,则这可意味着,可以仅使用所列举的术语或对象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意味着,可以使用两个或更多个所列举的术语或对象的任意组合。
24.其中分别示意性地:图1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内衬板的机动车,该内衬板构造为门内衬板,图2示出了根据图1中的详细视图ii的内衬板的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图2中的剖切走向iii的内衬板的视图,以及图4示出了根据图2中的剖切走向iv的内衬板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首先参考图1。在该图中,部分地示出了机动车k。机动车k在内部空间中设有内衬板10,该内衬板在进入门的区域中构造为门内衬板。每个内衬板10具有位于上方的第一部分10a和位于下方的第二部分10b。开口11通过彼此贴靠的部分10a和10b构造。不同于该实施例,开口11也可以通过一件式内衬板构造。
26.开口11在其轮廓方面长形地构造。开口11优选地构造成条状、带状或缝隙状的。然而,与该实施例不同地也可考虑,开口在轮廓方面不同地构造,例如构造成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的。
27.具有第一部分12a的光片材12放入到开口11中(也参照图2)。
28.在此,光片材12以其第一部分12a如此伸入到开口11中,使得它基本上填满开口11的轮廓,即在边缘与开口11的边界边缘接触。
29.然而,由于长度公差,在内衬板10和光片材12的第一部分12a之间的光片材12的纵向端部e处保留了净距离a,或者换句话说,净面区域(也参照图2)。
30.光片材12优选地构造成光散射的。例如,它可以具有白色的、乳白色的外观。光片材12的第一部分12a所伸入的开口11优选地构造成缝隙状或条状的,并且具有比开口11的宽度b大多倍的纵向延伸l。
31.从图2和图3中清楚的是,光片材12由伸到开口11中的第一部分12a和第二部分12b组成。部分12a和12b彼此材料配合地连接。第二部分12b以凸缘状或板状地侧向上从光片材12的第一部分12a延伸。
32.从图3中可以看出,光片材的第一部分12a具有厚度d1,而光片材12的第二部分12b具有厚度d2。厚度d2小于厚度d1。厚度d2优选比厚度d1小几倍。
33.通过减小的厚度d2,在光片材12的边缘区域中构造贴靠凸缘,利用该贴靠凸缘可以将光片材12贴靠在内衬板10的第一部分10a或第二部分10b的背侧100a或100b处(也参照图4)。
34.可以看出,在光片材12处在背侧贴靠有光导体13。光片材12的背侧优选地由平坦
表面o2形成。由此易于将光导体13最佳化地贴靠在光片材12的背侧处。
35.经由虚线表示的光模块l(参照图1),光束l1在边缘侧在光导体13的纵向方向上被射入。光模块l优选地构造为发光二极管光模块并以未详细示出的方式与光导体13在光学技术上耦合。
36.如在图3处可以看出的那样,所射入的光束l1经由光导体13的背侧的输出结构13a沿光片材12的方向从光导体13中被输出,并且沿机动车k的内部空间的方向通过光片材12逸出(参照光束l2)。
37.由在光片材12的边缘侧部分12b中的减小厚度d2决定地,输出的光束l3仅须经过更短的行程。由此可在净距离a的区域中导致变亮,即构造所谓的光点。这是不期望的。
38.出于这种原因,光片材12的边缘侧部分12b的表面o1设有可透光性降低的区域15。
39.具有降低的可透光性的区域15具有如下可透光性,该可透光性优选地介于光片材12的第一部分12a的可透光性的大约0%和大约90%之间。区域15的可透光性特别优选地介于光片材12的第一部分12a的可透光性的大约0%和大约75%之间。
40.以这种方式,实现了防止在净距离a的区域中输出的光束l3的光逸出或至少使其明显变困难。
41.因此,尽管在净距离a的区域中光片材12的边缘侧部分12b的厚度d2减小,仍可以抵抗光点的出现。
42.在该实施例中,具有更低的可透光性的区域15由(优选地相应薄的)薄膜或涂层形成。
43.光片材12的边缘侧部分12b优选地具有平坦表面o1。由此,可以简化薄膜或涂层的施加。
44.与该实施例不同地还可以考虑,具有更低的可透光性的区域15由第二材料成分形成,该第二材料成分被注塑成型到光片材12处。还可以考虑,边缘侧部分12b至少在净距离a的区域中构造为具有更低的可透光性的材料成分(也参照图3)。
45.此外,依据图3和图4可以看出,光导体13在背侧保持在槽状构件14处,该槽状构件又保持在内衬板10的部分10a,10b的背侧100a或100b处。
46.借助于槽状构件14如此保持光导体13和光片材12,使得光片材12以其第一部分12a伸入到开口11中。
47.在此,光片材12通过槽状构件14优选地如此保持在开口11中,使得光片材12的自由端部12c的表面o3与内衬板10的围绕开口11的部分10a和10b的表面o4和o5大致面齐平地终止。
48.依据图4可以看出,光片材12的伸入到开口11中的第一部分12a在横截面中看沿自由端部12c的方向渐缩。渐缩优选地沿自由端部12c的方向锥形地进行。
49.由此,有利于光片材12以其第一部分12a沿着开口11的纵向延伸l(参照图2),即沿着其纵向侧与开口11的边缘接触。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至少沿着光片材12的纵向侧自由地看到光片材12的边缘侧部分12b。
50.然而,如果开口11具有较大的纵向延伸l并因此在纵向方向上的公差更强地起作用,则这在纵向方向l上是不可靠的。由此,上述净距离a因此构造在光片材12的纵向侧的端部e处,在该处根据本发明存在具有降低的可透光性的区域。
51.附图标记列表10 内衬板10a 内衬板的第一部分10b 内衬板的第二部分11 开口12 光片材12a 光片材的第一部分12b 光片材的边缘侧部分12c 光片材的自由端部13 光导体13a 输出结构14 槽状构件15 具有更低的可透光性的区域100a 背侧100b 背侧a 净距离b 宽度d1,d2 厚度e 端部k 机动车l 纵向延伸l 光模块l1-l3 光束o1-o5 表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