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控制台支撑的带有不可膨胀面板的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66353发布日期:2022-12-16 20:3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由中央控制台支撑的带有不可膨胀面板的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车辆中的安全气囊。


背景技术:

2.车辆配备有安全气囊。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充气机激活并且向安全气囊提供充气介质,并且在碰撞期间安全气囊加压并且作为乘员的辅助约束装置。安全气囊位于车辆的乘客舱中的各个固定位置处。例如,车辆通常尤其包括安装在方向盘中的驾驶员安全气囊、从前排乘客座椅在车辆前向方向上安装在仪表板中的乘客安全气囊、以及安装在车顶纵梁中的侧气帘等。


技术实现要素:

3.一种总成包括中央控制台。所述总成包括第一安全气囊,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由中央控制台支撑。第一安全气囊可远离中央控制台膨胀到膨胀位置。所述总成包括第二安全气囊,所述第二安全气囊邻近第一安全气囊由中央控制台支撑。第二安全气囊可远离中央控制台膨胀到膨胀位置。所述总成包括不可膨胀面板,当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处于膨胀位置时,所述不可膨胀面板从第一安全气囊延伸到第二安全气囊。
4.当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处于膨胀位置时,不可膨胀面板可在车辆后向方向上与中央控制台间隔开。
5.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两者都可从中央控制台在车辆后向方向上膨胀到膨胀位置。
6.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可以相对于彼此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定位。
7.当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处于膨胀位置时,不可膨胀面板可以从第一安全气囊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延伸到第二安全气囊。
8.所述总成可以包括第二不可膨胀面板,当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处于所述膨胀位置时所述第二不可膨胀面板从第一安全气囊延伸到第二安全气囊,所述第二不可膨胀面板沿着车辆纵向轴线与所述不可膨胀面板间隔开。
9.所述总成可以包括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沿着车辆纵向轴线与前排座椅间隔开,第一安全气囊可在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之间膨胀。
10.当第一安全气囊处于膨胀位置时,不可膨胀面板可以在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之间。
11.不可膨胀面板可在中央控制台和后排座椅之间。
12.所述总成可以包括第二前排座椅,所述第二前排座椅由中央控制台与前排座椅横向间隔开,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在所述第二前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之间。
13.第一安全气囊可在膨胀位置邻接前排座椅,并且第二安全气囊在膨胀位置邻接第二前排座椅。
14.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在膨胀位置可以各自从中央控制台延伸到远侧端
部,安全气囊的远侧端部邻接后排座椅并且被设计成在坐在后排座椅中的乘员之间。
15.中央控制台可以包括沿着车辆纵向轴线延伸的中线,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各自在中线的相对侧上向外侧膨胀。
16.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可以各自包括主腔室和在膨胀位置从主腔室向车辆后向延伸的突出部。
17.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中的每一者的主腔室和突出部可以限定在膨胀位置是凹形的并且面向车辆后向的碰撞面板。
18.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中的每一者的主腔室和突出部可以各自包括至少一个内部系绳。
19.所述总成可以包括充气机,所述充气机由中央控制台支撑,所述充气机流体连接到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
20.中央控制台可以包括面向车辆后向的侧部,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被支撑在所述侧部上。
21.所述总成可以包括覆盖件,所述覆盖件由侧部支撑,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在未膨胀位置在覆盖件和侧部之间。
22.所述总成可以包括由侧部支撑的充气机,所述充气机流体连接到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
附图说明
23.图1是具有支撑在中央控制台上的处于未膨胀位置的一对安全气囊的车辆的透视图。
24.图2是具有支撑在中央控制台上的处于膨胀位置的所述一对安全气囊的车辆的透视图。
25.图3是由中央控制台支撑的处于膨胀位置的安全气囊的平面图。
26.图4是安全气囊处于未膨胀位置的中央控制台的横截面视图。
27.图5是安全气囊和中央控制台的透视图,其中安全气囊处于膨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28.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贯穿若干视图指示相同的零件,用于车辆12的总成10包括中央控制台14。总成10包括第一安全气囊16,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由中央控制台14支撑。第一安全气囊16可远离中央控制台14膨胀到膨胀位置。总成10包括第二安全气囊18,所述第二安全气囊邻近第一安全气囊16由中央控制台14支撑。第二安全气囊18可远离中央控制台14膨胀到膨胀位置。所述总成10包括不可膨胀面板20,当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处于膨胀位置时,所述不可膨胀面板从第一安全气囊16延伸到第二安全气囊18。
29.在车辆12受到碰撞(例如正面碰撞或斜向碰撞)的情况下,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可以远离中央控制台14移动到膨胀位置。安全气囊16、18可以控制车辆12的座椅(例如,后排座椅24)中的乘员的运动。不可膨胀面板20从第一安全气囊16延伸到第二安全气囊18并且可在膨胀到膨胀位置期间控制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的向车辆外侧移动。安全气囊16、18在不可膨胀面板20的车辆前向在中央控制台14处会聚。不可膨胀
面板20将第一安全气囊16连接到第二安全气囊18以控制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在膨胀期间的向车辆外侧移动。不可膨胀面板20允许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控制车辆12的后排座椅24的车辆外侧乘员的运动,并且不可膨胀面板20可以控制车辆外侧乘员之间的乘员(例如,中间乘员)的运动。第一安全气囊16、第二安全气囊18和不可膨胀面板20可以控制后排座椅24中的乘员的头部、颈部和/或躯干的运动。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可在车辆12的后排座椅24的乘员之间延伸,以在车辆12受到碰撞的情况下限制乘员的相互作用。具体地,安全气囊16、18可以包括在乘员之间延伸以限制后排座椅24中的乘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部分(例如,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突出部54)。
30.参考图1,车辆12可为任何合适类型的汽车,例如乘用车或商用车,诸如四门轿车、双门小轿车、卡车、运动型多用途车、跨界车、厢式货车、小型货车、出租车、公共汽车等。例如,车辆12可为自主车辆。换句话说,车辆12可以自主地操作,使得车辆12可以在无需驾驶员持续注意的情况下驾驶,即车辆12可以在没有人为输入的情况下自行驾驶。
31.车辆12包括车身(未编号)。车身还可以包括下边梁、车顶纵梁、柱、车身面板、车辆地板、车顶等。车辆12包括乘客舱(未编号)以容纳车辆12的乘员(如果有的话)。乘客舱可以跨车辆12延伸,即从车辆12的一个侧部延伸到另一个侧部。乘客舱包括前端和后端,其中在车辆12的前向移动期间,前端在后端前方。
32.参考图1至图3,车辆1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座椅22、24。具体地,车辆12可以包括任何合适数量的座椅22、24。座椅22、24由车辆地板(未编号)支撑。座椅22、24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布置布置在乘客舱中。如图中示出的示例中,座椅22、24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位于乘客舱的前端处,例如驾驶员座椅和/或乘客座椅,即前排座椅22。如图中示出的示例中,车辆12可以包括在车辆横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两个前排座椅22。座椅22、24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在乘客舱的前端的后面,例如在乘客舱的后端处,即后排座椅24。前排座椅22沿着车辆纵向轴线与后排座椅24间隔开。如本文所用,在另一个座椅车辆前向的任何座椅都可以是“前排座椅22”并且在另一个座椅车辆后向的任何座椅都可以是“后排座椅24”。座椅22、24可以相对于车辆地板移动到各种位置,例如,可前后和/或车辆横向移动。
33.座椅22、24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类型。作为示例并且如图中所示,前排座椅22可以是斗式座椅。在此类示例中,单个乘员可以适当地坐在前排座椅22中的一个座椅中并且前排座椅22可在车辆横向上彼此间隔开。作为另一个示例并且如图中所示,后排座椅24可以是长条座椅,即从乘客舱的一个侧部延伸到乘客舱的另一个侧部。在此类示例中,多个乘员可以适当地坐在后排座椅24中。在图中示出的示例中,三个乘员可以沿着后排座椅24适当地就座,其中乘员中的两个是车辆外侧乘员,并且乘员中的一个在所述车辆外侧乘员之间,即中间乘员。
34.座椅22、24(前排座椅22和后排座椅24两者)包括座椅靠背26、28、座椅底部(未编号)和头部约束装置(未编号)。头部约束装置可由座椅靠背26、28支撑并且从所述座椅靠背向上延伸。头部约束装置相对于座椅靠背26、28可以是固定的或可移动的。座椅靠背26、28可由座椅底部支撑并且可以相对于座椅底部是固定的或可移动的。座椅靠背26、28、座椅底部和头部约束装置可在多个自由度上进行调整。具体地,座椅靠背26、28、座椅底部和头部约束装置本身可以是可调整的。换句话说,座椅靠背26、28、座椅底部和头部约束装置内的可调整部件可以相对于彼此可调整。
35.继续参考图1至图3,后排座椅24的座椅靠背28限定座椅的乘员就座区域30。具体地,如图中所示,后排座椅24限定多个乘员就座区域30。乘员就座区域30是当乘员适当地坐在后排座椅24的座椅底部和座椅靠背上时由乘员占据的区域。乘员就座区域30在座椅靠背28的座椅前向方向上并且在座椅底部上方。在图中示出的示例中,乘员座椅区域30面向乘客舱的前端。在图中示出的示例中,后排座椅24限定三个乘员就座区域30,即,如图中示出的,后排座椅24可以适当地坐三个乘员。后排座椅24可以限定任何合适数量的乘员就座区域30。
36.后排座椅24限定乘员头部区域32。具体地,后排座椅24可以为后排座椅24的乘员就座区域30中的每一个限定乘员头部区域32。乘员头部区域32在后排座椅24的座椅靠背28的车辆前向。乘员头部区域32是通常由车辆12的座椅中的乘员的头部占据的体积。
37.后排座椅24限定乘员膝部区域34。具体地,后排座椅24可以为后排座椅24的乘员就座区域30中的每一个限定乘员膝部区域34。乘员膝部区域34在后排座椅24的座椅靠背28的车辆前向。乘员膝部区域34是通常由车辆12的座椅中的乘员的膝部占据的体积。
38.车辆12包括车门36,所述车门可打开以供乘员进入和离开乘客舱。当车门36关闭时,车顶纵梁接触车门36的顶部边缘。每个车门36包括车门饰板(未编号)、车门门框(未编号)和车门面板(未编号)。车门饰板和车门面板相对于车门门框固定。车门饰板相对于门框固定在车门面板的对面。车门饰板相对于车门门框在内侧,并且车门面板相对于车门门框在外侧。车门36包括车窗开口,如果车窗处于完全升起的位置,则所述开口由车窗完全关闭。车窗开口在底部边缘上由车门饰板和车门面板限定,并且由围住车窗开口的车门36或由车身(例如,a柱、b柱和车顶纵梁)限定。车门面板相对于车辆12面向外侧。
39.车辆12的车门36邻近前排座椅22和后排座椅24。前排座椅22中的每一个和后排座椅24中的每一个可以邻近车辆12的车门36。具体地,每个前排座椅22可以邻近前车门36并且后排座椅24可以邻近后车门36。车门36在前排座椅22中的每一个座椅和后排座椅24中的每一个座椅的车辆外侧。
40.参考图1至图5,车辆12包括在车辆12的两个前排座椅22之间的中央控制台14。具体地,中央控制台14可由车辆地板支撑在两个前排座椅22之间。前排座椅22可以各自在中央控制台14的车辆外侧。前排座椅22由中央控制台14彼此间隔开。中央控制台14邻近前排座椅22中的每一个。中央控制台14包括沿着车辆纵向轴线延伸的中线m。
41.中央控制台14包括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相对于乘客舱固定。中央控制台14,具体是固定部分,可以具有侧部38,所述侧部面向横向,即面向车辆横向方向。侧部38邻近前排座椅22,并且前排座椅22可以与侧部38间隔开或可以邻接所述侧部。固定部分可以具有前向侧部40和后向侧部42,前向侧部和后向侧部各自从一个侧部38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延伸到另一个侧部38。具体地,前向侧部40与后向侧部42在车辆前向间隔开。前向侧部40面向车辆前向,并且后向侧部42面向车辆后向。中央控制台14可由刚性材料(例如,塑料)形成。
42.中央控制台14包括由侧部38、前向侧部40和后向侧部42限定的储存舱(未编号)。前排座椅22的乘员可以进入储存舱以将物品放置在里面以进行储存。储存舱可以设置在固定部分内部并且由盖封闭。盖可在覆盖储存舱的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
43.车辆12包括安全气囊总成44,所述安全气囊总成包括第一安全气囊16、第二安全气囊18、不可膨胀面板20、充气机46,并且可以包括壳体(未示出)。安全气囊总成44由中央
控制台14支撑。具体地,安全气囊总成44可由中央控制台14的后向侧部42支撑。在安全气囊总成44包括壳体的示例中,壳体可以直接固定到中央控制台14,即后向侧部42。安全气囊总成44可以被覆盖件48隐藏,所述覆盖件支撑在中央控制台14的后向侧部42上。具体地,当安全气囊16、18处于未膨胀位置时,安全气囊总成44可以在中央控制台14和覆盖件48之间。当安全气囊16、18处于未膨胀位置时,安全气囊总成44,即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在覆盖件48和中央控制台14的后向侧部42之间。覆盖件48可以是可释放的,例如,通过撕裂缝50,以允许安全气囊16、18从未膨胀位置移动到膨胀位置。
44.参考图4,充气机46可由中央控制台14(即后向侧部42)支撑。在图中示出的示例中,充气机46流体连接到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在此类示例中,充气机46用充气介质(诸如气体)使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膨胀以将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从未膨胀位置移动到膨胀位置。如图中所示,充气机46可以包括一对填充管66,所述一对填充管从充气机46延伸到安全气囊16、18中的每一个。充气介质可以通过填充管66中的每一个以使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膨胀。在其他示例中,安全气囊总成44可以包括第二充气机。在此类示例中,充气机46可以流体连接到第一安全气囊16并且第二充气机可以流体连接到第二安全气囊18。在此类示例中,充气机46将第一安全气囊16膨胀到膨胀位置,并且第二充气机将第二安全气囊18膨胀到膨胀位置。安全气囊总成44可以包括任何合适数量的充气机46,以将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膨胀到膨胀位置。一些示例中的一个充气机46或多个充气机46可以是例如点燃化学反应以产生充气介质的烟火式充气机、释放(例如通过烟火阀)储存的气体作为充气介质的储存气体式充气机或混合充气机。
45.参考图2至图5,如上所述,安全气囊总成44包括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关于安全气囊16、18的数字副词“第一”和“第二”在本文仅用作标识符并且不指示顺序或重要性,而是指示多个安全气囊16、18是安全气囊总成44的一部分。当涉及如图中所示的安全气囊16、18时,术语“第一”和“第二”可以互换使用。共同的数字用于识别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之间的共同元件。
46.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均由中央控制台14支撑。具体地,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由中央控制台14的后向侧部42支撑。第二安全气囊18邻近第一安全气囊16由中央控制台14支撑。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相对于彼此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定位在中央控制台14上。具体地,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在未膨胀位置可以定位在中线m的相对侧上。在未膨胀位置,安全气囊16、18可以隐藏在覆盖件48下面。安全气囊16、18在未膨胀位置在中央控制台14(即后向侧部42)和覆盖件48之间。
47.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可远离中央控制台14膨胀到膨胀位置。具体地,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从中央控制台14在车辆后向方向上膨胀到膨胀位置。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各自在中央控制台14的中线m的相对侧上向外侧膨胀。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可以远离中央控制台14并且朝向车辆12的后车门36膨胀。第一安全气囊16朝向后车门36中的一个膨胀,并且第二安全气囊18朝向车辆12的相对侧上的后车门36中的另一个膨胀。
48.安全气囊16、18在乘客舱前端处的座椅22(即前排座椅22)和后排座椅24之间。具体地,第一安全气囊16在膨胀位置在前排座椅22中的一个座椅和后排座椅24之间,并且第
二安全气囊18在膨胀位置在前排座椅22中的另一个座椅和后排座椅24之间。安全气囊16、18在用于后排座椅24中的车辆外侧乘员的乘员就座区域30之间。第一安全气囊16邻近后排座椅24的车辆外侧乘员中的一个(即在车辆前向)膨胀,并且第二安全气囊18邻近后排座椅24的车辆外侧乘员中的另一个(即在车辆前向)膨胀。第一安全气囊16邻接前排座椅22中的一个座椅的座椅靠背26,并且第二安全气囊18邻接前排座椅22中的另一个座椅的座椅靠背26。安全气囊16、18使用前排座椅22的座椅靠背26作为在车辆12受到碰撞的情况下的反作用表面,以控制后排座椅24的车辆外侧乘员的运动。
49.继续参考图2至图5,第二安全气囊18可以沿着车辆纵向轴线与第一安全气囊16对称。第二安全气囊18是第一安全气囊16在中央控制台14的中线m上的镜像。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可以包括反映在车辆纵向轴线上的相同特征。
50.在车辆12受到碰撞的情况下,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各自同时膨胀到膨胀位置。在车辆12受到碰撞的情况下,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同时膨胀。
51.参考图3,安全气囊16、18中的每一者包括主腔室52和当安全气囊16、18处于膨胀位置时从主腔室52向车辆后向延伸的突出部54。安全气囊16、18的主腔室52可以邻近前排座椅22的座椅靠背26。第一安全气囊16的主腔室52可以邻近前排座椅22中的一个座椅并且第二安全气囊18可以邻近前排座椅22中的另一个座椅。在车辆12受到碰撞的情况下,主腔室52使用前排座椅22的座椅靠背26作为安全气囊16、18的反作用表面。座椅靠背26可以为安全气囊16、18(即主腔室52)提供支撑,以用于控制坐在后排座椅24中的乘员的运动。
52.突出部54从主腔室52向车辆后向延伸到邻近后排座椅24的远侧端部56。当安全气囊16、18处于膨胀位置时,突出部54的远侧端部56可以邻接后排座椅24的座椅靠背28。
53.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可在坐在后排座椅24中的乘员之间延伸。具体地,突出部54(即远侧端部56)被设计成当安全气囊16、18处于膨胀位置时在车辆外侧乘员中的一个和中间乘员之间。安全气囊16、18中的每一者的突出部54都在车辆外侧乘员和中间乘员(在中间乘员的每一侧上)之间延伸。当安全气囊16、18处于膨胀位置时,中间乘员在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的突出部54之间。
54.安全气囊16、18中的每一者的主腔室52和突出部54限定面向并且围绕后排座椅24的乘员就座区域30的碰撞面板64。具体地,安全气囊16、18中的每一者的主腔室52和突出部54限定围绕车辆外侧乘员的乘员就座区域30(即在中间乘员的每一侧上)的碰撞面板64。碰撞面板64可以是凹形的以围绕乘员就座区域30。碰撞面板64可从突出部54的远侧端部56并且沿着主腔室52延伸到邻近安全气囊的车门36。在车辆12受到碰撞并且其中安全气囊16、18处于膨胀位置的情况下,车辆外侧乘员可以接触碰撞面板64以控制车辆外侧乘员的运动。
55.安全气囊16、18中的每一者的主腔室52可以包括在主腔室52内部的系绳58。具体地,系绳58可以跨主腔室52的内部延伸。当安全气囊16、18膨胀到膨胀位置时,系绳58可以保持主腔室52的形状。在图中示出的示例中,主腔室52中的每一个包括跨主腔室52延伸的一对系绳58。主腔室52可以包括在主腔室52内部的任何合适数量的系绳58。
56.安全气囊16、18中的每一者的突出部54可以包括在突出部54内部的系绳60。具体地,系绳60可以跨突出部54的内部延伸。当安全气囊16、18膨胀到膨胀位置时,系绳60保持主腔室52的形状。在图中示出的示例中,突出部54中的每一个包括跨突出部54延伸的一对
系绳60。突出部54可以包括在主腔室52内部的任何合适数量的系绳60。
57.参考图2至图5,安全气囊总成44包括不可膨胀面板20。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的膨胀拉动不可膨胀面板20以展开不可膨胀面板20,但是不可膨胀面板20不与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流体连通。不可膨胀面板20与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分离。不可膨胀面板20不包括可由充气介质充气的腔室并且不与充气介质直接接触。换句话说,不可膨胀面板20不膨胀。
58.不可膨胀面板20从第一安全气囊16延伸到第二安全气囊18。当安全气囊16、18处于膨胀位置时,不可膨胀面板20在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之间。具体地,当安全气囊16、18处于膨胀位置时,不可膨胀面板20在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之间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延伸。
59.不可膨胀面板20在前排座椅22和后排座椅24之间。不可膨胀面板20在中央控制台14和后排座椅24之间。具体地,当安全气囊16、18膨胀时,不可膨胀面板20可在车辆后向方向上间隔开。
60.不可膨胀面板20在中间乘员的乘员就座区域30和中央控制台14之间。具体地,不可膨胀面板20在中间乘员的乘员头部区域32和乘员膝部区域34之间。不可膨胀面板20控制后排座椅24中的中间乘员的运动。具体地,不可膨胀面板20可在中央控制台14和由后排座椅24限定的中间乘员的乘员头部区域32和乘员膝部区域34之间。具体地,不可膨胀面板20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在中央控制台14和用于后排座椅24的中间乘员的乘员头部区域32和乘员膝部区域34(即后排座椅24中的中间乘员的头部和膝部所占据的区域)之间延伸。不可膨胀面板20控制适当坐在车辆12的后排座椅24中的中间乘员(即占据乘客舱中由后排座椅24限定的乘员头部区域32和乘员膝部区域34的乘员)的运动。
61.当安全气囊16、18移动到膨胀位置时,从第一安全气囊16延伸到第二安全气囊18的不可膨胀面板20控制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的向车辆外侧移动。当安全气囊16、18处于膨胀位置时,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可在不可膨胀面板20的车辆前向会聚。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在不可膨胀面板20的车辆前向在中央控制台14处彼此相汇。从第一安全气囊16延伸到第二安全气囊18的不可膨胀面板20允许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控制后排座椅24的车辆外侧乘员的运动,同时不可膨胀面板20控制后排座椅24的中间乘员的运动。
62.安全气囊总成44包括从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延伸的第二不可膨胀面板62。第二不可膨胀面板62可以沿着车辆纵向轴线在车辆后向与中央控制台14间隔开。第二不可膨胀面板62从第一安全气囊16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延伸到第二安全气囊18。第二不可膨胀面板62沿着车辆纵向轴线在车辆前向与不可膨胀面板20间隔开。第二不可膨胀面板62在中央控制台14和不可膨胀面板20之间。第二不可膨胀面板62结合不可膨胀面板20控制中间乘员的运动。类似于不可膨胀面板20,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的膨胀拉动第二不可膨胀面板62以展开第二不可膨胀面板62,但是第二不可膨胀面板62不与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流体连通。
63.第二不可膨胀面板62与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8分离。
64.第二不可膨胀面板不包括可由充气介质充气的腔室并且不与充气介质直接接触。换句话说,第二不可膨胀面板62不膨胀。
65.如图中所示,安全气囊16、18可在不可膨胀面板20和第二不可膨胀面板62的车辆前向会聚。当安全气囊16、18移动到膨胀位置时,从第一安全气囊16延伸到第二安全气囊18的不可膨胀面板20、62限制了安全气囊16、18向车辆外侧的移动。具体地,不可膨胀面板20、62可以控制中间乘员的运动,并且安全气囊16、18可以控制车辆外侧乘员的运动。
66.第一安全气囊16、第二安全气囊18和不可膨胀面板20、62可以是织物,例如编织聚合物。例如,织物可为编织尼龙纱,例如,尼龙6,6。编织聚合物的其他示例包括聚醚醚酮(peek)、聚醚酮酮(pekk)、聚酯等。编织聚合物可包括涂层,诸如硅树脂、氯丁橡胶、聚氨酯等。例如,涂层可为聚有机硅氧烷。
67.已经以说明性方式描述了本公开,并且应理解,已经使用的术语意图具有描述性词语而非限制性词语的性质。鉴于以上教导,本公开的许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并且本公开可以不同于具体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践。
68.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总成,其具有:中央控制台;第一安全气囊,其由中央控制台支撑,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可远离中央控制台膨胀到膨胀位置;第二安全气囊,其邻近第一安全气囊由中央控制台支撑,第二安全气囊可远离中央控制台膨胀到膨胀位置;以及不可膨胀面板,当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处于膨胀位置时,所述不可膨胀面板从第一安全气囊延伸到第二安全气囊。
69.根据实施例,当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处于膨胀位置时,不可膨胀面板在车辆后向方向上与中央控制台间隔开。
70.根据实施例,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两者都从中央控制台在车辆后向方向上膨胀到膨胀位置。
71.根据实施例,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相对于彼此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定位。
72.根据实施例,当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处于膨胀位置时,不可膨胀面板从第一安全气囊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延伸到第二安全气囊。
73.根据实施例,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第二不可膨胀面板,当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处于所述膨胀位置时所述第二不可膨胀面板从第一安全气囊延伸到第二安全气囊,所述第二不可膨胀面板沿着车辆纵向轴线与所述不可膨胀面板间隔开。
74.根据实施例,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沿着车辆纵向轴线与前排座椅间隔开,第一安全气囊可在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之间膨胀。
75.根据实施例,当第一安全气囊处于膨胀位置时,不可膨胀面板在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之间。
76.根据实施例,不可膨胀面板在中央控制台和后排座椅之间。
77.根据实施例,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第二前排座椅,所述第二前排座椅由中央控制台与前排座椅横向间隔开,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在所述第二前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之间。
78.根据实施例,第一安全气囊在膨胀位置邻接前排座椅,并且第二安全气囊在膨胀位置邻接第二前排座椅。
79.根据实施例,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在膨胀位置各自从中央控制台延伸到远侧端部,安全气囊的远侧端部邻接后排座椅并且被设计成在坐在后排座椅中的乘员之间。
80.根据实施例,中央控制台包括沿着车辆纵向轴线延伸的中线,第一安全气囊和第
二安全气囊各自在中线的相对侧上向外侧膨胀。
81.根据实施例,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各自包括主腔室和在膨胀位置从主腔室向车辆后向延伸的突出部。
82.根据实施例,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中的每一者的主腔室和突出部限定在膨胀位置是凹形的并且面向车辆后向的碰撞面板。
83.根据实施例,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中的每一者的主腔室和突出部各自包括至少一个内部系绳。
84.根据实施例,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充气机,所述充气机由中央控制台支撑,所述充气机流体连接到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
85.根据实施例,中央控制台包括面向车辆后向的侧部,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被支撑在所述侧部上。
86.根据实施例,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覆盖件,所述覆盖件由侧部支撑,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在未膨胀位置在覆盖件和侧部之间。
87.根据实施例,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充气机,所述充气机由侧部支撑,所述充气机流体连接到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