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换热阀模块、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523650发布日期:2022-09-14 13: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式换热阀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换热管路,所述电池换热管路包括第一膨胀阀(18)、第二膨胀阀(19)、第三膨胀阀(20)、第四制冷剂接口(24)和第五制冷剂接口(25);液冷换热管路,所述液冷换热管路包括第一阀(15)、第二阀(16)、第三阀(17)、第一制冷剂接口(21)、第二制冷剂接口(22)、第三制冷剂接口(23);其中,第一膨胀阀(18)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二膨胀阀(19)的第一端和第三膨胀阀(20)的第一端,第二膨胀阀(19)的第二端连接第五制冷剂接口(25),第三膨胀阀(20)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制冷剂接口(24);第二阀(16)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制冷剂接口(22),第二制冷剂接口(22)同时连接第一阀(15)的第二端,第一阀(1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制冷剂接口(21),第一制冷剂接口(21)同时连接第三阀(17)的第二端,第三阀(17)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制冷剂接口(2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式换热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换热管路还包括:电池换热器(13),电池换热器(1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膨胀阀(18)的第二端,电池换热器(1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制冷剂接口(23);第二单向阀(33),所述第二单向阀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制冷剂接口(24);过滤网(31),所述过滤网连接至第二单向阀(33)的第二端和第三膨胀阀(20)的第一端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式换热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换热管路还包括:液冷换热器(14),液冷换热器(1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阀(16)的第二端,液冷换热器(1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单向阀(33)的第二端和过滤网(31);第一单向阀(32),所述第一单向阀(32)连接在第三阀(17)的第一端和第三制冷剂接口(23)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式换热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换热器(13)还包括连接电池模块的冷却液进口(26)和冷却液出口(27);所述液冷换热器(14)还包括连接空调箱总成(10)的冷却液进口(28)和冷却液出口(29)。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式换热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换热器(14)的冷却液进口(28)连接水泵(7),水泵(7)进一步连接空调箱总成(10)的车内热交换器(2);所述液冷换热器(14)的冷却液出口(29)连接水加热器(8),水加热器(8)进一步连接三通比例调节阀(9)。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式换热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换热管路和液冷换热管路之间设置隔热层。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式换热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接口(21)和第四制冷剂接口(24)之间连接车外热交换器(4);所述第三制冷剂接口(23)和第五制冷剂接口(25)之间连接空调箱总成(10)的车内蒸发器(3);
所述第二制冷剂接口(22)和第三制冷剂接口(23)之间依次连接压缩机(1)和气液分离器(5)。8.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所述压缩机连接气液分离器(5);车外热交换器(4),所述车外热交换器(4)后方设置冷却风扇(12);空调箱总成(10),所述空调箱总成(10)包括车内热交换器(2)和车内蒸发器(3);所述车外热交换器(4)和空调箱总成(10)连接至集成式换热阀模块;所述集成式换热阀模块包括电池换热器(13)、液冷换热器(14)、第一制冷剂接口(21)、第二制冷剂接口(22)、第三制冷剂接口(23)、第四制冷剂接口(24)和第五制冷剂接口(25);其中:所述车外热交换器(4)连接至集成式换热阀模块的第一制冷剂接口(21)、第四制冷剂接口(24);所述车内热交换器(2)连接至液冷换热器(14)的冷却液进口(28)和冷却液出口(29);所述车内蒸发器(3)连接至第三制冷剂接口(23)和第五制冷剂接口(25);所述第二制冷剂接口(22)和第三制冷剂接口(23)之间依次连接压缩机(1)和气液分离器(5)。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换热阀模块还包括:电池换热管路,所述电池换热管路包括第一膨胀阀(18)、第二膨胀阀(19)、第三膨胀阀(20)、第四制冷剂接口(24)和第五制冷剂接口(25);液冷换热管路,所述液冷换热管路包括第一阀(15)、第二阀(16)、第三阀(17)、第一制冷剂接口(21)、第二制冷剂接口(22)、第三制冷剂接口(23);其中,第一膨胀阀(18)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二膨胀阀(19)的第一端和第三膨胀阀(20)的第一端,第二膨胀阀(19)的第二端连接第五制冷剂接口(25),第三膨胀阀(20)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制冷剂接口(24);第二阀(16)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制冷剂接口(22),第二制冷剂接口(22)同时连接第一阀(15)的第二端,第一阀(1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制冷剂接口(21),第一制冷剂接口(21)同时连接第三阀(17)的第二端,第三阀(17)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制冷剂接口(23)。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换热管路还包括:电池换热器(13),电池换热器(1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膨胀阀(18)的第二端,电池换热器(1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制冷剂接口(23);第二单向阀(33),所述第二单向阀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制冷剂接口(24);过滤网(31),所述过滤网连接至第二单向阀(33)的第二端和第三膨胀阀(20)的第一端之间。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换热管路还包括:液冷换热器(14),液冷换热器(1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阀(16)的第二端,液冷换热器(1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单向阀(33)的第二端和过滤网(31);第一单向阀(32),所述第一单向阀(32)连接在第三阀(17)的第一端和第三制冷剂接口(23)之间。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冷换热器(14)的冷却液进口(28)连接水泵(7),水泵(7)进一步连接空调箱总成(10)的车内热交换器(2);所述液冷换热器(14)的冷却液出口(29)连接水加热器(8),水加热器(8)进一步连接三通比例调节阀(9)的第一端,三通比例调节阀(9)的第二端连接车内热交换器(2),三通比例调节阀(9)的第三端连接第一冷却液接口(30)。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换热管路和液冷换热管路之间设置隔热层。14.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环境温度和空调设定数据,判断制冷剂循环系统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打开第一阀(15)、第二膨胀阀(19);关闭第二阀(16)、第三阀(17)、第一膨胀阀(18)、第三膨胀阀(20);开启冷却风扇(12);计算系统出风温度目标及风量;根据所述出风温度目标及风量,计算系统目标过冷度和车内蒸发器(3)的目标温度;根据系统目标过冷度调节第二膨胀阀(19)的开度;根据车内蒸发器(3)的目标温度调节压缩机(1)的转速。15.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环境温度和空调设定数据,判断制冷剂循环系统的运行模式为制冷除湿;打开第一阀(15)、第二膨胀阀(19);关闭第二阀(16)、第三阀(17)、第一膨胀阀(18)、第三膨胀阀(20);开启冷却风扇(12);计算系统出风温度目标及风量;根据所述出风温度目标及风量,计算系统目标过冷度、车内蒸发器(3)的目标温度、车内热交换器(2)的进口冷却液目标温度;根据系统目标过冷度调节第二膨胀阀(19)的开度;根据车内蒸发器(3)的目标温度调节压缩机(1)的转速;根据车内热交换器(2)的进口冷却液目标温度调节水加热器(8)的加热功率。16.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环境温度和空调设定数据,判断制冷剂循环系统的运行模式为制热除湿;打开第二阀(16)、第三阀(17)、第二膨胀阀(19)、第三膨胀阀(20);关闭第一阀(15)、第一膨胀阀(18);开启冷却风扇(12);计算系统出风温度目标及风量;根据所述出风温度目标及风量,计算系统目标过冷度、车内蒸发器(3)的目标温度、车内热交换器(2)的进口冷却液目标温度、系统出风口温度平均值;根据系统目标过冷度调节第三膨胀阀(20)的开度;根据车内蒸发器(3)的目标温度调节第二膨胀阀(19)的开度;根据系统出风口温度平均值调节压缩机(1)的转速;根据车内热交换器(2)的进口冷却液目标温度调节水加热器(8)的加热功率。
17.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环境温度和空调设定数据,判断制冷剂循环系统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打开第二阀(16)、第三阀(17)、第三膨胀阀(20);关闭第一阀(15)、第一膨胀阀(18)、第二膨胀阀(19);开启冷却风扇(12);计算系统出风温度目标及风量;根据所述出风温度目标及风量,计算系统目标过冷度、车内热交换器(2)的进口冷却液目标温度、系统出风口温度平均值;根据系统目标过冷度调节第三膨胀阀(20)的开度;根据系统出风口温度平均值调节压缩机(1)的转速;根据车内热交换器(2)的进口冷却液目标温度调节水加热器(8)的加热功率。

技术总结
一种集成式换热阀模块、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模块包括电池换热管路,电池换热管路包括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第三膨胀阀、第四制冷剂接口和第五制冷剂接口;液冷换热管路,液冷换热管路包括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第一制冷剂接口、第二制冷剂接口、第三制冷剂接口。其中,第一膨胀阀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二膨胀阀的第一端和第三膨胀阀的第一端,第二膨胀阀的第二端连接第五制冷剂接口,第三膨胀阀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制冷剂接口。第二阀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制冷剂接口,第二制冷剂接口同时连接第一阀的第二端,第一阀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制冷剂接口,第一制冷剂接口同时连接第三阀的第二端,第三阀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制冷剂接口。第三阀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制冷剂接口。第三阀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制冷剂接口。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 王天英 龚智方 刘杰 吴凯枫 晁长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0
技术公布日:2022/9/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