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75580发布日期:2023-12-22 06:01阅读:54来源:国知局
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李箱,尤其是用于可释放地连接到要安装到车辆上的后负载托架的行李箱。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这种行李箱的后负载托架。


背景技术:

1、用于固定在车辆后端(尤其是机动车辆,如汽车)的负载托架通常用于运输不适合车辆行李箱的负载。一般而言,此类负载托架在其前端区域包括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通常设计为使负载托架可以固定到传统拖车联接器的球上。

2、此类负载托架可携带行李箱,通过行李箱可运输超过车辆行李箱容量的额外行李。这种行李箱通常的特点是它是封闭的,因此限定了内部行李接收空间,以保护要运输的行李免受灰尘和水的影响。行李箱通过可释放或能够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上,已经证明了其在原理上的价值。然而,有时认为行李箱在不使用时需要很大的空间,这是不利的,尤其是当行李箱需要运输或存放更长时间时。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在不使用时易于运输和储存的可选行李箱。

2、该目的由一种行李箱解决,该行李箱包括刚性底部元件、刚性盖元件和织物制成的侧壁,其中行李箱在使用配置和运输配置之间可折叠,使用配置中底部元件和盖元件彼此间隔,侧壁连接底部元件和盖元件,从而在内部形成行李接收空间,在运输配置中盖元件位于底部元件上,侧壁折叠在盖元件和底部元件之间。

3、本发明基于以下考虑:提供一种可折叠行李箱,其可处于运输配置,其中可实现节省空间的运输或存储;以及处于使用配置,其中在内部形成行李接收空间。因此,由织物制成的侧壁是可变形的,以便在行李箱为运输配置时,其可以在盖元件和底部元件之间折叠。当行李箱处于其使用配置时,侧壁可以通过拉链、尼龙搭扣或其他合适的机构可释放地连接到底部元件和盖元件。尤其是,侧壁在整个圆环上连接到底部元件和盖元件。优选地,侧壁的设计使其环绕行李接收空间。

4、根据优选实施例,底部元件由塑料制成和/或包括底板和面朝上的周向边界。以同样的方式,盖元件可以由塑料制成和/或包括盖板和面朝下的周向边界。塑料是一种适合制作刚性底部或盖元件的材料,因为它的形状相对稳定,并且能够轻量化设计。底板或盖板和周向边界导致底部元件和/或盖元件的高机械稳定性。优选地,底部元件和/或盖元件在俯视视角中具有基本矩形。

5、根据优选实施例,行李箱可包括固定在底部元件相对部分上的两个支撑轭,该支撑轭可围绕枢轴线在支撑位置和放低位置之间转动,在支撑位置,支撑轭从底部元件垂直延伸,以便在使用配置中支撑盖元件;放低位置中,支撑轭躺在底部元件上,以便将盖元件变为运输配置。因此,行李箱在其使用配置中的机械稳定性可通过两个支撑轭实现,支撑轭可由弯曲型材制成,弯曲型材可围绕支撑位置和放低位置之间的优选水平的枢轴线旋转。轭可具有u形,其中轭的自由端可枢转地连接至底部元件。此外,支撑轭可用于稳定和拉伸由可变形织物制成的侧壁。优选地,支撑轭的枢轴线布置在行李箱的相对侧,尤其是矩形的较长边缘末端的相对侧。

6、为了将支撑轭夹持在支撑位置,可提供至少一个,尤其是两个梁装置,当两个支撑轭处于支撑位置时,支撑轭通过梁装置相互连接。优选地,当支撑轭处于其支撑位置时,梁装置基本上水平延伸。具体而言,梁装置可在上部连接支撑轭,即与底部元件隔开。这样,当轭处于其支撑位置时,可以实现装置稳定。

7、优选地,至少一个,尤其是正好一个梁装置包括两个端梁元件,每个端梁元件固定在支撑轭上;以及一个中央梁元件,当支撑轭处于其支撑位置时,中央梁元件可分别通过锁定机构可释放地连接到端梁元件上。该设计基于提供两个端梁元件的考虑,这两个端梁元件优选永久保持在两个支撑轭的上部。提供了一种锁定机构,通过该锁定机构,中央梁元件能够可释放地连接到两个端梁元件上,以便相对于彼此固定支撑轭。

8、为了将端梁元件固定到支撑轭上,端梁元件可包括形状与支撑轭横截面互补的凹槽和/或可拧到支撑轭上。凹槽的形成可以使端梁元件能够容纳支撑轭。

9、每个锁定机构可包括在端梁元件或中央梁元件处形成的啮合突出物,该啮合突出物可在两个元件中的另一个(即端梁元件或中央梁元件)中形成的相应啮合凹槽后面啮合。优选地,当从上面看时,啮合突出物形成为l的形状。优选地,当中央梁元件连接到端梁元件时,第一l形腿沿相应梁装置的纵向延伸,第二l形腿垂直于纵向延伸,以便其可以在相应的啮合凹槽后面啮合。因此,从上面看,啮合凹槽也具有l的形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安全地避免当啮合突出物啮合到啮合凹槽中时,支撑轭可以相对于行李箱底部元件绕其枢轴移动。

10、具体而言,可在中央梁元件中形成啮合突出物,并在端梁元件中形成相应的啮合凹槽。锁定机构可包括位于端梁元件或中央梁元件上(最好在中央梁元件上)且可移动地支撑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的滑动元件,在锁定位置,滑动元件与其他两个元件(最好是端梁元件)啮合,以便将中央梁元件锁定在端梁元件上,在释放位置,滑动元件与两个元件中的另一个元件(最好是端梁元件)不啮合,因此可以使中央梁元件与端梁元件不啮合。换言之,滑动元件用于在端梁元件处形成中央梁元件的进一步啮合。在锁定位置,滑动元件产生啮合,使得中央梁元件不能从端梁元件上松开。优选地,滑动元件可在啮合突出物的第一l形支腿的方向上平移移动,尤其是在梁装置的纵向上移动。滑动元件可活动地夹持在中央梁元件处,并可啮合到端梁元件中形成的相应啮合加深部中。通过这种方式,首先通过啮合突出物,尤其是第一个l形腿,然后通过滑动元件,中央梁元件可以相对于端梁元件固定。

11、为了将滑动元件移动到其释放位置,可提供释放按钮。具体而言,释放按钮可以垂直移动地支撑在端梁元件或中央梁元件中,最好支撑在中央梁元件中,并且可以与滑动元件配合,从而将释放按钮的垂直移动转换为滑动元件的水平移动。优选地,释放按钮从中央梁元件向上突出。这样,就可以从上面接触到释放按钮,从而将释放按钮的向下移动转换为滑动元件在其释放位置的水平移动。为此,释放按钮可带有滑动螺栓,滑动螺栓与滑动元件中形成的相应滑动槽啮合,其中滑动槽相对于水平和垂直方向倾斜延伸,以便释放按钮的垂直移动转换为滑动元件的水平移动。可以提供弹簧装置,通过弹簧装置,释放按钮偏向与滑动元件锁定位置相对应的位置。

12、配置在支撑轭相对侧的两个梁装置不必具有相同的设计。此外,行李箱的特点是,至少一个,尤其是只有一个梁装置包括细长梁,其两端具有卡扣连接件形式的连接装置,通过该连接装置,细长梁可以直接连接到两个支撑轭。因此,并非打算将端梁元件永久保留在支撑轭上,但至少可以设计梁装置以使细长梁的端部可释放地连接到支撑轭上。为了将梁装置与支撑轭分离,当应将支撑轭置于放低位置时,可提供释放机构,尤其包括释放杆。释放杆可偏向其在支撑轭周围啮合的位置,以便在细长梁和相应支撑轭之间实现形状配合连接。

13、优选地,行李箱总共包括两个梁装置,其中一个后梁装置包括固定在每个支撑轭上的两个端梁元件和中央横梁元件,一个前梁装置包括可直接释放到支撑轭上的细长横梁。该想法基于一个梁装置(尤其是细长梁)可承载盖元件,而包括中央梁元件的另一个梁装置可固定在由织物制成的侧壁上,并且可在中央梁元件和端梁元件之间的过渡处提供拉链,以便进一步进入行李接收空间。

14、具体而言,一个梁装置,尤其是前梁装置的细长梁,可带有至少一个铰链接头,尤其是连接到盖元件的多个铰链接头,使得盖元件可枢转地支撑到一个梁装置,并可相对于该梁装置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枢转,在打开状态中,行李接收空间可从顶部进入,在关闭状态中,行李接收空间从顶部完全封闭。因此,在使用配置中,盖元件可以围绕固定连接到一个梁装置的铰链接头转动。

15、为了在闭合状态下阻挡盖元件,可以提供阻挡装置。它们可以包括在盖元件处形成的阻挡锁钩和相应的啮合装置,以便在闭合状态下锁定盖元件。可在一个梁装置处提供相应的啮合装置,尤其是在梁装置的中央梁元件处。此外,还可以提供锁芯,以保护要运输的行李免遭盗窃。

16、由织物制成的侧壁可固定在横梁装置上,并可包括拉链紧固件,以便在使用配置中进入行李箱内部。

17、行李箱的更多特点是,提供了紧固装置,通过该紧固装置,当行李箱在其运输配置中折叠时,可以将盖元件紧固到底部元件。具体而言,可在行李箱的相对侧设置两个紧固装置,每个紧固装置包括紧固杆,该紧固杆绕水平延伸的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在盖元件或底部元件上,以及紧固元件,该紧固元件可旋转地安装在紧固杆上,其中,紧固元件相对于紧固杆的旋转轴线与紧固杆相对于底部或盖元件的旋转轴线间隔开,其中,紧固元件能够啮合相应的阻挡钩或在盖元件或底部元件的另一个中形成的特定周向突起,这样,紧固元件可以在阻挡钩后面啮合,以便在运输配置中将盖元件固定在行李箱的底部元件上。这样,盖元件就安全地紧固在底部元件上,这样就可以方便地运输或存放行李箱,而不会有盖元件相对于底部元件移动的风险。为了方便运输行李箱,可在底部元件处提供滚轮,以便行李箱可以在地面上滚动。优选地,在盖元件和/或底部元件处形成周向突起,使得其从侧壁的外侧包围在侧壁的顶端/底端部分。

18、为了可释放地将行李箱连接至后负载托架,行李箱可包括附接装置。附接装置可包括至少两个,尤其是在底部元件中形成的四个贯通开口,贯通开口的配置方式使行李箱可以定位在后负载托架上方,从而使贯通开口位于后负载托架中形成的相应凹槽上方,尤其是在后负载托架的横向延伸的型材导轨中,这样就可以插入夹紧装置并使其与后负载托架的相应凹槽啮合,以便将行李箱底部元件支撑在后负载托架上。此外,可在靠近每个贯通开口的行李箱底部提供加深部,加深部可接收夹紧装置的夹紧杆,以便将底部元件支撑在后负载托架上。

19、此类夹紧装置可包括夹紧杆、枢轴接头(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撑在夹紧杆的端部)、细长夹紧销(固定在枢轴接头上并垂直于枢轴接头的旋转轴线延伸)和槽螺母(以旋转固定方式固定在夹紧销的自由端),其中,槽螺母具有基本矩形形状,当矩形的较长边缘朝向经线方向时,槽螺母可以插入后负载托架的t形槽中,并且通过围绕夹紧销的纵轴旋转,可在凹槽后面啮合,使较长的边缘垂直于经线方向延伸,以便将行李箱支撑到后负载托架上。由于槽螺母呈矩形,因此当负载接收装置已放置在负载架上时,可以将槽螺母插入t形槽中。因此,当槽螺母的方向使得小边缘垂直于经线方向延伸时,可以将槽螺母插入狭窄的上部槽段。一旦槽螺母到达宽底部槽段,可以旋转槽螺母,使槽螺母在上部槽段后面啮合。通过这种方式,夹紧装置可用于将行李箱支撑到后负载托架上。

20、优选地,夹紧杆可以相对于枢轴接头在插入位置和夹紧位置之间移动,在插入位置中,夹紧销至少基本上沿与夹紧杆相同的方向延伸,在夹紧位置中,夹紧销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夹紧杆的方向延伸。为此,夹紧杆可在枢轴接头的端部包括贯通槽,该贯通槽将夹紧杆分开,以便细长夹紧销可以围绕枢轴接头相对于夹紧杆的旋转轴线自由旋转。

21、为了将行李箱固定到型材导轨上,夹紧杆可包括夹紧面,其平行于枢轴接头的旋转轴线延伸,并与枢轴接头隔开,以便当夹紧杆从其插入位置移动到夹紧位置且夹紧面与相应的待连接行李箱的支撑面接触时,行李箱和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按压在槽螺母和夹紧面之间。换言之,夹紧杆的接触面与枢轴接头隔开,以便型材导轨和负载接收装置夹在槽螺母和夹紧杆的接触面之间。因此,选择t形槽和形成在行李箱底部元件中的夹紧面之间的距离,以便可以将这些元件压在槽螺母和夹紧杆的夹紧面之间。当夹紧杆处于其夹紧位置且夹紧面与支撑面接触时,可在支撑面中形成导向突起,以避免夹紧装置的无意旋转。

22、可在底部元件中形成细长的成形件,成形件彼此平行延伸,以便能够与具有凹形外轮廓的后负载托架的相应型材导轨啮合。这样,行李箱就可以唯一地放置在后负载托架上。

23、行李箱可包括夹持装置,其设计可使其连接至后负载托架的轭。优选地,夹持装置的设计应确保行李箱可以从顶部设置在后负载托架上,从而夹持装置从顶部包围轭,从而使行李箱在纵向和/或横向上夹持在轭上。此设计基于对行李箱在后负载托架处的固定进行额外稳定的考虑。具体而言,夹持装置可包括两个夹持元件,它们夹持在行李箱中,尤其是夹持在前梁上,最好固定在前梁上。

24、夹持元件可具有夹持凹槽,形成该夹持凹槽以接收后负载托架轭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可以提供自行车托架的轭可以啮合到夹持凹槽中。夹持凹槽的形成可以使其能够容纳轭的水平顶部和相邻的垂直部分。因此,轭可以具有u形形状,以便轭可以啮合到中央部分和u形腿之间过渡区域中的夹持凹槽中。为此,夹持凹槽可朝底部和面向另一夹持元件的内侧打开。优选地,夹持元件彼此对称地配置,以便夹持凹槽可以从外部和顶部与轭啮合,从而夹持元件从顶部包围轭,并在横向上相对于轭引导行李箱,以便在轭的纵向和横向上固定行李箱。

25、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解决一种用于安装在车辆上的后负载托架的问题,该后负载托架具有底座主体,该底座主体限定了其前侧和后侧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在底座前侧的车侧拖车联接器,以及固定装置,其设计使得行李箱可以特别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上,并且行李箱可以连接到后负载托架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