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卡车座椅减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11926发布日期:2022-10-04 19:4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型卡车座椅减振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尤其涉及一种重型卡车座椅减振机构。


背景技术:

2.重型卡车通常装载重量大、运行时间长,易于造成驾驶员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常用的卡车座椅的减振系统通常有各种弊端,如吸振能力比较差,对驾驶员的腰椎颈椎保护不够,长途驾驶乘坐不舒适,承载能力低,重量较大的驾驶员坐在座椅上后,座椅通常不能向上调节,或者调节速度很慢,使用寿命也比较短,通常在质保期内就发生各种质量故障甚至断裂。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卡车座椅减振机构进行结构优化,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型卡车座椅减振机构,以提升减振性能。
4.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重型卡车座椅减振机构,包括:
6.支撑装配组件,该支撑装配组件安装于车体上,其内部具有装配空间;
7.转接升降组件,该转接升降组件通过活动连接结构安装于支撑装配组件上,可在支撑装配组件上升降;
8.承托定位组件,该承托定位组件通过活动连接结构安装于转接升降组件上,可随转接升降组件一同升降,其座椅安装于承托定位组件上,可随承托定位组件一同升降;
9.气压减振组件,该气压减振组件安装于支撑装配组件与转接升降组件之间,由气压减振组件对转接升降组件及承托定位组件进行减振;
10.液压减振组件,该液压减振组件安装于支撑装配组件与转接升降组件之间,由液压减振组件对转接升降组件及承托定位组件进行减振。
11.具体地,支撑装配组件包括:
12.支撑座架,该支撑座架采用板件围合成型,并通过连接件安装于座椅滑轨上,其内部开设有装配滑槽,装配滑槽与转接升降组件形状适配。
13.转接升降组件包括:
14.转接架体,该转接架体设有一对,各转接架体分别包括一对相互铰接的转接支杆;
15.转接连杆,该转接连杆位于转接架体之间,其两端分别与转接支杆的铰接部位接合;
16.转接底杆,该转接底杆设有一对,各转接底杆分别位于转接架体之间,其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位置的转接支杆底部,转接底杆两端还设有装配脚轮,装配脚轮伸入装配滑槽内;
17.转接顶杆,该转接顶杆设有一对,各转接顶杆分别位于转接架体之间,其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位置的转接支杆顶部,转接顶杆两端还设有与承托定位组件适配的配接滚轮。
18.承托定位组件包括:
19.承托顶架,该承托顶架采用板件围合成型,其内部开设有配接滑槽,配接滚轮伸入配接滑槽内,使转接架体可在承托顶架及支撑座架之间开合,带动承托顶架升降。
20.气压减振组件包括:
21.减振气囊,该减振气囊位于转接架体与支撑座架之间,其底部安装于支撑座架上,其顶部与转接架体接合,由减振气囊对转接架体的升降过程进行减振;
22.控制气阀,该控制气阀位于转接架体与支撑座架之间,其底部安装于支撑座架上,其顶部与转接架体接合,并通过管路与减振气囊连通,可通过控制气阀对减振气囊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
23.液压减振组件包括:
24.减振阻尼器,该减振阻尼器位于转接架体与支撑座架之间,并与减振气囊分列于转接连杆两侧,其底部安装于支撑座架上,其顶部与转接架体接合,由减振阻尼器对转接架体的升降过程进行减振。
25.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6.该减振机构布置于座椅坐盆和滑轨之间,作为座椅主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由减振气囊及控制气阀组成的气压减振组件,由减振气囊对转接架体的升降过程进行减振通过控制气阀对减振气囊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还设置由减振阻尼器组成的液压减振组件,用于吸收和降低来自于颠簸路面传递给车身,车身传递给座椅,可显著地过滤路面及车身传递过来的振动加速度,有效保护驾驶员的脊椎,提高长途驾驶过程中的舒适性,缓解驾驶疲劳,从而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重型卡车座椅减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该减振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该减振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重型卡车座椅减振机构包括支撑装配组件、转接升降组件、承托定位组件、气压减振组件及液压减振组件,支撑装配组件安装于车体上,其内部具有装配空间,转接升降组件通过活动连接结构安装于支撑装配组件上,可在支撑装配组件上升降,承托定位组件通过活动连接结构安装于转接升降组件上,可随转接升降组件一同升降,其座椅安装于承托定位组件上,可随承托定位组件一同升降,气压减振组件安装于支撑装配组件与转接升降组件之间,由气压减振组件对转接升降组件及承托定位组件进
行减振,液压减振组件安装于支撑装配组件与转接升降组件之间,由液压减振组件对转接升降组件及承托定位组件进行减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装配组件包括支撑座架100,支撑座架采用板件围合成型,并通过连接件安装于座椅滑轨上,其内部开设有装配滑槽,装配滑槽与转接升降组件形状适配。转接升降组件包括转接架体210、转接连杆220、转接底杆230及转接顶杆240,转接架体设有一对,各转接架体分别包括一对相互铰接的转接支杆,转接连杆位于转接架体之间,其两端分别与转接支杆的铰接部位接合,转接底杆设有一对,各转接底杆分别位于转接架体之间,其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位置的转接支杆底部,转接底杆两端还设有装配脚轮231,装配脚轮伸入装配滑槽内,转接顶杆设有一对,各转接顶杆分别位于转接架体之间,其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位置的转接支杆顶部,转接顶杆两端还设有与承托定位组件适配的配接滚轮241。承托定位组件包括承托顶架300,承托顶架采用板件围合成型,其内部开设有配接滑槽,配接滚轮伸入配接滑槽内,使转接架体可在承托顶架及支撑座架之间开合,带动承托顶架升降。气压减振组件包括减振气囊410及控制气阀420,减振气囊位于转接架体与支撑座架之间,其底部安装于支撑座架上,其顶部与转接架体接合,由减振气囊对转接架体的升降过程进行减振,控制气阀位于转接架体与支撑座架之间,其底部安装于支撑座架上,其顶部与转接架体接合,并通过管路与减振气囊连通,可通过控制气阀对减振气囊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通过调节减振气囊里的气体流量大小,使减振气囊的体积发生膨胀或收缩,从而实现减振器的上升和下降,该控制气阀控制着减振气囊的进/出气开关以及流量,从而实现减振气囊的上升和下降,控制气阀中有5个开关,分别对应手动进/排气,自动进/排气,快降。手动进/排气应用于驾驶员主观调节座椅的升/降,自动进/排气应用于颠簸路面上座椅的自动升/降,快降应用于驾驶员停车,准备离开驾驶室,座椅快速下降,为驾驶员离开座椅让开空间。液压减振组件包括减振阻尼器500,减振阻尼器位于转接架体与支撑座架之间,并与减振气囊分列于转接连杆两侧,其底部安装于支撑座架上,其顶部与转接架体接合,由减振阻尼器对转接架体的升降过程进行减振,该减振阻尼器为筒状,一种消振元件,它的工作形式就是利用本身的油液流动的阻力来消耗振动的能量,当减振阻尼器内的油缸活塞受外力作用移动时,油液高速流经阻尼孔道,通过摩擦消耗动能,转换为热量,通过缸筒传递到空气外,从而使车身底板对座椅的冲击作用减弱直至消失。该减振机构布置于座椅坐盆和滑轨之间,作为座椅主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由减振气囊及控制气阀组成的气压减振组件,由减振气囊对转接架体的升降过程进行减振通过控制气阀对减振气囊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还设置由减振阻尼器组成的液压减振组件,用于吸收和降低来自于颠簸路面传递给车身,车身传递给座椅,可显著地过滤路面及车身传递过来的振动加速度,有效保护驾驶员的脊椎,提高长途驾驶过程中的舒适性,缓解驾驶疲劳,从而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
32.在本实施例中,该减振机构整车竖直z方向上的运动总行程为200mm,其中145mm为人为主观调节行程,上缓冲区行程为30mm,下缓冲区行程为25mm;在整车前后x方向的运动总行程为30mm,皆为自动颠簸行程。与常用减振机构相比,还具有以下优点:
33.1)结构上大量采用薄板高强钢,重量轻(10.6kg),比传统减震器(14kg)小20%以上;
34.2)强度好,实验证明,能够承受130g加速度/95%假人前撞冲击;
35.3)承载范围广(50~190kg),承载上限比传统减震器(50~120kg)提高45%以上;
36.4)具备高度自回位功能,即不同体重驾驶员坐上去,座椅均能自动保持在同一高度;
37.5)几何尺寸更大,运动行程更大(200mm),比传统减震器(通常150mm以内)提高33%以上;
38.6)与传统固定阻尼不同,该减振机构采用的减振阻尼器的阻尼力值覆盖范围较广,并且是连续可调节的(8挡),可应对各种复杂的地面路况;
39.7)与传统控制气阀相比,该减振机构采用的气阀系统更先进,体积更小(50%以上),更加简单可靠,使用寿命更长;
40.8)传统阻尼器连接处都是悬臂结构,受力不均,容易发生疲劳断裂,该减振机构的减振阻尼器与减振气囊居中对称布置,结构受力均衡,疲劳寿命大幅提高;
41.9)该减振机构的板件具有翻边及加强筋结构,可大幅度提高侧向刚度和强度,进一步提高疲劳寿命。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