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pv中踏板安装结构及mpv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mpv中踏板安装结构及mpv。
背景技术:2.在传统mpv车型中,滑移门中踏板刚度是主要关注的设计项,中踏板刚度是保证滑移门滑移顺畅、乘员上车踩踏的重要参数。常规车型中纵梁为直梁,踏板通常考虑中踏板搭接边与骨架连接,局部增加特征进行加强,满足踏板刚度需求。
3.在某些mpv车型中,纵梁不是直梁设置,纵梁的承载能力下降,则必须要对中踏板、地板骨架连接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以提升中踏板的安装强度,保证中踏板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mpv中踏板安装结构及mpv,旨在解决当mpv车型的纵梁不是直梁设置导致承载能力下降,导致中踏板安装强度下降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mpv中踏板安装结构,包括:
6.纵梁,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
7.门槛,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并与所述纵梁并行设置;
8.中踏板,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并与设于所述纵梁和所述门槛之间;以及,
9.支撑组件,设于所述纵梁和所述门槛之间并与所述中踏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从车头到车尾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和第三支撑结构;
10.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三支撑结构分别搭接在所述纵梁和所述门槛之间,以使得所述纵梁、所述门槛和所述支撑组件形成一日字形框架。
11.可选地,所述mpv中踏板安装结构还包括导轨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中踏板上,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导轨和安装板,所述中踏板沿宽度方向折弯呈台阶设置,以形成有沿所述中踏板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
12.其中,所述第一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上侧,所述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台阶面的上侧并且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导轨的下侧与所述第二台阶面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台阶面的下侧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固定连接;
14.其中,所述加强板包括在宽度方向分布的两个折弯边,所述两个折弯边形成一定夹角,所述夹角的方向朝向所述中踏板设置。
15.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并分别与所述纵梁和所述门槛固定连接;
16.其中,所述中踏板靠近车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中踏板靠近车头一端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门槛和所述纵梁固定连接。
17.可选地,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位置,所述中踏板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与所述门槛的上侧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纵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
18.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门槛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踏板的下侧固定连接;以及,
19.第三支架,设于所述纵梁和所述中踏板之间,所述第三支架在车身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纵梁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中踏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20.可选地,所述mpv中踏板安装结构还包括地板,所述地板与所述纵梁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中踏板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纵梁在车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延伸板的上端与所述地板固定连接;
21.其中,所述第三支架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的上端与所述地板抵接,以使得所述纵梁、所述地板、所述中踏板和所述第三支架之间形成一盒状结构。
22.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三支撑结构之间还设有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支架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中踏板的下侧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纵梁的下侧固定连接。
23.可选地,所述第三支撑结构包括后悬安装板,所述后悬架安装板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中踏板位于车尾方向的一端和所述纵梁固定连接。
24.可选地,所述第三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五支架,所述第五支架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门槛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中踏板的下侧和所述后悬架安装板固定连接。
25.本发明还提出一种mpv,所述mpv包括如上所述的mpv中踏板安装结构,该mpv中踏板安装结构包括:
26.纵梁,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
27.门槛,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并与所述纵梁并行设置;
28.中踏板,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并与设于所述纵梁和所述门槛之间;以及,
29.支撑组件,设于所述纵梁和所述门槛之间并与所述中踏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从车头到车尾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和第三支撑结构;
30.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三支撑结构分别搭接在所述纵梁和所述门槛之间,以使得所述纵梁、所述门槛和所述支撑组件形成一日字形框架。
31.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mpv中踏板安装结构包括纵梁、门槛、中踏板和支撑组件,所述纵梁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所述门槛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并与所述纵梁并行设置;所述中踏板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并与设于所述纵梁和所述门槛之间;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所述纵梁和所述门槛之间并与所述中踏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从车头到车尾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和第三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三支撑结构分别搭接在所述纵梁和所述门槛之间,以使得所述纵梁、所述门槛和所述支撑组件形成一日字形框架。通过设置所述支撑组件,用以连接所述门槛和所述纵梁,以使得三者形成一日字形框架结构,此结构更加稳定且不易变形,所
述中踏板安装在所述日字形框架上,提升所述中踏板安装结构的强度,即使所述纵梁不是直梁设置,一样可以保证所述中踏板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mpv中踏板安装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图1中mpv中踏板安装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36.图4为图2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
37.图5为图1中mpv中踏板安装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图5中c-c处的剖面示意图;
39.图7为图5中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8为图1中mpv中踏板安装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1.图9为图8中第四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0为图1中mpv中踏板安装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3.图11为图1中中踏板和导轨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44.图12为图11中d-d处的剖面示意图;
45.图13为图1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4为图13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5为图1中mpv中踏板安装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6为图15中e-e处的剖面示意图。
49.附图标号说明:
5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纵梁421第二支架2门槛422第三支架3中踏板43第三支撑结构31第一台阶面431后悬架安装板32第二台阶面432第五支架33加强板44第四支架34第一延伸板5导轨组件4支撑组件51导轨41第一支撑结构52导轨安装板411第一支架6横梁4111第一支架加强件7地板42第二支撑结构8侧围
51.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3.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54.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5.在某些mpv车型中,纵梁不是直梁设置,纵梁的承载能力下降,则必须要对中踏板、地板骨架连接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以提升中踏板的安装强度,保证中踏板的稳定性。
56.鉴于此,本发明对mpv中踏板安装结构进行改进设计,旨在解决当mpv车型的纵梁不是直梁设置导致承载能力下降,导致中踏板安装强度下降的技术问题。
57.本发明提出一种mpv中踏板安装结构,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mpv中踏板安装结构一实施例,所述mpv中踏板安装结构包括纵梁1、门槛2、中踏板3和支撑组件4,所述纵梁1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所述门槛2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并与所述纵梁1并行设置;所述中踏板3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并与设于所述纵梁1和所述门槛2之间;所述支撑组件4设于所述纵梁1和所述门槛2之间并与所述中踏板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从车头到车尾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结构41、第二支撑结构42和第三支撑结构43;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41、所述第二支撑结构42和所述第三支撑结构43分别搭接在所述纵梁1和所述门槛2之间,以使得所述纵梁1、所述门槛2和所述支撑组件4形成一日字形框架。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所述支撑组件4,用以连接所述门槛2和所述纵梁1,以使得三者形成一日字形框架结构,此结构更加稳定且不易变形,所述中踏板3安装在所述日字形框架上,提升所述中踏板3安装结构的强度,即使所述纵梁1不是直梁设置,一样可以保证所述中踏板3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变形。
5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纵梁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呈槽型设置,并且所述纵梁1的槽口开口方向朝上。
59.请参阅图1至图4,图2为图1中所述mpv中踏板安装结构在上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41包括第一支架411,所述第一支架411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并分别与所述纵梁1和所述门槛2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中踏板3靠近车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11固定连接。
60.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架411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其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纵梁1和所述车身门槛2固定连接,构成所述日字形框架的第一条
横边。所述第一支架411同时还与车身b柱固定连接,进一步提升所述第一支撑结构41的稳定性。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411在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呈槽型并且槽口朝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411内还设有第一支架加强件4111,所述第一支架加强件4111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在其车身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设有沿上下方向折弯的翻折部,所述翻折部与所述第一支架411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壁贴合焊接,以提升所述第一支架411自身的结构强度;所述中踏板3靠近车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11靠近车尾方向的一侧壁固定连接,为了进一步提升连接强度,所述中踏板3与所述第一支架411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一支架411内的所述第一支架加强件4111的位置相对应。
61.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41位置的所述纵梁1向靠近所述门槛2一侧弯曲设置,因此在所述中踏板3靠近所述车头的一端可以与所述纵梁1搭接,所述中踏板3靠近车头一端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门槛2和所述纵梁1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中踏板3靠近车头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11固定连接,其两侧分别与所述门槛2和所述纵梁1固定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结构,保证所述中踏板3靠近车头的一端的结构稳定性。
62.请参阅图5至图7,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42的位置,所述中踏板3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与所述门槛2的上侧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纵梁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结构42包括:第二支架421和第三支架422,所述第二支架421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门槛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踏板3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22设于所述纵梁1和所述中踏板3之间,所述第三支架422在车身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纵梁1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2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中踏板3的下侧和所述第二支架4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63.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架421和所述第三支架422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架421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门槛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422在车身宽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三支架422的另一端与所述纵梁1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支架421和所述第三支架422共同构成所述日字形框架的第二条横边。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42的位置,所述中踏板3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与所述门槛2的上侧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纵梁1间隔设置,首先为保证所述中踏板3与所述门槛2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设置所述第二支架421分别与所述门槛2和所述中踏板3的下侧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421与所述中踏板3的安装面形成一定夹角,所述第二支架421靠近所述门槛2的一端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门槛2在车身宽度方向上朝里的一侧贴合焊接,所述第二支架421靠近所述中踏板3的一端设有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中踏板3下侧面贴合焊接,以形成一三角支撑结构;设置所述第三支架422用以将所述中踏板3的靠近所述纵梁1的一端与所述纵梁1连接,同时为提升连接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第三支架422在车身宽度方向的两端设有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安装面和第四安装面,所述第三安装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面和所述中踏板3之间,使所述第三支架422同时与所述第二支架421和所述中踏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安装面与所述纵梁1的下侧贴合焊接,增加安装点的力传递路径,所述中踏板3承载压力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二支架421和所述第三支架422传递到所述门槛2和所述纵梁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纵梁1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一次还连接有横梁6,所述横梁6与所述纵梁1连接的位置与所述第三支架422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提升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提升结构稳定性。
64.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升所述第二支撑结构42的强度,所述mpv中踏板安装结构还包括地板7,所述地板7与所述纵梁1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中踏板3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延伸板34,所述第一延伸板34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纵梁1在车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延伸板34的上端与所述地板7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支架422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的上端与所述地板7抵接,以使得所述纵梁1、所述地板7、所述中踏板3和所述第三支架422之间形成一盒状结构。所述第二延伸板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沿侧向延伸的第五安装面和第六安装面,所述第五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延伸板贴合焊接,所述第六安装面与所述纵梁1的侧部贴合焊接,以使得所述第三支架422与所述中踏板3和所述纵梁1分别呈两面搭接,连接更加牢固,同时,所述纵梁1、所述地板7、所述第一延伸板34、所述第三支架422以及两个所述第二延伸板共同围合成一盒状结构,结构更稳定且传力效果好,在所述中踏板3受力时形成骨架支撑,将力传递至所述地板7,减小上下方向变形量。
65.请参阅图8,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结构42和所述第三支撑结构43之间还设有第四支架44,所述第四支架44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支架44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中踏板3的下侧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纵梁1的下侧固定连接。在整车装配过程中,一般是先将车身骨架搭接完毕后,整体运输至下一个工位进行下一步的安装,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所述中踏板3靠近车尾一端的悬长过长,在运输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变形,影响整体结构的强度以及后面的装配,因此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42和所述第三支撑结构43之间设置第四支架44,用以连接所述中踏板3和所述纵梁1,减少所述中踏板3靠近车尾方向一端的悬长,同样可以起到加强整体安装结构强度的同时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形。请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支架44与所述第三支架422采用相似的搭接方式,所述纵梁1、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延伸板34和所述第四支架44同样围合形成一盒状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不做过多描述。
6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支架422和所述第四支架44的表面均设有凸包,所述凸包沿所述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用以增强所述第三支架422和所述第四支架44的结构强度。
67.请参阅图1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结构43包括后悬安装板,所述后悬架安装板431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中踏板3位于车尾方向的一端和所述纵梁1固定连接。当所述中踏板3靠近车尾一端承受压力时所述后悬安装板起支撑作用,可以有效的将力传递给所述纵梁1。
6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撑结构43还包括第五支架432,所述第五支架432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门槛2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中踏板3的下侧和所述后悬架安装板431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五支架432与所述第二支架421采用相似的搭接方式,所述第五支架432与所述中踏板3的安装面形成一定夹角,所述第五支架432靠近所述门槛2的一端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七安装面,所述第七安装面与所述门槛2在车身宽度方向上朝里的一侧贴合焊接,所述第二支架421靠近所述中踏板3的一端设有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八安装面,所述第八安装面与所述中踏板3下侧面贴合焊接,以形成一三角支撑结构;所述第八安装面设置在所述后悬安装板和所述中踏板3之间,使所述第五支架432靠近所述中踏板3的一端同时与所述中踏板3和所述后悬安装板固定连接,提升结构强度的同时,保证力的传递路径。
69.请参阅图11至图14,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mpv中踏板安装结构还包括导轨组件5,固定安装在所述中踏板3上,所述导轨组件5包括导轨51和导轨安装板52,所述中踏板3沿宽度方向折弯呈台阶设置,以形成有沿所述中踏板3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台阶面31和第二台阶面33;所述第一台阶面31位于所述第二台阶面33的上侧,所述导轨安装板5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台阶面31的上侧并且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导轨51的下侧与所述第二台阶面33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导轨安装板52固定连接。所述导轨安装板52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盖设在所述第一台阶面31上表面,另一侧沿所述车身宽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台阶面33上方并与所述导轨51的上侧固定连接,用以固定所述导轨51,同时补平所述第二台阶面33的落差,形成踏步,所述导轨组件5用以安装mpv的滑移门。
7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台阶面31的下侧设有加强板33,所述加强板33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台阶面31和所述第二台阶面33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33包括在车身宽度方向分布的两个折弯边,所述两个折弯边形成一定夹角,所述夹角的方向朝向所述中踏板3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33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所述中踏板3的下侧,所述加强板33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台阶面31的下侧和所述第二台阶面33的下侧固定连接,用以加强所述中踏板3的整体强度;其中,所述加强板33包括在宽度方向分布的两个折弯边,所述两个折弯边形成一定夹角,所述夹角的方向朝向所述中踏板3设置,所述两个折弯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台阶面31和所述第二台阶面33搭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台阶面31、所述第二台阶面33和所述加强板33的所述两个折弯边局部形成腔体结构,提升所述中踏板3整体的强度,防止所述中踏板3变形导致所述导轨51变形,导致所述滑移门滑动不顺畅。
71.请参阅图15和图1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门槛2与车身侧围8形成一矩形腔体结构,保证所述门槛2的整体强度,所述中踏板3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与所述门槛2点焊连接,用以支撑所述中踏板3的外侧;所述中踏板3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延伸板34,所述第一延伸板34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纵梁1在车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延伸板的上端设有折弯部并与所述地板7点焊连接,确保密封,并用以支撑所述中踏板3的内部。
72.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mpv,所述mpv包括mpv中踏板安装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发明所述mpv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