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前灯组的安装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9400发布日期:2022-09-14 17:53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前灯组的安装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前灯组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乘用车电动化、智能化、多元化的发展,车辆前灯组的造型差异日益增大,功能、结构日趋复杂;用户及市场竞争也对车辆外观配合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其中,常见一体式组合前大灯自定位式的安装结构,已无法满足现今车辆产品开发需求。而分体式前灯组凭借其能给予车辆更丰富多变的前脸造型空间,及更能兼容复杂、多元灯具功能的竞争优势,已然成为当今车辆的发展趋势。
3.现有技术中,分体式前灯组安装结构的常见安装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集成安装在车辆前端模块上;2)集成在前保险杠上;3)安装在焊接车身上;4)将分体灯组的灯壳做成一体。上述安装方式均存在缺陷,具体为:第一种安装方式,由于冲焊件自身工艺及制造精度水平限制,往往无法实现该种集成结构,多见于塑料前端模块或镁合金前端模块,而增加集成灯具安装功能导致前端模块零件y向尺寸增大。若为电动车,因其动力总成较燃油车小,发动机舱边梁y向开档尺寸普遍较小,采用该种安装方式将使灯具安装部分结构更加外悬于前端模块本体两侧,从而导致其性能与功能将难以满足。第二种安装方式,由于前保险杠自身强度的限制,除了分体的日间行车灯,转向灯等结构较简单,重量较轻的灯具外,其余如远近光灯,交互灯等结构功能较复杂、重量较重的灯具无法安装在保险杠上。第三种安装方式,将分体式前灯组安装结构设计进焊接车体内,将导致安装结构焊接层级较深,从而降低了整车级精度。第四种安装方式,由于使用一体式灯壳不利于适应不同配置下灯具功能的变化,从而导致零件尺寸增大、成本增加,同时,对安装空间的要求也更加严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前灯组的安装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分体式前灯组的安装结构存在零部件尺寸大,导致装配困难、性能和功能难以同时满足要求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体式前灯组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日间行车灯、远近光灯和交互灯,所述日间行车灯、远近光灯和交互灯均装配在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装配在白车身上。
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设置同时能安装日间行车灯、远近光灯和交互灯的安装支架,使得灯具安装点集中在一个独立的支架上,相比于将灯具分别通过支架装配在车体上,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优点,且避免了设置多个支架因制造公差累积导致装配困难的问题,提升了灯具的装配精度,同时也避免了将支架集成在其他零部件上,导致零部件尺寸过大的问题。解决了现有分体式前灯组的安装结构存在零部件尺寸大,导致装配困难、性能和功能难以同时满足要求的问题。
7.优选的,所述安装支架的整体呈矩形框架结构,且互为对边的边框呈非对称布置。
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将安装支架的整体设为矩形框架结构,既满足了前灯组所有灯的装配需求,又具有结构简单、轻量化、成本低的优点,且使互为对边的边框呈非对称布置,方便了装配,同时保证了装配的稳固性。
9.优选的,在所述安装支架的上边框上设有日间行车灯下安装点;在所述安装支架的下边框上设有交互灯安装点;在所述安装支架的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上均设有远近光灯安装点。
10.通过在安装支架的边框上合理设置日间行车灯、交互灯和远近光灯的安装点,有效保证了各灯装配的稳固性,同时避免了相互干涉。
11.优选的,所述安装支架通过第一连接支架、第二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装配在所述白车身的靠近机舱副驾驶的前部区域;所述安装支架和第一连接支架为刚性件,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为柔性件。
12.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支架、第二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将安装支架固定在白车身上,进一步有效保证了安装支架的稳固性,同时采用刚性件制成安装支架和第一连接支架,以及采用柔性件制成第二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也即安装支架和第一连接支架的强度大于第二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的强度,使得安装支架装配到车体上时,可根据安装支架的结构形状来调整第二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的构型和位置,不仅解决了制造公差的问题,还达到装配自适应的目的,具有平台通用化的优点。
13.优选的,所述安装支架的上边框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相连、下边框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相连、右边框与所述第三连接支架相连。
14.通过将安装支架的三个边框分别与第一连接支架、第二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相连,满足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进一步有效了保证了安装支架的稳固性。
15.优选的,在所述安装支架的下边框上和右边框上设有第一安装脚,所述第一安装脚上设有所述的远近光灯安装点;在所述安装支架的上边框上设有第二安装脚,所述第二安装脚上设有所述的日间行车灯下安装点;在所述安装支架右边框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三连接支架相连的第三安装脚。
16.优选的,在所述安装支架的上边框和下边框上均设有远近光灯定位孔。
17.通过在安装支架的上边框和下边框上均设置远近光灯定位孔,实现了远近光灯装配时的定位,进一步有效保证了装配精度。
18.优选的,所述远近光灯和交互灯之间为卡接配合。
1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将远近光灯和交互灯进行卡接配合,保证了远近光灯和交互灯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0.优选的,还包括前翼子板和前保险杠;所述前翼子板上设有日间行车灯定位孔和日间行车灯限位孔;所述日间行车灯上设有与所述日间行车灯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销,以及与所述日间行车灯限位孔相配合的限位销。
21.所述前保险杠上设有卡勾,所述日间行车灯上设有与所述卡勾相配合的卡接孔;
所述日间行车灯、远近光灯和交互灯的四周边缘均通过胶条与前保险杠过盈装配在一起。
2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在前翼子板上设置日间行车灯定位孔和日间行车灯限位孔,并在日间行车灯上设置与日间行车灯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销,以及与日间行车灯限位孔相配合的限位销,有效保证了远近光灯和交互灯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发明所述的安装结构。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分体式前灯组的安装结构,通过设置同时能安装日间行车灯、远近光灯和交互灯的安装支架,使得灯具安装点集中在一个独立的安装支架上,相比于将灯具分别通过支架装配在车体上,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优点,且避免了设置多个支架因制造公差累积导致装配困难的问题,提升了灯具的装配精度,同时也避免了将支架集成在其他零部件上,导致零部件尺寸过大的问题。解决了现有分体式前灯组的安装结构存在零部件尺寸大,导致装配困难、性能和功能难以同时满足要求的问题;2)通过设置多个连接支架将安装支架固定在白车身上,进一步有效保证了安装支架的稳固性,同时使安装支架和第一连接支架为刚性件,以及使第二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为柔性件,既保证了整体的强度,又可根据安装支架的结构形状来调整第二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的构型和位置,不仅解决了制造公差的问题,还达到装配自适应的目的,具有平台通用化的优点,在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安装支架与白车身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白车身与连接支架相连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日间行车灯、远近光灯和交互灯与安装支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前翼子板与日间行车灯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沿a-a处的剖视图;图8为图6中沿b-b处的剖视图;图9为间行车灯、远近光灯和交互灯与前保险杠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沿c-c处的剖视图;图11为图9中沿d-d处的剖视图。
26.其中,1-安装支架,11-日间行车灯下安装点,12-交互灯安装点,13-远近光灯安装点,14-第一安装脚,15-第二安装脚,16-第三安装脚,17-远近光灯定位孔,18-第一安装点,19-第三安装点;2-日间行车灯,21-定位销,22-限位销,23-卡接孔;3-远近光灯,31-卡孔;4-交互灯,41-卡子;5-白车身;6-第一连接支架;7-第二连接支架;8-第三连接支架;9-前翼子板,91-日间行车灯定位孔,92-日间行车灯限位孔;10-前保险杠,101-卡勾,102-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
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8.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29.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分体式前灯组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1、日间行车灯2、远近光灯3和交互灯4,所述日间行车灯2、远近光灯3和交互灯4均装配在安装支架1上,所述安装支架1装配在白车身5上。
30.通过设计能同时安装日间行车灯、远近光灯和交互灯的安装支架,使得灯具安装点集中在一个独立的安装支架上,相比于将灯具分别通过支架装配在车体上,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满足功能和性能要求的优点,且避免了设置多个支架因制造公差累积导致装配困难的问题,从而提升了灯具的装配精度,同时也避免了将支架集成在其他零部件上,导致集成后的零部件尺寸过大,导致空间布置困难的问题。解决了现有分体式前灯组的安装结构存在零部件尺寸大,导致装配困难、性能和功能难以同时满足要求的问题。
31.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相较于现有常见结构,更易于实现丰富的造型变化及配置变化。
32.为了满足分体式前灯组的装配需求,以及满足汽车轻量化和成本低的要求,将安装支架的整体设为矩形框架结构,同时,为了方便装配和保证装配的稳固性,将互为对边的边框进行非对称布置,以增大与灯具装配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整体的稳固性。
33.为了满足日间行车灯、远近光灯和交互灯同时装配的需求,以及装配稳固性和相互不干涉,在安装支架1的上边框上设置日间行车灯下安装点11;在安装支架1的下边框上设置交互灯安装点12;在安装支架1的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上均设置远近光灯安装点13。
34.为了保证安装支架的稳固性,以及避免与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设置第一连接支架6、第二连接支架7和第三连接支架8将安装支架1装配在焊接白车身5的靠近机舱副驾驶的前部区域;为了完全避免制造公差的问题,同时保证安装支架的稳固性,采用刚性件制成安装支架1和第一连接支架6,采用柔性件制成第二连接支架7和第三连接支架8,使得第二连接支架7和第三连接支架8实现对安装支架的随行变化,提升了安装支架的装配精度,以及达到了装配自适应配合的目的,具有平台通用化的优点。
35.为了保证安装支架的稳固性,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因此,将安装支架1的上边框与第一连接支架6相连、下边框与第二连接支架7相连、右边框与第三连接支架8相连。
36.为了避免装配时产生干涉,在安装支架1的下边框上和右边框上设置第一安装脚14,第一安装脚14上设有远近光灯安装点13;在安装支架1的上边框上设置第二安装脚15,第二安装脚15上设有日间行车灯下安装点11;
在安装支架1的右边框的中部设有用于与第三连接支架8相连的第三安装脚16。
37.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的上边框上设有与第一连接支架6相连的两个第一安装点18、下边框上设有与第二连接支架7相连的一个第二安装点、第三安装脚16上设有与第三连接支架8相连的一个第三安装点19。第一安装点18、第二安装点和第三安装点19均为留有x、y向配合余量的z向安装过孔,以提升装配的便利性。
38.其中,第一连接支架6、第二连接支架7和第三连接支架8均焊接在白车身5的靠近机舱副驾驶的前部区域。
39.为了提升远近光灯的装配精度,在安装支架1的上边框和下边框上均设置远近光灯定位孔17。
40.为了保证远近光灯和交互灯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特别是远近光灯和交互灯之间的z向配合间隙,在远近光灯3上设置卡孔31,同时在交互灯4上对应的位置设置卡子41,卡子41卡设在卡孔31中。
41.如图7中a1处和图8中a2处所示,为了保证日间行车灯与前翼子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在前翼子板9设置日间行车灯定位孔91和日间行车灯限位孔92,并在日间行车灯2上设置与日间行车灯定位孔91相配合的定位销21,以及与日间行车灯限位孔92相配合的限位销22。
42.如图10中a3处和图11中a4处所示,为了保证前保险杠与日间行车灯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特别是x向和z向的配合间隙,因此,在前保险杠19上设置卡勾101,并在日间行车灯2上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与卡勾101卡接配合的卡接孔23;为了保证前保险杠与日间行车灯、远近光灯和交互灯的四周边缘相贴合,以及装配的稳固性,因此,在日间行车灯2、远近光灯3和交互灯4的四周边缘设置胶条102与前保险杠10过盈装配在一起。
43.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实施例中的安装结构。
44.本实施例中的分体式前灯组的安装结构在实际装配过程中,首先通过装配工装将日间行车灯、远近光灯和交互灯装配固定在安装支架上,然后将安装支架通过第一连接支架、第二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焊接在白车身的靠近机舱副驾驶的前部区域,同时通过第二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的柔性特性实现对安装支架的自适应配合,保证了装配精度;再通过使用装配工装,实现安装支架与焊接白车身之间的装配精度,通过定位结构、限位结构、卡接结构实现日间行车灯、远近光灯和交互灯与翼子板和保险杠之间的装配关系和装配精度。
45.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