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装置

文档序号:32131659发布日期:2022-11-09 10:1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装置

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已经越来越普及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电机控制器的发展趋势是高功率、高效率、高集成度和高工作温度。
3.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单发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控制器在整车布置中存在线束布置复杂、线束成本高、易通过线束形成传导辐射等问题。
4.有鉴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控制装置存在线束布置复杂,且易通过线束形成传导辐射的问题。
6.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控制装置,包括:壳体、配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强电控制模块、薄膜电容、放电板、母线组件、直流接触端子、第一交流接触端子、第二交流接触端子、以及配置在所述强电控制模块上方的且被电磁辐射挡板包裹的弱电控制模块;
7.其中,所述强电控制模块包括增程模块和驱动模块;
8.其中,所述增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母线组件与所述直流接触端子电气连接,所述增程模块的输入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交流接触端子连接发电机,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所述母线组件与所述直流接触端子电气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交流接触端子连接驱动电机,所述直流接触端子用于连接蓄电池;
9.所述薄膜电容并在所述直流接触端子和所述放电板上。
10.优选地,还包括:配置在所述强电控制模块下方的散热装置。
11.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配置在所述壳体底部的散热水道、以及配置在所述壳体侧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12.其中,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散热水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散热水道的输出端连接。
13.优选地,所述增程模块包括:增程控制板、以及第一三相铜排、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三相铜排上的第一三相电流磁环;
14.其中,所述增程控制板的信号端与所述弱电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增程控制板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三相铜排与所述第一交流接触端子电气连接。
15.优选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控制板、以及第二三相铜排、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三相铜排上的第二三相电流磁环;
16.其中,所述驱动控制板的信号端与所述弱电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驱动控制板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三相铜排与所述第二交流接触端子电气连接。
packtm drive封装,例如采用金属底板和dbc(覆铜陶瓷基板)将sic芯片集成在一起,将sic芯片封装在模块中,降低了sic 单管使用的工艺难度,减少了焊接sic单管引入的杂散电感,提升了使用 sic器件的一致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可以附接有盖体13,其中,所述盖体13可以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壳体1。
31.在本实施例中,在控制装置工作在驱动模式下,所述蓄电池的电流通过所述母线组件7进入所述驱动模块5,所述驱动模块5进行逆变后,产生的三相电流通过所述第一交流接触端子9输送给所述驱动电机。
32.在控制装置工作在增程模式下,发电机旋转发电(可以由发动机带动发电机旋转),产生的三相电流通过所述第二交流接触端子10进入增程模块6,所述增程模块6对其进行整流后,通过所述母线组件7和所述直流接触端子8给所述蓄电池充电,其通过集成共用所述母线组件7,可以有效的解决了线束布置复杂,且易通过线束形成传导辐射的问题。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薄膜电容3用于给所述母线组件7进行滤波,在设备断电后,所述电容通过所述放电板14进行放电。
34.在本发明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配置在所述强电控制模块下方的散热装置。
3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散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强电控制模块进行散热,避免强电控制装置的温度过高,导致线路老化,出现用电事故的问题。
36.在本发明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配置在所述壳体1 底部的散热水道、以及配置在所述壳体1侧部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
37.其中,所述进水口11与所述散热管水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出水口12 与所述散热管水道的输出端连接。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所述增程模块6和驱动模块5的sic芯片封装成pin-fin结构,通过pin-fin结构直接插入水道,实现提高散热效率、节省体积、提高功率密度、提升可靠性的良好效果。
39.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对所述增程模块6和驱动模块5进行散热,例如,利用风扇对其进行散热,其方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应设置,这里不做具体限定,但这些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40.在本发明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增程模块6包括:增程控制板63、以及第一三相铜排62、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三相铜排62上的第一三相电流磁环61;
41.其中,所述增程控制板63的信号端与所述弱电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增程控制板63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三相铜排62与所述第一交流接触端子9电气连接。
42.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装置工作在驱动模式下,所述蓄电池的电流通过所述母线组件7进入所述驱动模块5,所述驱动模块5进行逆变后,产生的三相电流通过所述第一三相铜排62流经所述一交流接触端子,再通过所述第一交流接触端子9输送给所述驱动电机,其中,所述第一三相电流磁环61用于对流经所述第一三相铜排62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干扰进行屏蔽,避免其对弱电控制装置产生干扰。
43.在本发明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5包括:驱动控制板52、以及第二三相铜排51、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三相铜排51上的第二三相电流磁环53;
44.其中,所述驱动控制板52的信号端与所述弱电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驱动控制
板5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三相铜排51与所述第二交流接触端子10电气连接。
45.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装置工作在增程模式下,发电机旋转发电(由发动机带动发电机旋转),产生的三相电流通过所述第二交流接触端子10 流经所述第二三相铜排51,进而进入所述增程模块6,所述增程模块6对其进行整流后,通过所述母线组件7和所述直流接触端子8给所述蓄电池充电,其中,所述第二三相电流磁环53用于对流经所述第二三相铜排51 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干扰进行屏蔽,避免其对弱电控制装置产生干扰。
46.在本发明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母线组件7包括:母线铜排72、以及套设在所述母线铜排72上的母线磁环71。
4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母线磁环71用于对流经所述母线铜排72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干扰进行屏蔽,避免其对弱电控制装置产生干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装置对电流产生的电磁干扰进行屏蔽,这里不做具体限定,但这些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48.在本发明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配置在所述壳体1侧部的透气阀2。
49.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壳体1内部温度上升,气体受热膨胀,可通过透气阀2将气体排出,且透气阀2设有防水屏蔽层,不会导致水从透气阀2 流入控制装置而出现短路现象。
50.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汽车本体、配置在所述汽车本体上的蓄电池、驱动电机、发电机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控制装置,其中,蓄电池通过所述直流接触端子8和所述母线组件7与所述驱动模块5的输入端、所述增程模块6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驱动模块5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电气连接,所述增程模块6的输入端与所述发电机电气连接。
51.基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装置,通过将强电控制模块和弱电控制模块配置在一个壳体1内,并将所述弱电控制模块通过电磁辐射挡板包裹起来,避免弱电控制模块被强电产生的电磁辐射干扰,且所述弱电控制模块的增程模块6和驱动模块5通过公用一个母线组件7,可以有效的解决了线束布置复杂,且易通过线束形成传导辐射的问题。
52.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