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分析式建筑用转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77501发布日期:2022-10-12 08:5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分析式建筑用转载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运输领域,具体是一种数据分析式建筑用转载系统。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时用到的许多建筑机械,尤其是没有自走能力的设备,在当前工地工作完毕后往往需要转移到新的工地继续使用,这就需要利用运输车辆对这类机械进行运输,现有的运输车厢,为方便建筑机械的装卸,一般会将车厢设置为敞开式结构,但是这导致机械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防护,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大打折扣,而现有的安全性较高的封闭式车厢结构,在使用时机械设备的装卸又非常不便,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车厢结构进行改进,以保证对建筑机械设备运输的安全性和装卸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分析式建筑用转载系统,它使得建筑机械的装卸更加高效便捷,运输过程更加安全,实现了对建筑机械设备安全高效的转运操作。
4.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数据分析式建筑用转载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主体结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主体结构包括车厢主体、吊架,所述车厢主体的后侧设有门板,所述门板与车厢主体转动连接,所述车厢主体上设有驱动门板转动的动力杆,所述车厢主体与门板之间设有锁扣件,所述吊架的底部设有行走轮,所述吊架内设有多个用于对建筑机械固定的夹紧板,所述门板的内侧面和车厢主体内底部相对的位置均设有轨道槽,所述行走轮滚动连接在轨道槽上,所述车厢主体内设有牵引绳,所述车厢主体内设有可隐藏至车厢主体底部的转向轮,所述牵引绳的一端绕过转向轮后固定在吊架的前侧,所述车厢主体内设有配合吊架后侧使用的拉紧绳,所述车厢主体内的底部设有多个配合行走轮使用的卡位槽。
6.进一步的,所述卡位槽贯穿车厢主体内的底部,所述卡位槽内设有可升降运动的顶架,所述顶架上对称的设有固定辊,所述行走轮与固定辊的顶部相接触;卡位槽处设有接近开关。
7.进一步的,所述卡位槽的两侧对称的连通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吊架的底部对称的设有配合定位槽使用的定位块。
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内沿竖向滑动连接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与定位槽的底部之间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定位块与减震板的顶部相接触。
9.进一步的,所述车厢主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牵引转轴,所述牵引绳缠绕在牵引转轴上,所述车厢主体内的底部设有第一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内转动连接有拉紧转轴,所述拉紧绳缠绕在拉紧转轴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吊架的前后侧均设有吊环,所述牵引绳和拉紧绳的端部均设有配合吊环使用的吊钩。
11.进一步的,所述车厢主体内的底部设有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二收纳槽内转动连接
有支杆,所述转向轮转动连接在支杆的顶部,所述第二收纳槽内设有驱动支杆转动的第一伸缩杆;支杆的转动铰接处设有角度传感器。
12.进一步的,所述门板上设有多个伸缩槽,所述伸缩槽内滑动连接有可运动至伸缩槽外部的延伸板,伸缩槽内设有驱动延伸板滑动的第二伸缩杆,所述延伸板上的对应位置也设有轨道槽,所述锁扣件配合延伸板使用。
13.进一步的,所述锁扣件位于车厢主体后侧的顶部,所述锁扣件上设有锁孔,所述延伸板在第二伸缩杆的驱动下可进入锁孔的内部。
14.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板上设有多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贯穿吊架的侧壁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吊架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贯穿吊架的侧壁后与夹紧板转动连接;夹紧板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15.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本发明的车厢结构,包括车厢主体,车厢主体的后侧设置可转动的门板,门板在动力杆的作用下可转动至与地面接触,形成车厢主体与地面的桥接结构,从而将建筑机械放置在吊架中后,可利用吊架底部的行走轮在门板和车厢主体底部对应位置上的轨道槽内滚动移动,从而将建筑机械连同吊架高效的装载到车厢主体的内部,使得建筑机械可利用车厢主体自带的结构实现装卸操作,大大提高了对建筑机械装卸转运的效率;
17.2、在车厢主体内设置牵引绳,车厢主体内设有可隐藏至车厢主体内底部的转向轮,牵引绳绕过转向轮后与吊架的前侧固定,实现对吊架及建筑机械的有效牵引,转向轮在建筑机械从门板上倾斜运动时起作用,在门板转动至与车厢主体底部平齐后隐藏至车厢主体的底部,从而避免对吊架移动产生的干涉,保证牵引结构的有效性,同时吊架移动到位后利用拉紧绳对吊架的后侧进行拉紧固定,使得吊架的结构相对于车厢主体更加稳固,提高了建筑机械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18.3、行走轮的设置使得建筑机械的装卸更加便利,但是影响了建筑机械运输过程中相对于车厢主体的稳定性,因此在车厢主体内的底部设置多个配合行走轮使用的卡位槽,利用卡位槽对行走轮进行卡位限制,从而使得吊架与车厢主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固,进一步提高了建筑机械转运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9.附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附图2是本发明的后视图。
21.附图3是本发明的附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22.附图4是本发明的附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23.附图5是本发明的附图4中c-c方向的剖视图。
24.附图6是本发明的附图4中d-d方向的剖视图。
25.附图中所示标号:
26.1、车厢主体;2、吊架;3、门板;4、动力杆;5、锁扣件;6、行走轮;7、建筑机械;8、夹紧板;9、轨道槽;10、牵引绳;11、转向轮;12、拉紧绳;13、卡位槽;14、顶架;15、固定辊;16、定位槽;17、定位块;18、减震板;19、减震弹簧;20、牵引转轴;21、第一收纳槽;22、拉紧转轴;23、吊环;24、吊钩;25、第二收纳槽;26、支杆;27、第一伸缩杆;28、伸缩槽;29、延伸板;30、第二
伸缩杆;31、锁孔;32、导向杆;33、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
28.本发明所述是一种数据分析式建筑用转载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主体结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操控板、数据存储器以及相应检测部件,控制器分别与各功能部件电连接;主体结构包括车厢主体1、吊架2,车厢主体1为运输车的车厢部分,其底部设置车轮,实现车头带动车厢主体1的移动,吊架2为顶部敞口的架体结构,使用时将建筑机械通过吊运从顶部放入吊架2的内部,方便对建筑机械进行装卸操作,所述车厢主体1的后侧设有门板3,使得车厢主体1为仅有后侧敞口设置的封闭式结构,所述门板3与车厢主体1转动连接,后侧至远离车头的一侧,门板3的底部通过销轴或者铰链转动连接在车厢主体1后侧的底部,实现车厢主体1的开闭操作,装卸时从后侧的门板3处进行,所述车厢主体1上设有驱动门板3转动的动力杆4,具体的可使用电缸或者液压缸均可,动力杆4通过销轴或者铰链转动连接在车厢主体1的侧面,其活动端通过销轴或者铰链与门板3的侧面转动连接,通过动力杆4的伸缩操作实现门板3的开闭,从而使得门板3的开闭更加便捷,门板3转动后其顶部可与地面接触,使得门板3形成车厢主体1与地面之间的桥接斜面,建筑机械可通过桥接的斜面进入车厢主体1的内部,这就要求门板3使用承重较强的钢板制作,保证其承压强度,所述车厢主体1与门板3之间设有锁扣件5,锁扣件5用于在门板3关闭时对门板3进行锁定,保证车厢主体1后侧的关闭状态,保护内部设备的运输安全,所述吊架2的底部设有行走轮6,一般设置为四个或者更多的偶数个,行走轮6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真空胎或者充气胎均可,方便实现吊架2的移动,所述吊架2内设有多个用于对建筑机械7固定的夹紧板8,优选的,夹紧板8上设有用于检测是否夹紧建筑机械7的压力传感器;建筑机械7通过吊运从顶部放入吊架2的内部,之后利用多个方向的夹紧板8的移动实现对建筑机械7各个方向的限位,使得建筑机械7和吊架2组成相对固定的整体,此时只需要对吊架2进行移动和固定即可方便的实现对建筑机械7的装卸和固定,降低了装卸和固定的难度,提高装卸的效率;
29.所述门板3的内侧面和车厢主体1内底部相对的位置均设有轨道槽9,所述行走轮6滚动连接在轨道槽9上,轨道槽9由两者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为吊架2的移动提供导向,使得行走轮6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沿着轨道槽9进行准确移动,避免在运动过程中的倾斜,提高装卸过程中的安全性,使得吊架2及建筑机械7准确移动到车厢主体1内的制定位置,方便后期对吊架2的固定操作,所述车厢主体1内设有牵引绳10,牵引绳10一般使用钢丝绳材质,保证牵引力的足够,其利用现有任意驱动结构如卷扬机提供动力,实现牵引的动力供给,牵引动力的信号端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车厢主体1内设有可隐藏至车厢主体1底部的转向轮11,所述牵引绳10的一端绕过转向轮11后固定在吊架2的前侧,固定的位置位于建筑机械7及吊架2整体重心的下方,保证牵引的稳定性,利用牵引绳10为吊架2的移动提供动力,同时吊架2在倾斜的门板3上运动时,牵引绳10的方向经过转向轮11的转向后与门板3平行,实现对吊架2的准确牵引,而吊架2完全移动至门板3上之后,可利用动力杆4驱动门板3转动至与车厢主体1内底部平齐的方向,此时牵引绳10可直接对吊架2驱动牵引,因此此时可将
转向轮11通过运动隐藏至车厢主体1的底部,防止对吊架2的运动产生阻碍,使得对吊架2的驱动结构更加合理,驱动过程更加顺畅,保证了装卸的流畅性,提高装卸的效率。所述车厢主体1内设有配合吊架2后侧使用的拉紧绳12,吊架2携带建筑机械7沿着轨道槽9移动至车厢主体1内的制定位置后,利用拉紧绳12对吊架2的后侧进行固定,使得吊架2的位置在牵引绳10和拉紧绳12的作用下被有效的固定,避免转运过程中吊架2及建筑机械7的晃动,大大提高转运过程的稳固性和安全性,所述车厢主体1内的底部设有多个配合行走轮6使用的卡位槽13,行走轮6的设置可以方便吊架2的移动,但是其位于车厢主体1内时的稳固性较差,因此在吊架2运动的最终位置设置与行走轮6数量和位置相对的卡位槽13,吊架2运动到此位置后利用多个卡位槽13对多个行走轮6进行位置限制,使得吊架2整体的位置相对于车厢主体1的位置更加稳固,在转运过程中不易相对与车厢主体1晃动或者错位,进一步提高了转运的安全性。
30.优选的,所述卡位槽13贯穿车厢主体1内的底部,所述卡位槽13处设有用于检测行走轮6的接近开关,卡位槽13内设有可升降运动的顶架14,顶架14可在车厢主体1底部固定的液压缸或者电缸的带动下在卡位槽13内上下升降运动,所述顶架14上对称的焊接或者螺栓固定有固定辊15,固定辊15的侧面为弧形,所述行走轮6与固定辊15的顶部相接触,利用两个弧形结构对行走轮6提供有效的支撑,在装卸时,固定辊15在顶架14的带动下其顶部与车厢主体1内的底部平齐,使得吊架2运动后行走轮6正好位于两个固定辊15之间,实现对行走轮6位置的初步固定,然后吊架14下降时固定辊15上的行走轮6及吊架2整体下降,直至行走轮6完全隐藏至卡位槽13内,使得行走轮6失去滚动能力,此时吊架2相对与车厢主体1的位置就更加稳固,不易在转动时相对晃动,进一步提高了转运的稳固性。
31.优选的,所述卡位槽13的两侧对称的连通设置有定位槽16,所述吊架2的底部对称的设有配合定位槽16使用的定位块17,在顶架14带动吊架2向下运动时,定位块17沿竖向进入定位槽16的内部,由于卡位槽13的尺寸一般比行走轮6的尺寸要大,才能保证行走轮6准确的进入卡位槽13内,因此额外设置定位块17与定位槽16,使得吊架2相对与车厢主体1的位置更加准确,固定的效果更好。
32.优选的,所述定位槽16内沿竖向滑动连接有减震板18,所述减震板18与定位槽16的底部之间设有减震弹簧19,所述定位块17与减震板18的顶部相接触,定位块17在进入定位槽16内部的过程中,首先与减震板18接触,然后随着继续下降对减震板18底部的减震弹簧19进行压缩,使得最后固定时吊架2的整体结构能够在减震弹簧19的作用下相对于车厢主体1具备更好的缓冲能力,而在竖向方向被牵引绳10和拉紧绳12限制之后,在遇到比较崎岖的道路时,能够有效避免对吊架2及建筑机械7的硬性冲击,保护建筑机械7转运的完整性。
33.优选的,所述车厢主体1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牵引转轴20,牵引转轴20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所述牵引绳10的一端固定在牵引转轴20上后缠绕在牵引转轴20上,通过牵引转轴20的转动实现牵引绳10的收放,所述车厢主体1内的底部设有第一收纳槽21,第一收纳槽21由车厢主体1内的底部向下凹陷,所述第一收纳槽21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拉紧转轴22,所述拉紧绳12的一端固定在拉紧转轴22上后缠绕在拉紧转轴22上,这样的设置使得拉紧绳12在装卸过程中能够隐藏在第一收纳槽21内,避免对吊架2的运动产生干涉,装载完毕后将拉紧绳12从第一收纳槽21内取出固定在吊架2的后侧,使得其结构设置更加合理,
实际应用时对吊架2的固定效果更好。
34.优选的,所述吊架2的前后侧均设焊接或者螺栓固定有吊环23,所述牵引绳10和拉紧绳12的端部均设有配合吊环23使用的吊钩24,吊钩24能够勾住吊环23实现与吊架2的固定,使得与吊架2的固定和分离更加方便,方便牵引绳10和拉紧绳12在不使用时的便捷收纳。
35.优选的,所述车厢主体1内的底部设有第二收纳槽25,第二收纳槽25也由车厢主体1内的底部向内凹陷,所述第二收纳槽25内通过销轴或者铰链转动连接有支杆26,支杆26的转动铰接处优选连接设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转向轮1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杆26的顶部,所述第二收纳槽25内设有驱动支杆26转动的第一伸缩杆27,具体的可使用电缸或者液压缸(内设位移传感器的油缸)均可,其整体通过销轴或者铰链转动连接在第二收纳槽25内,活动端通过销轴或者铰链与支杆26转动连接,通过第一伸缩杆27的伸缩操作实现对支杆26的转动驱动,使得支杆26顶部的转向轮11可转动至第二收纳槽25的外部或者收纳至第二收纳槽25的内部,结构简单,转向轮11的使用和收纳更加便捷。
36.优选的,所述门板3上设有多个伸缩槽28,伸缩槽28贯穿门板3的顶部,所述伸缩槽28内滑动连接有可运动至伸缩槽28外部的延伸板29,延伸板29可穿过顶部的贯穿位置后向外延伸,从而使得门板3的整体长度得到延伸,在车厢主体1的整体高度较高时,可以利用延伸板29延伸后与地面接触,实现门板3和延伸板29组成坡度更加缓和的桥接结构,方便吊架2更加稳定的从桥接结构进入车厢主体1的内部,伸缩槽28内设有驱动延伸板29滑动的第二伸缩杆30,第二伸缩杆30的信号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具体的可使用电缸或者液压缸均可,其活动端与延伸板29固定,所述延伸板29上的对应位置也设有轨道槽9,所述锁扣件5配合延伸板29使用,延伸板29延伸后与地面接触,吊架2底部的行走轮6因此穿过延伸板29、门板3、车厢主体1内底部上的轨道槽9进入车厢主体1的内部,使得吊架2的整个运动过程更加稳固,并且在门板3关闭后,驱动延伸板29伸出门板3后与锁扣件5配合实现对门板3的限位,将车厢主体1关闭,不需要在额外设置固定结构,使得延伸板29的利用率更好,对门板3关闭的结构更加稳固和方便。
37.优选的,所述锁扣件5焊接或者螺栓固定于车厢主体1后侧的顶部,所述锁扣件5上设有锁孔31,锁孔31沿竖向贯穿锁扣件5,所述延伸板29在第二伸缩杆30的驱动下可进入锁孔31的内部,延伸板29进入锁孔31内部后,门板3相对车厢主体1就不能再继续转动,从而实现对门板3的锁定效果,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锁定的稳固性。
38.优选的,所述夹紧板8上焊接或者螺栓固定有多个导向杆32,所述导向杆32贯穿吊架2的侧壁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吊架2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杆33,所述调节杆33的一端贯穿吊架2的侧壁后与夹紧板8转动连接,夹紧板8在进行操作时,通过转动调节杆33就能使得夹紧板8及导向杆32相对吊架2的侧壁移动,直至与建筑机械7接触为止,实现对建筑机械7各个方向的夹紧限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对建筑机械7的固定效果更好。
39.工作原理:本发明的车厢结构,包括车厢主体1,车厢主体1的后侧设置可转动的门板3,门板3在动力杆4的作用下可转动至与地面接触,形成车厢主体1与地面的桥接结构,从而将建筑机械7放置在吊架2中后,可利用吊架2底部的行走轮6在门板3和车厢主体1底部对应位置上的轨道槽9内滚动移动,从而将建筑机械7连同吊架2高效的装载到车厢主体1的内部,使得建筑机械7可利用车厢主体1自带的结构实现装卸操作,大大提高了对建筑机械7装
卸转运的效率;在车厢主体1内设置牵引绳10,车厢主体1内设有可隐藏至车厢主体1内底部的转向轮11,牵引绳10绕过转向轮11后与吊架2的前侧固定,实现对吊架2及建筑机械7的有效牵引,转向轮11在建筑机械7从门板3上倾斜运动时起作用,在门板3转动至与车厢主体1底部平齐后隐藏至车厢主体1的底部,从而避免对吊架2移动产生的干涉,保证牵引结构的有效性,同时吊架2移动到位后利用拉紧绳12对吊架2的后侧进行拉紧固定,使得吊架2的结构相对于车厢主体1更加稳固,提高了建筑机械7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行走轮6的设置使得建筑机械7的装卸更加便利,但是影响了建筑机械7运输过程中相对于车厢主体1的稳定性,因此在车厢主体1内的底部设置多个配合行走轮6使用的卡位槽13,利用卡位槽13对行走轮6进行卡位限制,从而使得吊架2与车厢主体1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固,进一步提高了建筑机械7转运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