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及包括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65220发布日期:2022-11-05 00:31阅读:90来源:国知局
汽车座椅及包括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及包括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2.近年来,车辆、特别是轿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这不仅包括作为人们旅行或者携带或运输东西的工具的主要用途,而且还包括出于各种运动用途、娱乐活动或舒适乘坐目的的各种用途,这些用途在静止状态下(即,当车辆停车时)也可提供。因此,提高客厢中的舒适性和方便性已成为车辆使用者最关心的问题。目前汽车座椅的使用场景有限,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多使用场景的汽车座椅及包括其的汽车。
4.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包括:
5.座椅支架,包括连接支点,所述连接支点设于所述座椅支架的后端;
6.坐盆框架,所述坐盆框架在所述连接支点处与所述座椅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坐盆框架从所述座椅支架的前端向后端延伸,且自下向上弯折设置;及
7.靠背框架,与所述坐盆框架连接,所述靠背框架与所述坐盆框架相对所述座椅支架同步旋转。
8.可选的,所述汽车座椅包括第一活动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活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角调器总成,所述第一角调器总成设于所述连接支点处,并与所述座椅支架、所述坐盆框架连接。
9.可选的,所述第一角调器总成包括角调器、与所述角调器连接的角调连杆以及与所述角调连杆连接的角调电机,所述角调器包括角调器壳体以及设于所述角调器壳体内的角调器主体,所述角调器壳体连接于所述座椅支架的所述连接支点处,所述角调连杆从所述角调器壳体的外部延伸至内部,与所述角调器主体连接,所述角调电机与所述角调连杆连接,所述角调电机驱动所述角调连杆沿其周向方向旋转,以带动所述角调器主体和所述坐盆框架相对所述座椅支架沿所述角调连杆的周向旋转。
10.可选的,所述座椅支架包括第一座椅支架和第二座椅支架,所述第一座椅支架和所述第二座椅支架在所述连接支点处均设有所述角调器,所述角调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座椅支架的所述角调器连接,所述角调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座椅支架的所述角调器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支点向上凸出设于所述第一座椅支架与所述第二座椅支架的顶部。
11.可选的,所述第一座椅支架和所述第二座椅支架中的至少一者的内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从所述座椅支架的前端向后端延伸,所述角调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板。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座椅支架和所述第二座椅支架均包括座椅滑轨和座椅主体,所述座椅主体设置所述连接支点,与所述坐盆框架连接;所述座椅主体带动所述坐盆框架相对所述座椅滑轨在所述座椅支架的前端和后端之间滑动连接。
13.可选的,所述靠背框架与所述坐盆框架活动连接,所述靠背框架相对所述坐盆框架旋转。
14.可选的,所述汽车座椅包括第二活动连接组件,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角调器总成,所述第二角调器总成设于所述靠背框架与所述坐盆框架的连接处,所述靠背框架通过所述第二角调器总成与所述坐盆框架活动连接。
15.可选的,所述靠背框架与所述坐盆框架相对所述座椅支架同步旋转的旋转角度范围不超过90
°

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汽车座椅。
17.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支架、坐盆框架及靠背框架,座椅支架包括连接支点,连接支点设于座椅支架的后端;坐盆框架在连接支点处与座椅支架活动连接;坐盆框架从座椅支架的前端向后端延伸,且自下向上弯折设置,靠背框架与坐盆框架连接,靠背框架与坐盆框架相对座椅支架同步旋转。如此设置,靠背框架与坐盆框架作为整体,相对座椅支架同步旋转,使汽车座椅的使用场景更多,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1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20.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所示为图1的汽车座椅的后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所示为图1的汽车座椅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所示为图1的汽车座椅的侧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所示为图1所示的汽车座椅的坐盆框架旋转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所示为图5所示的汽车座椅的a1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7所示为图5所示的汽车座椅的a2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8所示为图5所示的汽车座椅的a3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9所示为图5所示的汽车座椅的a4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10所示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的一个使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所示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的另一个使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2所示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的又一个使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3所示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的其他一个使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4.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
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35.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6.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支架、坐盆框架及靠背框架,座椅支架包括连接支点,连接支点设于座椅支架的后端;坐盆框架在连接支点处与座椅支架活动连接;坐盆框架从座椅支架的前端向后端延伸,且自下向上弯折设置,靠背框架与坐盆框架连接,靠背框架与坐盆框架相对座椅支架同步旋转。如此设置,靠背框架与坐盆框架作为整体,相对座椅支架同步旋转,使汽车座椅的使用场景更多,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37.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及包括其的汽车。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汽车座椅及包括其的汽车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8.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1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的汽车座椅1的后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的汽车座椅1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1的汽车座椅1的侧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4所示,汽车座椅1包括座椅支架11、坐盆框架12及靠背框架13。座椅支架11包括连接支点111,连接支点111设于座椅支架11的后端。坐盆框架12在连接支点111处与座椅支架11活动连接。坐盆框架12从座椅支架11的前端向后端延伸,且自下向上弯折设置。靠背框架13与坐盆框架12连接,靠背框架13与坐盆框架12相对座椅支架11同步旋转。该座椅支架11的后端指的是坐盆框架12连接靠背框架13的一端。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b1指示的是从座椅支架11的前端指向座椅支架11的后端的方向。用户从座椅支架11的前端坐于坐盆框架12,在座椅支架11的后端背靠靠背框架13。在本实施例中,坐盆框架12活动连接于座椅支架11的后端,其前端不受约束,使坐盆框架12具有更大的折叠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坐盆框架12从座椅支架11的前端向后端延伸,且自下向上弯折设置,使靠背框架13与坐盆框架12同步旋转的空间增大,使其折叠后的体积越小,占用空间越小。在本实施例中,坐盆框架12为一体结构,结构简单。
39.在上述方案中,靠背框架13与坐盆框架12作为整体,相对座椅支架11同步旋转,使汽车座椅1的使用场景更多。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背框架13与坐盆框架12相对座椅支架11同步旋转的旋转角度范围不超过90
°
。例如,通过整体旋转坐盆框架12和靠背框架13,使整体能够调整到具有125
°
~135
°
(优选值为129
°
)之间的零压舒适感的位置,如此使用户感觉放松的状态,使用体验更好。还例如,通过整体旋转坐盆框架12和靠背框架13,使靠背框架13
作为坐垫,使坐盆框架12作为靠背。用户从后备箱门进入,可以乘坐在靠背框架13上,椅靠在坐盆框架12上,实现钓鱼姿态。如此增加使用场景,提升用户体验。
40.图5所示为图1所示的汽车座椅1的坐盆框架12旋转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5所示的汽车座椅1的a1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所示为图5所示的汽车座椅1的a2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所示为图5所示的汽车座椅1的a3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所示为图5所示的汽车座椅1的a4处的局部放大图。结合图1至图9所示,汽车座椅1包括第一活动连接组件,第一活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角调器总成14,第一角调器总成14设于连接支点111处,并与座椅支架11、坐盆框架12连接。在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角调器总成包括角调器141、与角调器141连接的角调连杆142以及与角调连杆142连接的角调电机143。角调器141包括角调器壳体144以及设于角调器壳体144内的角调器主体145,角调器壳体144连接于座椅支架11的连接支点111处,角调连杆142从角调器壳体144的外部延伸至内部,与角调器主体145连接,角调电机143与角调连杆142连接,角调电机143驱动角调连杆142沿其周向方向旋转,以带动角调器主体145和坐盆框架12相对座椅支架11沿角调连杆142的周向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坐盆框架12、靠背框架13、角调器141和角调连杆142组成的整体为旋转部分,座椅支架11、角调电机143组成的整体相对于前述的旋转部分保持固定。使用时,角调电机143开始动作,带动角调连杆142转动,从而带动角调器主体和坐盆框架12的整体转动,从而实现坐盆框架12的折叠功能。如此设置,利用角调电机143调节,以实现电动调节,操作便利。且该角调电机143为无极调节电机,可以调节不同的旋转角度,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使用场景更丰富。
41.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座椅支架11包括第一座椅支架112和第二座椅支架113,第一座椅支架112和第二座椅支架113在连接支点111处均设有角调器141,角调连杆142的一端与第一座椅支架112的角调器141连接,角调连杆142的另一端与第二座椅支架113的角调器141连接。第一座椅支架112和第二座椅支架113的角调器141通过角调连杆142连接,角调电机143驱动角调连杆142转动,以带动两侧的第一座椅支架112和第二座椅支架113的角调器141和与其连接的坐盆框架12旋转,其旋转的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在此不再赘述。将连接支点111向上凸出设于第一座椅支架112与第二座椅支架113的顶部。如此设置,使坐盆框架12与第一座椅支架112和第二座椅支架113之间具有适当的空间,且结合坐盆框架12从座椅支架11的前端向后端延伸,且自下向上弯折设置,使靠背框架13与坐盆框架12同步旋转时,具有足够的空间,旋转范围更多,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42.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座椅支架112和第二座椅支架113中的至少一者的内侧设有固定板114,固定板114从座椅支架11的前端向后端延伸,角调电机143固定于固定板1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座椅支架112上设有固定板114,该固定板114起到固定角调电机143的作用。如此设置,使角调电机143相对固定于座椅支架11,不易移动,稳定可靠。
43.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座椅支架112和第二座椅支架113均包括座椅滑轨115和座椅主体116,座椅主体116设置连接支点111,与坐盆框架12连接。座椅主体116带动坐盆框架12相对座椅滑轨115在座椅支架11的前端和后端之间滑动连接。在折叠坐盆框架12和靠背框架13时,可调节座椅主体116带动坐盆框架12相对座椅滑轨115移动至座椅支架11的前端,如此使得折叠后的汽车座椅1的体积更小。在正常使用时,可调节座椅主体116带动坐盆框架12相对座椅滑轨115移动至座椅支架11的后端,如此使得汽车座椅1的前端的空间较
大,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空间,提升用户体验。
44.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背框架13与坐盆框架12活动连接,靠背框架13相对坐盆框架12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背框架13与坐盆框架12相对座椅支架11同步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背框架13相对坐盆框架12独立旋转。靠背框架13不仅可实现与坐盆框架12同步旋转,还可相对坐盆框架12独立旋转。如此可实现不同的旋转角度,以增加不同的使用场景。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汽车座椅1包括第二活动连接组件,第二活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角调器总成15,第二角调器总成15设于靠背框架13与坐盆框架12的连接处,靠背框架13通过第二角调器总成15与坐盆框架12活动连接。第二角调器总成15的结构、连接关系以及实现过程与第一角调器总成14的结构、连接关系以及实现过程类似,可参见上文中的第一角调器总成14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46.图10所示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的一个使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汽车座椅1可作为常规行驶乘坐座椅功能。图11所示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的另一个使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调节汽车座椅1的坐盆框架12相对座椅支架11旋转,以进行折叠收纳,节省占用空间。图12所示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的又一个使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调节汽车座椅1的靠背框架13相对坐盆框架12旋转,以将靠背框架13放平,坐盆框架12通过活动旋转,实现成床的功能。图13所示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的其他一个使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分别调节汽车座椅1的坐盆框架12相对座椅支架11旋转,且靠背框架13相对座椅支架11旋转,以配合汽车内的行李舱,转换靠背框架13和坐盆框架12,也可以作为休闲使用,如可在车内钓鱼等。在上述方案中,通过靠背框架13与坐盆框架12相对座椅支架11同步旋转,以及靠背框架13相对坐盆框架12旋转的结合使用,可实现图10至图13所示的使用场景,调节方式灵活且丰富,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提升用户需求。
4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图1至图9实施例所示的任一项的多个汽车座椅。如果汽车内设有多个上述汽车座椅时,在需要容纳空间时,可适当调节坐盆框架12和/或靠背框架13的角度,可实现折叠,增加储物空间,以便于收纳。并且也可实现展开,实现不同的使用场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48.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49.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