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外装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71568发布日期:2023-04-18 21:34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外装板结构,尤其涉及外装板材与加强该外装板材的加强构件的接合结构。


背景技术:

1、在乘用车等车辆中,需要持续性地轻量化。作为对此的一个策略,人们谋求车辆的外装板材的薄化。通过这样使得外装板材薄化,能够使得车辆轻量化,但用户进行洗车、打蜡时外装板材会凹陷,从外观品质的观点来看并不优选。针对如上问题,也能考虑采用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

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车门外板和复数个第1加强构件及复数个第2加强构件的外装板结构。复数个第1加强构件分别是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构件,沿着车门外板的内侧面弯曲,且与车门外板的内侧面接合。复数个第2加强构件分别是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构件,沿着车门外板的内侧面弯曲,且与车门外板的内侧面接合。

3、能够采用上述那样的第1加强构件及第2加强构件来加强外装板材,能够抑制洗车时、打蜡时等情况下的外装板材的凹陷。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146789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从进行加强以抑制外装板材的凹陷的观点来看,需要对外装板材的内侧面在确保支撑刚性的情况下接合加强构件。

3、但是,若要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由于第1加强构件及第2加强构件与外装板材的内侧面的接合,可能会在形成车辆外观的外装板材的外侧面出现凹凸,由此导致外观品质的降低。即,在车辆(尤其是乘用汽车)中,为了提高气动特性、外观品质等会构成具有复杂形状的外装板材的外侧面,因此很难使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第1加强构件及第2加强构件在外装板材内侧面的整个区域均匀地密接。因此,在车辆的外装板中,在要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时,可能会有如下情况:外装板材的一部分发生由于第1加强构件及第2加强构件的接合而被拉入内侧(第1加强构件及第2加强构件侧)等情况并变形,在形成车辆外观的外装板材的外侧面出现凹凸。

4、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外装板结构,根据该车辆的外装板结构,能够对外装板材在确保支撑刚性的状态下接合加强构件,并抑制由于加强构件的接合导致的在外装板材的外侧面的凹凸的产生,且即使在打蜡等时用户按压外装板材的情况下也能将外装板材的凹陷抑制地较小。

5、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6、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具备外装板材和加强构件。所述外装板材具有构成车辆中外观的一部分的外侧面。所述加强构件沿所述外装板材的内侧面配设,且具有针对在所述外装板材的厚度方向输入的按压力加强所述外装板材的加强面部。

7、在本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所述加强构件的所述加强面部具有复数个接合部和连结部。所述复数个接合部沿着所述外装板材的内侧面相互分离且分别与所述外装板材的内侧面接合。所述连结部在沿着所述外装板材的内侧面的状态下延伸并将相邻的所述接合部相互连结。所述加强构件还具有沿着所述外装板材的内侧面设于所述加强面部的外周缘的加强外周缘部。

8、所述外装板材的内侧面和所述连结部在按压力未从所述外装板材的外侧面向该外装板材中厚度方向内侧输入、或者输入的所述按压力不足规定值时相互空有间隙地分离,在从所述外装板材的外侧面向该外装板材中厚度方向内侧有所述规定值以上的按压力输入时相互抵接。

9、本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还具备接合中间部,该接合中间部配设于所述外装板材中内侧面的板外周缘部和所述加强构件中所述加强外周缘部之间,并接合所述板外周缘部和所述加强外周缘部。所述接合中间部的刚性高于所述加强构件中的所述加强面部。

10、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在稳定时(没有按压力输入或输入的按压力不足规定值的状态),仅加强构件的加强面部中的复数个接合部与外装板材的内侧面接合,连结部不与外装板材的内侧面接合。因此,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即使没有准确地配合外装板材的内侧面形状形成连结部,在外装板材的外侧面也难以产生变形导致的凹凸。

11、而且,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在有上述规定值以上的按压力输入外装板材的外侧面时,加强构件的连结部和外装板材的内侧面相互抵接。因此,例如即使在打蜡时、洗车时等情况下用户从外装板材的外侧面以上述规定值以上的按压力进行按压时,加强构件的连结部与外装板材的内侧面抵接,由此也能够抑制该外装板材大幅凹陷。因此,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从车辆的外观品质的观点来看是优越的。

12、另外,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外装板材的板外周缘部和加强构件的加强外周缘部在之间夹有接合中间部的状态下接合,接合中间部的刚性高于加强构件的加强面部。因此,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能够抑制在外装板材的外侧面产生变形导致的凹凸,并对外装板材的内侧面在具有高支撑刚性的情况下接合加强构件。

13、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可以为:所述接合中间部与所述外装板材及所述加强构件为不同构件,且分别与所述板外周缘部及所述加强外周缘部接合。

14、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接合中间部与外装板材及加强构件作为不同构件构成,因此易于使得接合中间部相对于加强构件的加强面部来说具有高刚性,有利于对外装板材的内侧面在具有高支撑刚性的情况下接合加强构件。

15、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可以为:所述接合中间部由杨氏模量高于所述加强构件中的至少所述加强面部的材料形成。

16、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使用杨氏模量至少高于加强面部的材料形成接合中间部,由此,即使不加厚接合中间部的厚度也能对外装板材的内侧面在具有高支撑刚性的情况下接合加强构件。

17、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可以为:所述加强构件的所述加强面部由树脂材料形成,所述外装板材由轻合金或者树脂材料形成,所述接合中间部由轻合金形成。

18、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外装板材由轻合金或者树脂材料形成,加强构件由树脂材料形成,因此有利于车辆的外装板结构的轻量化、即车辆的轻量化。

19、另外,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接合中间部由轻合金形成,因此有利于配合外装板的内侧面形状、加强构件的加强外周缘部的形状等将接合中间部的形状加工成各种形状。且通过由轻合金形成接合中间部,例如与使用钢铁材料等形成时相比有利于轻量化。

20、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可以为:所述接合中间部中,第1接合面部、第2接合面部、连结面部一体形成。所述第1接合面部与所述加强构件中的所述加强外周缘部接合。所述第2接合面部与所述外装板材中的所述板外周缘部接合。所述连结面部连结所述第1接合面部和所述第2接合面部。

21、另外,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可以为:所述连结面部使得在所述外装板材的厚度方向,所述第1接合面部从所述外装板材的内侧面分离。

22、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在从外装板材的内侧面向内侧分离的部分接合加强构件的加强外周缘部和接合中间部的第1接合面部,因此即使由于加强外周缘部和第1接合面部的接合导致产生变形,也难以影响外装板材的外侧面,能够抑制在外装板材的外侧面产生凹凸。

23、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可以为:所述外装板材中的所述板外周缘部和所述接合中间部中的所述第2接合面部通过包边加工接合。

24、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外装板材的板外周缘部和接合中间部的第2接合面部通过一直以来在车辆制造中采用的包边加工进行接合,因此与使用特殊的加工方法接合时相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

25、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可以为:在从所述外装板材的厚度方向俯视观察所述加强构件的所述加强面部时,所述加强构件中,相互相邻的3个所述接合部和将该3个所述接合部相互连结的3个所述连结部构成三角形。

26、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相互相邻的3个接合部和将其进行连结的3个连结部连结并构成三角形,因此能够采用简易结构并抑制在沿着外装板材的内侧面的方向上的加强面部的变形等。因此,有利于在打蜡等时有按压力输入外装板材的情况下通过加强部材的加强面部的加强作用抑制外装板材中产生的变形导致的凹凸。

27、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可以为:在从所述外装板材的厚度方向俯视观察所述加强构件的所述加强面部时,所述接合部具有六边形的外观形状,所述连结部从各个所述接合部向六个方向放射状延伸。

28、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加强构件的加强面部中的连结部从接合部向六个方向放射状延伸,因此能够将打蜡等时从外装板材向连结部输入的按压力从接合部向与该接合部连结的其他连结部均等分散。

29、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可以为:所述外装板材是车门外板,在将所述车门外板配置为闭塞所述车辆的车门开口时,所述加强面部配设于与所述车门开口重合的区域,该外装板结构还具备内板,该内板在从所述外装板材的厚度方向俯视观察该外装板材时,配设为覆盖所述加强构件,且通过所述加强外周缘部接合。

30、在上述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外装板结构中,作为外装板材的具体例,采用车门外板,且在车门内侧接合内板以使得覆盖并隐藏加强构件,因此在关闭车门的状态下不会从座舱内侧看到加强构件,从美观的观点上来看是优越的。

31、发明效果

32、在上述各形态所涉及的外装板结构中,能够对外装板材在确保了支撑刚性的状态下接合加强构件,并抑制由于加强构件的接合导致的在外装板材的外侧面的凹凸的产生,且即使在打蜡等时用户按压外装板材的情况下也能将外装板材的凹陷抑制地较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