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液结构及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95333发布日期:2023-01-31 23:5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管(100)、吸液管(200)和出气管(300),所述第一集流管(100)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出气管(300)设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并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100),沿着所述出气管(300)的出气方向,所述出气管(300)的内径呈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的趋势,所述吸液管(200)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内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集流管(100)的底部,所述吸液管(20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出气管(300)内径最小的位置并连通所述出气管(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200)的内壁设有螺旋槽,以使气体能够沿着所述螺旋槽旋入所述出气管(30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200)的内壁设有螺旋凸起,相邻所述螺旋凸起和所述吸液管(200)的内壁围设形成所述螺旋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200)延伸至所述第一集流管(100)底部的一端设有止转斜面(210),所述第一集流管(100)的底部对应所述止转斜面(210)设有止挡头(400),所述止挡头(400)沿着所述吸液管(200)的周向止挡于所述止转斜面(210)的两端,以阻止所述吸液管(200)围绕自身轴线发生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头(400)对应所述止转斜面(210)设有配合斜面,所述止挡头(400)通过所述配合斜面对应贴合所述止转斜面(21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头(400)设有连通槽(410),所述连通槽(410)包括设于所述止挡头(400)顶部的第一开口和设于所述止挡头(400)侧部的第二开口,所述连通槽(410)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吸液管(200),且所述连通槽(410)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10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卡扣(500),所述卡扣(500)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的内壁,另一端卡接于所述吸液管(200)的外壁,且多个所述卡扣(500)沿着所述吸液管(200)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200)的外壁设有多个卡环(220),多个所述卡环(220)沿着所述吸液管(200)的延伸方向止挡于所述卡扣(500)的两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300)的竖直高度h和所述第一集流管(100)沿着竖直方向的总高度h满足,0.4h<h<0.5h。10.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600)、第二集流管(700)、芯体(800)和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液结构,所述进气管(600)设于所述第二集流管(700)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并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700),所述芯体(800)设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和所述第二集流管(700)之间并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100)和所述第二集流管(700)。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排液结构及换热器,排液结构包括第一集流管、吸液管和出气管,第一集流管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出气管设于第一集流管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并连通第一集流管,沿着出气管的出气方向,出气管的内径呈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的趋势,吸液管的一端设于第一集流管内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至第一集流管的底部,吸液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出气管内径最小的位置并连通出气管。本申请提供的排液结构及换热器,解决了现有的排液方式导致换热器体积增大进而影响换热器安装的问题。响换热器安装的问题。响换热器安装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龚耿标 潘梦涵 卢道枫 陈卫玲 裘佳乐 许敏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银轮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8
技术公布日:2023/1/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