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充电运行误差补偿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510187发布日期:2023-03-21 22:2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桩充电运行误差补偿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充电桩运行误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桩充电运行误差补偿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出行也越来越便利,有众多的出行方式可供选择,出行方式有步行、电动自行车和助力车等,而由于目前人们日常出行路途的特点大多为旅途短和时效要求高,故而很大一部分人选择电动自行车出行,现如今,电动自行车出入电梯的事故频发,故而大多小区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禁止出入电梯,进而衍生出很多充电桩平台,用于给电动自行车提供充电功能,但是在电动自行车充电的过程中,若是充电桩充电运行误差过大,一方面影响用户的切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保证收费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影响充电桩的电量与费用的平衡,不利于充电桩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充电桩的电量误差进行分析。
3.现有充电桩的电量误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当前要求,但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其具体体现在:(1)现有充电桩的电量误差在进行损耗电量分析时大多是对充电桩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的符合性进行分析,一方面忽略了充电桩所处位置的温度对电量损耗的影响,温度的高低影响电动自行车的充电效率,现有技术对这一层面的忽视导致充电桩电量损耗的分析不够精确,进而无法为电量损耗量的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对电流电压的稳定性分析不够深入,电流电压不稳定也会对电量的损耗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在电流电压的影响力度的分析不够准确,无法保障电流电压的误差分析的精确性,综合来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充电桩运行质量分析的准确度。
4.(2)现有技术中对充电桩内充电接口的使用情况和于充电接口连接的充电设备的新旧情况关注度不高,进而在分析充电桩内充电接口的充电损耗系数时,充电损耗系数的分析结果不够准确,从而导致分析结果难以使人信服,可能出现充电损耗系数过于低的现象,进而难以保障用户的使用权益,不利于充电桩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充电运行误差补偿控制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问题。
6.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充电桩充电运行误差补偿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s1.充电适宜充电时长匹配:从充电桩运行平台获取目标小区内的充电桩,进而获取充电桩对应的各接入端,筛选充电桩对应的各目标接入端,进而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适宜充电量。
7.s2.目标接入端温度分析:从充电桩内置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在设定的各检测时间点的温度,进而据此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温度适宜系数。
8.s3.目标接入端运行参数分析:从充电桩运行平台获取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在各设定时间点的运行参数,其中运行参数包括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进而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运行质量系数。
9.s4.目标接入端损耗分析:从目标小区的监控视频中提取充电桩附近的监控视频,进而对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连接的充电设备对应的外观质量进行分析,从而综合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损耗系数。
10.s5.目标接入端充电量误差分析:基于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运行质量系数和充电损耗系数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量误差评估系数,进而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修正充电量。
11.s6.目标接入端计费误差分析:基于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修正充电量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实际费用。
12.s7.目标接入端误差处理:基于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实际费用进行相应处理。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筛选充电桩对应的各目标接入端,进而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适宜充电量,其具体分析方法为:s11:从充电桩运行平台获取充电桩对应的各接入端的接入状态,其中接入状态包括连接状态和未连接状态,将接入状态为连接状态的接入端标记为目标接入端,进而得到充电桩对应的各目标接入端。
14.s12:从充电桩运行平台获取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充电设备的工作功率,并获取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消费金额。
15.s13:从云数据库中提取充电设备所属各工作功率对应的单位消费金额所属的适宜充电时长,进而将其与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充电设备的工作功率进行对比,筛选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单位消费金额所属的适宜充电时长,将其标记为ai′

16.s14: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适宜充电时长,其计算公式为:εi=ai*ai′
,其中εi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对应的适宜充电时长,ai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消费金额,i表示为各目标接入端的编号,i=1,2,...,n。
17.s15: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适宜充电时长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单位适宜时长对应的适宜充电量,进而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适宜充电时长与单位适宜时长对应的适宜充电量相乘,从而得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适宜充电量。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温度适宜系数,其具体分析方法为:s21:基于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在各检测时间点的温度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的温度均值,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ηi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的温度均值,t
im
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在第m个检测时间点的温度,m表示为各检测时间点的编号,m=1,2,...,l,l表示为检测时间点的数量。
19.s22:从云数据库中提取目标小区所属各季节对应的温度均值,并根据当前时间点获取目标小区当前季节对应的温度均值,将其标记为μ。
20.s23: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温度适宜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温度适宜系数,e表示为自然常数。
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运行质量系数,其具体分析方法为:s31: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在各设定时间点对应的输出电流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充电桩对应的安全输出电流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在各设定时间点对应的输出电流符合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σ
ij
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在第j个设定时间点对应的输出电流符合系数,i
ij
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在第j个设定时间点对应的输出电流,i

表示为充电桩对应的安全输出电流,j表示为各设定时间点的编号,j=1,2,...,k。
22.s32:根据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在各设定时间点对应的输出电流获取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最大输出电流和最小输出电流,将其分别标记为i
imax
、i
imin
,进而据此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输出电流稳定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w'i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输出电流稳定系数。
23.s33:同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在各设定时间点对应的输出电流符合系数分析方法一致,分析得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在各设定时间点对应的输出电压符合系数,并将其标记为θ
ij

24.s34:同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输出电流稳定系数分析方法一致,分析得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在各设定时间点对应的输出电压稳定系数,并将其标记为
25.s35: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运行质量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运行质量系数,k表示为设定时间点的数量,λ1、λ2、λ3、λ4、λ5分别表示为预设的输出电流符合、输出电流稳定、输出电压符合、输出电压稳定、温度适宜所属的权重因子。
2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损耗系数,其具体分析方法为:s41:从目标小区的监控视频中提取充电桩附近的监控视频中获取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连接的充电设备在各设定时间点对应的外观图像,进而将其与预设的各使用程度系数对应充电设备的特征图像进行对比,若充电桩所属某目标接入端连接的充电设备在某设定时间点对应的外观图像与某使用程度系数对应充电设备的特征图像匹配成功,则将该使用程度系数标记为充电桩所属该目标接入端连接的充电设备在该设定时间点对
应的使用程度系数标记为s”,反之,则将充电桩所属该目标接入端连接的充电设备在该设定时间点对应的使用程度系数标记为s。
27.s42:获取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连接的充电设备在各设定时间点对应的使用程度系数,进而将其标记为si′j,其中si′j=s

或s。
28.s43: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的充电设备对应的损耗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的充电设备对应的损耗系数。
29.s44:从充电桩运行平台获取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的各次使用信息,其中使用信息包括使用时长和使用电量。
30.s45:统计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的总使用时长,进而从云数据库中提取各使用时长损耗系数对应的使用时长区间,并将其与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的总使用时长进行对比,筛选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使用时长损耗系数。
31.s46:统计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总使用电量,进而将其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单位使用电量对应的损耗系数相乘,从而得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使用电量损耗系数。
32.s47:统计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的总使用次数,并将其标记为ci。
33.s48: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损耗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φi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损耗系数,ρi、τi分别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对应的使用时长损耗系数、使用电量损耗系数,c

表示为预设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允许使用次数,γ1、γ2、γ3、γ4分别表示为预设的充电设备损耗、使用时长损耗、使用电量损耗、使用次数对应的占比因子。
3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量误差评估系数,其具体分析方法为:s51: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运行质量系数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各运行误差评估系数对应的运行质量系数区间进行对比,筛选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运行误差评估系数,并将其标记为ξi。
35.s52: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损耗系数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硬件误差系数对应的充电损耗系数区间进行对比,筛选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硬件误差系数,并将其标记为di。
36.s53: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量误差评估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ψi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量误差评估系数,δ1、δ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运行误差、硬件误差对应的比例系数。
3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修正充电量,其具体方法为: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量误差评估系数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单位充电量误差评估系数对应的修正充电量进行相乘,进而得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
对应的修正充电量。
3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实际费用,其具体分析方法为: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适宜充电量减去修正充电量,进而得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实际充电量,进而将其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单位充电量对应的实际费用相乘,进而得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实际费用。
3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实际费用进行相应处理,其具体方法为: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实际费用发送到充电桩运行平台,进而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消费金额减去实际费用,得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修正费用,并对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用户账号的进行退款,并将退款信息发送到充电桩所属目标接入端对应的用户账号。
4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充电桩电量误差在进行损耗电量分析时不仅对充电桩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的符合性进行分析,而且综合考虑充电桩所处位置的温度和对电流电压的稳定性这两个层面的影响,一方面避免出现因电流电压分析不准确而导致充电桩电量损耗分析不精确的问题,为电量损耗量的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保障了电流电压分析的精确性,综合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充电桩运行质量分析的准确度。
41.(2)本发明对充电桩内充电接口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使用时长、使用电量和总使用次数对充电损耗的影响,同时也对与充电接口连接的充电设备的情况进行分析,进而确保充电损耗系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使分析结果更具有说服力,避免出现充电损耗系数过于低的现象,进而更合理得保障用户的使用权益,有利于充电桩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42.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43.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5.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桩充电运行误差补偿控制方法,包括:s1.充电适宜充电时长匹配:从充电桩运行平台获取目标小区内的充电桩,进而获取充电桩对应的各接入端,筛选充电桩对应的各目标接入端,进而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适宜充电量。
46.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筛选充电桩对应的各目标接入端,进而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适宜充电量,其具体分析方法为:s11:从充电桩运行平台获取
充电桩对应的各接入端的接入状态,其中接入状态包括连接状态和未连接状态,将接入状态为连接状态的接入端标记为目标接入端,进而得到充电桩对应的各目标接入端。
47.s12:从充电桩运行平台获取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充电设备的工作功率,并获取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消费金额。
48.s13:从云数据库中提取充电设备所属各工作功率对应的单位消费金额所属的适宜充电时长,进而将其与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充电设备的工作功率进行对比,筛选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单位消费金额所属的适宜充电时长,将其标记为ai′

49.s14: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适宜充电时长,其计算公式为:εi=ai*ai′
,其中εi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对应的适宜充电时长,ai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消费金额,i表示为各目标接入端的编号,i=1,2,...,n。
50.s15: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适宜充电时长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单位适宜时长对应的适宜充电量,进而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适宜充电时长与单位适宜时长对应的适宜充电量相乘,从而得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适宜充电量。
51.s2.目标接入端温度分析:从充电桩内置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在设定的各检测时间点的温度,进而据此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温度适宜系数。
52.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温度适宜系数,其具体分析方法为:s21:基于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在各检测时间点的温度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的温度均值,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ηi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的温度均值,t
im
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在第m个检测时间点的温度,m表示为各检测时间点的编号,m=1,2,...,l,l表示为检测时间点的数量。
53.s22:从云数据库中提取目标小区所属各季节对应的温度均值,并根据当前时间点获取目标小区当前季节对应的温度均值,将其标记为μ。
54.s23: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温度适宜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温度适宜系数,e表示为自然常数。
55.s3.目标接入端运行参数分析:从充电桩运行平台获取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在各设定时间点的运行参数,其中运行参数包括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进而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运行质量系数。
56.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运行质量系数,其具体分析方法为:s31: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在各设定时间点对应的输出电流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充电桩对应的安全输出电流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在各设定时间点对应的输出电流符合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σ
ij
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在第j个设定时间点对应的输出电流符合系数,iij
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在第j个设定时间点对应的输出电流,i

表示为充电桩对应的安全输出电流,j表示为各设定时间点的编号,j=1,2,...,k。
57.s32:根据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在各设定时间点对应的输出电流获取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最大输出电流和最小输出电流,将其分别标记为进而据此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输出电流稳定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w'i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输出电流稳定系数。
58.s33:同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在各设定时间点对应的输出电流符合系数分析方法一致,分析得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在各设定时间点对应的输出电压符合系数,并将其标记为θ
ij

59.s34:同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输出电流稳定系数分析方法一致,分析得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在各设定时间点对应的输出电压稳定系数,并将其标记为
60.s35: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运行质量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61.其中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运行质量系数,k表示为设定时间点的数量,λ1、λ2、λ3、λ4、λ5分别表示为预设的输出电流符合、输出电流稳定、输出电压符合、输出电压稳定、温度适宜所属的权重因子。
62.本发明的充电桩电量误差在进行损耗电量分析时不仅对充电桩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的符合性进行分析,而且综合考虑充电桩所处位置的温度和对电流电压的稳定性这两个层面的影响,一方面避免出现因电流电压分析不准确而导致充电桩电量损耗分析不精确的问题,为电量损耗量的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保障了电流电压分析的精确性,综合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充电桩运行质量分析的准确度。
63.s4.目标接入端损耗分析:从目标小区的监控视频中提取充电桩附近的监控视频,进而对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连接的充电设备对应的外观质量进行分析,从而综合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损耗系数。
64.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损耗系数,其具体分析方法为:s41:从目标小区的监控视频中提取充电桩附近的监控视频中获取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连接的充电设备在各设定时间点对应的外观图像,进而将其与预设的各使用程度系数对应充电设备的特征图像进行对比,若充电桩所属某目标接入端连接的充电设备在某设定时间点对应的外观图像与某使用程度系数对应充电设备的特征图像匹配成功,则将该使用程度系数标记为充电桩所属该目标接入端连接的充电设备在该设定时间点对应的使用程度系数标记为s”,反之,则将充电桩所属该目标接入端连接的充电设备在该设定时间点对应的使用程度系数标记为s。
65.s42:获取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连接的充电设备在各设定时间点对应的使用程度系数,进而将其标记为si′j,其中si′j=s

或s。
66.s43: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的充电设备对应的损耗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的充电设备对应的损耗系数。
67.s44:从充电桩运行平台获取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的各次使用信息,其中使用信息包括使用时长和使用电量。
68.s45:统计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的总使用时长,进而从云数据库中提取各使用时长损耗系数对应的使用时长区间,并将其与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的总使用时长进行对比,筛选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使用时长损耗系数。
69.s46:统计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总使用电量,进而将其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单位使用电量对应的损耗系数相乘,从而得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使用电量损耗系数。
70.s47:统计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的总使用次数,并将其标记为ci。
71.s48: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损耗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φi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损耗系数,ρi、τi分别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对应的使用时长损耗系数、使用电量损耗系数,c

表示为预设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允许使用次数,γ1、γ2、γ3、γ4分别表示为预设的充电设备损耗、使用时长损耗、使用电量损耗、使用次数对应的占比因子。
72.本发明对充电桩内充电接口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使用时长、使用电量和总使用次数对充电损耗的影响,同时也对与充电接口连接的充电设备的情况进行分析,进而确保充电损耗系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使分析结果更具有说服力,避免出现充电损耗系数过于低的现象,进而更合理得保障用户的使用权益,有利于充电桩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73.s5.目标接入端充电量误差分析:基于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运行质量系数和充电损耗系数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量误差评估系数,进而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修正充电量。
74.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量误差评估系数,其具体分析方法为:s51: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运行质量系数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各运行误差评估系数对应的运行质量系数区间进行对比,筛选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运行误差评估系数,并将其标记为ξi。
75.s52: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损耗系数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硬件误差系数对应的充电损耗系数区间进行对比,筛选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硬件误差系数,并将其标记为di。
76.s53: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量误差评估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ψi表示为充电桩所属第i个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量误差评估系数,δ1、δ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运行误差、硬件误差对应的比例系数。
77.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修正充电量,其具体方法为: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充电量误差评估系数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单位充电量误差评估系数对应的修正充电量进行相乘,进而得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修正充电量。
78.s6.目标接入端计费误差分析:基于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修正充电量分析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实际费用。
79.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实际费用,其具体分析方法为: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适宜充电量减去修正充电量,进而得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实际充电量,进而将其与云数据库中存储的单位充电量对应的实际费用相乘,进而得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实际费用。
80.s7.目标接入端误差处理:基于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实际费用进行相应处理。
81.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实际费用进行相应处理,其具体方法为: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实际费用发送到充电桩运行平台,进而将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消费金额减去实际费用,得到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的修正费用,并对充电桩所属各目标接入端对应用户账号的进行退款,并将退款信息发送到充电桩所属目标接入端对应的用户账号。
82.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