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以及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91428发布日期:2022-11-08 19:52阅读:44来源:国知局
座椅以及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车辆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以及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装配技术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对于汽车的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定速巡航、车载电话、车载互联网系统以及车载娱乐系统,汽车座椅显示装置作为汽车的车载娱乐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一般安装在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的头枕上面,供后排座椅的乘客播放视频、电视以及游戏娱乐等,对于提升后排乘客的乘车体验起到重要作用。
3.然而,传统的汽车座椅显示装置一般是固定在头枕上,影响不同身高乘客的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以及交通工具,用于解决座椅显示装置晃动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位于座椅本体背面的稳定机构。其中,稳定机构包括用于夹持待支撑件的夹持件、与夹持件固定连接的三轴电机以及陀螺仪。陀螺仪用于检测夹持件的抖动信号;三轴电机用于根据抖动信号调整夹持件的角度。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支架组件的稳定机构通过陀螺仪采集待支撑件的抖动信号,并根据抖动信号调整三轴电机的转向和转速,减小待支撑件晃动,进而使待支撑件保持稳定状态,提高乘客的体验感。
8.在一些实施例中,三轴电机包括第一轴电机、第二轴电机以及第三轴电机;第一轴电机用于驱动待支撑件沿第一轴旋转;第二轴电机用于驱动待支撑件沿第二轴旋转;第三轴电机用于驱动待支撑件沿第三轴旋转;第一轴、第二轴以及第三轴三者均相交;第一轴电机、第二轴电机以及第三轴电机均与夹持件连接。利用三轴电机可以调节待支撑件在各个方向上的旋转角度。
9.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用于夹持待支撑件;第一轴电机与第一夹持部连接,第二轴电机与第二夹持部连接,第三轴电机与第二夹持部连接。待支撑件在每个方向上的旋转角度可以单独进行调节。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稳定机构还包括磁吸件;磁吸件设置于夹持件上,用于与待支撑件磁吸连接。利用磁吸件为待支撑件提供电源,减少走线对待支撑件角度调节的影响。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还包括伸缩机构,伸缩机构与稳定机构连接,用于带动稳定机构沿与背面相交的方向伸缩。通过支架组件的伸缩机构调整待支撑件与乘客之间的距离,达到最佳观看位置。
12.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机构为液压推杆机构,液压推杆机构包括推杆,推杆与稳定
机构连接。液压推杆机构的伸缩距离小于100mm,推杆222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本体的内部具有容纳腔;伸缩机构位于容纳腔内,伸缩机构伸出容纳腔与稳定机构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伸缩机构位于座椅本体的容纳腔内,减少支架组件占用空间。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与稳定机构连接,用于带动稳定机构沿与座椅本体底面相交的方向升降。通过支架组件的升降机构调整待支撑件的高度,以满足不同身高和不同需求的乘客使用。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构与伸缩机构连接,用于带动伸缩机构沿与座椅本体底面相交的方向升降,从而带动稳定机构沿与座椅本体底面相交的方向升降。升降机构通过带动伸缩机构升降而带动稳定机构升降,进而带动待支撑件的升降。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构为滚珠丝杠机构,滚珠丝杠机构包括丝杠,丝杠沿与底面相交的方向延伸。滚珠丝杠机构具有传动效率高、精度高以及升降速度快等特点。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构还包括相互啮合的蜗轮和蜗杆以及升降驱动电机;蜗轮与丝杠连接;蜗杆与升降驱动电机连接。利用蜗轮和蜗杆能够实现反自锁效果,进而保证升降平台的平稳运行。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滚珠丝杠机构还包括升降平台,升降平台沿丝杠升降;支架组件包括的伸缩机构固定于升降平台靠近底面一侧。升降平台的上升位置能够尽可能靠近座椅本体容纳腔的顶部。
19.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本体的背面具有开口,开口的延伸方向与伸缩机构的升降方向相同。伸缩机构穿过开口与稳定机构连接。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还包括毛刷条,毛刷条覆盖至少部分开口。毛刷条覆盖开口以及伸缩机构与稳定机构连接的部分,防止灰尘或者异物通过开口进入容纳腔内部。
21.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还包括收纳结构,收纳结构位于座椅本体的背面,且靠近座椅本体的底面设置;收纳结构用于在稳定机构、伸缩机构以及升降机构处于初始化状态时,收纳稳定机构。稳定机构收纳于收纳机构,增大后排座椅的使用空间,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以及乘客上下车时的便捷性。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位于收纳结构靠近座椅本体的表面。保护层能够保护并缓冲收纳结构内的待支撑件。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结构远离座椅本体表面的材料与座椅本体表层结构的材料相同。座椅更为美观。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还包括碰撞传感器;碰撞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信号,根据碰撞信号控制稳定机构、伸缩机构以及升降机构初始化。在发生碰撞时,能够迅速将待支撑件快速收缩和下降至收纳结构内,避免乘客撞击到待支撑件造成伤害,保护乘客安全。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加速度信号,根据加速度信号控制稳定机构、伸缩机构以及升降机构初始化。在紧急制动时,能够迅速将待支撑件快速收缩和下降至收纳结构内,避免乘客撞击到待支撑件造成伤害,保护乘客安全。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还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接收外部信号,根据外部信号控制稳定机构,和/或伸缩机构,和/或升降机构,以调整夹持件的角度和位置。处理器与
稳定机构、伸缩机构以及升降机构通信连接,通过调整夹持件的角度和位置来调整待支撑件的角度和位置。
27.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本体还包括头枕,稳定机构远离座椅本体底面的表面位于头枕靠近座椅本体底面一侧。稳定机构位于头枕的下方,且不会遮挡前排座椅的头枕。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还包括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作为待支撑件夹持于夹持件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还能够用于夹持外部设备。
29.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的座椅和后排座椅;后排座椅位于座椅靠近座椅本体背面的一侧。
30.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交通工具,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的座椅,其有益效果与座椅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后排座椅还包括按钮,按钮用于向支架组件发送外部信号。乘客可以通过后排座椅的按钮调节待支撑件的旋转角度、距离以及高度,以获得最佳使用角度。
32.在一些实施例中,交通工具还包括遥控器,遥控器用于向支架组件发送外部信号。乘客可以通过遥控器调节待支撑件的旋转角度、距离以及高度,以获得最佳使用角度。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稳定机构的爆炸图;
3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稳定机构工作原理图;
4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4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4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3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3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3c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的支架组件初始化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4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4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保护工作原理图;
51.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保护工作原理图。
52.附图标记
53.1-交通工具;2-发动机;3-电气设备;4-底盘;5-车身;10-座椅;100-座椅本体;110-头枕;200-支架组件;201-支架底座;202-旋转连接件;203-安装板;204-安装块;205-活动块; 206-轨道;207-升降器;208-固定座;209-控制器;210-稳定机构;211-第一轴电
机;212-第二轴电机;213-第三轴电机;214-第一夹持部;215-第二夹持部;216-磁吸件;220-伸缩机构; 221-伸缩驱动电机;222-推杆;223-液压推杆腔;230-升降机构;231-丝杠;232-升降平台; 233-光轴;234-支撑底座;235-蜗轮;236-蜗杆;237-升降驱动电机;300'-座椅显示装置; 300-电子设备;400'-开口;400-毛刷条;500-收纳结构;碰撞传感器-600。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55.以下,术语“第二”、“第一”等仅用于描述方便,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二”、“第一”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6.此外,本技术实施例中,“上”、“下”、“左”、“右”等方位术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相对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可以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附图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5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此外,术语“相耦接”可以是直接的电性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的电性连接。术语“接触”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的接触。
58.本技术实施例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 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5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交通工具,该交通工具可以是轿车、公共汽车、客车等公路类交通工具,还可以是火车、动车、高铁、轻轨、地铁等轨道类交通工具,还可以是邮轮、客轮、帆船等水域类交通工具,还可以是飞机、客机、直升机等航空类交通工具。本技术实施例对上述交通工具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均是以交通工具为轿车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60.示例一种交通工具的结构,如图1所示,交通工具1主要包括发动机2、电气设备3、底盘4以及车身5。
61.发动机2是交通工具1的动力装置。发动机2包括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燃料系以及点火系(柴油机没有点火系)。
62.电气设备3包括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起动机、仪表、照明装置、音响装置以及雨刷器。
63.底盘4用于支撑并安装发动机2和电气设备3等部件,以形成交通工具1的整体架构,并接受发动机2的动力,使交通工具1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底盘4包括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以及制动系。
64.车身5安装在底盘4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者装载货物。轿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轿车车身的作用主要是保护驾驶员,并构成良好的空气力学环境。
65.其中,车身5内设置有座椅10。座椅10由椅背以及座垫组成。座垫和靠背具有一定的弹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10还包括头枕。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10还包括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可以使座椅10前后移动、上下移动或者改变座垫和椅背之间的倾斜角度。
67.其中,座椅10包括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后排座椅位于前排座椅靠近座椅本体背面的一侧,也就是说,后排座椅位于前排座椅的后方。前排座椅一般设置为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
68.随着智能电动汽车和科技的发展,用户在汽车上花费的时间日益增多,同时也对车身5 中的娱乐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后排乘客的乘车体验感,会在中高配置的智能车身中配置显示装置,通常设置在前排座椅的头枕处,以供坐在后排座椅的乘客播放视频、电视以及游戏娱乐等。同时,座椅显示装置的屏幕尺寸也日趋增大。然而,传统的座椅显示装置一般固定在前排座椅的头枕上,乘客在使用过程中需保持视线与头枕持平的位置,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导致乘客的体验感不佳。
69.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支架组件。上述座椅显示装置300'安装在支架组件上,支架组件固定在座椅10的头枕处。
70.支架组件包括支架底座201、旋转连接件202、安装板203、安装块204、活动块205以及轨道206。
71.其中,支架底座201固定在座椅显示装置300'远离显示屏的背面。旋转连接件202套设于支架底座201内。旋转连接件202远离支架底座201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边耳。安装板 203的一侧板体上设置有u型缺口,u型缺口底部两侧设置有连接孔。旋转连接件202套设于u型缺口内,并通过螺丝(图2中未示出)穿过边耳和连接孔,使安装板203与旋转连接件202固定连接。安装板203的另一侧板体上设置有腰圆孔。安装块204朝向安装板203的一侧设置有插孔,且在插孔上侧的板体设置有定位孔。安装板203插于插孔内,安装板203 上的腰圆孔为调节孔,用于调节安装板203插入深度,定位孔定位安装板203。轨道206夹于活动块205侧壁的凹槽内。安装块204连接活动块205。
72.这样一来,座椅显示装置300'与支架底座201固定连接后,座椅显示装置300'能够围绕旋转连接件202进行大角度旋转,座椅显示装置300'还可以沿安装板203伸缩。当乘客不使用座椅显示装置300'时,可以将座椅显示装置300'向后推进,使座椅显示装置300'与座椅的头枕平齐。
73.然而,座椅显示装置300'仅能实现前后伸缩以及大角度旋转,当针对不同身高的乘客,支架组件无法实现座椅显示装置300'上下升降的效果。此外,当将座椅显示装置300'收缩回去,放置在与头枕平齐的位置时,当交通工具1发生碰撞或者紧急制动,容易使乘客头部碰撞在座椅显示装置300'上,导致乘客受伤。另外,座椅显示装置300'的位置需要乘客手动调节,且座椅显示装置300'没有固定结构,无法使座椅显示装置300'以一个角度进行固定,交通工具1在颠簸路况下容易使座椅显示装置300'产生晃动,导致乘客眩晕,使用感降低。
74.基于此,为了解决座椅显示装置300'无法上下升降的问题,如图3a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座椅10,包括座椅本体100、支架组件200以及电子设备300。
75.其中,电子设置300即为上述座椅显示装置300'。0°
、3
°
、15
°
或者27
°

94.第二轴电机212为俯仰轴微电机。第二轴y为俯仰轴。示例性的,俯仰微电机的转角角度在-40
°
~40
°
的区间范围内。例如,俯仰轴微电机的转角角度可以是-36
°
、-21
°
、-13
°

ꢀ‑7°
、0
°
、4
°
、16
°
、22
°
或者38
°

95.第三轴电机213为滚动轴微电机。第三轴x为滚动轴。示例性的,滚动轴微电机的转角角度在0
°
~90
°
的区间范围内。例如,滚动轴微电机的转角角度可以是4
°
、16
°
、21
°
、 33
°
、45
°
、54
°
、67
°
、72
°
或者89
°
。也就是说,滚动轴微电机能够用于驱动电子设备 300实现横屏和竖屏之间的切换。
96.本技术实施例中,夹持件用于夹持待支撑件。也就是说,电子设备300作为待支撑件夹持于夹持件中。
9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夹持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夹持部214和第二夹持部215。
98.第一夹持部214用于夹持待支撑件,即第一夹持部214用于夹持电子设备300。
99.第一轴电机211与第一夹持部214连接,第二轴电机212与第二夹持部215连接,第三轴电机213与第二夹持部215连接。
100.这样一来,第一轴电机211用于驱动电子设备300沿第一轴z旋转。
101.第二轴电机212用于驱动第一夹持部214沿第二轴y旋转,进而带动电子设备300沿第二轴y旋转。
102.第三轴电机213用于驱动第二夹持部215沿第三轴x旋转,进而带动电子设备300沿第三轴x旋转。
103.此处释明的是,可以仅控制电子设备300沿第一轴z旋转,或者仅控制电子设备300沿第二轴y旋转,或者仅控制电子设备300沿第三轴x旋转,或者控制电子设备300沿第一轴 z和第二轴y旋转,或者控制电子设备300沿第二轴y和第三轴x旋转,或者控制电子设备 300沿第一轴z和第三轴x旋转,或者控制电子设备300沿第一轴z、第二轴y以及第三轴x 旋转。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即可。
104.本技术实施例中,乘客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支架组件200的稳定机构210对电子设备 300的角度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角度的观看需求,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感。
105.关于陀螺仪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陀螺仪集成于夹持件上。陀螺仪用于检测夹持件的抖动信号,三轴电机用于根据抖动信号调整夹持件的角度。也就是说,第一轴电机211、第二轴电机212以及第三轴电机213均用于根据抖动信号调整夹持件的角度,使夹持件保持稳定状态,进而使夹持于夹持件的电子设备300保持稳定状态。
106.本技术实施例中,当交通工具1在颠簸路况上行驶时,电子设备300容易产生晃动,乘客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眩晕。基于此,为了使电子设备300保持稳定,如图6所示,利用陀螺仪将检测到夹持件的抖动信号反馈给处理器,处理器根据抖动信号对三轴电机进行调节,控制三轴电机(第一轴电机211、第二轴电机212以及第三轴电机213中的至少一种电机) 的转向和转速,进而调整夹持件的角度,使夹持件保持稳定状态,使电子设备300保持稳定状态。
10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陀螺仪集成于电子设备300中。陀螺仪用于检测电子设备300的抖动信号,三轴电机用于根据抖动信号调整电子设备300的角度。也就是说,第一轴电机
211、第二轴电机212以及第三轴电机213均用于根据抖动信号调整电子设备300的角度,使电子设备300保持稳定状态。
108.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通过走线与支架组件200连接,并通过走线为电子设备 300提供电源。
10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稳定机构210还包括磁吸件216。磁吸件216设置于夹持件上。
110.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一轴电机211连接第一夹持部214和磁吸件216。磁吸件216 与待支撑件磁吸连接,即磁吸件216与电子设备300磁吸连接,能够使电子设备300固定于夹持件上,还能够为电子设备300提供电源,或者实现电子设备300与座椅10之间的信号传输。
111.这样一来,在调节电子设备300位置或者角度的过程中,能够避免走线带来的影响。
112.关于伸缩机构220的结构,伸缩机构220与稳定机构210连接,用于带动稳定机构210 沿与座椅本体100背面相交的方向(第三轴x的方向)伸缩。示例性的,伸缩机构220带动稳定机构210沿与座椅本体100背面垂直的方向伸缩。
113.也就是说,伸缩机构220能够带动稳定机构210沿第三轴x的方向往返运动,即伸缩机构220能够带动电子设备300沿第三轴x的方向往返运动。
114.如图7所示,伸缩机构220包括伸缩驱动电机221。
115.示例性的,伸缩机构220为液压推杆机构。液压推杆机构包括推杆222和液压推杆腔223,推杆222套设于液压推杆腔223内,且推杆222与液压推杆腔223相互连接。推杆222还与稳定机构210的第三轴电机213固定连接。其中,液压推杆机构的伸缩距离小于100mm,液压推杆机构的推杆222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
116.伸缩驱动电机221的输出端与液压推杆腔223连接。伸缩驱动电机221能够驱动推杆222 沿液压推杆腔223的延伸方向(第三轴x的方向)往返运动,进而实现稳定机构210沿第三轴x进行往返运动,进而带动电子设备300相对于座椅本体100前后伸缩。
117.座椅本体100的内部还具有容纳腔。其中,伸缩机构220位于容纳腔内,稳定机构210 位于容纳腔外。伸缩机构220伸出容纳腔与稳定机构210连接。伸缩机构220位于座椅本体 100的容纳腔内,能够减少支架组件200占用空间。
118.本技术实施例中,乘客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支架组件200的伸缩机构220对电子设备 300的位置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位置观看需求,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感。
119.关于升降机构230的结构,如图7所示,升降机构230位于座椅本体100的容纳腔内,且升降机构230固定在座椅本体100内。
12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升降机构230为滚珠丝杠机构。滚珠丝杠机构具有传动效率高、精度高以及升降速度快等特点。
121.滚珠丝杠机构包括丝杠、螺母以及滚珠。丝杠沿与座椅本体100底面相交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丝杠沿第一轴z的方向延伸。示例性的,丝杠沿与座椅本体100底面垂直的方向延伸。
122.螺母套设于丝杠上,在丝杠的侧壁以及螺母靠近丝杠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螺旋滚道。滚珠位于螺旋滚道内,且滚珠用于支撑丝杠和螺母。
123.滚珠丝杠机构通过滚珠在螺旋滚道内滚动,实现螺母在丝杠上进行往返运动。
12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滚珠丝杠机构还包括升降平台232。螺母与升降平台232 固定,螺母沿丝杠231进行往返运动,进而带动升降平台232沿丝杠231上升或者下降。
125.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构230与稳定机构210连接,用于带动稳定机构210沿与座椅本体100底面相交的方向升降。
12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升降机构230与伸缩机构220连接,用于带动伸缩机构220沿与座椅本体100底面相交的方向升降,从而带动稳定机构210沿与座椅本体100底面相交的方向(第一轴z方向)升降。示例性的,升降机构230带动伸缩机构220沿与座椅本体100底面垂直的方向升降。
127.关于伸缩机构220与升降机构230的连接方式,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支架组件200 包括的伸缩机构220固定于升降平台232靠近座椅本体100底面一侧。这样一来,能够使升降平台232的上升位置尽可能靠近座椅本体100容纳腔的顶部。
128.或者,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支架组件200包括的伸缩机构220固定于升降平台232 远离座椅本体100底面一侧。这样一来,易于实现伸缩机构220与升降平台232固定连接。
12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升降机构230还包括蜗轮235、蜗杆236以及升降驱动电机237。蜗轮235和蜗杆236相互啮合。
130.其中,丝杠231与蜗轮235连接。蜗杆236与升降驱动电机237连接。具体的,蜗杆236 与升降驱动电机237的输出端连接。
131.升降驱动电机237驱动蜗杆236转动,蜗杆236转动带动蜗轮235转动,进而带动丝杠 231跟随蜗轮235进行转动。丝杠231的转动带动滚珠滚动,进而转变为螺母沿着丝杠231的往返运动,实现升降平台232沿着丝杠231的上升或者下降。
132.升降机构230利用蜗轮235和蜗杆236驱动升降平台232的升降,能够实现反自锁效果,进而保证升降平台232的平稳运行。
133.本技术实施例中,乘客可以根据身高需求通过支架组件200的升降机构230对电子设备 300的高度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身高乘客的观看需求,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感。
13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升降机构230还包括光轴233和支撑底座234。
135.蜗轮235、蜗杆236以及升降驱动电机237均设置在支撑底座234与座椅本体100底面之间。丝杠231穿过支撑底座234与蜗轮235连接。
136.光轴233用于连接升降平台232和支撑底座234,起到固定、支撑升降机构230的作用,使滚珠丝杠机构更加稳定。
137.如图11所示,座椅本体100的背面还具有开口400',开口400'的延伸方向与伸缩机构 220的升降方向相同。也就是说,开口400'的延伸方向与丝杠231的延伸方向相同。
138.伸缩机构220穿过开口400'与稳定机构210连接。
13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座椅10还包括毛刷条400。毛刷条400覆盖至少部分开口400'。
140.毛刷条400设置在开口400'的两侧,并不会阻碍电子设备300在支架组件200带动下的升降以及伸缩。
141.毛刷条400覆盖开口400'能够起到防尘作用,防止灰尘或者异物通过开口400'进入座椅本体100的容纳腔内部而影响支架组件200的运行。
1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座椅10还包括收纳结构500。收纳结构500 位于座椅本体100的背面,且靠近座椅本体100的底面设置。
143.其中,收纳结构500用于在稳定机构210、伸缩机构220以及升降机构230处于初始化状态时,收纳稳定机构210。也就是说,收纳结构500用于收纳电子设备300。
144.如图13c所示,稳定机构210、伸缩机构220以及升降机构230处于初始化状态,也就是电子设备300放置于收纳结构500时,稳定机构210、伸缩机构220以及升降机构230的状态。
145.此处释明的是,稳定机构210的夹持部在第一轴z、第二轴y以及第三轴x的旋转角度均为0,且伸缩机构220的推杆222处于液压推杆腔223内,且升降机构230的升降平台232 位于丝杠231靠近座椅本体100底面的一端,此时稳定机构210的位置即为稳定机构210、伸缩机构220以及升降机构230处于初始化状态。
146.当电子设备300放置于收纳结构500时,如图13c所示,能够增大后排座椅的使用空间,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以及乘客上下车时的便捷性。
147.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10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位于收纳结构500靠近座椅本体100的表面。也就是说,在收纳结构500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保护层。当将电子设备300收纳于收纳结构500时,能够保护并缓冲电子设备300。
148.在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结构500远离座椅本体100表面的材料与座椅本体100表层结构的材料相同。也就是说,收纳结构500外表面的材料与座椅本体100的表面材料相同。这样一来,视觉上座椅10的表面材料相同,更为美观。
149.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10还包括碰撞传感器。
150.如图14a所示,碰撞传感器600集成在交通工具1上。示例性的,碰撞传感器600集成在交通工具1的前后端,用于检测交通工具1的碰撞信号,并根据碰撞信号控制稳定机构210、伸缩机构220以及升降机构230初始化。
151.也就是说,如图14b所示,当交通工具1受到碰撞时,通过碰撞传感器检测到交通工具 1受到的碰撞信号,并将碰撞信号反馈至处理器,处理器根据碰撞信号控制稳定机构210迅速回正、伸缩机构220迅速收缩以及升降机构230迅速下降,将电子设备300收纳至收纳结构500内。
152.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10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可以集成在座椅本体100 上,也可以集成在支架组件200上,还可以集成在电子设备300上,或者,还可以集成在交通工具1上。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即可。
153.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交通工具1的加速度信号,并根据加速度信号控制稳定机构210、伸缩机构220以及升降机构230初始化。
154.也就是说,如图15所示,当交通工具1发生紧急制动时,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加速度信号,并将加速度信号反馈至处理器,处理器根据加速度信号控制稳定机构210迅速回正、伸缩机构220迅速收缩以及升降机构230迅速下降,将电子设备300收纳至收纳结构500内。
15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座椅10,在交通工具1发生碰撞或者紧急制动时,能够实现将电子设备300快速收缩和下降至收纳结构500内,避免在交通工具1发生碰撞或者紧急制动时,乘客撞击到电子设备300造成伤害,保护乘客安全。
156.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可以检测到电子设备300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并在电子设备 300为空闲状态时控制支架组件200将电子设备300收回至收纳结构500,以提升后排座椅的空间。
15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c所示,座椅本体100还包括头枕110。
158.稳定机构210远离座椅本体100底面的表面位于头枕110靠近座椅本体100底面一侧。也就是说,稳定机构210位于头枕110的下方,且不会遮挡前排座椅的头枕110。
159.在一些实施例中,交通工具1的后排座椅还包括按钮。乘坐在交通工具1后排座椅的乘客可以通过按钮向支架组件200发送外部信号,调整电子设备300的位置和角度。
16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交通工具1还包括遥控器。乘客还可以通过遥控器向支架组件200 发送外部信号,调整电子设备300的位置和角度。
161.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乘客还可以通过手机蓝牙等方式向支架组件200发送外部信号,调整电子设备300的位置和角度。
162.这样一来,乘客可以通过后排座椅的按钮、遥控器或者手机蓝牙等远程方式对电子设备 300的旋转角度、距离以及高度进行无级调节,以获得最佳使用角度。
16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座椅10包括座椅本体100和支架组件200。支架组件200包括位于座椅本体100背面的稳定机构210。其中,稳定机构210包括用于夹持待支撑件的夹持件、与夹持件固定连接的三轴电机以及陀螺仪。本技术实施例中,在颠簸路况下,支架组件200的稳定机构210通过陀螺仪采集待支撑件的抖动信号,并根据抖动信号调整三轴电机的转向和转速,减小待支撑件晃动,进而使待支撑件保持稳定状态,提高乘客的乘车体验感。
164.同时,乘客还可以通过支架组件200的稳定机构210调整待支撑件的旋转角度,通过支架组件200的伸缩机构220调整待支撑件与乘客之间的距离,达到最佳观看角度和位置,通过支架组件200的升降机构230调整待支撑件的高度,以满足不同身高以及不同需求的乘客的观看。另外,当交通工具1发生碰撞或者紧急制动时,待支撑件能够迅速收纳至收纳结构 500,避免乘客碰撞到待支撑件而造成伤害。
16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