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能盒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9926发布日期:2022-08-12 20:4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吸能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组件与边梁组件;所述防撞组件与所述边梁组件之间固定设置有主吸能组件与副吸能组件,所述副吸能组件的安装高度与所述主吸能组件的安装高度错位设置;所述副吸能组件朝向所述防撞组件的面与所述防撞组件完全抵接,所述副吸能组件朝向所述边梁组件的面与所述边梁组件完全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组件包括边安装板、后边梁与后纵梁,所述后边梁与所述后纵梁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主吸能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防撞组件之间,所述副吸能组件朝向所述安装板的面与所述安装板完全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组件包括防撞梁与局部梁,所述局部梁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撞梁上;所述主吸能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防撞梁之间,所述副吸能组件远离安装板的面,同时与所述防撞梁以及所述局部梁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能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能组件包括至少一组主吸能板,每一组中的两个主吸能板相互扣接组成主吸能盒;所述主吸能盒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防撞梁之间,所述主吸能盒的安装面与所述后纵梁的安装面相对应;所述主吸能盒的安装高度与所述副吸能组件的安装高度错位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能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吸能组件包括至少一组副吸能板,每一组中的两个副吸能板相互扣接组成副吸能盒;所述副吸能盒朝向所述安装板的面与所述安装板完全抵接,所述副吸能组件朝向所述防撞梁的面同时与所述防撞梁以及所述局部梁抵接,所述副吸能盒的安装面与所述后边梁的安装面相对应;所述主吸能盒的安装高度与所述副吸能盒的安装高度错位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能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所述副吸能盒的安装板的上端边沿高于所述副吸能盒的上端边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能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边梁与所述安装板相抵接的安装面与所述副吸能盒的安装面处于同一安装高度。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能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能盒的体积大于所述副吸能盒的体积。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能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梁的顶部边沿高于所述副吸能盒的顶部边沿。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能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的最底端凸出于所述副吸能盒的最底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能盒安装结构,包括防撞组件与边梁组件;所述防撞组件与所述边梁组件之间固定设置有主吸能组件与副吸能组件,所述副吸能组件的安装高度与所述主吸能组件的安装高度错位设置;所述副吸能组件朝向所述防撞组件的面与所述防撞组件完全抵接,所述副吸能组件朝向所述边梁组件的面与所述边梁组件完全抵接。本申请通过主吸能组件与副吸能组件改变传力路径,以此来减少碰撞力传递的失衡,进而更为适配与吸能盒组件连接的边梁组件,使碰撞力能有效的传递到边梁组件上。使碰撞力能有效的传递到边梁组件上。使碰撞力能有效的传递到边梁组件上。


技术研发人员:许安平 隋海鹰 李亚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4
技术公布日:2022/8/1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