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杯托结构、副仪表板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2.目前,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对汽车使用空间、功能等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副仪表板杯托一般为放置水杯的功能,但现市场上的杯托结构仅能放置水杯,功能比较单一,不能满足现在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杯托空间利用率不高,不便于乘客放置物品。
技术实现要素: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杯托结构、副仪表板结构和车辆。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杯托结构,包括:
6.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腔室,所述腔室的内侧壁上具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
7.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的边沿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槽中,所述第一导轨沿着所述第一导槽的长度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一导轨在所述第一导槽中可转动;
8.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的边沿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槽中,所述第二导轨沿着所述第二导槽的长度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二导轨在所述第二导槽中可转动;
9.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均与所述腔室的底壁平行;
10.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均与所述腔室的底壁垂直,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可卡接或脱离。
11.进一步地,所述腔室为长方体状,所述腔室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均设有所述第一导槽,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平行相对设置;
12.所述腔室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上均设有所述第二导槽。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共线,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共线。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导槽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一导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二导槽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二导槽的位置相对应。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隔板的朝向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隔板的朝向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可卡接或脱离。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均和所述腔室的底壁间隔设置。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
第二隔板间隔平行设置。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分别设有镂空区域。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副仪表板结构,包括上述所述的杯托结构。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副仪表板结构。
2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杯托结构,本体上设有腔室,所述腔室的内侧壁上具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的边沿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槽中,所述第一导轨沿着所述第一导槽的长度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一导轨在所述第一导槽中可转动;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的边沿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槽中,所述第二导轨沿着所述第二导槽的长度方向可移动,第二导轨在所述第二导槽中可转动;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均与所述腔室的底壁平行;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均与所述腔室的底壁垂直,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可卡接或脱离。通过在腔室中设置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可以改变腔室中的空间布置,可以根据需要使得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在不同的状态之间切换,以便形成不同的空间,使得用户可以放置不同的物品,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乘客放置物品的便利性,简化杯托结构,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23.图1为隔板处于第一状态时的一个示意图;
24.图2为隔板处于第二状态时的一个示意图;
25.图3为杯托结构的一个侧视图;
26.图4为杯托结构的一个俯视图;
27.图5为杯托结构的另一个侧视图。
28.附图标记:
29.本体10;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第一导槽13;
30.第二导槽14;第一卡接部15;第二卡接部16;
31.镂空区域17。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
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34.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杯托结构,包括:本体10、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本体10上设有腔室,腔室的内侧壁上具有第一导槽13和第二导槽14,第一导槽13和第二导槽14沿着腔室的内侧壁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导槽13和第二导槽14可以为长条状。第一隔板11的一端的边沿设有第一导轨,第一导轨可以为圆柱状,第一导轨可以垂直于腔室的内侧壁,第一导轨设置于第一导槽13中,第一导轨沿着第一导槽13的长度方向可移动,第一导轨在第一导槽13中可转动,以便于第一隔板11翻转,从而限定出不同的空间。第二隔板12的一端的边沿设有第二导轨,第二导轨可以为圆柱状,第二导轨可以垂直于腔室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导轨设置于第二导槽14中,所述第二导轨沿着第二导槽14的长度方向可移动,第二导轨在第二导槽14中可转动,以便于第二隔板12翻转,从而限定出不同的空间,使用储物空间增大。
35.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均与所述腔室的底壁平行,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可以均与所述腔室的底壁平行间隔开一定的间距,以便于放置物品;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均与所述腔室的底壁垂直,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可卡接或脱离,通过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可以与腔室的内侧壁限定出不同的空间,比如限定出两个空间,以便放置物品。杯托结构的各零部件均可以采用abs材料注塑成型,隔板相对于本体可自由滑动,使其能够进行开启或回收。
3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杯托结构,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均与所述腔室的底壁平行;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均与所述腔室的底壁垂直,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可卡接或脱离。通过在腔室中设置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可以改变腔室中的空间布置,可以根据需要使得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在不同的状态之间切换,以便形成不同的空间,使得用户可以放置不同的物品,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乘客放置物品的便利性,简化杯托结构,节约成本。
37.可选地,本体10可以为长方体状,所述腔室为长方体状,所述腔室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均设有第一导槽13,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平行相对设置,所述腔室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的第一导槽13处于对应位置,高度相同,以便于隔板的移动与翻转,使得隔板可以处于水平状态。
38.所述腔室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上均设有第二导槽14,所述腔室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二导槽14处于相对应位置,高度相同,以便于隔板的移动与翻转,使得隔板可以处于水平状态。
39.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共线,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可以导通,在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之间可以设有第一挡块,以便于对导轨进行限位。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共线,第二侧壁上的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可以导通,在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之间可以设有第二挡块,以便于对导轨进行限位。
40.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导槽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一导槽的位置相对
应,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二导槽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二导槽的位置相对应,以便于隔板的移动与翻转,使得隔板可以处于水平状态。
41.可选地,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隔板11的朝向第二隔板12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接部15,第二隔板12的朝向第一隔板11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接部16,第一卡接部15与第二卡接部16可卡接或脱离。通过第一卡接部15与第二卡接部16的卡接,可以使得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稳定地处于第二状态,以便形成不同的空间。
42.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均和所述腔室的底壁间隔设置,以便于在腔室的底壁与隔板之间放置物品。
43.可选地,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间隔平行设置,可以在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之间放置物品。
44.可选地,第一隔板11的另一端与第二隔板12的另一端分别设有镂空区域17,以便于抓住镂空区域来移动或翻转隔板。
4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仪表板结构,包括上述所述的杯托结构,使得用户可以放置不同的物品,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乘客放置物品的便利性,简化杯托结构,节约成本。
4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副仪表板结构,使得用户可以放置不同的物品,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乘客放置物品的便利性,节约成本。
4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48.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