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撞保护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33645发布日期:2022-07-05 20:34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侧撞保护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尤其是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侧撞保护装置,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能有效缓冲侧部撞击力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专为不同体重(或年龄段)的儿童设计,安装在汽车内、能够有效提高儿童乘车安全的座椅。例如,在汽车发生紧急制动或者前向碰撞的情况下,儿童安全座椅能减少对儿童的冲压力和有效阻止儿童身体向前急速运动,避免二次碰撞。
3.但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现有技术中的儿童安全座椅仅依靠其上的背靠侧翼和头靠侧翼来保护儿童的身体和头部,保护力度相对较弱。
4.申请公布号为cn105329121a的侧撞保护机构,包括侧向保护块及保护组件,侧向保护块的一端枢接于所述侧翼,保护组件滑动地设置于侧向保护块的另一端,侧向保护块可于使用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枢转,当侧向保护块枢转远离侧翼而处于使用状态时,保护组件凸出侧向保护块的侧部并介于侧翼与所述侧向保护块之间,当侧向保护块枢转至紧贴所述侧翼而处于收合状态时,保护组件收入侧向保护块的侧部内。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侧向保护块先与车体碰撞,从而更好地保护儿童安全。
5.该侧撞保护机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侧撞保护机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提供一种零件少、结构简易的侧撞保护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侧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座椅侧翼上的底座和可活动的受撞缓冲块,所述底座前端布置有搁置板,所述的受撞缓冲块的前端设有上搁置槽和下搁置槽,所述的受撞缓冲块的后端可转动地轴接在底座上;
8.收纳状态下,所述搁置板插置所述上搁置槽内,所述受撞缓冲块的受撞面与底座的基准面齐平;
9.使用状态下,所述搁置板插置所述下搁置槽内,受撞缓冲块的受撞面倾斜地凸出于所述基准面,所述受撞面与所述基准面成一定夹角,所述受撞面作为承受车体发生碰撞时的受力面。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座内设有一容纳所述受撞缓冲块的凹腔,收纳状态时,所述受撞缓冲块容纳在底座凹腔内;使用状态时,所述受撞缓冲块凸出于底座凹腔。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底座上的基准面大致为平面,所述受撞缓冲块的受撞面为平面。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受撞缓冲块与底座之间设有一拉力弹
簧,所述拉力弹簧可使受撞缓冲块的上搁置槽、下搁置槽与底座上的搁置板之间弹性切换,以进一步切换受撞缓冲块的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受撞缓冲块的中部靠后位置设有第一弹簧连接板,所述底座的前端设有第二弹簧连接板,所述拉力弹簧连接在第一弹簧连接板与第二弹簧连接板之间。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凹腔在底座内呈后浅前深,所述受撞缓冲块呈后薄前厚;
15.受撞缓冲块转动切换时,所述受撞缓冲块的后端始终位于所述凹腔的后端内,所述受撞缓冲块的前端容纳或凸起于所述凹腔前端。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底座凹腔的后端侧壁设有轴接孔,所述受撞缓冲块的后端两侧设有插入轴接孔的轴接凸点。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座凹腔与所述受撞缓冲块的后端设有限制构造,以限制受撞缓冲块在所述凹腔内转动。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在受撞缓冲块被收纳时,所述受撞缓冲块的受撞面前端与凹腔的前端留出一段距离,以在搁置板的上方形成凹陷区,用于手部操作扳动受撞缓冲块。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底座的背后设有连接基座,所述连接基座上设有连接用的螺钉柱。
20.另一主题:儿童安全座椅,包括椅座和椅背,所述椅背包括两个侧翼,所述侧翼外侧安装有所述侧撞保护装置。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侧撞保护装置包括互相配合的底座和受撞缓冲块,受撞缓冲块的前端设有上搁置槽和下搁置槽,对应地,底座前端布置有搁置板,受撞缓冲块的后端相对于底座上下转动,以使搁置板在上、下搁置槽之间来回插置,搁置板插入下搁置槽内时,受撞面向外凸起以便碰撞时优先受力,从而达到防护效果;搁置板插入上搁置槽内时,受撞缓冲块收回;上述侧撞保护装置结构更为简单、操作更为快捷。
附图说明
22.图1为儿童安全座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儿童安全座椅的正面示意图一;
24.图3为儿童安全座椅的正面示意图二;
25.图4为侧撞保护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26.图5为侧撞保护装置收纳状态示意图;
27.图6为侧撞保护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28.图7为侧撞保护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29.图8为侧撞保护装置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侧撞保护装置收纳状态剖视图;
31.图10为侧撞保护装置切换状态剖视图;
32.图11为侧撞保护装置使用状态剖视图;
33.图12为侧撞保护装置底座结构示意图;
34.图13为受撞缓冲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14为拉力弹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7.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9.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儿童安全座椅100的示意图,儿童安全座椅100包括椅座20和椅背10,椅背10包括两个侧翼12,侧翼12靠近车体内壁,当车体意外发生碰撞时,侧翼12容易与车体内壁发生碰撞,因而本技术构思考虑在侧翼12外侧安装有侧撞保护装置30。具体结构如下:
40.如4和图5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中侧撞保护装置30展开和收纳状态示意图,侧撞保护装置30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座椅侧翼12上的底座31和可活动的受撞缓冲块32。
41.底座31包括安装后朝向车体的基准面s1,底座31内设有一容纳受撞缓冲块32的凹腔h0;受撞缓冲块32包括一朝向车体的受撞面s2。
42.如图6至图13所示,受撞缓冲块32的后端可转动地轴接在底座31上,受撞缓冲块32的前端设有上搁置槽h1和下搁置槽h2,底座31凹腔h0内前端设有一搁置板f。
43.如图9所示,在收纳状态时,受撞缓冲块32的上搁置槽h1被搁置板f限制时,此时受撞缓冲块32容纳在底座31的凹腔h0内,受撞缓冲块32的受撞面s2与底座31的基准面s1齐平。
44.如图10所示,当需要切换受撞缓冲块32的所在位置时,可向轴接端方向及向上对受撞缓冲块32施加外力,以转动受撞缓冲块32并将其抬起,最终使搁置板f插入至下搁置槽h2内。
45.如图11所示,在展开状态也即使用状态时,当受撞缓冲块32的下搁置槽h2被搁置板f限制时,受撞缓冲块32凸出于底座31凹腔h0,并使受撞缓冲块32的受撞面s2倾斜地凸出于基准面s1,此时受撞面s2与基准面s1成一定夹角,受撞面s2作为承受车体发生碰撞时的受力面。如图3所示,在侧翼12与车体内壁发生撞击时,可使受撞缓冲块32先与车体内壁发生碰撞以起到缓冲作用。
4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侧撞保护装置30包括互相配合的底座31和受撞缓冲块32,受撞缓冲块32的前端设有上搁置槽h1和下搁置槽h2,对应地,底座31前端布置有搁置板f,受撞缓冲块32的后端相对于底座31上下转动,以使搁置板f在上、下搁置槽之间来回插置,搁置板f插入下搁置槽h2内时,受撞面s2向外凸起以便碰撞时优先受力,从而达到防护效果;搁置板f插入上搁置槽h1内时,受撞缓冲块32收回;上述侧撞保护装置30结构更为简单、操作更为快捷。
47.另一方面,受撞缓冲块32作为车辆碰撞的首级缓冲,若受撞缓冲块32因碰撞破损后,车体进一步地碰到侧撞保护装置30的底座31,此时底座31作为次级缓冲;二级碰撞缓
冲,进一步地增加了座椅主体的安全性。
48.底座31上的基准面s1大致为平面,受撞缓冲块32的受撞面s2为平面。如图5所示,当受撞缓冲块32的受撞面s2与底座31的基准面s1齐平时形成较为平整且连贯的连续平面,更具整体性、完整性。
49.优选地,下搁置槽h2的槽口外缘上部向下延伸有第一限制件v1,搁置板f的外端向上延伸有第二限制件v2,当搁置板f插入至下搁置槽h2内时,第一限制件v1和第二限制件v2相互限制,避免搁置板f从下搁置槽h2内脱离。且此使用状态下,第一限制件v1的下端面搁置在搁置板f上表面。
50.更为具体地,在受撞缓冲块32与底座31之间设有一拉力弹簧r,拉力弹簧r可使受撞缓冲块32的上搁置槽h1、下搁置槽h2与底座31上的搁置板f之间弹性切换,以进一步使受撞缓冲块32在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51.安装时,受撞缓冲块32的中部靠后位置设有第一弹簧连接板r1,底座31的前端设有第二弹簧连接板r2,拉力弹簧r连接在第一弹簧连接板r1与第二弹簧连接板r2之间。
52.受撞缓冲块32形成上搁置槽h1的上壁部向外延伸一端距离以形成拨动件,在操作时,用户可拨动受撞缓冲块32的拨动件,并以轴接端为转动点向上且向外对受撞缓冲块32施加作用力并使其向上抬起,直至搁置板f对准下搁置槽h2,此时撤去外力,受撞缓冲块32会在拉力弹簧r回弹力的作用下向内移动,直至搁置板f卡入下搁置槽h2内,受撞缓冲块32处于展开状态。
53.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凹腔h0在底座31内呈后浅前深,受撞缓冲块32呈后薄前厚;受撞缓冲块32转动切换时,受撞缓冲块32的后端始终位于凹腔h0的后端内,受撞缓冲块32的前端容纳或凸起于凹腔h0前端。
54.对于受撞缓冲块32与底座31的轴接固定结构而言,如图12和图13所示,底座凹腔h0的后端侧壁设有轴接孔t2,受撞缓冲块32的后端两侧设有插入轴接孔的轴接凸点t1。优选地,轴接孔t2为腰型轴接孔,轴接凸点t不仅可在轴接孔t2内转动还可以进行一定距离的前后移动。
55.优选地,在底座凹腔h0与受撞缓冲块32的后端设有限制构造g,以限制受撞缓冲块32在凹腔h0内转动。如图9至图11所示,限制构造g包括底座31凹腔h0后端的、限制条g1、受撞缓冲块32后端的纵向限制板g2和横向限制板g3。在实际施加外力以转动受撞缓冲块32的过程中,如图10所示,限制条g1与纵向限制板g2互相抵靠,可避免受撞缓冲块32过于向后移动,限制条g1与横向限制板g3互相抵靠,可避免受撞缓冲块32过于向上抬起,以便搁置板f可更快与下搁置槽h2对准,提高受撞缓冲块32状态切换的快捷性。
56.在受撞缓冲块32被收纳时,受撞缓冲块32的受撞面s2前端与凹腔h0的前端留出一段距离以在搁置板f的上方形成凹陷区f0,且形成该凹陷区f0的前壁具有倾斜面以扩大凹陷区f0的口径,以便于用于手部操作扳动受撞缓冲块32。且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作用力的部分作用方向一致,具有一定的辨识作用,提高人机配合效率。
57.底座31的背后设有连接基座40,基座40上设有连接用的螺钉柱41。底座31通过螺钉柱41固定在侧翼12上。
58.本实用新型旨在说明,侧撞保护装置30包括互相配合的底座31和受撞缓冲块32,受撞缓冲块32的前端设有上搁置槽h1和下搁置槽h2,对应地,底座31前端布置有搁置板f,
受撞缓冲块32的后端相对于底座31上下转动,以使搁置板f在上、下搁置槽之间来回插置,搁置板f插入下搁置槽h2内时,受撞面s2向外凸起以便碰撞时优先受力,从而达到防护效果;搁置板f插入上搁置槽h1内时,受撞缓冲块32收回;本实用新型的受撞缓冲块32的凸起与收纳,通过其上、下搁置槽与底座31的搁置板f配合就能实现,并通过拉力弹簧r提高受撞缓冲块32复位自动化以及保持受撞缓冲块32的凸起和收纳状态。
59.进一步地,受撞缓冲块32作为车辆碰撞的首级缓冲,若受撞缓冲块32因碰撞破损后,车体进一步地碰到侧撞保护装置30的底座31,此时底座31作为次级缓冲;二级碰撞缓冲,进一步地增加了座椅主体的安全性。
60.且上述侧撞保护装置30的总体零部件较少,结构巧妙,生产成本较低,且易于推广。
6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侧撞保护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