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81879发布日期:2022-07-16 04:3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2.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为电动汽车的驱动电动机提供电能,电动机将电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源是铅酸蓄电池,但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铅酸蓄电池由于能量低,充电速度慢,寿命短,逐渐被其他蓄电池所取代。正在发展的电源主要有钠硫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等,这些新型电源的应用,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为保证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长途行驶,多地均设置有外充电桩,目前的外充电桩结构过于简单,外漏式的插接口在雨雪天气下容易与雨水接触,导致设备损坏,并且外部杂质以及蚊虫等,可能进入到充电桩内部的,导致其内部结构损坏,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装置的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旨在解决目前的外充电桩结构过于简单,外漏式的插接口在雨雪天气下容易与雨水接触,导致设备损坏,并且外部杂质以及蚊虫等,可能进入到充电桩内部的,导致其内部结构损坏,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装置的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对设备主体起到支撑安装作用的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外固定面上,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部,所述充电部设置于支架的右端,所述充电部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壳; 以及用于防止外部杂质以及蚊虫等进入充电部内部的阻隔部。
6.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直杆,所述直杆的顶端向右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充电部设置于连接板的右端,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充电部运转的控制面板。
7.优选的,所述充电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底端设置有驱动缸,所述驱动缸的输出端向下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设置有充电件,所述充电件包括延伸座,所述延伸座的右端设置有插接口,所述延伸座的底端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底端设置有接触垫。
8.优选的,所述延伸座的右端还设置有一圈led灯环,所述led灯环沿插接口为圆心均匀设置。
9.优选的,所述防水壳设置于基座的外侧,所述防水壳圆筒状设置,所述防水壳的左
端与连接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壳的底端延伸至驱动缸的下侧,所述防水壳的材质为透明树脂。
10.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当前充电状况的显示屏,以及控制驱动缸正向运转以及反向运转的两组控制按钮和控制插接口通电断电的两组控制按钮。
11.优选的,所述阻隔部包括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直径大于防水壳的直径,所述密封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顶端与接触垫的顶端接触连接,所述密封环的顶端设置有直径与防水壳内径相等的延伸环,所述阻隔部还包括沿圆周均匀设置的四组拉紧部,所述拉紧部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密封环的顶端,所述拉杆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座,所述拉紧部还包括与拉杆相对应的滑座,所述滑座固定连接于防水壳的外侧,所述拉杆滑动连接于滑座内侧,所述拉杆的外侧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滑座的顶端,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于限位座的底端。
12.优选的,所述延伸环上设置有与充电线相互对应的走线口。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设备主体,在使用时,使用人员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线与充电部连接,对新能源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充电部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壳,能够对外部雨水进行有效阻隔,防止雨水与充电部接头接触,导致充电部损坏甚至引发事故,确保设备主体在户外各种极短天气下进行安全使用,有效增强装置的实用性,并且设备主体还设置有用于防止外部杂质以及蚊虫等进入充电部内部的阻隔部,能够有效防止外部空气中的杂质以及蚊虫等进入到充电部的内部对其造成影响,保证充电部的正常使用,延长其使用寿命,进一步增强装置的实用性。
1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阻隔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设备主体;2、支架;21、底座;22、直杆;23、连接板;24、控制面板;3、充电部;31、基座;32、驱动缸;33、伸缩杆;34、充电件;341、延伸座;3411、led灯环;342、插接口;35、顶杆;351、接触垫;36、防水壳;4、阻隔部;41、过滤件;411、密封环;412、滤网;413、延伸环;4131、走线口;42、拉紧部;421、拉杆;4211、限位座;422、滑座;42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
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方案: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包括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包括:对设备主体1起到支撑安装作用的支架2,支架2设置于外固定面上,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部3,充电部3设置于支架2的右端,充电部3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壳36; 以及用于防止外部杂质以及蚊虫等进入充电部3内部的阻隔部4。
2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设备主体1,在使用时,使用人员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线与充电部3连接,对新能源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充电部3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壳36,能够对外部雨水进行有效阻隔,防止雨水与充电部3接头接触,导致充电部3损坏甚至引发事故,确保设备主体1在户外各种极短天气下进行安全使用,有效增强装置的实用性,并且设备主体1还设置有用于防止外部杂质以及蚊虫等进入充电部3内部的阻隔部4,能够有效防止外部空气中的杂质以及蚊虫等进入到充电部3的内部对其造成影响,保证充电部3的正常使用,延长其使用寿命,进一步增强装置的实用性。
23.进一步的,支架2包括底座21,底座21的顶端设置有直杆22,直杆22的顶端向右设置有连接板23,充电部3设置于连接板23的右端,连接板2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充电部3运转的控制面板24。
2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底座21,在对设备主体1进行安装时,使用人员利用底座21将设备固定,并且在利用充电部3进行充电时,可利用控制面板24进行控制,优先切断电源等,可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方便使用人员使用。
25.进一步的,充电部3包括基座31,基座31的底端设置有驱动缸32,驱动缸32的输出端向下设置有伸缩杆33,伸缩杆33的底端设置有充电件34,充电件34包括延伸座341,延伸座341的右端设置有插接口342,延伸座341的底端设置有顶杆35,顶杆35的底端设置有接触垫351。
26.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驱动缸32以及驱动缸32输出端的伸缩杆33,在使用人员需要使用插接口342时,可利用驱动缸32控制伸缩杆33上下移动,进而控制插接口342上下移动,进行位置调整,方便使用人员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线插接,有效增强装置的实用性。
27.进一步的,延伸座341的右端还设置有一圈led灯环3411,led灯环3411沿插接口342为圆心均匀设置。
28.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沿插接口342为圆心的led灯环3411,在夜晚使用时,led灯环3411提供照明效果,方便使用人员对准插接口342,有效增强装置的实用性。
29.进一步的,防水壳36设置于基座31的外侧,防水壳36圆筒状设置,防水壳36的左端与连接板23的右端固定连接,防水壳36的底端延伸至驱动缸32的下侧,防水壳36的材质为透明树脂。
3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的防水壳36,将插接口342罩收在内侧,能够对插接口342起到有效的防水效果,在雨雪天气下,避免雨水等接触到插接口342,对设备使用安全性起到保障,防止雨水浸入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发生漏电等安全事故,有效增强装置的实用
性,通过设置防水壳36的材质为透明树脂,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可透过防水壳36观察内部插接口342的使用状态,方便使用人员使用,而设置防水壳36圆筒状设置,能够有效降低其外侧风阻,避免其在大风状态下摇晃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31.进一步的,控制面板24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当前充电状况的显示屏,以及控制驱动缸32正向运转以及反向运转的两组控制按钮和控制插接口342通电断电的两组控制按钮。
3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控制面板24,使用人员在充电前以及充电后,可利用控制按钮控制驱动缸32正向运转,带动插接口342向下移动延伸至防水壳36的下端,方便使用人员将充电线与其连接或拆卸,在充电时以及闲置过程中,控制驱动缸32反向运转,带动插接口342向上移动延伸至防水壳36的内侧上端,用于防止外部雨水与插接口342接触,防止插接口342进水损坏,而在使用人员将充电线与插接口342插接前,使用人员先利用控制按钮控制插接口342断电,插接结束后再控制其通电,在充电结束后,使用人根先利用控制按钮控制插接口342断电,然后再将充电线取出,可保证使用人员在将充电线与插接口342连接以及拆卸时,插接口342均保持断电状态,对使用人员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有效增强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33.进一步的,阻隔部4包括过滤件41,过滤件41包括密封环411,密封环411的直径大于防水壳36的直径,密封环41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滤网412,滤网412的顶端与接触垫351的顶端接触连接,密封环411的顶端设置有直径与防水壳36内径相等的延伸环413,阻隔部4还包括沿圆周均匀设置的四组拉紧部42,拉紧部42包括拉杆421,拉杆421的底端固定连接于密封环411的顶端,拉杆421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座4211,拉紧部42还包括与拉杆421相对应的滑座422,滑座422固定连接于防水壳36的外侧,拉杆421滑动连接于滑座422内侧,拉杆421的外侧套接有弹簧423,弹簧423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滑座422的顶端,弹簧423的顶端固定连接于限位座4211的底端。
3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阻隔部4,过滤件41上的滤网412其顶端与接触垫351接触连接,利用弹簧423的弹性伸缩性能,确保过滤件41能够跟随伸缩杆33的伸缩自动上升或下降,在充电以及闲置过程中,密封环411紧贴防水壳36的底端,滤网412在保证充电部3内部通风的前提下,防止外部空气中的杂质以及蚊虫等与插接口342接触,防止插接口342损坏,延长插接口342的使用寿命。
35.进一步的,延伸环413上设置有与充电线相互对应的走线口4131。
36.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时何止延伸环413上与充电线相互对应的走线口4131,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线自走线口4131处延伸出,不影响阻隔部4对外部杂质以及蚊虫等进行阻隔,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