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乘客安全座椅监控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98256发布日期:2022-07-19 21:10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乘客安全座椅监控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具体为一种儿童乘客安全座椅监控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几年,儿童被遗留在车内导致的身亡事件频发,尤其是在高温夏季以及严寒冬季,给车主家庭带来惨烈精神打击的同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市场对儿童乘车安全问题关注度低,最基础的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度也不高。其实,不只是幼儿或者儿童,其他“无行为能力”的人群或者宠物,也会被车主出于省事和侥幸心理被自认为“短暂地”留在车内,而后往往被遗忘,由于车内环境的变化(车内温度升温/降温过快,缺氧)而酿成惨剧。
3.目前,市场上造车主机厂和售后市场已出现一些防止车主在离车、锁车后,儿童等无行为能力特殊人群或者宠物被遗忘在车内的提醒功能。但是在受到客观信号或者人为等一些特殊情况下,由于儿童位于感应器所在无法检测的死角位置,导致感应器无法第一时间检测到儿童,达到提醒驾驶员的目的。
4.因此,如何提高汽车内感应器对于车内活物的多方位检测,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儿童乘客安全座椅监控报警装置,通过在车内各个区域内加装红外感应器,对车内空间进行全方面覆盖,对运动的物体进行检测,避免儿童/宠物等活物进入检测器的死角区域,同时搭配pcr雷达对活动的物体进行判断,从而降低车机的误判概率,提高判断的准确度。
6.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儿童乘客安全座椅监控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感应器、动物感应机构和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设置于后排的座椅表面;红外感应器包括多个相互对应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红外感应器设置于前排和后排的车门上;动物感应机构包括pcr雷达,所述pcr雷达设置于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和后挡风玻璃处。
8.优选的,所述前排空间分为驾驶前上区、驾驶前下区和驾驶座位区,三个区域对应的车门上均设置有红外感应器;驾驶前上区,对应方向盘所在的高度区域;驾驶前下区,对应驾驶座、副驾驶座腿脚放置的区域;驾驶座位区,对应驾驶座椅、副驾驶座椅表面至靠背所在的区域。
9.优选的,所述后排空间分为后座前上区、后座前下区和后座座位区,三个区域对应的车门上均设置有红外感应器;后座前上区,对应前面座椅后背区域;后座前下区,对应后排座椅腿脚放置的区域;后座座位区,对应后排座椅表面至靠背所在的区域。
10.优选的,所述前挡风玻璃处的pcr雷达为前置雷达,所述前置雷达设置于后视镜上。
11.优选的,前挡风玻璃的后视镜上还设有摄像头。
12.优选的,摄像头和前置雷达设置在后视镜的两侧。
13.优选的,前置雷达对准后排座椅的椅背和椅面区域。
14.优选的,后置雷达对准前排中控区域。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儿童乘客安全座椅监控报警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儿童乘客安全座椅监控报警装置,通过在车内增设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在车内区域形成不可见的光束,以物体运动反复遮挡红外传感器作为判断依据之一,对车内活动的物体进行判断。
17.在优选方案中,参见图2,红外感应器覆盖的区域总共包含了前排座椅、后排座椅的各个位置,可以有效的对车内死角位置进行侦测,避免儿童或宠物遗漏在车内。
18.二、车内前后挡风玻璃处增设了pcr雷达,通过pcr雷达检测范围内物体活动产生的远近距离变化,对活动物体进行判断,在搭配红外感应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儿童遗落判断的准确性。
19.pcr雷达可以设置在前/后挡风玻璃处,对车内的多个角度进行判断。
20.三、后排座椅增设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后排温度,当温度超过阈值(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时,启动儿童乘客安全座椅监控报警装置,若环境温度适宜,则无需启动报警装置,在家长确定车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可以将儿童/宠物留在车内一段时间。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乘客安全座椅监控报警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实施例中红外感应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23.图3为实施例中pcr雷达的使用示意图。
24.图4为实施例中动物感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实施例中儿童乘客安全座椅监控报警装置的流程图。
26.附图标记:1、红外感应器;2、动物感应机构;20、后视镜;21、pcr雷达;211、前置雷达;212、后置雷达;22、摄像头;311、驾驶前上区;312、驾驶前下区;313、驾驶座位区;321、后座前上区;322、后座前下区;323、后座座位区。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8.如图1至5所示的儿童乘客安全座椅监控报警装置,包括红外感应器1、动物感应机构2、温度感应器4和摄像头22。
29.温度感应器4设置于后排的座椅表面,温度传感器4主要用于检测后排温度(由于儿童座椅只能安装在后排),当温度超过阈值(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时,启动儿童乘客安全座椅监控报警装置,若环境温度适宜,则无需启动报警装置,在家长确定车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可以将儿童/宠物留在车内一段时间。
30.红外感应器1包括多个相互对应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红外感应器1设置于前排和后排的车门上,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直接射入接收器,则表示无物品遮挡,若接收器频繁的被
遮挡又接收到红外线,则可以判断车内存在可活动的物体。
31.参见图2,红外感应器1的安装位置如下:驾驶前上区311、驾驶前下区312、驾驶座位区313、后座前上区321、后座前下区322和后座座位区323。
32.驾驶前上区311,对应方向盘所在的高度区域。
33.驾驶前下区312,对应驾驶座、副驾驶座腿脚放置的区域。
34.驾驶座位区313,对应驾驶座椅、副驾驶座椅表面至靠背所在的区域。
35.后座前上区321,对应前面座椅后背区域。
36.后座前下区322,对应后排座椅腿脚放置的区域。
37.后座座位区323,对应后排座椅表面至靠背所在的区域。
38.上述六个区域为儿童的主要活动位置,其中驾驶前下区312和后座前下区322,为pcr雷达21检测的盲区,一旦儿童躲入该区域且不活动时(由于这两个区域温度较低,宠物呆在该区域频率较高),很难侦测,因此需要在上述2个区域增设红外感应器1,同时该区域中宠物可能处于活动相对较为轻微的状态,因此后座前下区322和驾驶前下区312相对其他区域,红外感应器1分布密度更大,可以捕捉更为轻微的运动状态,对活物进行判断。
39.动物感应机构2包括pcr雷达21,pcr雷达21设置于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和后挡风玻璃处。前挡风玻璃处的pcr雷达21为前置雷达211,前置雷达211设置于后视镜20上。后置雷达212固定在后挡风玻璃处,
40.前置雷达211对准后排座椅的椅背和椅面区域,前置雷达211捕捉前排座椅、后排座椅上的物体活动状态。
41.后置雷达212对准前排中控区域,用于捕捉后排座椅和前排中控、驾驶前下区312位置上的物体活动状态。
42.参见图4,前挡风玻璃的后视镜20上还设有摄像头22,摄像头22和前置雷达211设置在后视镜20的两侧,将摄像头22、前置雷达211整合在后视镜20上,节约布线降低体积。
43.摄像头22接入云端,驾驶人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摄像头22,对车内的状况进行观察,同时摄像头同样用于采集车内图像,可以通过软件对图像进行识别,判断车内是否存在活物。
44.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的儿童乘客安全座椅监控报警装置,还包括有搭配使用的云端平台。
45.1、用户可以录入车辆信息(车牌、车身颜色),录入驾驶人信息、紧急联系人信息。
46.2、工作前,首先检测驾驶人状态,判断驾驶人是否离座,汽车是否锁车。
47.3、当汽车锁车后,报警装置的温度感应器4开始工作,检测到车后座温度超出阈值时,车内的活体检测机构启动。
48.4、红外感应器1、pcr雷达21和摄像头22均开始工作,对车内是否存在儿童/宠物进行判断,若存在则向驾驶人手机app发送报警信息。
49.5、驾驶人打开手机后,观察发来的照片、视频进行判断,同时可以通过云端采集摄像头22采集的实时影像,对车内情况进行判断。
50.6、若驾驶人长时间未作出任何反馈,则联系紧急联系人。
51.7、若紧急联系人长时间未作出任何反馈,开始向社会性服务机构报警(如拨打110、119),将车辆所在位置以语音的形式发送,同时将车辆信息(车牌号、车身颜色)一并发
送。
52.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