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底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线腕臂支撑底座。
背景技术:2.高速铁路接触线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成。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以及连接零件,接触悬挂通过腕臂支撑底座安装在支柱上。
3.目前现有的支撑底座大多固定结构形式,使支撑底座在与支柱进行固定连接后无法对支撑腕臂进行灵活调节,从而导致支撑腕臂的支护受力点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同时现有的支撑底座缺乏承载横梁的伸缩功能,导致接触线的具体悬架位置无法进行调节,从而使支撑底座在应用于接触线转弯处的使用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线腕臂支撑底座,解决了现有的支撑底座大多固定结构形式,使支撑底座在与支柱进行固定连接后无法对支撑腕臂进行灵活调节,从而导致支撑腕臂的支护受力点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同时现有的支撑底座缺乏承载横梁的伸缩功能,导致接触线的具体悬架位置无法进行调节,从而使支撑底座在应用于接触线转弯处的使用不够灵活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线腕臂支撑底座,包括底座、承载梁和支护梁,所述底座一侧壁上安装有所述承载梁,所述底座与所述承载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承载梁一端安装有伸缩梁,所述伸缩梁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承载梁与所述限位块的连接处设置有滑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滑腔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梁上端一侧安装有限位栓,所述承载梁下方安装有所述支护梁,所述支护梁与所述承载梁的连接处设置有铰接座一,所述铰接座一上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承载梁与所述滑块的连接处设置有滑轨,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下端一侧安装有阻滑栓,所述支护梁与所述底座的连接处设置有铰接座二,所述铰接座二一侧壁上设置有滑件,所述底座与所述滑件的连接处设置有滑槽,所述滑件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底座一侧壁上安装有固定栓。
8.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梁与所述伸缩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成型于所述伸缩梁上,所述滑腔成型与所述承载梁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接触线的具体悬架位置可以进行调节,从而使支撑底座在应用于接触线转弯处的可以更加灵活。
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栓与所述承载梁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限位栓的底端采用磨砂
防滑结构。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所述伸缩梁进行稳固的限位。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护梁与所述铰接座一铰接,所述滑块成型于所述铰接座一上,所述滑轨成型于所述承载梁上,所述支护梁与所述铰接座二铰接,所述滑件成型于所述铰接座二上,所述滑槽成型于所述底座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所述支护梁进行灵活调节,从而使支撑腕臂的支护受力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14.进一步的,所述阻滑栓与所述滑块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阻滑栓的顶端采用磨砂防滑结构,所述固定栓与所述底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滑件与所述固定栓的连接处成型有固定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所述支护梁调节完毕进行紧固,确保支撑底座的结构稳定性。
16.(三)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为解决现有的支撑底座大多固定结构形式,使支撑底座在与支柱进行固定连接后无法对支撑腕臂进行灵活调节,从而导致支撑腕臂的支护受力点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护梁、铰接座一、铰接座二、滑块以及滑件的设计,能够使支撑底座采用可调节的活动式结构,使支撑底座在与支柱进行固定连接后可以对支撑腕臂进行灵活调节,从而使支撑腕臂的支护受力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19.2、为解决现有的支撑底座缺乏承载横梁的伸缩功能,导致接触线的具体悬架位置无法进行调节,从而使支撑底座在应用于接触线转弯处的使用不够灵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承载梁、伸缩梁、限位块以及滑腔的设计,能够使支撑底座具有承载横梁的伸缩功能,使接触线的具体悬架位置可以进行调节,从而使支撑底座在应用于接触线转弯处的使用可以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线腕臂支撑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线腕臂支撑底座中承载梁的剖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线腕臂支撑底座中铰接座二与底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4.1、底座;2、承载梁;3、伸缩梁;4、限位块;5、滑腔;6、限位栓;7、支护梁;8、铰接座一;9、滑块;10、滑轨;11、阻滑栓;12、铰接座二;13、滑件;14、滑槽;15、固定栓;16、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线腕臂支撑底座,包括底座1、承
载梁2和支护梁7,底座1一侧壁上安装有承载梁2,底座1与承载梁2通过螺栓连接,承载梁2一端安装有伸缩梁3,伸缩梁3一端设置有限位块4,承载梁2与限位块4的连接处设置有滑腔5,限位块4与滑腔5滑动连接,承载梁2上端一侧安装有限位栓6,承载梁2下方安装有支护梁7,支护梁7与承载梁2的连接处设置有铰接座一8,铰接座一8上端设置有滑块9,承载梁2与滑块9的连接处设置有滑轨10,滑块9与滑轨10滑动连接,滑块9下端一侧安装有阻滑栓11,支护梁7与底座1的连接处设置有铰接座二12,铰接座二12一侧壁上设置有滑件13,底座1与滑件13的连接处设置有滑槽14,滑件13与滑槽14滑动连接,底座1一侧壁上安装有固定栓15,其中,伸缩梁3可以在限位块4与滑腔5的作用下进行调节,在调节后可以通过限位栓6进行固定,从而使承载梁2在应用于接触线转弯处的使用可以更加灵活,支护梁7在铰接座一8和铰接座二12的作用下可以进行调节,滑块9和滑件13能够使支护梁7的滑动更加顺畅,在调节完毕后通过阻滑栓11和固定栓15将支护梁7进行固定,从而使支撑底座在与支柱进行固定连接后可以对支撑腕臂进行灵活调节,从而使支撑腕臂的支护受力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27.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承载梁2与伸缩梁3滑动连接,限位块4成型于伸缩梁3上,滑腔5成型与承载梁2上,限位栓6与承载梁2通过螺纹连接,限位栓6的底端采用磨砂防滑结构,能够使伸缩梁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从而使支撑底座在应用于接触线转弯处的使用可以更加灵活。
28.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护梁7与铰接座一8铰接,滑块9成型于铰接座一8上,滑轨10成型于承载梁2上,阻滑栓11与滑块9通过螺纹连接,阻滑栓11的顶端采用磨砂防滑结构,支护梁7与铰接座二12铰接,滑件13成型于铰接座二12上,滑槽14成型于底座1上,固定栓15与底座1通过螺纹连接,滑件13与固定栓15的连接处成型有固定槽16,能够使支撑底座在与支柱进行固定连接后可以对支撑腕臂进行灵活调节,从而使支撑腕臂的支护受力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29.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先将底座1与支柱进行固定连接,然后可操控伸缩梁3进行移动调节,并在调节后可以通过限位栓6进行固定,使承载梁2在应用于接触线转弯处的使用可以更加灵活,支护梁7在铰接座一8和铰接座二12的作用下可以进行调节,滑块9和滑件13能够使支护梁7的滑动更加顺畅,在调节完毕后通过阻滑栓11和固定栓15将支护梁7进行固定,从而使支撑底座在与支柱进行固定连接后可以对支撑腕臂进行灵活调节,从而使支撑腕臂的支护受力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3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