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顶棚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30706发布日期:2022-08-31 06:5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顶棚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顶棚用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汽车在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之后,人们对其要求不断提高,也对汽车的各个细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经常户外自驾旅游的人会在车顶固定支架用于配合车顶箱、车顶框搭载旅游行李,也可以携带其他运动器材,车顶支架的安装要根据自己的车型而定,现有的车顶安装固定支架大多数结构简单,仅由几根栏杆组成,只能直接放置体积较大的行李大件,稍微小一点的行李固定不稳定,大多数固定支架抗震性较差,当汽车行驶在路况较差的道路时,支架内的行李上下颠簸容易对车顶造成破坏,以及长时间颠簸行李容易左右移位导致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汽车顶棚用固定支架。
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汽车顶棚用固定支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侧焊接有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连接有放置板,所述矩形框架的四边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安装有若干减震复位装置,所述减震复位装置包括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焊接有液压减震座和第一铰接座,所述液压减震座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连接有l型板,两个所述l型板之间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中间设有槽,所述槽内滑动安装有两个限位块,两块所述限位块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铰接座铰接有两块第一长板,两块所述第一长板通过连接柱铰接有第二长板,所述第一长板与第二长板之间的连接柱安装在限位块内,两块所述第二长板铰接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座连接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两端焊接有圆柱,所述圆柱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一侧板安装在圆柱上,所述第一横板与第一侧板之间设有套在圆柱外侧的第四弹簧,所述第二横板与第一侧板之间设有套在圆柱外侧的第五弹簧,所述矩形板连接有第二侧板,所述底架外侧焊接有若干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连接有吊环。
6.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具有一定外扩的弧度,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放置板上方可以稳定的放置更多行李。
7.进一步限定,所述限位块一侧安装有凸台,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凸台,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二弹簧在动的的状态下不容易错位。
8.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有挡雨板,所述第一侧板的高度低于挡雨板,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对安装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多个减震复位装置进行防尘防水。
9.进一步限定,所述放置板为多层网状底罩,这样的结构设计,有效承载行李的同时
方便破损时更换,造价较低。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安装有多个减震复位装置,其中单个减震复位装置包括多组弹簧以及液压减震座,减震效果更好,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减震复位装置通过多个弹簧以及液压减震座之间相互配合,可以实现行李颠簸错位后复位的效果。
12.2、本实用新型的矩形框架四周均安装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二侧板直接接触行李,在长期受到颠簸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第一侧板不被破坏,延长底部组件的使用寿命,且放置体积较小的行李时也不会轻易掉落。
附图说明
13.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顶棚用固定支架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顶棚用固定支架实施例的减震复位装置的结构分布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顶棚用固定支架实施例中关于矩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顶棚用固定支架实施例图3中关于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顶棚用固定支架实施例中关于减震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顶棚用固定支架实施例中关于放置板的结构示意图。
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21.底架1、空槽101、固定座102、吊环103;
22.矩形框架2、放置板201;
23.第一侧板3;
24.减震复位装置4、矩形板401、液压减震座402、第一弹簧4021、第一铰接座403、第一长板404、第二长板405、横杆406、限位块4062、第二弹簧4063、l型板407、第二铰接座 408、第一横板409、圆柱410、第四弹簧411、第五弹簧412、第二横板413;
25.第二侧板5;
26.挡雨板6。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8.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顶棚用固定支架,包括底架1,底架1上侧焊接有矩形框架2,矩形框架2连接有放置板201,矩形框架2的四边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3,第一侧板3安装有若干减震复位装置4,减震复位装置4包括矩形板401,矩形板401焊接有液压减震座402和第一铰接座403,液压减震座402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4021,第一弹簧4021 连接有l型板407,两个l型板407之间设有横杆406,横杆406中间设有槽,槽内滑动安装有两个
限位块4062,两块限位块4062之间设有第二弹簧4063,第一铰接座403铰接有两块第一长板404,两块第一长板404通过连接柱铰接有第二长板405,第一长板404与第二长板 405之间的连接柱安装在限位块4062内,两块第二长板405铰接有第二铰接座408,第二铰接座408连接有第一横板409,第一横板409两端焊接有圆柱410,圆柱410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横板413,第一侧板3安装在圆柱410上,第一横板409与第一侧板3之间设有套在圆柱410外侧的第四弹簧411,第二横板413与第一侧板3之间设有套在圆柱410外侧的第五弹簧412,矩形板401连接有第二侧板5,底架1外侧焊接有若干固定座102,固定座102连接有吊环103。
29.在本实施例中,将行李放置到放置板201,通过两侧吊环103之间拉绳将行李进行固定,当汽车行驶到路况较差或者遇到陡坡时,放置板201内的行李进行抖动和位移,各方侧板安装的减震复位装置4对行李进行复位,复位流程如下:放置板201上方的行李向一侧滑动,直接接触第二侧板5并产生挤压,连接第二侧板5的第二横板413移动,液压减震座402以及第一弹簧4021向一侧挤压进行减震的同时,第二横板413推动两块第一长板404和第二长板405向两侧滑动,两个限位块4062将第二弹簧4063向两边拉扯,第二长板405移动带动第一横板409移动,第四弹簧411拉伸并且第五弹簧412被挤压到一定程度时,第五弹簧 412受力进行反弹,拉动第一横板409向第一侧板3方向移动,第一长板404和第二长板405 被拉伸两端的连接柱向中间移动,推动限位块4062滑动挤压第二弹簧4063到一定程度,两块第一长板404铰接的第一铰接座403移动推动第二横板413时使得达到一定的推力,同时液压减震座402外侧的第一弹簧4021也进行反弹向第二侧板5施力,推动第二侧板5向行李方向移动,从而达到将行李复位的效果,可以更好的恢复行李的位置,防止行李掉落,减少行李偏移被磕碰。
30.优选,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5均具有一定外扩的弧度,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放置板上方可以稳定的放置更多行李。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其他关于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5的设置角度。
31.优选,限位块4062一侧安装有凸台,第二弹簧4063套设在凸台,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二弹簧在动的的状态下不容易错位。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其他对第二弹簧4063进行限位的结构形状。
32.优选,第二侧板5连接有挡雨板6,第一侧板3的高度低于挡雨板6,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对安装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多个减震复位装置进行防尘防水。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挡雨板6其他的设置位置,有防尘防水效果的结构形状。
33.优选,放置板201为多层网状底罩,这样的结构设计,有效承载行李的同时方便破损时更换,造价较低。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其他放置板201的结构形状。
34.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