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设备及换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97450发布日期:2022-09-03 03:4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换电设备及换电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电设备及换电站。


背景技术:

2.市场上较为成熟的换电方式为固定式换电站换电,而对于无法上路行走或行走缓慢的车辆如挖掘机、压路机等,则无法实现快速换电。
3.目前,市场上已存在移动式换电车,通过将换电装置安装在车厢内,以便为挖掘机、压路机等车辆进行换电。现有移动式换电车一般采用车厢侧面展开形成遮雨棚,为换电装置遮挡雨雪等。
4.但是,在为待换电车辆换电时,换电装置位于移动式换电车的外侧,遮雨棚的遮挡面积较小,无法满足换电装置的遮挡需求,不能有效保护换电装置。
5.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换电站遮雨范围小,无法有效保护换电装置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电设备及换电站,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换电站遮雨范围小,无法有效保护换电装置的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电设备,包括:
8.底盘和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置空间;
9.第二箱体,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中,所述第一箱体设有供所述第二箱体滑出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箱体设有与所述第一箱体相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设有用于为待换电车辆换电的换电装置,且所述第二箱体还设有与所述待换电车辆相连通的第三开口;
10.遮雨装置,覆盖在所述第三开口上,且所述遮雨装置与所述第二箱体可开合连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设备,所述第一箱体包括:
12.第一下箱体,与所述底盘相连接;
13.第一上箱体,与所述第一下箱体相连通且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下箱体的上端,所述第一上箱体能够沿所述第一下箱体的高度方向移动;
14.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上箱体沿所述第一下箱体的高度方向移动。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设备,所述第二箱体包括:
16.第二下箱体,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中;
17.第二上箱体,与所述第二下箱体相连通且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下箱体的上端,所述第二上箱体能够沿所述第二下箱体的高度方向移动;
18.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上箱体沿所述第二下箱体的高度方向移动。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设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油缸,所述第
一驱动油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上箱体沿所述第一下箱体的高度方向移动;和/或,
20.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油缸,所述第二驱动油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上箱体沿所述第二下箱体的高度方向移动。
2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设备,所述遮雨装置包括:
22.遮雨棚,与所述第二箱体的顶端转动连接;
23.第三驱动油缸,用于驱动所述遮雨棚转动。
2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设备,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箱体相对于所述第一箱体滑动。
2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设备,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
26.行走滚轮,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所述行走滚轮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箱体行走;
27.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行走滚轮滚动。
2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设备,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箱体的支撑装置,所述行走滚轮沿所述支撑装置行走,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且所述支撑装置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收回状态之间切换。
2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充电柜,所述充电柜设有检修门和/或散热窗口。
3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换电站,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换电设备。
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设备,包括:底盘和设置在底盘上的第一箱体,第一箱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置空间;第二箱体,滑动设置在第一箱体中,第一箱体设有供第二箱体滑出的第一开口,第二箱体设有与第一箱体相连通的第二开口,第二箱体的内部设有用于为待换电车辆换电的换电装置,且第二箱体还设有与待换电车辆相连通的第三开口;遮雨装置,覆盖在第三开口上,且遮雨装置与第二箱体可开合连接。如此设置,换电时,第二箱体能够滑出第一箱体,同时打开遮雨装置,这样换电装置位于第二箱体内,具有充足的换电空间和一定的防护作用,且遮雨装置还可为换电装置遮风挡雨,从而有效增加遮挡面积,可靠保护换电装置,延长其使用寿命,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换电站遮雨范围小,无法有效保护换电装置的问题。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4.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5.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36.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柜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40.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雨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41.附图标记:
42.1:底盘;2: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第一开口;5:换电装置;6:第三开口;7:遮雨棚;8:第三驱动油缸;9:行走滚轮;10:驱动电机;11:支撑装置;12:充电柜;13:锁止电缸;14:第一锁止孔;15:可调支腿;16:电池框架;17:旋转轴;18:第二开口;
43.21:第一下箱体;22:第一上箱体;23:第一驱动油缸;
44.31:第二下箱体;32:第二上箱体;33:第二驱动油缸;
45.121:检修门;122:散热窗口;123:第一侧面;124:第二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7.下面结合图1至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换电设备。
4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电设备,包括底盘1,第一箱体2,第二箱体3,以及遮雨装置。具体来说,底盘1可选用拖挂车底盘、重卡底盘、电动车底盘、燃油车底盘等常规车辆底盘,其制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便于对挖掘机、压路机等车辆进行换电。第一箱体2设置在底盘1上,其内部设有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置空间,集成了电池仓功能。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箱体2内安装有电池框架16,用以放置满电电池、亏电电池。
49.第二箱体3滑动设置在第一箱体2中,如图4所示,第一箱体2设有供第二箱体3滑出的第一开口4。例如,如图1所示,第二箱体3可沿第一箱体2的宽度方向滑动,从而第二箱体3能够滑出或缩回第一箱体2。如图5所示,第二箱体3设有与第一箱体2相连通的第二开口18,第二箱体3的内部设有用于为待换电车辆换电的换电装置5,以使换电装置5能够在第一箱体2和第二箱体3之间搬运电池。并且,第二箱体3还设有与待换电车辆相连通的第三开口6,以使换电装置5能够在车厢箱体与待换电车辆之间搬运电池。换电装置5可采用现有常用装置,故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第二箱体3为换电装置5提供运行平台,可在其底面设置供换电装置5运行的轨道等。需要说明的是,以如图1所示的换电设备的摆放位置来说,图中空心箭头所指方向即为第一箱体2的宽度方向。
50.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箱体2和第二箱体3可设计为具有五个封装面的长方体箱体,从而可形成有效屏障,充分保护内部装置。如图4所示,第一箱体2的换电侧敞开,作为第一开口4,以方便电池、第二箱体3等进出。对应地,如图5所示,第二箱体3与之相对的侧面敞开,作为第二开口18,以方便换电装置5转运电池。当然,第一箱体2和第二箱体3的箱体面数可适当减少,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取消的具体箱面。此外,也可在第二箱体3中放置电池。其中,第一箱体2和第二箱体3的形状和大小等可根据实际设计要求具体确定。
51.遮雨装置覆盖在第三开口6上,且与第二箱体3可开合连接。若在转运行驶状态时,第二箱体3收回到第一箱体2内,同时遮雨装置处于闭合状态以将第三开口6封闭,可用作车
厢侧围挡板,方便设备转移。若在工作状态时,第二箱体3连同遮雨装置伸出到第一箱体2外,同时遮雨装置处于打开状态,可用于遮雨,方便进行换电操作。这样可充分利用遮雨装置,还可降低成本。此外,遮雨装置随第二箱体3进出,无需设置额外动力装置,结构简单。
52.如此设置,换电时,第二箱体3连同遮雨装置能够滑出第一箱体2,并打开遮雨装置。这样换电装置5位于第二箱体3内,第二箱体3不仅为换电装置5提供充足的换电空间,还对位于底盘1外的换电装置5起到防护遮挡作用。同时,遮雨装置进一步为换电装置5提供遮挡庇荫,还可对停靠在遮雨装置下方的待换电车辆遮风挡雨。从而有效扩大了换电空间,增加了遮挡面积,可靠保护换电装置5和待换电车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换电站遮雨范围小,无法有效保护换电装置的问题。
5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箱体2包括第一下箱体21,第一上箱体22,以及第一驱动装置。如图4所示,第一下箱体21与底盘1相连接。第一上箱体22与第一下箱体21相连通,且第一上箱体22滑动设置在第一下箱体21的上端,并能够沿第一下箱体21的高度方向移动。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上箱体22沿第一下箱体21的高度方向移动。这样设置,通过第一上箱体22上下运动,可以扩展第一箱体2的垂直空间,方便箱体内部附件的安装与布置。需要说明的是,以如图4所示的第一箱体2的摆放位置来说,图中上下方向即为所指上下方位以及第一下箱体21的高度方向。
54.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油缸23,第一驱动油缸23用于驱动第一上箱体22沿第一下箱体21的高度方向移动。第一驱动油缸23可设置为多个,例如,第一驱动油缸23的底座与第一下箱体21相连接,第一驱动油缸23的活塞杆与第一上箱体22相连接。通过活塞杆的伸缩,从而带动第一上箱体22上下运动。
55.进一步地,第二箱体3包括第二下箱体31,第二上箱体32,以及第二驱动装置。如图5所示,第二下箱体31滑动设置在第一箱体2中,能够沿第一箱体2的宽度方向移动。第二上箱体32与第二下箱体31相连通,且第二上箱体32滑动设置在第二下箱体31的上端,并能够沿第二下箱体31的高度方向移动。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上箱体32沿第二下箱体31的高度方向移动。这样设计,第二箱体3顶部具有升降结构,能够有效增加垂直方向空间,满足不同规格车辆的换电需求,便于进行换电。需要说明的是,以如图5所示的第二箱体3的摆放位置来说,图中上下方向即为所指上下方位以及第二下箱体31的高度方向。
56.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油缸33,第二驱动油缸33用于驱动第二上箱体32沿第二下箱体31的高度方向移动。第二驱动油缸33可设置为多个,例如,第二驱动油缸33的底座与第二下箱体31相连接,第二驱动油缸33的活塞杆与第二上箱体32相连接。通过活塞杆的伸缩,从而带动第二上箱体32上下运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用电缸、气缸等驱动装置来代替驱动油缸,以实现箱体顶部的升降运动。
57.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遮雨装置包括遮雨棚7和第三驱动油缸8。如图2所示,遮雨棚7与第二箱体3的顶端转动连接,第三驱动油缸8用于驱动遮雨棚7转动。具体来说,如图8所示,遮雨棚7与第二上箱体32通过旋转轴17转动连接。第三驱动油缸8的一端与第二下箱体31相铰接,另一端与遮雨棚7相铰接。通过第三驱动油缸8进行伸缩运动,以带动遮雨棚7转动开合。此外,第二下箱体31设有供第三驱动油缸8穿过的通孔,第三驱动油缸8的一端穿过该通孔与第二下箱体31的内侧壁相铰接。这样,当遮雨棚7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三驱动油缸8可收纳至第二箱体3内,使得遮雨棚7紧贴箱体侧壁,封闭效果更好。遮雨棚7可整体设
计,整体翻转;也可分为多个单元体,根据需要翻转打开其中一个或几个单元体。
58.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换电设备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箱体3相对于第一箱体2滑动,从而实现双箱体叠加抽拉结构,有效增加箱体水平空间,以提供充足的换电空间,增大遮挡面积。
59.具体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行走滚轮9和驱动电机10。如图7所示,行走滚轮9设置在第二箱体3的底部。行走滚轮9可设置至少两个,以便运行更加平稳。行走滚轮9用于带动第二箱体3行走,驱动电机10用于驱动行走滚轮9滚动。工作状态时,开启驱动电机10,带动行走滚轮9转动,从而带动第二箱体3向外运动,滑出第一箱体2。转运状态时,驱动电机10反转,行走滚轮9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二箱体3向内运动,收回第一箱体2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用伸缩油缸、电缸等驱动装置来牵引第二箱体3滑动。此外,第二箱体3可整体平移,进出第一箱体2;也可将其底部平台与整个箱体上部分体设置,底部平台可独立运动。
60.进一步地,换电设备还包括用于支撑第二箱体3的支撑装置11,行走滚轮9沿支撑装置11行走。如图7所示,支撑装置11与底盘1转动连接,且支撑装置11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收回状态之间切换。工作状态时,展开支撑装置11,第二箱体3伸出并停止在支撑装置11上,以对待换电车辆进行换电。转运状态时,第二箱体3收回,同时收回支撑装置11,以便上路行驶。如图1所示,支撑装置11至少为两个,且各个支撑装置11沿第二箱体3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以便更加稳定地支撑第二箱体3。需要说明的是,以如图1所示的换电设备的摆放位置来说,图中实心箭头所指方向即为第二箱体3的长度方向。
61.此外,如图7所示,第二箱体3设有第一锁止孔14,底盘1相应设有第二锁止孔。支撑装置11设有锁止电缸13。当支撑装置11处于展开状态时,锁止电缸13的伸缩杆插入第一锁止孔14中,以将支撑装置11与第二箱体3锁住,防止支撑装置11晃动,保证可靠地支撑在第二箱体3的底部。当支撑装置11处于收回状态时,锁止电缸13的伸缩杆插入第二锁止孔中,以使支撑装置11与底盘1紧密连接,防止支撑装置11意外展开,保证转运时行驶安全。为了使得换电设备与地面可靠接触,支撑装置11和/或底盘1的底部设有可调支腿15,以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保证安全稳定地进行换电操作。可调支腿15为现有成熟产品,故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62.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换电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底盘1上的充电柜12,可对电池进行充电。充电柜12设有检修门121和/或散热窗口122,以便进行维修,以及满足散热需求。如图6所示,充电柜12设有一对相对的第一侧面123和一对相对的第二侧面124。一对第一侧面123均设有检修门,可两侧打开,操作方便。一对第二侧面124均设有散热窗口122,可选用百叶窗,以便进行对流换热,提高散热效果。
6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电设备,适于安装在移动式车载底盘上。第二箱体3与第一箱体2采用抽拉式叠加设置,有效增加水平方向空间,扩展换电空间。换电装置5随第二箱体3向外推出,第二箱体3可对换电装置5进行遮挡保护。遮雨棚7与第二箱体3翻转连接,进一步增加遮挡面积,可有效保护待换电车辆及换电装置5等,避免雨雪飘入。恶劣天气时可以关闭遮雨棚7,将换电装置5与外界隔离,有效提升换电装置5使用寿命及安全可靠性。遮雨棚7随第二箱体3进出,无需增加额外动力装置,结构简单。同时,在第一箱体2和第二箱体3顶部设置升降结构,有效增加垂直方向空间,方便箱体内部电池、换电装置5等的
布置,操作空间大。
64.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站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换电站与上文描述的换电设备可相互对应参照。
6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换电站,包括如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换电设备。如此设置,换电时,第二箱体3连同遮雨装置能够滑出第一箱体2,并打开遮雨装置。这样换电装置5位于第二箱体3内,第二箱体3不仅为换电装置5提供充足的换电空间,还对位于底盘1外的换电装置5起到防护遮挡作用。同时,遮雨装置进一步为换电装置5提供遮挡庇荫,还可对停靠在遮雨装置下方的待换电车辆遮风挡雨。从而有效扩大了换电空间,增加了遮挡面积,可靠保护换电装置5和待换电车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换电站遮雨范围小,无法有效保护换电装置的问题。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和上述换电设备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致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
6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