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系统、充电主机及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96361发布日期:2022-11-08 21:3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液冷系统、充电主机及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冷系统、充电主机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2.充电系统,也称为充电电网,用于电连接电动汽车和供电电网,以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其中,充电系统包括充电主机和多个分别与充电主机电连接的充电终端,充电主机用于为多个充电终端输送充电电流。
3.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充电主机内的多个功率模块会产生大量热,因此,相关技术中,在充电主机内设置有液冷系统,该液冷系统对充电主机的多个功率模块同时进行散热。其中,液冷系统中的冷却液与功率模块进行换热,以满足功率模块的散热需求,另外,功率模块可以为交流转直流模块、直流转直流模块等功能模块。
4.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液冷系统的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充电主机及充电系统,该液冷系统一方面可以对充电主机的多个功率模块同时进行散热并可以满足各个模块的不同散热需求,从而充分利用液冷系统的散热能力,另一方面液冷系统的流阻调节结构件的可靠高,可以提高液冷系统的可靠性。
6.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系统,所述液冷系统至少包括:流阻调节结构件、冷源组件以及至少一个液冷板。所述至少一个液冷板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液冷腔,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液冷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其中,所述冷却液用于吸收功率组件所产生的热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分别与所述液冷腔和所述冷源组件的输出端连通,以使所述冷却液从所述冷源组件进入所述液冷腔内。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液冷腔和所述冷源组件的输入端连通,以使所述冷却液从所述液冷腔进入所述冷源组件内。所述冷源组件用于降低从所述第二开口离开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每个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一个所述流阻调节结构件,或者,每个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一个所述流阻调节结构件,所述流阻调节结构件用于改变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或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冷却液的流量。
7.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系统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液冷系统会对充电主机内的多个功率模块进行散热,在散热过程中,液冷腔内的冷却液会通过液冷板与该液冷板附近的发热器件进行换热,以将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带走,使得发热器件的温度在预定范围内,其中,发热器件可以是充电主机内的各个功率组件、铜排、配电组件等器件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由于每个液冷板附近的发热器件散热时对冷却液的需求量不同,通过在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处设置流阻调节结构件,流阻调节结构件可以改变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供冷却液通过的流通面积,使得每个液冷板内的冷却液量与该液冷板附近的发热器件的需求量相等,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按照各个发热器件的发热量提供冷却液量,如此不会导致每个液冷
腔内的部分冷却液未充分利用,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液冷系统的散热能力,另一方面使得每个液冷板可以与不同的功率模块配合,延长了液冷系统的应用寿命。另外,由于流阻调节结构件为机械结构的结构件,流阻调节结构件的可靠性高,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液冷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长期、稳定的运行,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液冷系统的成本。
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阻调节结构件为板状结构,并且所述流阻调节结构件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开口,所有的所述第三开口用于与所述第一开口或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阻调节结构件为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还用于过滤所述冷却液。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阻调节结构件与所述液冷板可拆卸地连接。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接头。每个所述第一开口均通过一个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冷源组件的输出端连通,每个所述第二开口均通过一个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冷源组件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流阻调节结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开口的连接处,或者,所述流阻调节结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冷源组件的连接处,或者,所述流阻调节结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开口的连接处,或者,所述流阻调节结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冷源组件的连接处。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阻调节结构件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并与所述液冷板可拆卸地连接,或者,所述流阻调节结构件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并与所述液冷板可拆卸地连接。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阻调节结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液冷板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液冷板抵接,或者,所述流阻调节结构件位于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液冷板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液冷板抵接。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阻调节结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接头内并与所述第一接头可拆卸地连接,或者,所述流阻调节结构件位于所述第二接头内并与所述第二接头可拆卸地连接。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头包括以下接头中的任意一个:快速接头或截止接头。所述第二接头包括以下接头中的任意一个:快速接头或截止接头。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头为所述快速接头或所述截止接头,或者,所述第二接头为所述快速接头或所述截止接头,或者,所述第一接头为所述快速接头或所述截止接头,并且所述第二接头为所述快速接头或所述截止接头。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母接头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子接头,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子接头与至少一个第一母接头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子接头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母接头与所述冷源组件的输出端连通。
18.所述第二接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母接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子接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子接头与至少一个第二母接头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子接头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母接头与所述冷源组件的输入端连通。
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液冷板可拆卸地连接,或者,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液冷板可拆卸地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液冷板可拆卸地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液冷板可拆卸地连接。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液冷板上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头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头位于该液冷板的同一端。
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液冷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操作件和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在装配所述液冷板时,定位所述液冷板的位置。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均位于所述液冷板的同一端。
23.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充电主机,包括柜体、多个功率组件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系统。沿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所述多个功率组件并排安装在所述柜体内。每个所述功率组件均对应一个所述液冷系统的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内的冷却液用于吸收该液冷板所对应的所述功率组件所产生的热量。
24.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功率组件安装在所述液冷板上。
2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功率组件包括以下模块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交流转直流功率模块和直流转直流功率模块。
26.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包括多个充电终端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充电主机。所述多个充电终端分别与所述充电主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充电主机的输入端用于与供电电网电连接。
27.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与所述充电主机电连接。
2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储能电池系统,所述储能电池系统与所述充电主机电连接并用于储存电量。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33.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流阻调节结构件位于第一开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流阻调节结构件位于第二开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阻调节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流阻调节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流阻调节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流阻调节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2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第一种流阻调节结构件安装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41.图13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第二种流阻调节结构件安装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42.图14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第三种流阻调节结构件安装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43.图15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第四种流阻调节结构件安装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44.图16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第五种流阻调节结构件安装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45.图17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第六种流阻调节结构件安装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46.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8.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9.附图标记说明:
50.100、液冷系统;
51.110、流阻调节结构件;111、第三开口;112、第四开口;
52.120、冷源组件;
53.130、液冷板;131、液冷腔;132、第一开口;133、第二开口;
54.140、第一接头;141、第一母接头;142、第一子接头;
55.150、第二接头;151、第二母接头;152、第二子接头;
56.160、操作件;
57.170、定位件;
58.200、充电终端;
59.300、充电主机;310、柜体;311、柜门;312、柜身;320、功率组件;330、配电组件;
60.400、太阳能发电系统;
61.500、储能电池系统;
62.1000、充电系统;
63.x、长度方向;
64.y、宽度方向;
65.z、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66.充电系统1000,用于电连接电动汽车和供电电网,以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系统1000,该充电系统1000至少包括至少一个充电主机300和多个分别与充电主机300电连接的充电终端200,每个充电主机300与多个充电终端200的输出端电连接,充电主机300能够同时对多个充电终端200输送充电电流,该充电电流通过充电终端200的充电枪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其中,充电主机300的作用是将供电电网的电力转化为多个充电电流,从而供电电网能够对多个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6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充电系统1000还可以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400,太阳能发电系统400与充电主机300的输入端电连接,可以通过太阳能发电系统400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太阳能发电系统400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不作详细描述。
6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充电系统1000还可以包括储能电池系统500,储能电池系统500与充电主机300电连接,储能电池系统500储存电量,在供电电网发生故障时,储能电池系统500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储能电池系统500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不作详细描述。
69.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储能电池系统500可以安装在充电主机300的内部,当然,储能电池系统500也可以单独安装并位于充电主机300外。
70.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太阳能发电系统400和储能电池系统500可以同时存
在,或者,太阳能发电系统400可以单独存在,或者,储能电池系统500可以单独存在。
7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充电主机300可以包括柜体310、配电组件330、多个功率组件320以及液冷系统100。参考图3,柜体310可以包括柜身312和柜门311,其中,柜门311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者,柜门311的数量还可以为2个,两个柜门311可以相对设置,例如,其中一个柜门311可以设置在柜体310的前面(例如图3所示),另一个柜门311可以设在柜体310的后面。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示例中,充电主机300也可以不设置柜门311,例如,柜体310的前后可以为敞开结构,或者,柜体310的前后左右均为敞开结构,柜体310为框架结构,当柜体310的结构为框架式结构时,框架式结构还可以使得功率组件320可以与柜体310内的空气换热,进一度地降低功率组件320的温度。
72.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充电主机300的柜体310结构的形状以及结构不作具体的限定。例如,如图3所示,柜体310为长方体结构,柜体310内设置有容纳空腔,容纳空腔用于容纳多个功率组件320和液冷系统100,另外,参考图3,沿柜体310的高度方向,多个功率组件320可以并排且间隔设置在容纳空腔内。
7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功率组件320的作用可以是改变电流类型、充电电流大小或充电电压等作用,例如,每个功率组件320均包括以下模块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交流转直流功率模块和直流转直流功率模块,例如,功率组件320为交流转直流功率模块,交流转直流功率模块能够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或者,功率组件320为直流转直流功率模块,直流转直流功率模块可以改变通过该直流转直流功率模块的直流电流的大小,以调整该直流电流的电压,进而匹配不同的充电需求,或者,功率组件320包括交流转直流功率模块和直流转直流功率模块,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功率组件320中除了交流转直流功率模块、直流转直流功率模块等功能模块外,还可以包括其它类型的功能模块,例如,功率组件320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功率组件320中的交流转直流功率模块和直流转直流功率模块的数量均可以为至少一个,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7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功率组件320可以安装在柜体310上,并且功率组件320靠近与该功率组件320对应的液冷系统100的液冷板130,或者,参考图3,功率组件320可以通过液冷系统100的液冷板130安装在柜体310上,功率组件320安装在液冷板130上,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功率组件320与冷却液的换热性能。
75.可以理解的是,功率组件320的数量为多个,对应地,液冷系统100包括多个液冷板130,每个功率组件320至少对应一个液冷板130,例如,每个功率组件320对应一个液冷板130,或者,每个功率组件320对应两个液冷板130,在此不作具体显示。另外,液冷板130可以为板状结构,可以提高冷却液与功率组件320的换热面积,以提高功率组件320的散热性能。
7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充电终端20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不作详细描述。
7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参考图3,液冷系统100至少包括多个液冷板130和冷源组件120,参考图4,每个液冷板130均具有一个用于容纳冷却液的液冷腔131,液冷腔131与冷源组件12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通,从而冷却液可以在液冷板130和冷源组件120之间循环,以此循环的将功率组件320产生的热量带走。其中,冷源组件120的作用是将吸收了功率组件320产生的热量的冷却液的温度降低,使得功率组件320产生的热量被输送至充电主机300外,以对功率组件320进行液冷散热,另外,冷源组件120可以向液冷腔131内输送低温的冷却液,确保冷却液能够吸收功率组件320产生的热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冷源组件120
的具体结构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冷源组件120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使得冷却液可以与液冷系统100外的空气换热,以降低冷却液的温度。
78.为了满足各个功率组件的散热需求,合理分配液冷系统各个支路上的冷却液流量,相关技术中的液冷系统通过开度可调的电子阀调节进入各个支路上的液冷板内的冷却液流量,使得每个液冷板内的冷却液流量为目标流量,以此分配液冷系统的冷却液流量,如此,可以满足不同功率组件散热所需的冷却液需求量。然而,电子阀的体积大,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使得液冷系统在容纳空腔内的布置难度提高,另外,电子发的成本较高,会增加液冷系统的成本,从而降低充电主机的产品竞争力。除此之外,电子阀的可靠性低。
79.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100,该液冷系统100包括流阻调节结构件110、冷源组件120以及至少一个液冷板130。每个液冷板130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液冷腔131,冷却液通过液冷板130与功率组件320进行换热,以对功率组件320进行散热。冷源组件12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液冷腔131连通,冷源组件120可以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并向液冷腔131输送低温的冷却液,以确保冷却液可对功率组件320进行散热。参考图4,液冷板130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32和第二开口133,第一开口132和第二开口133均与液冷腔131连通,第一开口132和第二开口133中的其中一个作为进液口,第一开口132和第二开口133中的另一个作为出液口,如此,冷却液可以在冷源组件120和液冷板130之间循环,以带走功率组件320产生的热量。参考图5,流阻调节结构件110设置在第一开口132处,或者,参考图6,流阻调节结构件110设置在第二开口133处,如此可以改变通过第一开口132或第二开口133的冷却液的流量,使得液冷板130内的冷却液的流量与该液冷板130所对应的功率组件320所需的冷却液需求量相等。另外,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为机械结构的结构件,与电子阀相比,流阻调节结构件110的可靠性高,从而液冷系统100的可靠性高。
80.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100的实现方式进行阐述。
8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系统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流阻调节结构件位于第一开口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流阻调节结构件位于第二开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82.参见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冷系统100至少包括:流阻调节结构件110、冷源组件120以及至少一个液冷板130。至少一个指的是数量最小为一个。其中,液冷板130的数量可以根据功率组件320的数量而定,例如,液冷板130的数量等于功率组件320的数量,或者,液冷板130的数量大于功率组件320的数量。至少一个液冷板130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液冷腔131,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4,每个液冷板130的内壁限定出一个液冷腔131,另外,位于液冷腔131内得冷却液通过液冷板130与该液冷板130附近的功率组件320进行换热(参考图4或图5),如此可以吸收功率组件320所产生的热量并使得功率组件320的温度下降。
83.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液冷板130代表液冷系统100中的一个液冷支路,每个液冷支路用于对至少一个功率组件320进行散热,例如,一个液冷支路对一个功率组件320进行散热。
84.参考图4,每个液冷板13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132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133,第一开口132和第二开口133分别与液冷腔131连通,冷却液可以流入或流出液冷腔131。其中,每个液冷板130上的第一开口132和第二开口133的数量可以相同或不相同,例
如,每个液冷板130上的第一开口132和第二开口133的数量均为一个。另外,当液冷板130的数量为多个时,每个液冷板130上的第一开口132的数量可以相同或不相同,例如,一部分液冷板130上的第一开口132为一个,另一部分液冷板130上的第一开口132的数量为两个。同理,每个液冷板130上的第二开口133数量也可以相同或不相同。
85.参考图4,至少一个第一开口132分别与液冷腔131和冷源组件120的输出端连通,每个液冷板130上的第一开口132作为液冷腔131的进液口,至少一个第二开口133分别与液冷腔131和冷源组件120的输入端连通,每个液冷板130上的第二开口133作为液冷腔131的出液口。在散热过程中,吸收热量后的冷却通过第二开口133离开液冷腔131并进入冷源组件120内,随后冷源组件120将吸热后的冷却液的温度降低并将降温后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开口132重新输送到液冷腔131内,如此冷却液可以循环使用,减少冷却液的用量。
86.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使得每个液冷板130内的冷却液的流量为预定流量,从而每个液冷板130内的冷却液的流量可以满足该液冷板130对应的至少一个功率组件320的散热需求,以避免该液冷板130内的冷却液的流量过多或过少,因此,每个液冷板130内的冷却液的流量可以相同或不相同,可以根据每个液冷板130对应的至少一个功率组件320的发热量而定,例如,当液冷板130的数量多个时,部分液冷板130内的冷却液的流量可以是一种大小,部分液冷板130内的冷却液的流量可以是另一种大小。
87.可以理解的是,流阻调节指的是阻碍冷却液流动的阻力可变,以此改变冷却液的流量。
88.参考图5,每个第一开口132处均设置有一个流阻调节结构件110,或者,参考图6,每个第二开口133处均设置有一个流阻调节结构件110。其中,第一开口132为液冷腔131的进液口,第二开口133为液冷腔131的出液口,通过控制进入液冷腔131的冷却液的进液量和离开液冷腔131的冷却液的出液量,可以控制每个液冷腔131内的冷却液流量。
89.液冷系统100具有多个液冷支路时,每个液冷支路中含有一个液冷板130,每个液冷板13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流阻调节结构件110,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使得每个液冷板130中的冷却液的流量为预定流量,一方面可以满足每个液冷支路的散热要求,从而充分利用液冷系统100的散热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为机械结构的结构件,可靠性高、成本低。
90.可以理解的是,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上具有至少一个过滤孔,该过滤孔用于冷却液流过,另外,每个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上的过滤孔的数量多少以及过滤孔的尺寸决定了该流阻调节结构件110的流通面积,从而决定了每个液冷支路中阻碍冷却液流动的阻力大小。
9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阻调节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流阻调节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流阻调节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92.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为板状结构,并且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开口111,所有的第三开口111用于与第一开口132或第二开口133连通,从而冷却液可以进入或离开液冷腔131。
93.需要说明的是,板状结构可以是平板、曲板、弧形板等规则板或不规则板,例如,参考图7和图8所示,流阻调节结构件110可以是圆形或多边形的平板结构,或者,流阻调节结构件110包括筒状部和环状部,环状部套设在筒状部的开口端并与筒状部的外壁限定出台
阶面,该台阶面可以与液冷板130的外壁抵接,筒状部可以位于第一开口132或第二开口133内。其中,第三开口111设置在筒状部的封闭端的端面上。
94.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第三开口111作为上述的过滤孔,另外,第三开口111可以是圆形孔或多边形孔,例如,第三开口111为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孔。
95.当液冷板130的数量为多个,且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上设置有一个第三开口111时,可以通过控制每个液冷板130对应的第三开口111的大小,控制每个液冷板130内的冷却液的流量。例如,参考图7,每个流阻调节结构件110均为圆环结构。
96.当液冷板130的数量为多个,且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开口111时,可以通过控制每个液冷板130对应的第三开口111的数量和大小,控制每个液冷板130内的冷却液的流量,例如,参考图9,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圆形孔。
97.在一些示例中,流阻调节结构件110可以是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98.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流阻调节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99.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考图10,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还用于过滤冷却液,防止杂质进入液冷板130内并形成堵塞。
100.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10,网状结构限定出多个第四开口112,每个第四开口112为上述的过滤孔。另外,可以通过调整网状结构的目数来控制阻碍冷却液流动的阻力大小。
101.在一些示例中,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为圆形平板状的网状结构,或者,流阻调节结构件110包括环状部和网状部,网状部位于环状部内并与环状部紧固连接,并且网状部的内壁限定出多个第四开口112。
102.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与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如此设置,可以支持功率组件320进行功率演进,功率演进的成本低。
103.可以理解的是,功率演进指的是功率组件320由第一功率变为第二功率,第一功率小于或大于第二功率。由于第一功率下的功率组件320的发热量与第二功率下功率组件320的发热量不相等,因此,液冷板130内的冷却液的流量不再满足散热需求,例如,冷却液的流量可能变多或变少。
104.因此,通过更换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以改变液冷板130内的冷却液的流量,使得冷却液的流量满足功率演进后的功率组件320的散热需求。另外,流阻调节结构件110提供了液冷系统100的应用范围,降低了功率演进的成本。
105.在一些示例中,流阻调节结构件11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抵接等方式与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
106.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第一种流阻调节结构件安装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3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第二种流阻调节结构件安装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4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第三种流阻调节结构件安装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5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第四种流阻调节结构件安装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6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第五种流阻调节结构件安装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7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第六种流阻调节结构件安装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107.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考图11,液冷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头140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接头150。每个第一开口132均通过一个第一接头140与冷源组件120
的输出端连通,每个第二开口133均通过一个第二接头150与冷源组件120的输入端连通,如此可以让每个液冷板130与冷源组件120连通。
108.其中,流阻调节结构件110设置在第一接头140与第一开口132的连接处,或者,流阻调节结构件110设置在第一接头140与冷源组件120的连接处,或者,流阻调节结构件110设置在第二接头150与第二开口133的连接处,或者,流阻调节结构件110设置在第二接头150与冷源组件120的连接处。
109.在一些示例中,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位于第一接头140与第一开口132的连接处时,参考图12,流阻调节结构件110可以位于第一开口132内,或者,参考图13,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位于第一接头140内,或者,参考图14,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位于液冷板130和第一接头140之间。
110.当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位于第一接头140或第一开口132内时,流阻调节结构件110可以与第一接头140和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以满足功率演进的需求,例如,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位于第一接头140内并分别与第一接头140和液冷板130的外壁抵接,同理,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位于第一开口132内时也可以分别与第一接头140和第一开口132的内壁抵接。
111.当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位于液冷板130和第一接头140之间时,流阻调节结构件110可以与第一接头140和/或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或者,流阻调节结构件110通过第一接头140与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以满足功率演进的需求,例如,第一接头140与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并且流阻调节结构件110分别与第一接头140和液冷板130抵接,从而流阻调节结构件110相对于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
112.在一些示例中,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位于第二接头150与第二开口133的连接处时,参考图15,流阻调节结构件110可以位于第二开口133内,或者,参考图16,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位于第二接头150内,或者,参考图17,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位于液冷板130和第二接头150之间。
113.当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位于第二接头150或第二开口133内时,流阻调节结构件110可以与第二接头150和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以满足功率演进的需求,例如,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位于第二接头150内并分别与第二接头150和液冷板130的外壁抵接,同理,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位于第二开口133内时也可以分别与第二接头150和第二开口133的内壁抵接。
114.当流阻调节结构件110位于液冷板130和第二接头150之间时,流阻调节结构件110可以与第二接头150和/或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或者,流阻调节结构件110通过第二接头150与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以满足功率演进的需求,例如,第二接头150与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并且流阻调节结构件110分别与第二接头150和液冷板130抵接,从而流阻调节结构件110相对于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
115.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第一接头140包括以下接头中的任意一个:快速接头或截止接头。
116.第一接头140为快速接头时,第一接头140的一部分与第一开口132连通,第一接头140的另一部分与冷源组件120的输出端连通,第一接头140可以快速插接。
117.第一接头140为截止接头时,第一接头140具有截止功能,如此可以在第一开口132和冷源组件120未连通时,冷却液不会从第一开口132和冷源组件120的输出端流出。
118.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第二接头150包括以下接头中的任意一个:快速接头或截
止接头。
119.第二接头150为快速接头时,第二接头150的一部分与第二开口133连通,第二接头150的另一部分与冷源组件120的输入端连通,第二接头150可以快速插接。
120.第二接头150为截止接头时,第二接头150具有截止功能,如此可以在第二开口133和冷源组件120未连通时,冷却液不会从第二开口133和冷源组件120的输入端流出。
12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头140和第二接头150除了为快速接头截止接头外,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接头,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12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头140和第二接头150均为快速接头和截止接头中的一个时,第一接头140的类型和第二接头150的类型可以自由组合,例如,第一接头140为快速接头,第二接头150为快速接头,或者,第一接头140为快速接头,第二接头150为截止接头,或者,第一接头140为截止接头,并且第二接头150为快速接头,或者,第一接头140为截止接头,并且第二接头150为截止接头。
123.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24.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考图18,第一接头14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母接头141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子接头142,至少一个第一子接头142与至少一个第一母接头141一一对应,第一子接头142与第一开口132连通,第一母接头141与冷源组件120的输出端连通。
125.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口13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开口,当第一开口132包括一个第一子开口时,第一接头140包括一个第一母接头141和一个第一子接头142。当第一开口132包括多个第一子开口时,第一接头140包括多个第一母接头141和多个第一子接头142。
126.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考图18,第二接头15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母接头15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子接头152,至少一个第二子接头152与至少一个第二母接头151一一对应,第二子接头152与第二开口133连通,第二母接头151与冷源组件120的输入端连通。
127.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开口133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开口,当第二开口133包括一个第二子开口时,第二接头150包括一个第二母接头151和一个第二子接头152。当第二开口133包括多个第二子开口时,第二接头150包括多个第二母接头151和多个第二子接头152。
128.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第一接头140与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或者,第二接头150与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或者,第一接头140与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并且第二接头150与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
129.其中,第一接头140和第二接头150均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与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
130.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开口132或第二开口133处设置有流阻调节结构件110时,第一接头140和/或第二接头150与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以满足功率演进需求。当然,与未设置流阻调节结构件110的第一开口132或第二开口133对应的第一接头140和第二结构也可以与液冷板130可拆卸地连接。
131.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考图18,每个液冷板130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头140和至少一个第二接头150位于该液冷板130的同一端,如此可以减小冷源组件120与液冷板130的装配、维护等操作的难度。
132.可以理解的是,所有的第一接头140和所有的第二接头150均位于液冷板130的同一表面上,例如,所有的第一接头140和所有的第二接头150均位于液冷板130的侧壁上。
133.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34.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考图19,至少一个液冷板130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操作件160和定位件170,每个液冷板130的第一端设置有操作件160,每个液冷板130的第二端设置有定位件170,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定位件170和操作件160可以确保将液冷板130装配到预定位置。
135.可以理解的是,在装配液冷板130和柜体310的过程中,可以定位液冷板130和柜体310的相对位置。另外,操作件160用于供操作人员移动液冷板130。
136.在一些示例中,参考图19,操作件160、至少一个第一开口132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133均位于液冷板130的同一端,如此设置,可以减小液冷板130的尺寸,避免液冷系统100占用过多的空间。
137.在一些示例中,参考图20,定位件17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定位柱,定位柱用于插入柜体310上的定位槽内。
13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139.在本技术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140.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141.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142.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范围。
143.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