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移门线束布置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14332发布日期:2022-08-31 00:2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滑移门线束布置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移门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移门线束布置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2.滑移门与车身之间设有铰链组件和滑移线束总成;铰链组件包括铰链旋转部,滑移门能凭借铰链组件远离或靠近车身,再在车身滑轨的约束下相对于车身向前或向后滑动,以完成开闭动作;当滑移门凭借铰链组件旋转时,铰链旋转部在滑移门与车身之间旋转。滑移线束总成包括保护壳和穿设在保护壳内部的线束,其中线束能构建滑移门内电器件和车身内电器件之间的电连接关系,保护壳能为线束提供防护,并多为波纹管或履带式中空链条。相关技术中,线束和保护壳均能在滑移门的开闭过程中被牵拉着移动和收放,以满足滑移门的位移需求。
3.具体地,当保护壳为波纹管时,波纹管及其内部的线束能在滑移门向外旋转随即向后滑动的开门过程中被拉出车外,并在滑移门向前滑动随即向内旋转的关门过程中被收回车内。类似地,当保护壳为中空链条时,中空链条及其内部的线束能在滑移门的运动过程中被放出或回收,以满足滑移门的位移需求。此类设计方案的缺点在于:
4.1、在滑移门运动过程中,保护壳与铰链组件之间存在干涉风险。
5.2、在滑移门运动过程中,保护壳会大面积地露出,从而影响整车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滑移门线束布置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车辆。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移门线束布置结构包括用于开闭车辆的滑移门的铰链旋转部和滑移线束总成,所述铰链旋转部能在车辆的车身和所述滑移门之间转动,所述滑移线束总成包括第一线束和设置在车身内的第二线束,所述第一线束具有被所述铰链旋转部覆盖的部分,并被固定在所述铰链旋转部下方,所述第一线束的一端伸入所述滑移门中以与所述滑移门内电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线束相连;所述第二线束能在所述车身内运动,以适应所述滑移门移动。
8.可选地,所述第二线束为弹簧线束,所述弹簧线束能在所述车身内伸长或缩短,以适应所述滑移门移动。
9.可选地,所述第二线束位于车身滑轨内,并沿所述车身轨道设置,能在所述车身轨道内运动以适应所述滑移门移动。
10.可选地,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车身上的卷收机构,所述卷收机构包括旋转体,所述第二线束能随着所述旋转体的转动缠绕在所述旋转体上或从所述旋转体上释放,以配合滑移门的移动。
11.可选地,所述第一线束位于所述铰链旋转部之下的部分的外侧包覆有保护壳,所
述保护壳被固定在所述铰链旋转部的下表面上。
12.可选地,所述铰链旋转部的下表面上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配合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铰链旋转部固定连接,所述配合件呈环型并与所述连接件相扣,所述保护壳穿设在所述配合件中并与所述配合件固定连接。
13.可选地,所述保护壳通过粘接或焊接的方式与所述铰链旋转部固定连接。
14.可选地,所述滑移门上设有第一插件,所述车身上设有第二插件,所述第一线束的一端经所述第一插件伸入所述滑移门中,另一端经所述第二插件伸入所述车身中。
15.可选地,所述第一插件和所述第二插件中的至少之一为防水胶套。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滑移门线束布置结构。
17.综上所述,通过使第一线束被铰链旋转部所覆盖,并使第一线束在滑移门开闭过程中无长度变化,同时将第二线束设置为配合滑移门移动的部件,本实用新型能使得滑移线束总成在滑移门运动过程中不外露于乘员视线范围内,从而确保车辆的美观性,降低滑移线束总成与铰链旋转部干涉的风险,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通过将第一线束设置在铰链旋转部之下,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和结构适应性广的优点;
19.2、当第二线束为弹簧线束并设置在车身轨道内时,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空间需求小,开发者不需要针对滑移线束总成进行繁复的车内容纳设计或卷收装置设计,有利于车内线束布置方案的简化,并降低车辆故障率,降低车辆开发成本;
20.3、由于在某些现有技术中,线束及其保护壳在滑移门关闭时会暴露在乘员舱内,因此当第二线束为弹簧线束并始终位于车身轨道内时,本实用新型还有利于避免滑移线束总成被乘员踩踏,有利于车辆保安防灾设计的简化,同时能够提升滑移线束总成的可靠性和耐久。
21.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移门线束布置结构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移门线束布置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铰链旋转部下侧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i-滑移门,ii-车身;
27.1-铰链旋转部,2-滑移线束总成,21-第一线束,22-第二线束,3-第一插件,4-第二插件,5-保护壳,6-固定组件,61-配合件,62-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9.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0.实施例一
3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滑移门线束布置结构,该结构包括铰链旋转部1和滑移线束总成2,其中铰链旋转部1用于开闭滑移门i,在滑移门i的开闭过程中,铰链旋转部1在滑移门i与车身ii之间旋转,以满足滑移门i的移动需求;滑移线束总成2包括第一线束21和第二线束22,其中第一线束21固定在铰链旋转部1之下,第二线束22设置在车身内,第一线束21具有被铰链旋转部1所覆盖的部分和伸出于铰链旋转部1的两端,其一端伸入滑移门i内以与滑移门i内的线束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线束22相连,能使第二线束22在第一线束21的带动下随所述滑移门i运动,从而满足滑移门i的位移需求。
32.具体地,第一线束21为非弹性线束(硬质线束),第二线束22为弹簧线束,第二线束22位于车身轨道(图未示)内并沿车身轨道设置,以尽可能节省车内布置空间。第二线束22的后端与第一线束21相连,前端穿出车身滑轨并与车身ii内的其他线束(图未示)相连,以构建起滑移门内电器件和车身内电器件之间的电连接关系。
33.如图3所示,铰链旋转部1为一开口朝下的u型件,第一线束21穿设在该u型件的中部,且其大部分结构被固定在该u型件之下,以达到在滑移门i的开闭过程中隐藏自身,从而增加车辆美观性的目的。基于此,当滑移门i打开并相对于车身ii向后移动时,第二线束22能在第一线束21的牵拉下伸展,并通过弹性形变满足滑移门i的位移行程;当滑移门i因需关闭而相对车身ii向前移动时,第二线束22能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顺势收缩,在不阻碍滑移门i关门动作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乘员的关门力道,确保乘员的用车感受。
34.优选地,在滑移门i上还设有一具有防水功能的第一插件3,第一线束 21的去往滑移门i的端部首先穿入第一插件3中,经第一插件3再进入滑移门i内,以确保滑移门i的防水性能。更优选地,在车身ii上也设有一具有防水功能的第二插件4,第一线束21的去往车身ii的端部首先穿入第二插件 4中,经第二插件4再穿入车身ii内与第二线束22相连,以满足车身ii的防水性能。在某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插件3和第二插件4均为防水胶套。
35.更进一步地,在位于铰链旋转部1下方的第一线束21上,于第一线束 21的外侧还紧紧地包裹有pvc制的保护壳5,用以降低第一线束21与外物 (例如石块)剐蹭而受损的几率。优选地,在铰链旋转部1的下表面两端上还各设有一固定组件6,以将保护壳5固定在铰链旋转部1之下,从而实现对第一线束21的固定。该固定组件6具体包括配合件61和连接件62,其中连接件62为开口朝向铰链旋转部1下表面的u型件,配合件61为环型件,两个连接件62一上一下地间隔固定在铰链旋转部1的下表面上,配合件62 与两个连接件62相扣,并能与保护壳5过盈配合。当固定组件6与内部穿设有第一线束21的保护壳5配合时,保护壳5的两端分别伸入位于铰链旋转部 1对应端上的配合件61内,并与该配合件61相配合,以使其内部的第一线束21被固定在铰链旋转部1之下。当然地,将保护壳5固定在铰链旋转部1 上的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选择的,例如可以采用粘接或焊接的方式,将保护壳5固定在铰链旋转部1的下表面上。
36.实施例二
3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线束22为非弹性线束,且车身内还设有一卷收机构(图未示,具体结构可参考cn202122342646.6);该卷收机构包括旋转体,第二
线束22能随着旋转体的转动缠绕在旋转体上或从旋转体上释放(即沿车身轨道被放出),以配合滑移门的移动。如此一来,当滑移门i打开并相对于车身ii向后移动时,第二线束22能在第一线束21的牵拉下被从旋转体上释放以配合滑移门的移动,当滑移门i因需关闭而相对车身ii向前移动时,第二线束22能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缠绕在旋转体上,以配合滑移门的移动。
38.综上所述,通过使第一线束21被铰链旋转部1所覆盖,并使第一线束 21在滑移门i开闭过程中无长度变化,同时将第二线束22设置为配合滑移门 i移动的部件,本实用新型能使得滑移线束总成2在滑移门运动过程中不外露于乘员视线范围内,从而确保车辆的美观性,降低滑移线束总成2与铰链旋转部1干涉的风险,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9.1、通过将第一线束21设置在铰链旋转部1之下,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和结构适应性广的优点;
40.2、当第二线束22为弹簧线束并设置在车身轨道内时,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空间需求小,开发者不需要针对滑移线束总成2进行繁复的车内容纳设计或卷收装置设计,有利于车内线束布置方案的简化,并降低车辆故障率,降低车辆开发成本;
41.3、由于在某些现有技术中,线束及其保护壳在滑移门关闭时会暴露在乘员舱内,因此当第二线束22为弹簧线束并始终位于车身轨道内时,本实用新型还有利于避免滑移线束总成2被乘员踩踏,有利于车辆保安防灾设计的简化,同时能够提升滑移线束总成2的可靠性和耐久。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