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拖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拖车钩控制器。
背景技术:2.目前,大多数车辆都会配备拖车钩,当意外情况出现时能够用于牵引其他车辆或者被其他车辆牵引。现有技术中的拖车钩具备收放功能,即需要使用到拖车钩时将拖车钩从车体放下,不需要使用时则将车钩收回于车体。而目前的拖车钩控制机构普遍是集成在车辆的整车控制模块上的,这就会造成整车控制模块过于冗杂,不便检修维护,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集成性强的拖车钩收控制器成了当前整车控制在改进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拖车钩控制器,集成性强,便于检修维护,也易于在车体不同位置进行布局。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拖车钩控制器,设置于车体内,所述车体包括拖车钩、驱动电机和整车控制模块,所述拖车钩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拖车钩控制器包括:
6.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车体连接的安装孔;
7.信号处理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所述整车控制模块通讯连接;
8.拖车钩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拖车钩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驱动电机通讯连接,所述整车控制模块能够向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发送拖车钩驱动信号,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拖车钩驱动信号后能够控制所述拖车钩控制模块驱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旋转以收放所述拖车钩。
9.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部和下壳部,所述上壳部盖设于所述下壳部,所述安装孔开设于所述上壳部,所述上壳部与所述下壳部通过螺接件螺接,所述上壳部与所述下壳部能够共同形成容纳空间,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拖车钩控制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10.可选地,所述下壳部沿侧壁的周向开设有密封槽,当所述上壳部与所述下壳部相盖合时,所述上壳部抵接于所述密封槽的槽口。
11.可选地,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或密封胶。
12.可选地,所述安装孔的数量设置有多个。
13.可选地,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金属嵌套。
14.可选地,所述下壳部上设置有整车信号接口和拖车钩驱动接口,所述整车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整车信号接口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通讯连接,所述拖车钩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拖车钩驱动接口与所述驱动电机通讯连接。
15.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还包括拖车灯控制模块,所述拖车灯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信
号处理模块和拖车灯通讯连接,所述整车控制模块能够向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发送拖车灯开闭信号,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拖车灯开闭信号后能够控制所述拖车灯控制模块对所述拖车灯进行开闭控制。
16.可选地,所述下壳部上设置有拖车灯接口,所述拖车灯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拖车灯接口与所述拖车灯通讯连接。
17.可选地,所述下壳部上设置有电源接口,外部电源能够通过所述电源接口对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所述拖车钩控制模块以及所述拖车灯控制模块供电。
18.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拖车钩控制器,结构简单,集成性强,壳体通过安装孔能够在车体结构上的适宜位置进行安装,无需再集成在整车控制模块上,从而避免整车控制模块过于冗杂,也便于检修维护,此外通过在壳体内设置信号处理模块和拖车钩控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与整车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拖车钩控制模块分别与信号处理模块和驱动电机通讯连接,整车控制模块能够向信号处理模块发送拖车钩驱动信号,信号处理模块在接收到拖车钩驱动信号后能够对拖车钩控制模块进行控制以驱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旋转,从而带动拖车钩进行及时有效的收放动作,操作简单,响应可靠。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拖车钩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拖车钩控制器下壳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于图2中a处的剖面示意图。
23.图中:
24.100、壳体;101、安装孔;1011、金属嵌套;110、上壳部;111、第一连接孔;120、下壳部;121、密封槽;122、整车信号接口;123、拖车钩驱动接口;124、拖车灯接口;125、电源接口;126、第二连接孔;130、螺接件;
25.200、集成电路板;210、信号处理模块;220、拖车钩控制模块;230、拖车灯控制模块;240电源输送模块;251、第一端头;252、第二端头;253、第三端头;254、第四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9.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拖车钩控制器,参照图1至图3所示,拖车钩控制器设置于车体内,车体包括拖车钩、驱动电机和整车控制模块(图中未标识拖车钩、驱动电机和整车控制模块),拖车钩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拖车钩控制包括壳体100、信号处理模块210和拖车钩控制模块220,其中壳体100上开设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安装孔101,信号处理模块210设置于壳体100内,信号处理模块210与整车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拖车钩控制模块220设置于壳体100内,拖车钩控制模块220分别与信号处理模块210和驱动电机通讯连接,整车控制模块能够向信号处理模块210发送拖车钩驱动信号,信号处理模块210在接收到拖车钩驱动信号后能够控制拖车钩控制模块220驱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旋转以收放拖车钩。
31.于本实施例中,壳体100通过安装孔101能够在车体结构上的适宜位置进行安装,结构简单、集成性强,无需再集成在整车控制模块上,从而避免整车控制模块过于冗杂,也便于检修维护。此外,通过在壳体100内设置信号处理模块210和拖车钩控制模块220,信号处理模块210与整车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拖车钩控制模块220分别与信号处理模块210和驱动电机通讯连接,整车控制模块能够向信号处理模块210发送拖车钩驱动信号,信号处理模块210在接收到拖车钩驱动信号后能够对拖车钩控制模块220进行控制以驱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旋转,从而带动拖车钩进行及时有效的收放动作,操作简单,响应可靠。
32.具体地,信号处理模块210和拖车钩控制模块220优选集成于集成电路板200上,拖车钩驱动信号包括拖车钩下放驱动信号和拖车钩回收驱动信号,当整车控制模块向信号处理模块210发送拖车钩下放信号时,信号处理模块210在接收到拖车钩下放驱动信号后能够向拖车钩控制模块220发送下放信号,拖车钩控制模块220的接收到下放信号后能够控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旋转以使拖车钩下放至车体外;整车控制模块向信号处理模块210发送拖车钩回收信号时,信号处理模块210在接收到拖车钩回收驱动信号后能够向拖车钩控制模块220发送回收信号,拖车钩控制模块220的接收到回收信号后能够控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反向旋转以使拖车钩收回至车体内。
33.整车控制系统与信号处理模块210之间、信号处理模块210与拖车钩控制模块220之间以及拖车钩控制模块220与驱动电机之间的通讯控制的原理及具体过程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34.进一步地,壳体100包括上壳部110和下壳部120,上壳部110盖设于下壳部120,安装孔101开设于上壳部110,上壳部110与下壳部120通过螺接件130螺接,上壳部110与下壳部120能够共同形成容纳空间,信号处理模块210和拖车钩控制模块220均设置于容纳空间内。
35.于本实施例中,上壳部110与下壳部120均为塑胶注塑成型设置,上壳部110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11,下壳部120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11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26,螺接
件130穿设于第一连接孔111后与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26螺接。螺接件130优选设置为螺钉。第一连接孔111与第二连接孔126的尺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36.于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01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优选地,安装孔101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上壳部110相对的两侧。
37.进一步地,安装孔101内设置有金属嵌套1011,金属嵌套1011的设置能够增强安装孔101自身的强度,进一步保证安装孔101与车体连接的可靠性。当拖车钩控制器整体移动至车体结构的适宜位置时,安装孔101与车体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图中未示出连接件),具体地,连接件穿设于安装孔101后与车体进行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螺接,也可以是插接,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38.进一步地,下壳部120沿侧壁的周向开设有密封槽121,当上壳部110与下壳部120相盖合时,上壳部110抵接于密封槽121的槽口。通过在下壳部120沿侧壁的周向开设密封槽21,能够避免水汽、尘土等物质进入容纳空间内,避免集成电路板200上粘附灰尘或水汽,有效保证密封性。进一步地,密封槽121内设置有密封圈或密封胶(图中未标识密封圈与密封胶),密封圈或密封胶的设置,都能够进一步增强上壳部110与下壳部120相盖合后的密封性,进一步保证防水防尘的效果。
39.于本实施例中,下壳部120上设置有整车信号接口122和拖车钩驱动接口123,整车控制模块通过整车信号接口122与信号处理模块210通讯连接,拖车钩控制模块220通过拖车钩驱动接口123与驱动电机通讯连接。具体地,整车控制模块上通讯连接有第一信号线(图中未标识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的端部能够插接于整车信号接口122内以将整车控制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210进行导通,从而能够向信号处理模块210发送拖车钩驱动信号。驱动电机上通讯连接有第二信号线(图中未标识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的端部能够插接于拖车钩驱动接口123以将拖车钩控制模块220与驱动电机导通,从而能够有效控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以带动拖车钩进行收放动作。
40.进一步地,壳体100内还包括拖车灯控制模块230,拖车灯控制模块230分别与信号处理模块210和拖车灯通讯连接,整车控制模块能够向信号处理模块210发送拖车灯开闭信号,信号处理模块210在接收到拖车灯开闭信号后能够控制拖车灯控制模块230以对拖车灯进行开闭控制。
41.具体地,拖车灯控制模块230也设置在集成电路板200上,拖车灯开闭信号包括拖车灯打开信号和拖车灯关闭信号,当整车控制模块向信号处理模块210发送拖车灯打开信号时,信号处理模块210在接收到拖车灯打开信号后能够向拖车灯控制模块230发送开灯信号,拖车灯控制模块230的接收到开灯信号后能够控制拖车灯打开;当整车控制模块向信号处理模块210发送拖车灯关闭信号时,信号处理模块210在接收到拖车灯关闭信号后能够向拖车灯控制模块230发送关灯信号,拖车灯控制模块230的接收到关灯信号后能够控制拖车灯关闭。上述拖车灯可以是拖车转向灯、拖车制动灯、拖车雾灯以及拖车倒车灯等,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42.信号处理模块210与拖车灯控制模块230以及拖车灯控制模块230与拖车灯之间的通讯控制的原理及具体过程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43.于本实施例中,下壳部120上设置有拖车灯接口124,拖车灯控制模块230通过拖车
灯接口124与拖车灯通讯连接。具体地,拖车灯上通讯连接有第三信号线(图中未标识第三信号线),第三信号线的端部能够插接于拖车灯接口124内以将拖车灯与拖车灯控制模块230之间进行导通,从而能够有效控制拖车灯的开闭。
44.进一步地,下壳部120上还设置有电源接口125,外部电源能够通过电源接口125对信号处理模块210、拖车钩控制模块220以及拖车灯控制模块230供电。具体地,集成电路板200上还设置有电源输送模块240,电源输送模块240分别与信号处理模块210、拖车钩控制模块220以及拖车灯控制模块230通讯连接,电源输送模块240与电源接口125通讯连接,外部电源上设置有第四信号线(图中未标识第四信号线),第四信号线的端部能够插接于电源接口125以对电源输送模块240供电,电源输送模块240在接收到供电后能够将电源向信号处理模块210、拖车钩控制模块220以及拖车灯控制模块230进行输送,以保证这些模块能够稳定可靠地进行工作。
45.具体地,下壳部120上还设置有第一端头251、第二端头252、第三端头253和第四端头254,其中,第一端头251能够对整车信号接口122与信号处理模块210之间的电路进行导通,第二端头252能够对拖车钩驱动接口123与拖车钩控制模块220之间的电路进行导通,第三端头253能够对拖车灯接口124与拖车灯控制模块230之间的电路进行导通,第四端头254能够对电源接口125与电源输送模块240之间的电路进行导通。第一端头251、第二端头252、第三端头253和第四端头254优选设置为导电铜针,并且均与下壳部120焊接,且第一端头251、第二端头252、第三端头253和第四端头254的数量根据实际要求进行适应性调整,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46.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