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死角型车用警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76372发布日期:2022-08-27 00:5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死角型车用警示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警示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死角型车用警示器。


背景技术:

2.特种车是指用于各类专用罐车、各种专用机动车、厢式机动车;或车内装有固定专用仪器设备,从事专业工作的监测、消防、运钞、医疗、电视转播、雷达、x光检查等机动车。
3.目前车辆上主要采用车用喇叭作为提醒行人、提高驾驶安全性的工具,但是车用喇叭也有其使用的局限性:一是现有的车辆喇叭采用的发声方式主要有电磁式、电感式、动圈式、静电式和平面式,以上方式均为单声道发声,仅凭行人双耳直接听到的喇叭声判断发生源(即车辆的位置),由于车辆有可能在移动中,以及声音延迟等的原因,容易产生误判,行人可能不会马上警觉车辆的靠近而作出反应。二是喇叭音量的设计是以达到警示行人为目标,现如今的喇叭若要达到此目的,需要较大的音量,从而引起噪音污染。如何设计警示系统,使警示音在降低噪声污染的情况下提高行人的警觉性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4.现有的专利中,公开号为cn106080378b公开的一种基于立体声技术的车用警示系统及警示方法,该警示系统包括安装于车辆外部的至少两个立体声发声装置,立体声发声装置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车用警示系统还包括微处理器和功率放大器;微处理器分别与速度传感器和转向器角度传感器相连,微处理器接收车辆行驶速度信息和转向器转角信息;微处理器还通过功率放大器与立体声发声装置相连,微处理器根据车辆速度和转向器转角信息控制立体声发声装置工作,使声像非实际车辆逼近行人,行人听到超前于车辆的声像更加警觉。
5.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虽然能够采用立体声警示行人,但是车辆上的驾驶员并未知道行人在车辆前方的位置,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死角型车用警示器,以解决车辆上的驾驶员无法得知行人的具体位置的的技术问题,达到能够得知行人与车辆的距离,并且可以直观的得知,从而做出正确判断的目的。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死角型车用警示器,包括:
8.装设于车辆上的安装盒、至少一个安装于安装盒上的预警雷达模块、至少一个安装于安装盒上的灯光警示模块、高分贝声音警报模块和显示模块;
9.所述显示模块设于车辆内部,所述灯光警示模块设于安装盒朝外一侧,所述高分贝声音警报模块设于安装盒朝外一侧,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预警雷达模块感应到物体与车辆距离;
10.所述预警雷达模块包括设于所述安装盒上的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第一感应雷达和第二感应雷达,所述第一感应雷达和第二感应雷达横向并列排放,所述第一感应雷达向外设置有第一感应面,所述第二感应雷达向外设置有第二感应面,所述第一感应面和第二
感应面于横向形成夹角,且夹角为钝角。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感应面和第二感应面于横向形成的钝角角度为120-160度。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感应面散发有第一雷达感应区域,所述第二感应面散发有第二雷达感应区域,所述第一雷达感应区域和所述第二雷达感应区域具有重叠区域。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雷达感应区域覆盖于安装盒的一侧,所述第二雷达感应区域覆盖于所述安装盒的另一侧。
14.进一步的,所述灯光警示模块为led显示屏。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第一感应雷达和第二感应雷达所形成的钝角,使两个雷达的感应面向两侧发散,从而扩大感应范围,提升感应成功率,并且减少感应死角。
17.2、通过第一雷达感应区域和第二雷达感应区域具有重叠区域,从而使警示器的正前方没有感应死角。
18.3、通过第一雷达感应区域覆盖于安装盒的一侧和第二雷达感应区域覆盖于安装盒的另一侧,能够使雷达覆盖警示器的两侧,从而使警示器的两侧没有感应死角,提升警示灯的雷达感应成功率,大幅减少感应死角。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无死角型车用警示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无死角型车用警示器的雷达感应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
24.1、安装盒;
25.2、预警雷达模块;21、第一感应雷达;211、第一感应面;2111、第一雷达感应区域;22、第二感应雷达;221、第二感应面;2211、第二雷达感应区域;
26.3、灯光警示模块;
27.4、高分贝声音警报模块;
28.5、显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
3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无死角型车用警示器,包括:装设于车辆上的安装盒1、至少一个安装于安装盒1上的预警雷达模块2、至少一个安装于安装盒1上的灯光警示模块3、高分贝声音警报模块4和显示模块5(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灯光警示模块3为led显示屏并且灯光警示模块3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安装盒11朝外一面的两侧。显示模块5(图中未示出)设于车辆内部,可以采用但不限于显示屏。
32.其中,预警雷达模块2、灯光警示模块3、高分贝声音警报模块4和显示模块5均由中控模块控制,中控模块采用stm32单片机。显示模块5显示预警雷达模块2感应到物体与车辆距离。并且预警雷达模块2适于感测车辆前端的物体,当预警雷达模块2检测到车辆前端的物体时,发送感应信号至中控模块,中控模块将感应信号转化为触发信号,以启动高分贝声音警报模块4。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块5可以采用但不限于显示屏。
33.如图1所示,灯光警示模块3设于安装盒1朝外一侧,高分贝声音警报模块4设于安装盒1朝外一侧,显示模块5显示预警雷达模块2感应到物体与车辆距离,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车前的障碍物,从而停止行车。
34.如图1和图2所示,预警雷达模块2包括设于安装盒1上的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第一感应雷达21和第二感应雷达22,第一感应雷达21和第二感应雷达22横向并列排放,第一感应雷达21向外设置有第一感应面211,第二感应雷达22向外设置有第二感应面221,第一感应面211和第二感应面221于横向形成夹角,且夹角为钝角。其中,第一感应面211和第二感应面221于横向形成的钝角角度为120-160度。
35.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感应面211散发有第一雷达感应区域2111,第二感应面221散发有第二雷达感应区域2211,第一雷达感应区域2111和第二雷达感应区域2211具有重叠区域。第一雷达感应区域2111覆盖于安装盒1的一侧,第二雷达感应区域2211覆盖于安装盒1的另一侧。通过第一雷达感应区域2111覆盖于安装盒1的一侧和第二雷达感应区域2211覆盖于安装盒1的另一侧,能够使雷达覆盖警示器的两侧,从而使警示器的两侧没有感应死角,提升警示灯的雷达感应成功率,大幅减少感应死角。
36.综上所述:通过第一感应雷达21和第二感应雷达22所形成的钝角,使两个雷达的感应面向两侧发散,从而扩大感应范围,提升感应成功率,并且减少感应死角。通过第一雷达感应区域2111和第二雷达感应区域2211具有重叠区域,从而使警示器的正前方没有感应死角。通过第一雷达感应区域2111覆盖于安装盒1的一侧和第二雷达感应区域2211覆盖于安装盒1的另一侧,能够使雷达覆盖警示器的两侧,从而使警示器的两侧没有感应死角,提升警示灯的雷达感应成功率,大幅减少感应死角。
37.本技术中选用的各个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9.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