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断电功能的电动车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1818发布日期:2022-12-13 22:2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断电功能的电动车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断电功能的电动车充电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动车充电器在对电动车的电池充电的过程中都没有自动断电的功能,实际上,在电动车充电器的充电指示灯从一开始的红灯转为充电完成的绿灯时并不会自行停止充电,而是仍会对电池持续输出较低的涓流电,虽然短时间内充入少量的涓流电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若长时间保持这个状态,会造成浮充,长期如此便会造成严重失水而影响电池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目前,电动车充电器在对电动车的电池充电的过程中都没有自动断电的功能,进而在充电完成后,仍会对电池持续输出较低的涓流电,若长时间保持这个状态,会造成浮充,从而容易造成电池严重失水,而提出的一种具有自动断电功能的电动车充电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具有自动断电功能的电动车充电器,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盒盖,所述盒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充电模块,所述盒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块,所述第一导电块的表面贴合设置有第一u形板,所述第一u形板位于充电模块的左侧,所述第一u形板的底部与盒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u形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块,所述第一空心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块,所述第一u形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空心块,所述第二空心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电块,所述第一导电块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二导电块的右侧和第三导电块的左侧接触,所述盒体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模块,所述盒体的左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盒体的右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充电线,所述第二导电块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源线和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第三导电块电连接,所述充电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三导电块和充电线电连接。
6.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侧与盒体的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芯片,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流传感器,所述电磁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离块,所述控制芯片通过导线分别与电磁铁、第二导电块和电流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电流传感器通过导线与第三导电块电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u形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u形板以第一导电块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8.优选的,所述电磁铁位于第一导电块的上方,所述电磁铁对第一导电块的吸力大于弹簧的弹力。
9.优选的,所述盒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板,所述第二u形板的内壁和盒体内壁的底部均贴合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部开设有斜孔,所述斜孔的内壁贴合设置有u形柱,所述u形柱的底部与第一导电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指示块,所述盒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内壁与指示块的表面接触。
10.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弹力大于第一导电块和u形柱的重力和。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块、弹簧、第一导电块、第一u形板、第一空心块、第二导电块、第二空心块、第三导电块和控制模块,其中,电动车充电完成时,第三导电块内无电流,此时,通过控制模块上的控制芯片和电流传感器的配合,将电磁铁打开,并通过电磁铁对第一导电块的吸力,使第二导电块和第三导电块均与第一导电块分离,此时,该充电器停止对电动车进行充电,进而当电动车完成充电时,可通过连接块、弹簧、第一导电块、第一u形板、第一空心块、第二导电块、第二空心块、第三导电块和控制模块的配合,使电源线与充电模块断开,从而防止因电动车内的电池长时间浮充而导致电池失水损坏。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u形板、滑块、斜孔、u形柱、指示块和滑孔,其中,当第一导电块向上移动时,通过u形柱、斜孔、第二u形板和滑块的配合,使指示块向右移动,此时,使用者可通过指示块在滑孔内的位置,判断该充电器的充电状态,进而通过第二u形板、滑块、斜孔、u形柱、指示块和滑孔的配合,使使用者能直观的判断该充电器的充电状态。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a处剖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的正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盒体的示意图。
19.图中:1、盒体;2、盒盖;3、充电模块;4、连接块;5、弹簧;6、第一导电块;7、第一u形板;8、第一空心块;9、第二导电块;10、第二空心块;11、第三导电块;12、控制模块;121、支撑板;122、电磁铁;123、控制芯片;124、电流传感器;125、隔离块;13、第一通孔;14、电源线;15、第二通孔;16、充电线;17、第二u形板;18、滑块;19、斜孔;20、u形柱;21、指示块;22、滑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实施例一:
23.参照图1-5,一种具有自动断电功能的电动车充电器,包括盒体1,盒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盒盖2,盒盖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充电模块3,盒体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连接块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5,弹簧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块6,第一导电块6的表面贴合设置有第一u形板7,第一u形板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u形板7以第一导电块6为中心呈对称分布,通过第一u形板7使第一导电块6仅能上下移动,第一u形板7位于充电模块3的左侧,第一u形板7的底部与盒盖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u形板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块8,第一空心块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块9,第一u形板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空心块10,第二空心块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电块11,第一导电块6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二导电块9的右侧和第三导电块11的左侧接触,盒体1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模块12,盒体1的左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3,第一通孔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源线14,盒体1的右侧开设有第二通孔15,第二通孔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充电线16,第二导电块9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源线14和控制模块12电连接,控制模块12通过导线与第三导电块11电连接,充电模块3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三导电块11和充电线16电连接。
24.控制模块12包括支撑板121,支撑板121的左侧与盒体1的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支撑板1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铁122,支撑板1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芯片123,支撑板1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流传感器124,电磁铁1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离块125,控制芯片123通过导线分别与电磁铁122、第二导电块9和电流传感器124电连接,电流传感器124通过导线与第三导电块11电连接,通过电流传感器124对第三导电块11内的电流进行监测,电磁铁122位于第一导电块6的上方,电磁铁122对第一导电块6的吸力大于弹簧5的弹力,当电磁铁122打开时,通过电磁铁122对第一导电块6的吸力,使第一导电块6向上移动,当电磁铁122关闭时,通过弹簧5使第一导电块6回到初始位置处。
25.实施例二:
26.参照图1-5,盒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板17,第二u形板17的内壁和盒体1内壁的底部均贴合设置有滑块18,滑块18的内部开设有斜孔19,斜孔19的内壁贴合设置有u形柱20,u形柱20的底部与第一导电块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滑块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指示块21,盒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孔22,滑孔22的内壁与指示块21的表面接触,弹簧5的弹力大于第一导电块6和u形柱20的重力和,通过设置第二u形板17、滑块18、斜孔19、u形柱20、指示块21和滑孔22,其中,当第一导电块6向上移动时,通过u形柱20、斜孔19、第二u形板17和滑块18的配合,使指示块21向右移动,此时,使用者可通过指示块21在滑孔22内的位置,判断该充电器的充电状态,进而通过第二u形板17、滑块18、斜孔19、u形柱20、指示块21和滑孔22的配合,使使用者能直观的判断该充电器的充电状态。
27.连接块4、第一u形板7、第一空心块8、第二空心块10、隔离块125和u形柱20均由绝缘塑料制成。
28.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使用该充电器时,先将电源线14插在插座上,并将充电线16插在电动车上,此时,通过该充电器对电动车上的电池进行充电,当电池充满时,第三导电块11内无电流,此时,通过控制模块12上的控制芯片123和电流传感器124的配合,将电磁铁122打开,并通过电磁铁122对第一导电块6的吸力,使第二导电块9和第三导电块11均与第
一导电块6分离,此时,该充电器停止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当电源线14与插座分离时,由于控制芯片123处在断电状态,进而使电磁铁122关闭,并通过弹簧5使第二导电块9和第三导电块11均与第一导电块6接触。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