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位升降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19743发布日期:2022-11-25 18:54阅读:48来源:国知局
挡位升降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挡位升降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汽车在前驾驶座椅放平时,汽车的挡位装置位置保持不变,这样会容易造成误操作,引起不必要的交通问题,也会影响躺在前驾驶座椅上的人的休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挡位升降系统,该挡位升降系统具有改善乘坐体验、安全性高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位升降系统,挡位升降系统包括挡位升降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挡位升降装置包括基座、与换挡机构相连的移动件和驱动机构,所述移动件在所述基座的高度方向与所述基座可移动地相连,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移动件相连,所述检测装置安装于前驾驶座椅,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位升降系统,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前驾驶座椅的状态,挡位升降装置的移动件根据检测装置反馈的信号相对基座移动,以实现换挡机构在高度方向的实时调节,由此有效避免前驾驶座椅上的使用者休息时误触换挡机构,也增大了使用者的活动空间,使用者的乘坐体验高、安全性高。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位升降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移动件相连,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基座相连,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升降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移动件移动。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丝杆和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移动件相连,所述支架上设有螺纹孔,所述丝杆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丝杆远离所述支架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位升降装置还包括齿轮减速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齿轮减速器与所述升降机构相连。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位升降装置还包括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与所述升降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以限制所述移动件下降。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锁结构包括蜗轮蜗杆结构,所述蜗轮蜗杆结构的蜗杆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与所述升降机构相连。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锁结构包括限位件,所述升降机构设有容纳所述限位件的容纳孔,所述限位件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容纳孔相连,所述基座对应设有通孔,所述限位件进入所述通孔将所述移动件与所述基座固定。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角度检测机构,所述角度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前驾驶座椅与水平面的夹角,所述角度检测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角度检测机构包括角位移传感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前驾驶座椅上用于检测所述前驾驶座椅的转动角度。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挡位升降系统。
附图说明
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位升降系统的前驾驶座椅正常行驶状态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位升降系统的前驾驶座椅的放平状态示意图。
19.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位升降系统的前驾驶座椅和换挡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20.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位升降系统的挡位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换挡机构;2、前驾驶座椅;3、基座;4、移动件;5、丝杆;6、支架;7、齿轮减速器;8、蜗轮蜗杆结构;9、限位件;1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位升降系统,如图1-图4所示,挡位升降系统包括挡位升降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挡位升降装置用于带动换挡机构1上升和下降,挡位升降装置包括基座3和与换挡机构1相连的移动件4和驱动机构,移动件4在基座3的高度方向与基座3可移动地相连,检测装置安装在前驾驶座椅2上,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前驾驶座椅2的位置,控制装置与挡位升降装置的驱动机构和检测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接受检测装置的信号和启动挡位升降装置的驱动机构。挡位升降系统的检测装置监测前驾驶座椅2的位置,使用者移动前驾驶座椅2进行休息时,检测装置检测到前驾驶座椅2的位置变化,控制装置接受检测装置的信号并启动挡位升降装置的驱动机构带动移动件4相对基座3移动,移动件4将换挡机构1的位置下降,能够避免使用者休息时对挡位的误操作和碰触,提高安全性,也增加了使用者休息空间提高了使用者的乘坐体验。图1和图2中的a方向为高度方向。图2中的换挡机构1未示出。
2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位升降系统,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前驾驶座椅的状态,控制装置根据检测装置反馈的信号控制驱动机构带动挡位升降装置的移动件相对基座移动,以实现换挡机构在高度方向位置的实时调节,由此有效避免前驾驶座椅上的使用者休息时误触换挡机构,也增大了使用者的活动和休息空间,使用者的乘坐体验高、安全性高。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挡位升降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与移动件4相连,驱动机构与基座3相连,驱动机构与升降机构传动连接,升降机构带动移动件4移动。
26.具体地,升降机构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升降机构带动移动件4移动进而带动换挡机构1在基座3的高度方向移动,驱动机构与基座3相连提高驱动机构稳定性。驱动机构和升
降机构配合能够调整驱动机构的位置和传动方向合理利用基座3的空间。
27.由此,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机构运动无需使用者手动干预换挡机构1升降,提高使用者的乘坐体验。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升降机构包括丝杆5和支架6,支架6与换挡机构1相连,支架6上设有螺纹孔,丝杆5与螺纹孔螺纹配合,丝杆5远离支架6一端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29.具体地,支架6支撑换挡机构1,如图1和图3所示,换挡机构1可以是设置在中控台面板的挡位操控面板,挡位操控面板能相对前驾驶座椅2在上下方向上滑动,挡位操控面板上设置有挡位按键或者挡位调节旋钮,支架6带动挡位操控面板相对中控台上升或下降,当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挡位操控面板位置固定在中控台上,保证安全驾驶,汽车停止行驶使用者移动前驾驶座椅2,丝杆5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转动带动支架6下降,挡位操控面板下降避免使用者误碰触挡位操控面板,增加活动空间并提升安全性。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挡位升降装置还包括齿轮减速器7,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减速器7与升降机构相连。
31.由此,齿轮减速器通过齿轮传动来调节驱动机构的转速,还可以改变力的传输方向,有效减小传动机构的尺寸,使车内空间利用更合理,减少驱动机构和升降机构的空间占用,增加使用者活动空间。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挡位升降装置还包括自锁结构,自锁结构与升降机构和驱动机构连接以限制移动件4下降。升降机构与移动件4相连,升降机构受自锁结构锁止能够阻止移动件4移动,驱动机构受自锁结构锁止能够阻止驱动机构带动移动件4移动。
33.由此,自锁结构能够锁止升降机构的上升和下降,避免外力作用换挡机构造成升降机构和驱动机构损坏,提高设备安全性。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自锁结构包括蜗轮蜗杆结构8,蜗轮蜗杆结构8的蜗杆与驱动机构相连,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与升降机构相连。
35.具体地,蜗轮蜗杆结构8的蜗杆具有较小的螺旋升角使得蜗轮不能带动蜗杆转动实现自锁功能。升降机构带动移动件4沿基座3的高度方向带动换挡机构1的位置上升时,驱动机构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蜗轮与升降机构的丝杆5相连接并带动丝杆5转动,丝杆5带动支架6上升进而带动换挡机构1。换挡机构1、移动件4和升降机构在外力作用下下降,支架6带动丝杆反向转动进而带动蜗轮反向转动时,蜗杆具有较小的螺旋升角使得蜗轮不能带动蜗杆反向转动实现蜗轮蜗杆结构8的自锁功能,避免蜗杆转动损坏驱动机构,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自锁结构包括限位件9,所述升降机构设有容纳所述限位件9的容纳孔,所述限位件9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容纳孔相连,所述基座3对应设有通孔10,所述限位件9进入所述通孔10将所述移动件4与所述基座3固定。
37.具体地,限位件9可以是限位杆,弹性件可以是弹簧,限位杆通过弹簧与容纳孔相连,限位杆在容纳孔内滑动,限位杆完全进入容纳孔时,弹簧弹性势能增加,弹簧恢复形变驱动限位杆伸出容纳孔。基座3的通孔10对应移动件4上升至极限位置时的限位杆的位置设置,移动件4上升至极限位置时,限位杆进入基座3的通孔10,限位杆阻止移动件4下降避免外力迫使移动件4下降。使用者按压通孔10内的限位杆可以推动限位杆退出通孔10,此时移
动件4可以下降。限位杆和通孔10配合能够锁止移动件4,避免换挡机构1受移动件4影响下降,提高设备安全性。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检测装置包括角度检测机构,角度检测机构用于检测前驾驶座椅2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检测机构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39.由此,使用者转动前驾驶座椅的椅背放平,使用者在前驾驶座椅休息时,角度检测机构检测前驾驶座椅与水平面的夹角变化至预设角度,角度检测机构向控制装置发出信号,控制装置启动驱动电机带动传动机构进而带动丝杆5转动,丝杆5带动支架6和换挡机构下降,增加使用者的活动空间并为使用者带来良好的乘坐体验,前驾驶座椅的椅背复位时,角度检测机构向控制装置发出信号,控制装置启动驱动电机反向转动,驱动电机带动丝杆5反向转动,支架6和换挡机构上升,换挡机构复位便于使用者正常驾驶。
40.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检测机构包括角位移传感器,角位移传感器设置在前驾驶座椅2上用于检测前驾驶座椅2的转动角度。
41.由此,角位移传感器检测前驾驶座椅的转动角度,便于控制装置判断前驾驶座椅的状态,角位移传感器可以检测前驾驶座椅的椅背的转动角度。
4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挡位升降系统。
4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技术优势与上述挡位升降系统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8.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
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