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电机驱动和转向的履带式底盘

文档序号:32143932发布日期:2022-11-11 19:09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电机驱动和转向的履带式底盘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履带式底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电机驱动和转向的履带式底盘。


背景技术:

2.履带式底盘具有动作灵活、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过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拖拉机等野外作业车辆。履带式底盘常用两个电机驱动左右履带行进和转向,若两个电机的转速不同就会导致履带式底盘跑偏,而且一般双电机履带式底盘较宽,不太适用于使用场景较窄的场合。
3.为了改进履带式底盘的结构,董大鹏等人曾提出“cn207697862u一种可变档履带机器人底盘”的专利技术方案,上述方案中公开了一种可变档履带机器人底盘,包括底盘支架、对称连接在底盘支架两侧的履带行走机构、电动机、变速箱和减速箱;变速箱一端通过输入法兰和同侧的电动机连接,变速箱另一端通过输出法兰驱动同侧的减速箱;减速箱输出轴带动同侧的履带行走机构。上述方案通过在底盘支架上设置变速箱,使机器人根据路况增加输出扭矩或提高运行速度,进而提高了履带式底盘运行的续航里程。但是该履带式底盘使用两台电机并列驱动,不能保证两个电机的转速完全相同,转速不同就会导致履带式底盘跑偏,而且采用两台电机并列放置的方式会使车体较宽,不太适用于使用场景较窄的场合。
4.因此,提出一种一个电机驱动左右履带行进和转向的底盘,使车身宽度变窄,适用于更多场合是本技术领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单电机驱动和转向的履带式底盘,通过单个电机,减速增扭的齿轮组,同步装置和拨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单电机驱动和转向的履带式底盘,包括底盘,蓄电池和履带,还包括单个电机,减速增扭的齿轮组,同步装置和拨叉;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二、三直齿轮和第一、二、三、四、五锥齿轮,所述同步装置由锁环、花键毂和接合套组成;
8.所述第一直齿轮置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直齿轮和第三直齿轮分别啮合在第一直齿轮的左右两侧,第二直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同轴刚性连接,第三直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同轴刚性连接;
9.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在第一锥齿轮左侧,通过左驱动轮轴与左驱动轮连接;
10.所述第四锥齿轮和第五锥齿轮分别啮合在第二锥齿轮的左右两侧,第四锥齿轮和第五锥齿轮通过滚针轴承与右驱动轮轴的一端连接,右驱动轮轴的另一端与右驱动轮连接,同步装置设于第四锥齿轮和第五锥齿轮之间;
11.所述同步装置与右驱动轮轴花键联接,接合套套接在花键毂外表面,锁环设于花键毂两侧,拨叉卡接在接合套的外表面凹槽中;
12.优选的,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和拨叉的左右拨动实现履带式底盘的前进、后退和左右转向;
13.优选的,当控制电机正转,向左拨动拨叉,所述接合套与第四锥齿轮的接合齿圈接合,使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同时逆时针转动,实现履带式底盘前进;
14.优选的,当控制电机反转,向左拨动拨叉,所述接合套与第四锥齿轮的接合齿圈接合,使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同时顺时针转动,实现履带式底盘后退;
15.优选的,当控制电机正转,向右拨动拨叉,所述接合套与第五锥齿轮的接合齿圈接合,使左驱动轮逆时针转动,右驱动轮顺时针转动,实现履带式底盘右转;
16.优选的,当控制电机正转,向左拨动拨叉,所述接合套与第五锥齿轮的接合齿圈接合,使左驱动轮顺时针转动,右驱动轮逆时针转动,实现履带式底盘左转;
17.优选的,所述第三锥齿轮、滚针轴承、第四锥齿轮、同步装置、第五锥齿轮、左驱动轮轴、右驱动轮轴、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处于同一轴线上;
18.优选的,所述齿轮组采用改性pom塑料;
1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直齿轮和第三直齿轮的比例相同,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比例相同,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和第五锥齿轮的比例相同;
2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的齿数比为1:4;
2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的齿数比为1:2;
22.工作原理:
23.向左/向右拨动拨叉会带动接合套向左/向右移动,接合套会同时与锁环和锥齿轮上的接合齿圈接合,这样锥齿轮转动就会带动花键毂转动,进而带动右驱动轮轴转动,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和拨叉的左右拨动实现履带式底盘的前进、后退和左右转向。
24.接通电源控制电机正转,向左拨动拨叉,使接合套与第三锥齿轮的接合齿圈接合。动力传递路线如下(如图3所示,从左向右看锥齿轮、驱动轮轴、驱动轮的转向):
25.动力传递路线一:电机(顺时针转)

第一直齿轮(顺时针转)

第二直齿轮(逆时针转)

第一锥齿轮(逆时针转)

第三锥齿轮(逆时针转)

左驱动轮轴(逆时针转)

左驱动轮(逆时针转);
26.动力传递路线二:电机(顺时针转)

第一直齿轮(顺时针转)

第三直齿轮(逆时针转)

第二锥齿轮(逆时针转)

第四锥齿轮(逆时针转)

接合套(逆时针转)

花键毂(逆时针转)

右驱动轮轴(逆时针转)

右驱动轮(逆时针转);
27.从而,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同时逆时针转动驱动履带式底盘前进。同理,当控制电机反转,即第一直齿轮逆时针转动,则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同时顺时针转动驱动履带式底盘后退。
28.接通电源控制电机正转,向右拨动拨叉,使接合套与第五锥齿轮上的接合齿圈接合,动力传递路线如下(如图3所示,从左向右看锥齿轮、驱动轮轴、驱动轮的转向):
29.动力传递路线一:电机(顺时针转)

第一直齿轮(顺时针转)

第二直齿轮(逆时针转)

第一锥齿轮(逆时针转)

第三锥齿轮(逆时针转)

左驱动轮轴(逆时针转)

左驱动轮(逆时针转);
30.动力传递路线二:电机(顺时针转)

第一直齿轮(顺时针转)

第三直齿轮(逆时针转)

第二锥齿轮(逆时针转)

第五锥齿轮(顺时针转)

接合套(顺时针转)

花键毂(顺时针转)

右驱动轮轴(顺时针转)

右驱动轮(顺时针转);
31.从而,左驱动轮逆时针转动,右驱动轮顺时针转动,实现驱动履带式底盘右转。同理,当控制电机反转,即第一直齿轮逆时针转动,左驱动轮顺时针转动,右驱动轮逆时针转动,实现驱动履带式底盘左转。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3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单个电机驱动履带式底盘,避免履带式底盘行进和转向时,因两个电机的转速不同导致履带式底盘跑偏的问题,只使用一个电机使得车身更窄,结构更简单紧凑,适用于使用场景较窄的场合,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和故障率,而且更省电。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减速器,齿轮组同时有减速增扭的作用,齿轮组采用改性pom塑料,具有质量轻、硬度大、强度高的特点,能够有效降低履带式底盘的重量。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实用新型同步装置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底盘;2、蓄电池;3、履带;4、电机;5、第一直齿轮;6、第二直齿轮;7、第三直齿轮;8、第一锥齿轮;9、第二锥齿轮;10、第三锥齿轮;11、滚针轴承;12、第四锥齿轮;13、同步装置;13-1、锁环;13-2、花键毂;13-3、接合套;14、第五锥齿轮;15、拨叉;16-1、左驱动轮轴;16-2、右驱动轮轴;17-1、左驱动轮;17-2、右驱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3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40.一种单电机驱动和转向的履带式底盘,包括底盘1,蓄电池2和蓄电池3,还包括单个电机4,减速增扭的齿轮组,同步装置13和拨叉15;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二、三直齿轮和第一、二、三、四、五锥齿轮,所述同步装置13由锁环13-1、花键毂13-2和接合套13-3组成;
41.所述第一直齿轮5置于电机4的输出轴上,第二直齿轮6和第三直齿轮7分别啮合在第一直齿轮5的左右两侧,第二直齿轮6与第一锥齿轮8同轴刚性连接,第三直齿轮7与第二锥齿轮9同轴刚性连接;
42.所述第三锥齿轮10啮合在第一锥齿轮8左侧,通过左驱动轮轴16-1与左驱动轮17-1连接;
43.所述第四锥齿轮12和第五锥齿轮14分别啮合在第二锥齿轮9的左右两侧,第四锥齿轮12和第五锥齿轮14通过滚针轴承11与右驱动轮轴16-2的一端连接,右驱动轮轴16-2的另一端与右驱动轮17-2连接,同步装置13设于第四锥齿轮12和第五锥齿轮14之间;
44.所述同步装置13与右驱动轮轴16-2花键联接,接合套13-3套接在花键毂13-2外表面,锁环13-1设于花键毂13-2两侧,拨叉15卡接在接合套13-3的外表面凹槽中;
4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单个电机4驱动履带式底盘,避免履带式底盘行进和转向时,因两个电机的转速不同导致履带式底盘跑偏的问题,只使用一个电机4使得车身更窄,结构更简单紧凑,适用于使用场景较窄的场合,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和故障率,而且更省电。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减速器,齿轮组同时有减速增扭的作用,齿轮组采用工程塑料材质,具有质量轻、硬度大、强度高的特点,能够有效降低履带式底盘的重量。
46.通过控制电机4的正反转和拨叉15的左右拨动实现履带式底盘的前进、后退和左右转向;
47.当控制电机4正转,向左拨动拨叉15,所述接合套13-3与第四锥齿轮12的接合齿圈接合,使左驱动轮17-1和右驱动轮17-2同时逆时针转动,实现履带式底盘前进;
48.当控制电机4反转,向左拨动拨叉15,所述接合套13-3与第四锥齿轮12的接合齿圈接合,使左驱动轮17-1和右驱动轮17-2同时顺时针转动,实现履带式底盘后退;
49.当控制电机4正转,向右拨动拨叉15,所述接合套13-3与第五锥齿轮14的接合齿圈接合,使左驱动轮17-1逆时针转动,右驱动轮17-2顺时针转动,实现履带式底盘右转;
50.当控制电机4正转,向左拨动拨叉15,所述接合套13-3与第五锥齿轮14的接合齿圈接合,使左驱动轮17-1顺时针转动,右驱动轮17-2逆时针转动,实现履带式底盘左转;
51.所述第三锥齿轮10、滚针轴承11、第四锥齿轮12、同步装置13、第五锥齿轮14、左驱动轮轴16-1、右驱动轮轴16-2、左驱动轮17-1和右驱动轮17-2处于同一轴线上;
52.所述齿轮组采用改性pom塑料;
53.所述第二直齿轮6和第三直齿轮7的比例相同,第一锥齿轮8和第二锥齿轮9的比例相同,第三锥齿轮10、第四锥齿轮12和第五锥齿轮14的比例相同;
54.所述第一直齿轮5和第二直齿轮6的齿数比为1:4;
55.所述第一锥齿轮8和第三锥齿轮10的齿数比为1:2;
56.工作原理:
57.向左/向右拨动拨叉15会带动接合套13-3向左/向右移动,接合套13-3会同时与锁环13-1和锥齿轮上的接合齿圈接合,这样锥齿轮转动就会带动花键毂13-2转动,进而带动右驱动轮轴16-2转动,通过控制电机4的正反转和拨叉15的左右拨动实现履带式底盘的前进、后退和左右转向。
58.接通电源控制电机4正转,向左拨动拨叉15,使接合套13-3与第三锥齿轮10的接合齿圈接合。动力传递路线如下(如图3所示,从左向右看锥齿轮、驱动轮轴、驱动轮的转向):
59.动力传递路线一:电机4(顺时针转)

第一直齿轮5(顺时针转)

第二直齿轮6(逆时针转)

第一锥齿轮8(逆时针转)

第三锥齿轮10(逆时针转)

左驱动轮轴16-1(逆时针转)

左驱动轮17-1(逆时针转);
60.动力传递路线二:电机4(顺时针转)

第一直齿轮5(顺时针转)

第三直齿轮7(逆时针转)

第二锥齿轮9(逆时针转)

第四锥齿轮12(逆时针转)

接合套13-3(逆时针转)

花键毂13-2(逆时针转)

右驱动轮轴16-2(逆时针转)

右驱动轮17-2(逆时针转);
61.从而,左驱动轮17-1和右驱动轮17-2同时逆时针转动驱动履带式底盘前进。同理,当控制电机4反转,即第一直齿轮5逆时针转动,则左驱动轮17-1和右驱动轮17-2同时顺时针转动驱动履带式底盘后退。
62.接通电源控制电机4正转,向右拨动拨叉15,使接合套13-3与第五锥齿轮14上的接
合齿圈接合,动力传递路线如下(如图3所示,从左向右看锥齿轮、驱动轮轴、驱动轮的转向):
63.动力传递路线一:电机4(顺时针转)

第一直齿轮5(顺时针转)

第二直齿轮6(逆时针转)

第一锥齿轮8(逆时针转)

第三锥齿轮10(逆时针转)

左驱动轮轴16-1(逆时针转)

左驱动轮17-1(逆时针转);
64.动力传递路线二:电机4(顺时针转)

第一直齿轮5(顺时针转)

第三直齿轮7(逆时针转)

第二锥齿轮9(逆时针转)

第五锥齿轮14(顺时针转)

接合套13-3(顺时针转)

花键毂13-2(顺时针转)

右驱动轮轴16-2(顺时针转)

右驱动轮17-2(顺时针转);
65.从而,左驱动轮17-1逆时针转动,右驱动轮17-2顺时针转动,实现驱动履带式底盘右转。同理,当控制电机4反转,即第一直齿轮5逆时针转动,左驱动轮17-1顺时针转动,右驱动轮17-2逆时针转动,实现驱动履带式底盘左转。
66.上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