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龙门双喷杆往复式洗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35904发布日期:2022-10-18 21:1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龙门双喷杆往复式洗车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车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龙门双喷杆往复式洗车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汽车越来越普及,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节节攀升,为了方便清洗车辆,设计出了许多洗车机,但是现有的一部分洗车机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并且安装现场加工需要搭建框架,还需将设备吊装到空中轨道,安装步骤复杂,安装技术难度高,安装材料和人工成本高;并且现有的洗车机通常只设置一个喷液杆,在同一运动方向上,喷液杆对车辆车身只进行一次冲洗,需要洗车机带动喷液杆沿反方向运动才能实现对车辆车身二次清洗,喷洗效果不佳,喷洗效率不高。
3.本实用新型即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究提出。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的一部分洗车机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并且安装现场加工需要搭建框架,还需将设备吊装到空中轨道,安装步骤复杂,安装技术难度高,安装材料和人工成本高;并且现有的洗车机通常只设置一个喷液杆,在同一运动方向上,喷液杆对车辆车身只进行一次冲洗,需要洗车机带动喷液杆沿反方向运动才能实现对车辆车身二次清洗,喷洗效果不佳,喷洗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新型的龙门双喷杆往复式洗车机,包括龙门架和地面轨道,所述龙门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龙门立柱,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的龙门立柱之间的龙门横梁,两个所述的龙门立柱的底部设有能沿地面轨道往复运动的行走组件,所述龙门横梁上设有第一清水喷液杆和第二清水喷液杆,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和第二清水喷液杆沿龙门横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7.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龙门双喷杆往复式洗车机,所述龙门横梁上设有分别与其内部的供水管道连通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第一清水喷液杆可拆卸连通,所述所述第二连接头与第二清水喷液杆可拆卸连通。
8.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龙门双喷杆往复式洗车机,所述第一连接头位于龙门横梁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对称设置。
9.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龙门双喷杆往复式洗车机,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上设有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所述第二清水喷液杆上设有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与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相对设置。
10.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龙门双喷杆往复式洗车机,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上设有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所述第二清水喷液杆上设有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与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错位设置。
11.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龙门双喷杆往复式洗车机,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清水喷液杆的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且二者分别与地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在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的所在平面上的朝向与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在第二清水喷液杆的所在平面上的朝向相同。
12.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龙门双喷杆往复式洗车机,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清水喷液杆的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且二者分别与地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与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的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等于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与第二清水喷液杆的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角度数相同,且夹角方向相反。
13.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龙门双喷杆往复式洗车机,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包括与第一连接头可拆卸连通的三通接头、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三通接头的两侧输出端的清水喷液悬臂,每一所述的清水喷液悬臂包括依次连通的喷液横杆、中部悬臂、下悬臂,所述下悬臂与地面轨道相互垂直,所述中部悬臂自上而下往喷液横杆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与第二清水喷液杆结构相同。
14.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龙门双喷杆往复式洗车机,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分为设置在喷液横杆上的多个朝向龙门架的开口方向倾斜的喷液横杆喷液头、设置在中部悬臂上的多个远离龙门架的开口方向倾斜的中部喷液头、以及设置在下悬臂上的多个远离龙门架的开口方向倾斜的下喷液头。
15.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龙门双喷杆往复式洗车机,每一所述龙门立柱包括上立柱和下立柱,所述上立柱设置在下立柱和龙门横梁之间,所述下立柱与地面轨道垂直,所述上立柱自上而下往龙门横梁方向倾斜,所述上立柱的倾斜角度与中部悬臂的倾斜角度相近或一致。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龙门双喷杆往复式洗车机包括龙门架和地面轨道,在龙门架的底部设置能沿地面轨道往复运动的行走组件;采用这样的设计,洗车机的所有配件在生产车间全部加工配置完成,用户只需在安装现场铺设地面轨道,然后将龙门架安装到地面轨道即可,安装简易,且无需在安装现场搭设框架以及吊装功能模块,有效减小洗车机的体积,减小占地面积,安装体积小,更适合于洗车门店应用安装;通过在龙门横梁上设置沿龙门横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清水喷液杆和第二清水喷液杆,当洗车机带动第一清水喷液杆和第二清水喷液杆对车辆清洗时,在同一运动方向上,其一的清水喷液杆对车辆车身进行喷洗后,另一清水喷液杆对车辆车身进行喷洗,实现在同一方向上洗车机短时间内对车辆进行二次喷洗,当洗车机在地面轨道上完成一次往复运动后,洗车机对车辆完成两次短时间的二次喷洗,即完成对车辆车身的四次冲洗,增加冲洗次数,有效冲洗掉车辆上的污迹,提高洗车机对车辆的喷洗效果,提高喷洗效率。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22.图4为图3中标记的f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3.图5为图4沿i-i线的剖视示意图;
24.图6为图3中标记的g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5.图7为图6沿j-j线的剖视示意图;
26.图8为图3中标记的h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7.图9为图8沿k-k线的剖视示意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清水喷液杆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31.实施例1:
32.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的龙门双喷杆往复式洗车机,包括龙门架1和地面轨道2,所述龙门架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龙门立柱11,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的龙门立柱11之间的龙门横梁12,两个所述的龙门立柱11 的底部设有能沿地面轨道2往复运动的行走组件13,所述龙门横梁12上设有第一清水喷液杆15和第二清水喷液杆18,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15和第二清水喷液杆18沿龙门横梁1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龙门双喷杆往复式洗车机包括龙门架和地面轨道,在龙门架的底部设置能沿地面轨道往复运动的行走组件;采用这样的设计,洗车机的所有配件在生产车间全部加工配置完成,用户只需在安装现场铺设地面轨道,然后将龙门架安装到地面轨道即可,安装简易,且无需在安装现场搭设框架以及吊装功能模块,有效减小洗车机的体积,减小占地面积,安装体积小,更适合于洗车门店应用安装;通过在龙门横梁上设置沿龙门横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清水喷液杆和第二清水喷液杆,当洗车机带动第一清水喷液杆和第二清水喷液杆对车辆清洗时,在同一运动方向上,其一的清水喷液杆对车辆车身进行喷洗后,另一清水喷液杆对车辆车身进行喷洗,实现在同一方向上洗车机短时间内对车辆进行二次喷洗,当洗车机在地面轨道上完成一次往复运动后,洗车机对车辆完成两次短时间的二次喷洗,即完成对车辆车身的四次冲洗,增加冲洗次数,有效冲洗掉车辆上的污迹,提高洗车机对车辆的喷洗效果,提高喷洗效率。
33.本实施例中,所述龙门横梁12上设有分别与其内部的供水管道连通的第一连接头121和第二连接头122,所述第一连接头121与第一清水喷液杆15可拆卸连通,所述所述第二连接头122与第二清水喷液杆18可拆卸连通;第一清水喷液杆通过第一连接头与龙门横梁之间实现可拆卸连通,第二清水喷液杆通过第二连接头与龙门横梁之间实现可拆卸连通,使第一清水喷液杆和第二清水喷液杆能够从龙门横梁上单独拆卸出来,有效减少清水喷液杆的运输体积,可在安装现场实现快速装配,降低装配成本,且其一清水喷液杆发生故障时,可马上替换新的清水喷液杆,降低洗车机的维护成本。
3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头121位于龙门横梁12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连接头121和第二连接头122对称设置;即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均在龙门横梁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且沿龙门横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采用这样的设计,使第一清水喷液杆和第二清水喷液杆均处于龙门横梁的中央区域,第一清水喷液杆和第二清水喷液杆的喷洗范围
达到最大。
3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15上设有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4,所述第二清水喷液杆18上设有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5,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4与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5相对设置;即每一所述的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与每一所述的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对应设置,喷洗的范围一致,保证短时间的二次喷洗的喷洗效果。
3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15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清水喷液杆18 的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且二者分别与地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4在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15的所在平面上的朝向与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5 在第二清水喷液杆18的所在平面上的朝向相同;保证第一清水喷液杆和第二清水喷液杆能够精确地对车辆上同一位置的污迹进行短时间的二次喷洗。
3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15包括与第一连接头121可拆卸连通的三通接头151、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三通接头151的两侧输出端的清水喷液悬臂152,每一所述的清水喷液悬臂152包括依次连通的喷液横杆153、中部悬臂154、下悬臂155,所述下悬臂155与地面轨道2相互垂直,所述中部悬臂154自上而下往喷液横杆153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呈类倒u型状,增加对车辆的喷淋范围,中部悬臂自上而下往喷液横杆方向倾斜,使第一清水喷液杆的形状与车辆表面的弧度更加相近,第一清水喷液杆的喷淋距离与车辆表面更加靠近,提高清洗效果。
38.具体的,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15和第二清水喷液杆18结构相同;即上述第一清水喷液杆上的装置结构和操作方式与第二清水喷液杆相同,第一清水喷液杆和第二清水喷液杆形成双杆四臂的喷液结构;所述第二清水喷液杆包括与第二连接头122可拆卸连通的三通接头151、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三通接头151 的两侧输出端的清水喷液悬臂152,每一所述的清水喷液悬臂152包括依次连通的喷液横杆153、中部悬臂154、下悬臂155,所述下悬臂155与地面轨道2相互垂直,所述中部悬臂154自上而下往喷液横杆153方向倾斜;保证第一清水喷液杆和第二清水喷液杆具有相同的喷洗效果以及喷洗范围,能够准确地对车辆上的污迹进行二次喷洗,保证洗车机在短时间内的二次喷洗效果;且每一所述的清水喷液悬臂与三通接头之间可拆卸连接,每一所述的清水喷液悬臂与三通接头螺纹连接,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有效减少两个清水喷液杆的运输面积,且可在安装现场实现快速装配,降低装配成本。
39.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悬臂154与喷液横杆153之间形成的夹角为a,100
°
≤a≤110
°
;所述夹角a优选为105
°
;所述中部悬臂154与下悬臂155之间形成的夹角为b,155
°
≤b≤165
°
,所述夹角b优选为160
°
,采用这种设计,倾斜的斜度与市面上大部分车辆的表面弧度相近,使得中部悬臂与车辆的喷淋距离到达最佳,达到最佳喷淋效果;若大于这个范围,所述中部悬臂与车辆的喷淋距离过大,喷淋效果较差;若小于这个范围,所述中部悬臂与车辆的喷淋距离过小,中部悬臂容易与车辆发生碰撞,造成车辆以及洗车机损坏,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
4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4分为设置在喷液横杆153上的多个朝向龙门架1的开口方向倾斜的喷液横杆喷液头1531、设置在中部悬臂154 上的多个远离龙门架1的开口方向倾斜的中部喷液头1541、以及设置在下悬臂 155上的多个远离龙门架1的开口方向倾斜的下喷液头1551;所述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与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结构相
同,即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与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的组成相同,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也分为喷液横杆喷液头、中部喷液头以及下喷液头。
41.具体的,第一清水喷液杆和第二清水喷液杆上的每一所述的喷液横杆喷液头1531的中心轴线与喷液横杆153的竖向径向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c,所述c 为10
°
;每一所述的中部喷液头1541的中心轴线与中部悬臂154的水平径向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d,所述d为10
°
;每一所述的下喷液头1551的中心轴线与下悬臂155的水平径向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e,所述e为10
°
;所述喷液横杆喷液头用于对车辆的顶部进行喷淋,所述中部喷液头用于对车辆的车窗部分进行喷淋,所述下喷液头用于对车辆的车身和轮胎部分进行喷淋,实现对车辆全方位覆盖喷淋的效果,且每一所述的喷液横杆喷液头1531分别与中部喷液头 1541和下喷液头1551之间形成错开角度为20度,采用这种设计,喷液横杆喷液头、中部喷液头与下喷液头喷出的水流之间不会互相干扰,清水喷液杆的喷淋范围能够覆盖大部分车身;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清水喷液杆上的喷液横杆喷液头、中部喷液头以及下喷液头和第一清水喷液杆上的喷液横杆喷液头、中部喷液头以及下喷液头的朝向相同,保证第一清水喷液杆和第二清水喷液杆能够精确地对车辆上同一位置的污迹进行短时间的二次喷洗。
42.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龙门立柱11包括上立柱16和下立柱17,所述上立柱16设置在下立柱17和龙门横梁12之间,所述下立柱17与地面轨道2垂直,所述上立柱16自上而下往龙门横梁12方向倾斜,所述上立柱16的倾斜角度与中部悬臂154的倾斜角度相近或一致;使龙门架的形状与车辆表面的弧度更加相近,功能液喷液结构的喷淋距离与车辆表面更加靠近,提高清洗效果。
43.本实施例中,所述龙门架1上设有功能液喷液结构14,所述的功能液喷液结构14用于向车辆喷洒功能清洗液,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15和第二清水喷液杆18分别与功能液喷液结构14错开设置;两个清水喷液杆与功能液喷液结构之间错开设置,且相互独立,当洗车机采用不同的清洁模式时,两个清水喷液杆喷洒的清水与功能液喷液结构上喷洒的功能液相互错开,且两个清水喷液杆不会阻挡功能液喷液结构喷洒功能液,二者互不干扰。
44.具体的,所述功能液喷液结构14包括设置于龙门横梁12上的多个横梁喷液头、设置于上立柱16上的多个上立柱喷液头142、以及设置于下立柱17上的多个下立柱喷液头143;多个所述下立柱喷液头呈环状排列设置,对车辆轮胎以及车辆裙边位置的清洁效果更佳,采用这种设计,功能液喷液结构的喷淋范围能够覆盖大部分车身,使功能液喷液结构的喷淋范围达到最佳。
45.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的龙门立柱11上设有用于感应车辆的车距感应器3,所述车距感应器3沿车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车距感应器3与行走组件13电性连接,当车距感应器3感应不到车辆时,车距感应器3控制行走组件13在地面轨道2上往反方向运动;具体的,当龙门架沿地面轨道滑动至车辆的一端,并完成一次对车辆的清洗工序,此时车距感应器的感应位置超出车辆长度,且感应不到车辆,此时车距感应器发出信号至行走组件,使其带动龙门往相反方向运动,进行对车辆的第二次清洗工序,从而实现龙门架在地面轨道上的往复运动;所述车距感应器可采用超声波车距感应器或红外线车距感应器,此处不再穷举。
46.实施例2:
47.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该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4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15上设有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4,所述第二清水喷液杆18上设有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5,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4与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5错位设置;即每一所述的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与每一所述的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交错设置,使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与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对车辆车身进行交错冲洗的效果,使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能够冲洗到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冲洗不到的范围,且增加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和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相互配合的二次喷洗的喷洗范围,使车辆冲洗的更加干净。
49.实施例3:
50.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该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5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15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清水喷液杆18 的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且二者分别与地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4与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15的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等于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5与第二清水喷液杆18的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角度数相同,且夹角方向相反;即第一清水喷液杆上的喷液横杆喷液头与第一清水喷液杆的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0
°
,第二清水喷液杆上的喷液横杆喷液头与第二清水喷液杆的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负10
°
,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上的喷液横杆喷液头与第二清水喷液杆上的喷液横杆喷液头之间的夹角为20
°
;第一清水喷液杆上的中部喷液头与第一清水喷液杆的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0
°
,第二清水喷液杆上的中部喷液头与第二清水喷液杆的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负10
°
,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上的中部喷液头与第二清水喷液杆上的中部喷液头之间的夹角为20
°
;第一清水喷液杆上的下喷液头与第一清水喷液杆的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0
°
,第二清水喷液杆上的下喷液头与第二清水喷液杆的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负10
°
,所述第一清水喷液杆上的下喷液头与第二清水喷液杆上的下喷液头之间的夹角为20
°
;即增加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与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之间的缓冲区域面积,增加第一清水喷液杆喷液头喷洗的清水与污迹混合时间,使第二清水喷液杆喷液头喷出的清水能够更易冲洗掉车辆上的污迹,且第一清水喷液杆和第二清水喷液杆所喷出的清水对车头和车尾有斜射角度的冲洗,保证冲洗效果。
52.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