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46599发布日期:2022-11-11 19:4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电池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蓄电池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汽车蓄电池是为汽车提供电力必不可少的部件,其通常都布置在发动机舱纵梁上,且属于悬臂结构,对其的刚性要求增加。为满足悬臂结构的刚性要求,通常蓄电池固定结构通过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具有均布加强筋的塑料托盘、增加压板厚度、增加固定点连接点数量、增大蓄电池安装支架截面等方式来提高蓄电池固定的稳定性。但是这种结构不仅增加了车身重量,而且前舱空间占用较大,不利于车身轻量化设计。同时若蓄电池布置在车身纵梁前段,影响纵梁碰撞吸能效果,无法保证碰撞安全要求。
3.现有的公开文件中,有公布号为cn208585078u,公布日为2019.03.18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包括用于托撑蓄电池的托盘,所述的托盘位于车长方向的两端皆布置有压板,且至少有一个压板与托盘拆卸式连接,压板约束蓄电池在竖直及车长方向上固定,托盘位于车宽方向的两侧边向上延伸布置有挡板,且临近轮罩的一侧挡板上设有与轮罩轮廓吻合的延伸段,延伸段上开设有安装孔。将蓄电池布置于托盘上,利用压板与托盘的配合约束蓄电池在竖直方向及车长方向
4.上不能位移,利用托盘的两侧边设置的挡板约束蓄电池在车宽方向不能位移,然后将托盘与汽车车身纵梁进行连接固定,另外有效的利用汽车轮罩作为安装点,托盘的延伸段与轮罩直接固连,降低了其他安装点处的应力集中风险,确保蓄电池安装的可靠性。此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该蓄电池固定结构位于发动机前纵梁前端处,且与轮罩固连使得发动机舱边梁此处强度太强,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和偏置碰撞时发动机舱边梁此处不能有效压溃变形、吸能撞击能量,导致驾驶室的侵入量增大,乘员生存空间被压缩,不利于碰撞时的乘员保护效果。且此蓄电池只靠前后压板紧固,固定形式不可靠,蓄电池有脱出可能。
5.及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6357977u”名称为“汽车蓄电池固定结构”、公告日期为2017年7月28日,提供了一种金属材质的汽车蓄电池固定结构,包括承载蓄电池的蓄电池托盘和压紧所述蓄电池的固定压板,所述蓄电池托盘的两相对边分别设置有限制所述蓄电池的对应的两相对边的竖直翻边,所述蓄电池托盘的一侧设有扣压所述蓄电池一侧的蓄电池凸边的第一内扣翻边,所述固定压板上设有固定所述蓄电池另一侧的蓄电池凸边的第二内扣翻边,所述固定压板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蓄电池托盘上。该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托盘其上设置的内扣翻边成型复杂,冲压工序多,模具制造成本高。托盘两相对边的竖直翻边未压紧蓄电池,固定并不牢靠,在发生碰撞时,容易导致蓄电池脱落。且该技术未公布固定结构与车身周边处连接,没有和周边形成梁架稳固结构,不能满足固定结构的振动强度和刚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电池固定结构,其一端固定在发动机
悬置上,一端通过悬臂支架固定在车身纵梁侧面,能有效的利用车身原有空间及结构,并解决由悬臂结构的蓄电池托盘刚性要求而导致的零件结构复杂、空间需求大问题,减轻车体重量,确保蓄电池安装的可靠性,同时满足碰撞安全要求。
7.一种蓄电池固定结构,包括托盘1、前部压板2、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其中前部压板2固定在托盘1的前端,第一支架3固定在托盘1后端下方,且第一支架3的前端固定有第二支架4;且所述托盘1的后端设有后部压板5,右端后方设有侧部压板6,其中后部压板5上设有用于与蓄电池壳体底部凸台上局部凹坑配合的第一下凸起结构511,所述前部压板2上设有用于与蓄电池壳体底部凸台上局部凹坑配合的第二下凸起结构231。
8.所述托盘1包括托盘底板11和底部加强板12,其中托盘底板11底部向前端延伸形成第一连接板13,底部加强板12设置在托盘底板11前端底部,且其一端位于托盘底板11底部,另一端位于第一连接板13底部,所述底部加强板 12上设有前后两个底部加强板安装孔121,且托盘底板11和第一连接板13上分别设有用于与两个底部加强板安装孔121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131。
9.所述前部压板2为l型弯折板,其中l型弯折板包括用于与蓄电池底部相邻凸台斜面配合的前部压板短板21和前部压板长板23,其中前部压板长板23 上设有用于与蓄电池壳体底部凸台上局部凹坑卡嵌配合的第二下凸起结构 231。
10.所述前部压板长板23底部向前延伸形成第二连接板22,前部压板长板23 贴合在托盘底板11前端,第二连接板22贴合在第一连接板13上,且第二连接板22上设有第二螺栓孔221,第一连接板13上设有与第二螺栓孔221对应的第一螺栓孔。
11.所述后部压板5包括后部压板本体,其中压板本体上设有后部压边51,所述压板本体固定在托盘底板11底部,后部压边51位于托盘底板11上方,且后部压边51上设有第一下凸起结构511。
12.所述侧部压板6包括侧部压板本体,其中侧部压板本体上设有侧部压边61,所述侧部压板本体固定在托盘底板11底部,侧部压边61位于托盘底板11上方。
13.所述第一支架3包括底板31、第一侧壁32和第二侧壁33,其中底板31 后端下方设有第二侧壁33,底板31左端下方设有第一侧壁32,且第一侧壁32 和第二侧壁33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侧壁32下方设有第三连接板34,且在第一侧壁32和第三连接板34之间设有凸起结构321,所述底板31右端前方向上延伸形成第四连接板35。
14.所述第二支架4为l形折弯板,包括第二支架短板和第二支架长板,其中第二支架长板的后端固定在第二侧壁33上。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蓄电池固定结构采用金属制,各组成单件形状简单,制造成本低。
17.本实用新型所述蓄电池固定结构一端与发动机悬置相连,能有效的利用车身原有空间及结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
18.本实用新型所述蓄电池托盘四周均有压边结构,固定稳定可靠。
19.本实用新型满足蓄电池布置在纵梁后段上的碰撞安全性能。
20.本实用新型所述蓄电池固定结构稳定可靠,满足整车振动条件下的刚度和强度要求。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托盘底部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部压板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部压板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前部压板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架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装载蓄电池后在整车位置及蓄电池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装载的蓄电池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本实用新型在整车位置示意图;
32.其中:托盘1、托盘底板11、第一安装孔111、底部加强板12、底部加强板安装孔121、第一连接板13、第二安装孔131、前部压板2、前部压板短板 21、第二连接板22、第二螺栓孔221、前部压板长板23、第二下凸起结构231、第一支架3、底板31、第一侧壁32、凸起结构321、第二侧壁33、第三连接板 34、第四连接板35、第二支架4、后部压板5、后部压边51、第一下凸起结构 511、侧部压板6、侧部压边61、蓄电池a、发动机悬置b、纵梁c、轮罩d。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7.实施例1
38.如图1-7所示,一种蓄电池固定结构,包括托盘1、前部压板2、第一支架 3和第二支架4,其中前部压板2固定在托盘1的前端,第一支架3固定在托盘 1后端下方,且第一支架3的前端固定有第二支架4;且所述托盘1的后端设有后部压板5,右端后方设有侧部压板6,其中后部压板5上设有用于与蓄电池壳体底部凸台上局部凹坑配合的第一下凸起结构511,所述前部压板2上设有用于与蓄电池壳体底部凸台上局部凹坑配合的第二下凸起结构231。
39.所述托盘1包括托盘底板11和底部加强板12,其中托盘底板11底部向前端延伸形成第一连接板13,底部加强板12设置在托盘底板11前端底部,且其一端位于托盘底板11底部,另一端位于第一连接板13底部,所述底部加强板 12上设有前后两个底部加强板安装孔121,且托盘底板11和第一连接板13上分别设有用于与两个底部加强板安装孔121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131。且所述托盘底板11上设有多个用于与蓄电池底部凸起配合的凹坑。
40.所述前部压板2为l型弯折板,其中l型弯折板包括用于与蓄电池底部相邻凸台斜面配合的两个方向的前部压板短板21和前部压板长板23,其中前部压板长板23上设有用于与蓄电池壳体底部凸台上局部凹坑卡嵌配合的第二下凸起结构231。
41.所述前部压板长板23底部向前延伸形成第二连接板22,前部压板长板23 贴合在托盘底板11前端,第二连接板22贴合在第一连接板13上,且第二连接板22上设有第二螺栓孔221,第一连接板13上设有与第二螺栓孔221对应的第一螺栓孔。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螺栓孔221和第一螺栓孔将第一连接板13与第二连接板22紧固。
42.所述后部压板5包括后部压板本体,其中压板本体上设有后部压边51,所述压板本体固定在托盘底板11底部,后部压边51位于托盘底板11上方,且后部压边51上设有第一下凸起结构511。
43.所述侧部压板6包括侧部压板本体,其中侧部压板本体上设有侧部压边61,所述侧部压板本体固定在托盘底板11底部,侧部压边61位于托盘底板11上方。
44.所述第一支架3包括底板31、第一侧壁32和第二侧壁33,其中底板31 后端下方设有第二侧壁33,底板31左端下方设有第一侧壁32,且第一侧壁32 和第二侧壁33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侧壁32下方设有第三连接板34,且在第一侧壁32和第三连接板34之间设有凸起结构321,所述底板31右端前方向上延伸形成第四连接板35。第四连接板35用于固定其他零件或管路。
45.所述第二支架4为l形折弯板,包括第二支架短板和第二支架长板,其中第二支架长板的后端固定在第二侧壁33上。
46.实施例2
47.一种汽车蓄电池固定结构,包括用于安装放置蓄电池a的托盘1、用于将蓄电池a固定在托盘1上的前部压板2、设置在托盘1下端,并与托盘1螺栓紧固连接的第一支架3、连接第一支架3与轮罩d的第二支架4。
48.所述的以上构成零件均采用金属板,采用冲压、折弯与成型等工艺完成。
49.所述托盘1由托盘底板11,后部压板5,侧部压板6,底部加强板12组成。
50.所述托盘底板11在长度方向两端设置有后部压板5和前部压板2,前后压板共同约
束蓄电池a在托盘底板11长度及高度方向的位移。后部压板5与托盘底板11固定连接,前部压板2与托盘底板11为可拆卸式连接。
51.所述托盘底板11在宽度方向一侧设置有侧部压板6,与托盘底板11固定连接。侧部压板6与前部压板2的折弯压边共同约束蓄电池在托盘底板11宽度和高度方向的位移。
52.所述后部压板5和侧部压板6均带有与蓄电池壳体底部凸台斜面对应的压边,通过压紧蓄电池底部凸台斜面对蓄电池a进行固定。后部压板5的后部压边51中部设置向下的第一下凸起结构511,与蓄电池壳体底部凸台上局部凹坑卡嵌配合,起到安装蓄电池a过程中初步限位作用。
53.所述托盘底板11在与发动机悬置b安装配合处设置底部加强板12,与托盘底板11固定连接。所述底部加强板12上设置有与发动机悬置b安装孔相对应的底部加强板安装孔121。同样所述托盘底板11上设置与底部加强板安装孔 121相对应的安装孔111。紧固螺栓依次通过托盘底板11、底部加强板12,最后紧固到发动机悬置b上。由于蓄电池固定结构为悬臂结构,悬置固定点处随整车振动后有开裂风险,故设置底部加强板12,加强安装点刚度,防止托盘底板11在整车振动条件下开裂失效。
54.所述前部压板2设置有与蓄电池底部相邻凸台斜面配合的两个方向的折弯的l型压板,两个方向的l型压板的前部压板短板21、前部压板长板23与托盘1上已有的后部压边51和侧部压边61配合约束蓄电池a在车宽和长度方向均不能位移,对蓄电池a形成可靠的固定。所述l型压板中部还设有向下的第二下凸起结构231,通过与蓄电池壳体底部凸台上局部凹坑卡嵌配合,起到安装时导向,以及对蓄电池a车宽方向进行约束作用。
55.所述托盘1通过第一支架3与纵梁c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架3是由底板31、第一侧壁32、第二侧壁33合围形成的三面封闭的结构。第一侧壁32与第二侧壁33固定连接,进一步增加了第一支架3的结构稳定性。所述底板31处于水平方向与托盘1下表面连接。所述的第一侧壁32与车身纵梁c的侧面连接,其上设置有凸起结构321,起到加强侧壁局部强度作用。
56.所述第二支架4为l字形折弯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3的第一侧壁32 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身轮罩d连接。由于蓄电池固定结构为悬臂结构,与车身发动机悬置b、纵梁c侧面连接处均处于蓄电池a下部,故设置第二支架4 与轮罩d连接,连接处位于蓄电池a上部,进一步增强蓄电池固定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保证蓄电池固定结构在整车振动下的刚度要求。
57.如图8-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固定结构的安装过程如下:
58.通过螺栓或螺母,将第一支架3上与纵梁c侧面紧固连接、将第二支架4 与轮罩d紧固连接。将托盘1放置在第一支架3、车身发动机悬置b上,通过螺栓将托盘1分别与第一支架3、发动机悬置b紧固连接。将蓄电池a放置在托盘1的无压板处(即托盘底板11上),先水平推动蓄电池a至侧部压板6内,直至蓄电池a的凸台进入侧部压边61内,后水平推动蓄电池a至后部压板5 内,直至蓄电池a的凸台进入后部压边51内、且蓄电池a底部凹坑结构进入第一下凸起结构511内。最后使前部压板2的前部压边21压在蓄电池a的凸台上,第二下凸起结构231与蓄电池a的凹坑配合,再通过螺栓依次穿过托盘底板11 上的第一安装孔111、底部加强板安装孔121将本装置与发动机悬置b锁紧即可。
59.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任何熟悉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6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61.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