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中控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18203发布日期:2023-01-13 22:2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刹车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中控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控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刹车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中控轮。


背景技术:

2.在医疗检测设备的底部通常设置有多个中控轮,通常采用独立的刹车结构对每一个中控轮进行刹车,每个中控轮对应的刹车结构分别单独实现对对应的中控轮进行刹车,传统的中控轮结构中各零部件独立,在装配过程中由生产线上的多个工人同时组装,这种组装方式费时费力,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还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3.文献号为cn21310886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中控轮,包括轮子本体、能够对轮子本体进行刹车的刹车轴、凸轮和连接在轮子本体上的支承管,所述刹车轴上端穿设在支承管内,所述凸轮设于支承管内并能够在支承管内转动,所述凸轮两侧分别具有与支承管内壁相对的剪切平面,所述凸轮上端具有凸起,凸轮转动使凸轮下端能够驱动刹车轴下移,当凸起与支承管内壁相抵靠时,刹车轴下移对轮子本体进行刹车。该技术方案的中控轮仅能阻碍轮子本体转动而无法限制轮体周向运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刹车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中控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刹车组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件和活动组件,所述转动件具有第一部分与第一刹车片连接,所述转动件具有第二部分与第二刹车片连接,所述转动件具有第三部分与所述活动组件连接,所述活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作轴向运动,使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并且所述转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刹车片卡入轴组件的一部分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刹车片卡入轮组件的一部分,以实现所述轴组件的锁定和所述轮组件的锁定。
7.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组件包括刹车块,所述刹车块两侧设置第三刹车片。
8.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近端与所述刹车块远端连接,所述限位块内设置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近端连接限位块,所述第二弹性件远端抵接所述转动件的第二部分。
9.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件近端具有第一延伸部,所述转动件远端具有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所述转动件通过第一轴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壳体上。
10.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远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的近端与所述限位块远端抵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开设供所述第一刹车片移动的第一导向槽。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刹车片两侧具有第五延伸部,所述壳体两侧延伸出供所述第
五延伸部伸入的第六导向槽。
13.本发明还公开了中控轮,所述中控轮包括前述的刹车组件以及所述轴组件和所述轮组件,其中所述轮组件可转动的与所述刹车组件连接,所述轴组件具有一部分可伸入所述刹车组件并接触所述活动组件。
14.进一步的,所述轴组件包括主轴以及与所述主轴同轴设置的杆体,所述杆体近端与方头连接,所述方头的近端与凸轮抵接,在所述主轴的远端设置刹车盘。
15.进一步的,所述轮组件包括轮轴、轮齿盘、轮体及一对轮外罩,一对所述轮外罩对接组成罩体,所述轮轴贯穿所述刹车组件以及所述罩体,所述轮轴伸出所述罩体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轴承与轮体连接,在所述轮体的内侧还连接轮齿盘,在所述轮体的外侧设置轮盖。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7.(一)本实用新型具有刹车组件,所述活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作轴向运动,使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并且所述转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刹车片卡入轴组件的一部分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刹车片卡入轮组件的一部分,以实现中控轮的全刹车以及定向状态。
18.(二)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可以实现对转动件的复位,通过设置第三弹性件可以实现活动组件以及转动件的复位,以解除所述中控轮的全刹车以及定向状态。
19.(三)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组件均通过螺钉销接,便于安装和拆卸,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刹车组件中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刹车组件中转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刹车组件中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刹车组件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中控轮中轮组件和转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中控轮中轮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中控轮的轴测图。
27.附图中标记:
28.1、壳体;11、第一外壳;12、第二外壳;111、第一导向槽;112、第二导向槽;113、第三导向槽;114、第四导向槽;115、第五导向槽;116、第六导向槽;117、第一孔;2、转动组件;21、转动件;211、第一延伸部;2111、第一凸块;212、第二延伸部;213、第三延伸部;214、第一轴;22、刹车块;221、第三刹车片;222、第二凸块;23、限位块;231、第二弹性件;232、第三凸块;24、第一刹车片;241、第二孔;25、第二刹车片;251、第三孔;252、第四孔;253、第五延伸部;26、第三弹性件;3、轴组件;31、凸轮;311、调节孔;32、方头;33、主轴;331、主轴罩;34、第一弹性件;35、杆体;36、轴承套;361、第一轴承;37、刹车盘;371、第一齿槽;372、第二齿槽;38、盖体;4、轮组件;41、轮外罩;42、轮体;43、轮盖;44、轮轴;45、轮齿盘;46、第二轴承;5、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限定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术语“近端”通常是中控轮远离地面的一端,术语“远端”通常是中控轮靠近地面的一端。以图1为例,图1中主轴33的上部为近端,图1中主轴33的下部为远端。
32.实施例一
33.请参考图1、图2和图7,刹车组件,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转动组件2,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转动件21和活动组件,所述转动件21具有第一部分与第一刹车片24连接,所述转动件21具有第二部分与第二刹车片25连接,所述转动件21具有第三部分与所述活动组件连接,所述活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1作轴向运动,使所述转动件21相对于所述壳体1转动,并且所述转动件21驱动所述第一刹车片24卡入轴组件3的一部分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刹车片25卡入轮组件4的一部分,以实现所述轴组件3的锁定和所述轮组件4的锁定。
34.请参考图3和图4,所述壳体1由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连接构成,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下文中以第一外壳11为主进行描述。
35.下面首先描述所述活动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
36.请参考图2和图3,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组件包括刹车块22,所述刹车块22沿长度方向两侧设置第三刹车片221,所述第三刹车片221近端伸出所述刹车块22,刹车时能够卡入刹车盘37的第二齿槽372。所述刹车块22沿宽度方向两侧设置第二凸块222,所述第一外壳11上对应第二凸块222开设第三导向槽113,用于限制刹车块22沿轴向移动的行程。
37.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限位块23,所述限位块23近端与所述刹车块22远端连接,所述限位块23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设置第二弹性件231,所述第二弹性件231近端连接限位块23,所述第二弹性件231远端抵接第二延伸部212。所述限位块23近端具有第三凸块232,所述第一外壳11上对应第三凸块232开设第四导向槽114,用于限制限位块23沿轴向移动的行程。
38.下面描述所述转动件21、第一刹车片24、第二刹车片25的具体结构如下:
39.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一所述刹车组件中,所述转动件21采用拨叉,第一轴214贯穿所述转动件21并分别与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销接,使所述转动件21可以绕第一轴214轴向旋转。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所述转动件21近端具有第一延伸部211,所述第一延伸部211具有第一凸块2111,所述转动件21远端具有第二延伸部212和第三延伸部213。
40.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2还包括第三弹性件26,所述第一外壳11开设第五导向槽115用于容纳所述第三弹性件26,所述第三弹性件26的远端连接所述第五导向槽115,所述第三弹性件26的近端与所述限位块23远端抵接。
41.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壳11开设供所述第一刹车片24移动的第一导向槽111,所述第一导向槽111与第一外壳11的第一孔117连通。所述第一刹车片24一端开设供所述第一凸块2111伸入的第二孔241,刹车时所述第一刹车片24的另一端能够从所述第一导向槽111伸出并伸入第一孔117中,卡入刹车盘37的第一齿槽371中。
42.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壳11开设供所述第二刹车片25移动的第二导向槽112。所述第二刹车片25开设供所述第三延伸部213穿过的第三孔251,所述第二刹车片25开设供所述第三弹性件26穿过的第四孔252。所述第二刹车片25沿长度方向两侧具有第五延伸部253,所述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的外侧分别延伸出供所述第五延伸部253伸入的第六导向槽116,刹车时所示第五延伸部253能够从第六导向槽116中移出并卡入轮齿盘45中。
43.下面描述所述中控轮的具体结构如下:
44.请参考图1和图7,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中控轮,所述中控轮包括前述的刹车组件以及轴组件3和轮组件4,其中轮组件4可转动的与所述刹车组件连接,所述轴组件3具有一部分可伸入所述刹车组件并接触所述活动组件。
45.具体的,请参考图5,在所述壳体1的外侧通过多个螺钉固接支架5,所述支架5的中心具有可供部分轴组件3穿入的中心孔(图中未示出)。
46.下面描述所述轴组件3的具体结构如下:
47.请参考图1,所述轴组件3包括主轴33以及与主轴33同轴设置的杆体35,其中杆体35可移动地设置于主轴33的轴心,在所述杆体35的近端与方头32的远端连接,方头32的近端与凸轮31抵接,上述主轴33、方头32、凸轮31均设置于主轴罩331的内部,在凸轮31上还开设可供调节杆(图中未示出)插入的调节孔311。请继续参考图1,在所述主轴33的远端设置刹车盘37,所述壳体1近端具有第一孔117用于容置所述刹车盘37。所述刹车盘37侧面开设八个第一齿槽371,在所述刹车盘37远端开设四条第二齿槽372。
48.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5,所述主轴33上还配合设置第一轴承361,所述第一轴承361外套设轴承套36,所述轴承套36远端具有一圈扣部(图中未示出)可与支架5的中心孔扣接,从而实现所述轮组件4相对于轴组件3进行周向旋转。
49.请参考图1,为了实现所述方头32可以自复位,在所述方头32与杆体35之间还设置第一弹性件34,所述第一弹性件34使所述方头32具有复位功能,当所述方头32不再受凸轮31施压时,所述第一弹性件34可以恢复形变并驱动所述方头32恢复至初始位置。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34也选用弹簧。
50.下面描述所述轮组件4的具体结构如下:
51.请参考图6和图7,轮组件4包括轮轴44、轮齿盘45、轮体42及一对轮外罩41,一对轮外罩41对接组成罩体,所述轮轴44贯穿刹车组件及罩体,轮轴44伸出罩体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轴承46与轮体42连接,在所述轮体42的内侧还连接轮齿盘45,在所述轮体42的外侧设置轮盖43。
52.请参考图5和图6,所述轮外罩41远端通过螺钉分别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1销接固定,所述轴承套36近端与盖体38连接。
53.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54.请参考图1至图7,将调节杆插入调节孔311,转动所述调节杆使凸轮31处于图1中的下一个工位时,凸轮31转动并带动方头32与杆体35下行,所述杆体35的远端相对于所述主轴33伸出并与活动组件的刹车块22的近端接触。
55.所述刹车块22受力向下移动,刹车块22的第二凸块222沿第三导向槽113下行,刹车块22带动远端的限位块23下行,所述限位块23的第二弹性件231下压所述转动件21的第二延伸部212,使得所述转动件21绕第一轴214轴向顺时针转动,转动件21的第三延伸部213带动第二刹车片25沿第二导向槽112向左移动,第二刹车片25的第五延伸部253伸出第六导向槽116并卡入轮齿盘45的齿槽中,使得轮体42无法转动。同时,转动件21的第一延伸部211带动第一刹车片24沿第一导向槽111向右移动伸出所述第一导向槽111进入第一孔117中,并卡入刹车盘37的第一齿槽371中,使得刹车盘37无法径向旋转,从而实现了轴组件3的锁定,以实现了中控轮的全刹车状态。
56.请参考图1至图7,当反转所述凸轮31时,凸轮31处于图1中的工位时,杆体35复位,此时所述刹车块22和限位块23不再受杆体35施压,因此第三弹性件26恢复变形并使得限位块23和刹车块22受力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弹性件231逐渐解除对转动件21第二延伸部212的施压,同时限位块23的远端带动所述转动件21绕第一轴214轴向逆时针转动,所述转动件21恢复至初始位置,转动件21的第三延伸部213带动第二刹车片25向右移动,第二刹车片25的第五延伸部253不再卡入轮齿盘45的齿槽中,由此实现整个轮组件4可以转动并实现前进后退。同时转动件21的第一延伸部211带动所述第一刹车片24向左移动,第一刹车盘37从刹车盘37的第一齿槽371中脱离,由此解除了刹车盘37的径向锁紧,从而实现轴组件3的周向旋转,以实现所述中控轮可沿圆周方向万向转动。
5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