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换支架的纵梁、快换支架及快换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99632发布日期:2022-11-16 00:5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快换支架的纵梁、快换支架及快换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的换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换支架的纵梁、快换支架及快换总成。


背景技术:

2.目前,汽车尾气的排放仍然是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因素,为了治理汽车尾气,人们研制出了天然气汽车、氢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和电动汽车以替代燃油型汽车。目前的电动汽车主要包括直充式和快换式两种。由于受充电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目前很多新能源电动汽车逐步采用快速更换电池的模式进行能源补给。
3.电动汽车在更换电池时,换电设备从电动汽车上取下亏电电池并将亏电电池转送至电池转运设备,电池转运设备将亏电电池转送至电池仓进行充电。之后,电池转运设备再从电池仓取出满电电池并将满电电池转送至换电设备,由换电设备将满电电池安装到电动汽车上。
4.其中,满电电池安装到电动汽车是通过将满电电池安装到位于电动汽车的底盘的快换支架上,快换支架上设有用于电池的电池端电连接器电连接的车端电连接器,同时,快换支架上还设有用于与电池包上的锁连接结构配合实现锁止电池的锁止机构。
5.在现有技术中,快换支架配合使用的电池包外形设计为与其形状匹配的框架结构,即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纵梁以及位于两纵梁之间的前梁和后梁,即前梁、纵梁、后梁、纵梁依次首尾连接。也就是说,快换支架为周向方向封闭的框架结构,当电池包连接在快换支架上后,电池包位于框架结构形成的中空区域内。
6.其中,纵梁包括用于与电动汽车的底盘连接且朝向底盘的底盘安装面和用于与电池包连接且朝向相对的另一纵梁的电池包安装面。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纵梁与电动汽车的底盘连接的可靠性而需要对底盘安装面进行加强时,通常是使用强度较高的材质制造纵梁,或者整体增加纵梁的厚度等。如此设置,使得纵梁的制造成本较高或纵梁较为笨重。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纵梁的制造成本较高、纵梁较为笨重等缺陷中的至少一种,提供一种快换支架的纵梁、快换支架及快换总成。
8.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9.一种快换支架的纵梁,用于构成将电池包安装在电动汽车底部的快换支架,所述纵梁包括纵梁主体,所述纵梁主体具有朝向所述电池包的第一安装面以及朝向所述电动汽车底部的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在第一边缘处相交,所述第一安装面连接有用于锁止所述电池包的锁止机构,所述第二安装面设有拱起区域和位于拱起区域之外的支架连接区域,所述拱起区域设有自所述第一边缘向第二安装面内延伸并朝靠近所述电动汽车底部方向拱起的拱起部,所述支架连接区域设有用于与所述电动汽车底部连接的第一连接机构。
10.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二安装面上设置自第一边缘延伸的拱起部,一方面,使得邻近第一边缘的拱起区域在电池包安装方向(例如在电池包从底部安装的情况下指向上部的方向)凸出于第二安装面上的支架连接区域,相当于纵梁的第一安装面所在的一侧设置得比较高,增加了第一安装面的面积,可以对一部分设置在支架连接区域内的第一安装面上的锁止机构进行保护;另一方面,拱起部的设置能够对纵梁进行加强,有利于提高快换支架的抗弯性能,从而有利于简化快换机构的整体结构。
11.优选地,所述纵梁还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12.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纵梁上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相背的第一安装背面,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对应所述锁止机构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的连接区域设置;
13.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纵梁上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相背的第二安装背面,所述第二支撑板对应第一连接机构设置。
14.在本方案中,第一支撑板能够对第一安装面上安装锁止机构的区域进行加强,有利于保证锁止机构的锁止可靠性,进而有利于实现电池包与快换支架的可靠连接。第二支撑板能够对第二安装面与电动汽车底部连接的区域进行加强,有利于保证快换支架与电动汽车连接的可靠性。在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相互垂直的情况下,能够从两个方向对纵梁进行加强。另外,包含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第一支撑件设置在纵梁的外侧壁,即纵梁的非工作面,不会影响工作面的锁止机构等的正常操作,且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15.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安装背面贴合并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支架连接区域对应的第二安装背面贴合并固定;
16.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在所述纵梁长度方向上覆盖至少部分所述拱起部,且所述拱起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形成有空腔。
17.在本方案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一安装背面、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安装背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且安装方式简单,有利于保证第一支撑件与第一安装背面、第二安装背面连接的可靠性,也有利于简化纵梁的成型效率。另外,第一支撑板在纵梁长度方向上覆盖至少部分拱起部,能够对拱起部也进行加强,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快换支架的抗弯性能,也能够更好地对第一安装面上的锁止机构进行保护。
18.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在所述纵梁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有分别远离所述第一安装背面和第二安装背面的支撑板翻边;
19.和/或,所述第一支撑件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连接处设有拱起加强部,所述拱起加强部向远离第一安装背面和第二安装背面的方向凸起。
20.在本方案中,支撑板翻边能够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进行加强,有利于进一步保证对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的加强和保护。拱起加强部能够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连接处进行加强,有利于保证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连接的可靠性,进而能够保证第一支撑件的整体强度,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21.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孔;
22.和/或,所述支架连接区域还设有用于所述快换支架与所述电动汽车底部之间定位的定位销;
23.和/或,所述第一安装面在电池包安装方向上远离所述电动汽车底部的边缘设有向背离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方向延展的第一翻边;
24.和/或,所述第二安装面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面的边缘设有向背离所述第二安装面的方向延展的第二翻边。
25.在本方案中,连接孔用于纵梁与电动汽车(例如通过螺栓等连接件)的连接。定位销能够在快换支架和电动汽车底部连接时起到定位作用,方便较为快速且可靠地实现快换支架与电动汽车底部的连接。第一翻边能够对第一安装面进行加强,也能够对安装于第一安装背面的结构进行一定的限位和保护作用。相应地,第二翻边能够对第二安装面进行加强,也能够对安装于第二安装背面的结构进行一定的限位和保护作用。
26.优选地,沿所述纵梁长度方向,所述锁止机构在所述拱起部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面范围内具有可向电池包安装方向运动的锁连杆,所述锁连杆向所述电池包安装方向运动的最远处不超出所述拱起部。
27.在本方案中,对于锁连杆,位于锁止位置时,锁连杆的位置远离拱起部的顶部(位置较低),位于解锁位置时,锁连杆的位置靠近拱起部的顶部(位置较高),从而保证锁连杆运动时不超出拱起部的顶部(即拱起部的顶部不低于锁连杆运动的最高位置),避免锁连杆被外部结构损坏,能够实现对锁止机构的可靠保护。
28.优选地,沿所述纵梁长度方向,所述拱起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纵梁主体的第一端处,所述纵梁还包括纵梁延伸段,所述拱起部和所述第一安装面自所述纵梁主体的第一端处延伸至所述纵梁的端部,形成所述纵梁延伸段。
29.在本方案中,第二安装面的支架连接区域无需延伸至第一端,有利于减少成本和纵梁的整体重量。
30.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面在电池包安装方向上远离所述电动汽车底部的边缘设有向背离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方向延展的第一翻边;
31.所述纵梁还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嵌设并固定于所述纵梁延伸段的所述第一翻边与用于形成所述纵梁延伸段的拱起部之间,并与所述纵梁延伸段之间形成有空腔。
32.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二支撑件与纵梁延伸段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在控制重量的同时加强了纵梁延伸段的强度。另外,一方面,第一翻边能够对第一安装面进行加强;另一方面,第一翻边能够对第二支撑件进行保护和限位作用。
33.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呈板状;
34.或,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板状主体和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分别设置于所述板状主体靠近所述纵梁延伸段的所述第一翻边与用于形成所述纵梁延伸段的拱起部之间的边缘处并向所述空腔内翻折。
35.在本方案中,第三翻边能够对板状主体起到加强作用,且第三翻边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翻边和用于形成纵梁延伸段的拱起部配合,能够增加第二支撑件与第一翻边、用于形成纵梁延伸段的拱起部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也便于实现第二支撑件与第一翻边、用于形成纵梁延伸段的拱起部的连接。
36.优选地,所述纵梁还包括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纵梁延伸段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撑筒,所述第一支撑筒用于形成与电动汽
车连接的第二连接机构。
37.在本方案中,一方面,第一支撑筒支撑在第二支撑件与纵梁延伸段之间,防止第一支撑件和纵梁延伸段发生变形;另一方面,第一支撑筒还能够兼作与电动汽车连接的连接件,进而有利于简化纵梁的整体结构。
3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快换支架,所述快换支架包括上述快换支架的纵梁。
39.优选地,所述快换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纵梁、连接于两个所述纵梁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之间的第一横梁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纵梁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之间的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均由内梁和外梁拼合而成,且所述内梁和对应的所述外梁之间形成有空腔。
40.在本方案中,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结构均较为简单,重量较轻,且强度较高。
41.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由所述外梁包裹所述内梁形成,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车端电连接器,所述车端电连接器用于与所述电池包上的电池端电连接器电连接,
42.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多个第一固定支架和多个第二固定支架;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支架沿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自所述第一横梁向所述快换支架外凸出,以连接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底部;多个所述第二固定支架沿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自所述第一横梁向外凸出,以用于固定所述电动汽车的底盘的护板,以使所述护板位于所述车端电连接器的底部;
43.和/或,所述第二横梁由所述外梁与所述内梁对接拼焊组成,所述第二横梁沿其长度方向具有梁本体和间隔设置于所述梁本体的多个连接部,所述第二横梁通过多个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电动汽车底部;且沿所述第二横梁的厚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所述连接部均凸出于所述梁本体;
44.和/或,所述第二横梁的内梁与外梁之间设有第二支撑筒,所述第二支撑筒用于形成与电动汽车连接的第三连接机构。
45.在本方案中,对于第一横梁,第一固定支架的设置便于实现第一横梁与电动汽车的底盘的连接,第二固定支架能够固定护板,使得护板能够对车端电连接器及其与电池端电连接起到电连接部分进行保护,有利于保证电动汽车的可靠供电。其中,护板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支架连接,护板的另一端与电动汽车的底部连接。对于第二横梁,连接部凸出于梁本体,使得第二横梁用于电动汽车连接的部分的强度足够,进而有利于实现第二横梁与电动汽车的可靠连接;另外,第二支撑筒支撑在第二横梁的内梁与外梁之间,防止内梁与外梁发生变形,另一方面,第二支撑筒还能够兼作与电动汽车连接的连接件,进而有利于简化第二横梁的整体结构。
4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快换总成,包括上述快换支架以及通过所述锁止机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快换支架内的电池包。
47.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48.在该快换支架的纵梁中,通过在第二安装面上设置自第一边缘延伸的拱起部,一方面,使得邻近第一边缘的拱起区域在电池包安装方向(例如在电池包从底部安装的情况下指向上部的方向)凸出于第二安装面上的支架连接区域,相当于纵梁的第一安装面所在的一侧设置得比较高,增加了第一安装面的面积,可以对一部分设置在支架连接区域内的第一安装面上的锁止机构进行保护;另一方面,拱起部的设置能够对纵梁进行加强,有利于
提高快换支架的抗弯性能,从而有利于简化快换机构的整体结构。
附图说明
4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快换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快换总成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51.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52.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5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快换总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示出了第一横梁。
5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快换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55.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快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56.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快换支架用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57.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快换支架用纵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58.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快换支架用纵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示出了锁止机构。
59.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快换支架用纵梁的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60.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快换支架中第二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61.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快换支架中第二横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62.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快换支架中第一横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63.附图标记说明:
64.100 快换支架
65.10 纵梁
66.101 纵梁主体
67.102 第二安装面
68.1021 第二翻边
69.103 第一安装面
70.1031 第一翻边
71.104 拱起部
72.105 支架连接区域
73.106 第一连接机构
74.107 第二安装背面
75.108 第一安装背面
76.109 第一支撑件
77.1091 第二支撑板
78.1092 第一支撑板
79.1093 支撑板翻边
80.1094 拱起加强部
81.110 第一空腔
82.111 定位销
83.112 纵梁延伸段
84.113 第二支撑件
85.114 板状本体
86.115 第三翻边
87.116 第一支撑筒
88.20 第一横梁
89.201 车端电连接器
90.202 第一固定支架
91.203 第二固定支架
92.30 第二横梁
93.301 梁本体
94.302 连接部
95.303 第二支撑筒
96.40 一级锁止机构
97.401 锁连杆
98.50 二级锁止机构
99.60 内梁
100.70 外梁
101.80 折弯部
102.200 电池包
具体实施方式
103.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104.如图1-14所示,本实施例揭示一种快换支架100的纵梁10、快换支架100及包含其的快换总成。其中,纵梁10用于构成将电池包200安装在电动汽车底部的快换支架100。电池包200总成还包括电池包200,电池包200通过锁止机构可拆卸地连接在快换支架100内,快换支架100安装在电动汽车底部。快换支架100用于将电池包200连接并固定在电池汽车底部。
105.下面将结合附图具体阐述纵梁10的结构。
106.如图1-2、图4-10所示,纵梁10包括纵梁主体101,纵梁主体101具有朝向电池包200的第一安装面103以及朝向电动汽车底部的第二安装面102,第一安装面103和第二安装面102在第一边缘处相交,第一安装面103连接有用于锁止电池包200的锁止机构,第二安装面102设有拱起区域和位于拱起区域之外的支架连接区域105,拱起区域设有自第一边缘向第二安装面102内延伸并朝靠近电动汽车底部方向拱起的拱起部104,支架连接区域105设有用于与电动汽车底部连接的第一连接机构106。
10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安装面102上设置自第一边缘延伸的拱起部104,一方面,使得邻近第一边缘的拱起区域在电池包200安装方向(例如在电池包200从底部安装的情况下指向上部的方向)凸出于第二安装面102上的支架连接区域105,相当于纵梁10的第一安装面103所在的一侧设置得比较高,增加了第一安装面103的面积,可以对一部分设置
在支架连接区域105内的第一安装面103上的锁止机构进行保护;另一方面,拱起部104的设置能够对纵梁10进行加强,有利于提高快换支架100的抗弯性能,从而有利于简化快换机构的整体结构。
108.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图4-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拱起部104为条状结构,且拱起部104的顶部具有倒角。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可将拱起部104设置为任何可适用于此的形状。
109.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对纵梁10进行加强,如图2、图4和图9所示,纵梁10还包括第一支撑件109,第一支撑件109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板1092和第二支撑板1091。第一支撑板1092固定于纵梁10上与第一安装面103相背的第一安装背面108,且第一支撑板1092对应锁止机构在第一安装面103上的连接区域设置。第二支撑板1091固定于纵梁10上与第二安装面102相背的第二安装背面107,第二支撑板1091对应第一连接机构106设置。
110.其中,第一支撑板1092能够对第一安装面103上安装锁止机构的区域进行加强,有利于保证锁止机构的锁止可靠性,进而有利于实现电池包200与快换支架100的可靠连接。第二支撑板1091能够对第二安装面102与电动汽车底部连接的区域进行加强,有利于保证快换支架100与电动汽车连接的可靠性。在第一安装面103和第二安装面102相互垂直的情况下,能够从两个方向对纵梁10进行加强。另外,包含第一支撑板1092和第二支撑板1091的第一支撑件109设置在纵梁10的外侧壁,即纵梁10的非工作面,不会影响工作面的锁止机构等的正常操作,且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11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件109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另外,当第一支撑件109的数量为多个时,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件109之间的距离不作具体限制,各第一支撑件109之间的距离可不完全相等。另外,各第一支撑件109的具体结构不作具体限制,可不完全相同,也可完全相同,也可完全不同。
11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上可知,第一支撑板1092对应锁止机构在第一安装面103上的连接区域设置,那么用于将锁止机构安装到第一安装面103上的连接件(优选螺栓)对应穿过第一支撑板1092。类似地,第二支撑板1091对应第二安装面102上的第一连接机构106设置,则第二支撑板1091上会设置对应的结构,如果第一连接机构106包括连接孔,则第二支撑孔会对应设置孔,如果第一连接机构106优选为螺栓的连接件,则该连接件也会对应穿过第二支撑板1091。
113.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1092与第一安装背面108贴合并固定,第二支撑板1091与支架连接区域105对应的第二安装背面107贴合并固定。第一支撑件109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第一支撑件109的第一支撑板1092在纵梁10长度方向上覆盖至少部分拱起部104,且拱起部104与第一支撑板1092之间形成有空腔(如图9所示)。其中,为了与下述各空腔区分,此处的空腔定义为第一空腔110。
114.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支撑板1092和第一安装背面108、第二支撑板1091和第二安装背面107的接触面积较大,且安装方式简单,有利于保证第一支撑件109与第一安装背面108、第二安装背面107连接的可靠性,也有利于简化纵梁10的成型效率。另外,第一支撑板1092在纵梁10长度方向上覆盖至少部分拱起部104,能够对拱起部104也进行加强,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快换支架100的抗弯性能,也能够更好地对第一安装面103上的锁止机构进行保护。
11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板1092与第一安装背面108的固定方式、第二支撑板1091与第二安装背面107的固定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制。其中,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可通过焊接将第一支撑板1092固定到第一安装背面108,并通过焊接将第二支撑板1091固定到第二安装背面107。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采用铆接或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实现第一支撑板1092及第二支撑板1091。
116.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对纵梁10的加强效果,至少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板1092和第二支撑板1091在纵梁1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有分别远离第一安装背面108和第二安装背面107的支撑板翻边1093。同时,第一支撑件109在第一支撑板1092和第二支撑板1091的连接处设有拱起加强部1094,拱起加强部1094向远离第一安装背面108和第二安装背面107的方向凸起。
117.其中,支撑板翻边1093能够对第一支撑板1092和第二支撑板1091进行加强,有利于进一步保证对第一安装面103和第二安装面102的加强和保护。拱起加强部1094能够对第一支撑板1092和第二支撑板1091的连接处进行加强,有利于保证第一支撑板1092和第二支撑板1091连接的可靠性,进而能够保证第一支撑件109的整体强度,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118.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仅设置支撑板翻边1093或仅设置拱起加强部1094。
119.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至少如图1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机构106包括连接孔,支架连接区域105还设有用于快换支架100与电动汽车底部之间定位的定位销111。第一安装面103在电池包200安装方向上远离电动汽车底部的边缘设有向背离第一安装面103的方向延展的第一翻边1031。第二安装面102远离第一安装面103的边缘设有向背离第二安装面102的方向延展的第二翻边1021。
120.其中,连接孔用于纵梁10与电动汽车(例如通过螺栓等连接件)的连接。定位销111能够在快换支架100和电动汽车底部连接时起到定位作用,方便较为快速且可靠地实现快换支架100与电动汽车底部的连接。第一翻边1031能够对第一安装面103进行加强,也能够对安装于第一安装背面108的结构进行一定的限位和保护作用。相应地,第二翻边1021能够对第二安装面102进行加强,也能够对安装于第二安装背面107的结构进行一定的限位和保护作用。
121.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对于“连接孔”、“定位销111”、“第一翻边1031”和“第二翻边1021”,可以任意组合,而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同时设置的方式。
122.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至少如图10所示,沿纵梁10长度方向,锁止机构在拱起部104对应的第一安装面103范围内具有可向电池包200安装方向运动的锁连杆401,锁连杆401向电池包200安装方向运动的最远处不超出拱起部104。其中,对于锁连杆401,位于锁止位置时,锁连杆401的位置远离拱起部104的顶部(此时,锁连杆401的位置较低),位于解锁位置时,锁连杆401的位置靠近拱起部104的顶部(此时,锁连杆401的位置较高)。如此设置,能够保证锁连杆401运动时不超出拱起部104的顶部,即拱起部104的顶部不低于锁连杆401运动的最高位置,避免锁连杆401被外部结构损坏,能够实现对锁止机构的可靠保护。
123.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止机构包括用于对电池包200进行锁止或解除对电池包200的锁定的一级锁止机构40,锁止机构还包括用于在一级锁止机构40失效时进行锁止保护的二级锁止机构50。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的一级锁止机构40
和二级锁止机构50均示意性示出了两种状态,图10中二级锁止机构50的两个锁舌实际上是用来示意分别处于锁止状态的锁舌和解锁状态的锁舌,实际上,图10中对应的二级锁止机构50仅具有一个锁舌。一级锁止机构40的锁连杆401也类似,即图10中对应的一级锁止机构40仅具有一个锁连杆401,目前图10中示出的两个锁连杆401是对应于锁止路径上处于不同位置处的锁连杆401。
124.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2、图4-10所示,沿纵梁10长度方向,拱起部104的第一端位于纵梁主体101的第一端处,纵梁10还包括纵梁延伸段112,拱起部104和第一安装面103自纵梁主体101的第一端处延伸至纵梁10的端部,形成纵梁延伸段112。如此设置,使得第二安装面102的支架连接区域105无需延伸至第一端,有利于减少成本和纵梁10的整体重量。
125.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2、图4-11所示,第一安装面103在电池包200安装方向上远离电动汽车底部的边缘设有向背离第一安装面103的方向延展的第一翻边1031。纵梁10还包括第二支撑件113,第二支撑件113嵌设并固定于纵梁延伸段112的第一翻边1031与用于形成纵梁延伸段112的拱起部104之间,并与纵梁延伸段112之间形成有空腔。其中,通过第二支撑件113与纵梁延伸段112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在控制重量的同时加强了纵梁延伸段112的强度。另外,一方面,第一翻边1031能够对第一安装面103进行加强;另一方面,第一翻边1031能够对第二支撑件113进行保护和限位作用。
126.进一步地,第二支撑件113呈板状,或者,第二支撑件113包括板状主体和第三翻边115,第三翻边115分别设置于板状主体靠近纵梁延伸段112的第一翻边1031与用于形成纵梁延伸段112的拱起部104之间的边缘处并向空腔内翻折。其中,第三翻边115能够对板状主体起到加强作用,且第三翻边115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翻边1031和用于形成纵梁延伸段112的拱起部104配合,能够增加第二支撑件113与第一翻边1031、用于形成纵梁延伸段112的拱起部104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也便于实现第二支撑件113与第一翻边1031、用于形成纵梁延伸段112的拱起部104的连接。
127.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2、图4-11所示,纵梁10还包括第二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包括支撑于第二支撑件113与纵梁延伸段112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撑筒116,第一支撑筒116用于形成与电动汽车连接的第二连接机构。其中,一方面,第一支撑筒116支撑在第二支撑件113与纵梁延伸段112之间,防止第一支撑件109和纵梁延伸段112发生变形;另一方面,第一支撑筒116还能够兼作与电动汽车连接的连接件,进而有利于简化纵梁10的整体结构。
12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筒116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为了便于与电动汽车连接,第一支撑筒116的内部优选设置有内螺纹。另外,第一支撑筒116优选设置为钢套。
129.如图1-4、图6-7所示,快换支架1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纵梁10、连接于两个纵梁10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之间的第一横梁20以及连接于两个纵梁10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之间的第二横梁30,第一横梁20和第二横梁30均由内梁60和外梁70拼合而成,且内梁60和对应的外梁70之间形成有空腔。第一横梁20和第二横梁30的结构均较为简单,重量较轻,且强度较高。
130.至少如图1、图5和图14所示,第一横梁20由外梁70包裹内梁60形成,第一横梁20上
设有车端电连接器201,车端电连接器201用于与电池包200上的电池端电连接器电连接。第一横梁20上设有多个第一固定支架202和多个第二固定支架203;其中,多个第一固定支架202沿第一横梁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自第一横梁20向快换支架100外凸出,以连接于电动汽车的底部;多个第二固定支架203沿第一横梁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自第一横梁20向外凸出,以用于固定电动汽车的底盘的护板,以使护板位于车端电连接器201的底部。
131.第二横梁30由外梁70与内梁60对接拼焊组成,第二横梁30沿其长度方向具有梁本体301和间隔设置于梁本体301的多个连接部302,第二横梁30通过多个连接部302连接于电动汽车底部;且沿第二横梁30的厚度方向和高度方向,连接部302均凸出于梁本体301。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02具体设置在外梁70上。
132.进一步地,第二横梁30的内梁60与外梁70之间设有第二支撑筒303,第二支撑筒303用于形成与电动汽车连接的第三连接机构。
133.其中,对于第一横梁20,第一固定支架202的设置便于实现第一横梁20与电动汽车的底盘的连接,第二固定支架203能够固定护板,使得护板能够对车端电连接器201及其与电池端电连接起到电连接部302分进行保护,有利于保证电动汽车的可靠供电。其中,护板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支架203连接,护板的另一端与电动汽车的底部连接。对于第二横梁30,连接部302凸出于梁本体301,使得第二横梁30用于电动汽车连接的部分的强度足够,进而有利于实现第二横梁30与电动汽车的可靠连接;另外,第二支撑筒303支撑在第二横梁30的内梁60与外梁70之间,防止内梁60与外梁70发生变形,另一方面,第二支撑筒303还能够兼作与电动汽车连接的连接件,进而有利于简化第二横梁30的整体结构。
13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2-14所示,第一横梁20和第二横梁30的两端均具有折弯部80,折弯部80贴合于纵梁10的第二安装面102。具体地,折弯部80均设置在对应的外梁70上。一方面,折弯部80能够提高第一横梁20和第二横梁30的强度,另一方面,折弯部80能够增大第一横梁20及第二横梁30与纵梁10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提高第一横梁20及第二横梁30与纵梁10连接的可靠性。
135.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